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8-15 15:32张志强特木尔布和米福贵韩国栋王忠武
高教学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牧草种质思政

张志强,赵 彦,特木尔布和,海 棠,米福贵,韩国栋,王忠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作为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是研究牧草及饲料作物选育和繁育新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应用性非常强。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原理、途径、技术和方法,牧草良种的繁育手段,认识到优良牧草品种在生产和促进草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教学团队多年来围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国家规划教材,获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及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工作。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据调查,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因此,作为专业课的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除了要“受业”——教好学生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的理论和技能,还要做到“传道、解惑”——引领学生的价值塑造。从2004 年中央文件提出的“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到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教师的育人功能,再到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的“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对课程思政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具体。

为响应该纲要,内蒙古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课程组从2017 年在不同培养方案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从课程大纲的修订、课程安排、实验实习、考核方式等不同环节,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实施、成效评价等,以做好新时期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教学中的价值塑造工作。

一、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作为农学类特别是草学类专业课程之一,总体上从生态文明教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国“三农”情怀、强农兴农、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等角度入手,与课程知识内容及知识体系深入融合,聚焦家国情怀、社会发展、专业精神、三观塑造,挖掘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中思政元素。

(一)通过课程涉及的我国近年取得的相关成就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草种质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品种培育改良的物质基础,对于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属于重要的战略资源。例如澳大利亚保存了8.48 万份草种质资源,美国的国家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保存了7 万多份草种质资源。我国截至2018 年底,统一编目、入库(圃)保存草种质资源达5.6 万份,形成以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技术体系,并建立了1 个中心库、2 个备份库、1 个离体库、17 个草种质资源圃、1 个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的保存利用体系,仅次于澳大利亚和美国。针对我国草种质资源不足、现有草品种遗传基础狭窄、草原退化沙化形势严峻、适宜生态生产建设的草种短缺等现状,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等单位,收集草种质资源20 000 余份,经分类学鉴定、整理、清选、测试、编目,入库保存牧草种质材料分属46 科、289 属、985种(含变种)16 582 份,是1996 年的5.8 倍,其中包括24 种284 份中国和内蒙古的特有种,填补了国际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空白。此外,我国在多种草类植物基因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报道了紫花苜蓿、鸭茅、南苜蓿、金花菜、南荻、百慕大草等牧草的基因组,填补国际空白。此外,截至2020 年,我国累计国审草品种644 个,初步形成草品种区域试验网络体系,国家林草局和农业农村部建立国家草品种区试点53 和30 个。通过对我国草育种、种质资源等相关成就的图文展示、视频新闻报道解读,特别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二)结合国内外时势及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时代紧迫感

国家高度重视草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成为草业发展的新引擎。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了草牧业在促进我国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加大饲草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大力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推进粮改饲试点,夯实草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进行了论述。因此,草(品)种成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对草种需求量很大,但国产草种的供给量却不足30%,面临严重的供不应求困境,需要大量依赖进口。国内草种生产主要以牧草种子为主,且产量严重不足。国内牧草用种约60%依赖进口,草地草坪用种约95%依赖进口,生态修复用种生产几乎是空白,目前刚刚有一些草企开始生产生态修复用草种子。特别是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更应该重视草产业发展。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经济工作八大重点之一,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环境的解读、对草(品)种重要性以及国家及各部委相关政策的解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时代紧迫感。

(三)结合草育种相关专家的草育种故事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校荣校及专业认同感

自1987 年我校吴永敷教授选育成“草原1 号”和“草原2 号”苜蓿品种以来,通过草育种团队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苜蓿、冰草、新麦草、扁蓿豆、红豆草等牧草新品种培育、引种、驯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截至目前,内蒙古农业大学草育种团队共培育登记了以草原系列苜蓿及蒙古冰草、蒙农杂种冰草等为代表的优良草品种56 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22 个,自治区审定品种34 个,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生态建设和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讲述、相关育种家故事的讲解以及邀请云锦凤、石凤翎等知名草育种家亲自现身讲解,培养学生的爱校荣校及专业认同感。

(四)结合少数民族草育种专家贡献,加强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及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草原是本地区农牧民生活生产最重要的载体。因此,草育种教学时刻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蒙古族育种家云锦凤、乌云飞、海棠、特木尔布和等老师在草育种中的贡献及亲身经历,特别是在内蒙古广大牧区进行种质资源收集、示范推广过程中,同少数民族农牧民的互帮互助的故事,描述老一辈草育种家对草原牧区的经济及生态的贡献,促进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

(五)通过课程思政的整体融入,潜移默化地进行学生三观塑造

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三观,引导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责任与担当等,是课程思政的价值所在。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涉及到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进行相关思政元素的融入。通过转基因育种安全问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要有底线的,任何突破伦理底线的行为,除了严厉地谴责,还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培养学生的科研伦理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对国家有关草种业、草育种、生物技术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及把握政策的能力;通过实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求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认同感;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二、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应用性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大量育种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这使得本门课程思政的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在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在价值引领的前提下,围绕知识优先、讲真讲信、盐溶于水的原则,教师从教学内容、策略、手段和考核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进行施教。注重“术-道”结合,有的放矢地根据课程知识点采取合理的思政教学方式,以感性的方式诠释理性的内容“走脑,更要走心”。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综合应用,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学部分章节课程内容信息量较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难度较大。但课程建有线上国家精品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PPT,发布预习资料,让学生对主要知识性内容有全面了解,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和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这将有助于教学育人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融入思政元素,如案例教学法、引经据典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授课法、创设场景法等。比如讲授轮回选择时,可以通过我校30 年的轮回选择育种育成的草原4 号紫花苜蓿的案例进行讲解,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专业自豪感和科研热情;通过播放草学会30 周年纪录片,展示草育种在我国草业发展史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以短视频“中国科学重器-种质资源库”(https://v.qq.com/channel/child)导入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草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草种质资源的丰富性,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增强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兴趣;通过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进行课堂讨论生物技术育种的安全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术道德和法律意识;利用音像资料、图片等内容,展示我国在草育种发展的现状及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切身感受,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

本门课程配有专门的实验实习内容,对动手能力及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切身感受,培养吃苦耐劳、严谨认真的科研精神。比如在牧草开花习性观察、有性杂交的实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在烈日下认真示范、讲解,以身作则的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通过对实习结果的严格把关和学生操作过程的认真指导,培养其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通过对实习纪律的要求,培养其时间观念。

(三)通过人力资源的应用,邀请大师、专家讲课,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

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内的知名教授、大师及专家都十分崇拜。因此,可以结合课程章节内容,引入草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现身说法,通过名人效应,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如在讲解第二章种质资源的内容时,通过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从事草种质资源研究的专家,结合自己切身经历、国内国际种质资源形势、我国种质资源丰富性等进行现身说法,利用名人效应,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学习动力和科研情操;通过邀请我校云锦凤教授对冰草系列品种的亲身讲解,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增强学生主观意识,培养其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四)通过校企利用企业文化等,进行课程思政的实施

利用校企合作、高校之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机会,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规矩意识。例如带领学生前往蒙草种业中心,通过企业人员的亲身讲解和学生亲身参观学校,既能加深学生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知识点的巩固深化,也能更直观地让学生将知识与企业应用相联系,提高其综合能力;通过前往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的种质基地,增强学生对种质资源的直观认识。

三、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成效评价

课程的教学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评价。相对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效果评价而言,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更为抽象和难以衡量,且具有迟滞效应。判断的结果难以量化表述,主要靠质性描述。如通过分析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设计的思政要素、学生课程中行为观察、实验实习课规章制度遵守情况、时间观念改善情况、学习态度积极性、尊师重教、团队协作等能力的观察,进行综合评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课程思政效果的评测,主要还是从学生课堂表现、学生反馈或调查问卷等进行。课程思政是基于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的价值观改造课程,如何基于学生评价课程有效性,真正从供、需双方着手,而非仅从课程设计方面予以评价,是促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手段。

四、结束语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要素的融入,使课程更加鲜活,不单单进行了单一的价值引领,同时对于学生知识传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真正做到了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然而,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改善。(1)课程思政元素需要紧跟时代、社会及科技发展,因此需要不断更新,需要课程组相关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思政元素的搜集和挖掘,不断更新。我校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具有不同的培养方案,如复合应用型、蒙汉兼通型、拔尖创新型;(2)针对不同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根据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需制定不同的课程思政培养方案,如对于蒙汉兼通型培养方案,对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机融入;(3)部分章节内容课程思政存在“片段化”“独立化”问题,未能系统性、有机性融入,或者影响知识性内容的讲授,需不断改善;(4)需加强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以便不断提升和改进教学效果,真正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牧草种质思政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SSR 标记和表型性状构建苦瓜核心种质的研究
科学选种牧草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人工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