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欣
(长春人文学院)
全球经济教育一体化大变革背景下,传统大学文科领域固有的学科教育思维方式和教学培养模式一再被打破,新科技产业革命与信息技术产业化变革,促使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审视当前学科发展现状,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与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全球高等教育亟待改变,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
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率先提出了将新科技革命与新文科建设有效融合的“新文科”教育理念,至此,新文科建设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教育课题。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建设“新医科,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的指导方针,新文科建设在我国正式拉开序幕。新文科建设思路与理论框架,为传统文科在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即通过教育改革,推进高校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几年,随着我国新文科概念的不断推广,对高校高等教育知识更新、文科教育转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等层面的关键问题提出更高要求。新文科的崛起,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艺术学专业作为新文科的一部分,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进行艺术学领域学科定位与教育转型,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与其他学科门类相比,艺术学专业在新时代文科特色建设规划与改革实践工作方面相对滞后。主要形成原因是长期以来,作为高等教育实施主体的艺术院校本身对此重视不够,缺少用先进务实的发展理念、有效可行的运作机制、得力具体的政策措施,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人才基础及条件保证。同时,高校艺术类本科教育在教育课程专业设置、培养规格目标要求等许多方面,存在专业教育同质化等问题。作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专业,在当前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如何正视传统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新文科的学术研究较多,从不同维度对新文科的发展进行讨论。但在研究成果中,艺术类新文科建设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较为全面的建设性观点。人文艺术学领域在社会主义新文科建设及改革实践过程中,如何面对学科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支具有当代国际化发展视野,创新时代意识、融合文化创新意识的高级复合型文科艺术人才,以中国特色的文化特质打造文化话语系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新文科的学科发展,离不开完整的学科构建、高端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创新型学术交叉。在发展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传统专业优势和特点,将原有的艺术思考模式与社会化思考相融合,将文科教育办学的创新精髓,面向社会培养传承华夏中国传统文化、表达民族中国文化精神,树立具有国家文化、历史自信价值观的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推进创新型跨学科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我国教育战略布局的创新发展。
传统文科与中国高等教育的纵深发展相伴而生,传统文科门类较为细化,专业分工过于精致,人才培养内涵不够深入。本文旨在研究艺术学专业实现跨学科领域提升和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结合现阶段我国新文科基础建设和普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立足新学科教育评估标准,以及本科艺术类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究当前新时代文科背景下高等教育艺术专业今后的主要发展道路。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新文科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距离实质性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新文科建设以传统文科作为基础,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重组与融合。新文科在未来发展与建设过程中,要明确研究任务,制定具体调研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形成理论思想和具体操作方法的系统性。深化对新文科的理论认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学科定位,对新文科各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深入研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地区性为基础,旨在当代语境下构建适应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围绕新时代艺术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对文科新背景下艺术类专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究。为了满足这一发展目标,应在新文科背景下将艺术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如下探索:
实现跨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在新文科语境与要求前提下,高校艺术本科教育新模式的构建,应通过素质教育的不断实践与深化,推进艺术多学科融合渗透下的跨专业交叉,实现艺术跨学科的专业实践与融合。根据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高校专业设置的实际现状,及时调整我省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引导我省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优势明确办学方向。艺术学科作为我国比较典型的文科类综合学科,包含了现代自然、社会、人文三大学科的知识结构。在艺术专业教育发展实践过程中,应加大产、学、研领域之间的有效整合与渗透。加强人文艺术类各主要学科之间的纵向与横向交叉,为未来新文科艺术学领域教育体制改革提供重要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单一学术专业领域局限,引导艺术专业学生,超越现有学术传统框架,重视人文艺术学科主要研究方法、框架之间的学术交叉,进行艺术各分支学科知识领域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以构筑一个全面宽广、综合与开放兼容的多元艺术观念体系。立足地方高校文科教育学科特色,培养广大艺术专业学生,拥有丰富内涵的学术创造性、灵活变化的工作适应性技能,持续探索和创新研究精神,以全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与地方社会发展需求。
加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发展。专业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载体,而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课程是高校办学理念思想、培养质量、目标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体系的组织设计实践中,应特别强调整个知识体系结构的学科系统性和内容科学性。按照拓宽课程基础、整合现有课程、加强内容系统性、注重各专业课程融合为指导原则,科学设计相关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能够符合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发展要求,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科学完整的艺术学科课程体系。高校作为落实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办学主体,应健全艺术学科专业设置办法,立足地方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按照艺术学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一方面,对院系原有各专业设置进行认真梳理,拓宽学生专业学习口径,淡化新旧专业学科界限,优化学校专业建设布局,实行学科专业之间交叉、渗透衔接与专业整合,增强本专业与未来专业的市场适应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发现就业市场热点,进行相关专业领域间学科专业整合,积极鼓励创建新专业的滚动发展。修订艺术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广泛开展调研,深入分析论证,根据当前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市场需求趋势及社会就业形势反馈。引入当前行业经济发展趋势、企业的需求研发方向等国家技术标准,制定完善具有相对较好强的科学性、可行性的和更具前瞻性特色的艺术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课程方案,构建比较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架构,促使艺术人才培养由一元教育转向多元教育模式。加强学科课程的系统性、互通性,使学生能够较为扎实系统地掌握各专业课程。在学习专业知识要点的同时,进一步掌握该专业领域的相邻专业知识。同时,加大校内公共管理选修课数量和各类专业理论选修课的设置比例,促使高校艺术类学生知识结构的逐步调整与完善,突出本课程体系及各基础阶段专业的教学重点。将课程模块设置分为专业理论课程模块和公共实践能力课程两大块,并行交叉设置,满足广大学生今后多方向能力发展之需求。
在各专业学科课程结构设置调整上,贴近吉林省本土地方人文需求状况和时代特色。将教学内容改革以艺术理论知识教育为理论支撑,以专业能力综合培养实践为主线,坚持艺术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必需”标准和超过“够用”教学要求为适宜度,使知识内容尽可能少而精,对高等艺术学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全面优化组合。立足我国吉林省艺术人才需求特征,使学科知识结构更为宽泛合理而丰富实用,满足现代高校应用型艺术教育学科培养目标定位的具体要求。
第三,构建艺术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我国高校艺术生群体数量庞大,艺术专业设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科发展迅猛,艺考热成为社会热议的教育话题。随着艺术类考生人数的逐年激增,高校不断开设艺术类相关专业,出现艺术教育过度规模化、专业同质化设置严重、人才过剩等问题,引发社会对艺术类本科专业建设质量的密切关注。艺术学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应深入开展知识更新和学科交叉,在新文科发展建设过程中规范学校专业设置。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应逐步建立较好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动态管理机制。合理布局学科专业设置,避免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低质量建设问题,加快布局新兴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优先建立一批前沿、新型、交叉的新兴学科专业。同时,对一些就业需求饱和、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进行优化和专业动态调整,建立有进有出、有增有减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将专业建设质量与专业招生就业情况挂钩,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调整、撤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全省艺术专业布局较多、覆盖规模密集,与高校办学定位不匹配、就业率低于全省同类专业的学科专业。对艺术类各专业进行专业整改与优化调整,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对连续多年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质量较差,就业低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第四,组建跨学科专业师资团队。提升普通高等院校艺术实践教育的跨学科及新型高素质教师队伍结构建设,这是我国保障高等专业实践技能教学需要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能力的思想基础。在我国高校亟应积极组建形成一批真正具有专业实践教育资源、结构合理优化、素质条件优良特点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团队。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协调互补整合和教学科研互利的双赢,真正达到实现应用型师资队伍结构的双师化要求。一方面,可以从专业校外资源引进校内外权威专家、学者,直接受聘参与本科部分核心课、专业课项目的课程教学,引进部分实训课程项目建设并亲身参与教学指导及实施,从而全面带动全校本相关专业教师业务能力、教学理论水平层次的较快速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群体自身还应注重切实锻炼提升教师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工程实践操作能力,为开展实践与教学合作打下了坚实有效的实践基础,使相关专业队伍建设尽快步入到良性循环。
随着新文科理念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文科专业面临着观念更新与专业转型。目前,新文科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少现成的案例分析与经验积累,需要长时间的理念转变与实践探索,在建设发展中不断深化研究维度。新文科教育理念试图打破传统专业与学科壁垒,主张对传统文科进行有效的学科重组、观念更新与学科交叉,将新技术融入课程中,鼓励各高校明确办学定位与特色优势,以更为开阔的教育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契合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艺术学科作为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建设既是一种理论构建,又是一种实践探索。本文以新文科为背景,立足吉林省高校教育资源,从地方高校艺术学领域专业建设与教育现状出发,就地方高校艺术学新文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跨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建艺术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改进措施,明确艺术领域学科定位、教育转型、理念更新、发展方向等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在新文科背景下构建吉林省本土艺术特色专业建设,以满足地方人才需求为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培养一批传承本土文化内涵的创新型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