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卓越之路
——专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于泽

2022-08-13 06:28李永生姜玉桂刘月姣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农险农业农村

Ⅰ 本社记者 李永生 姜玉桂 刘月姣

近年来,保险业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持续发力。作为保险业领军央企,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如何为三农发展提升风险保障?怎样更好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进种业振兴?有哪些创新来助力大豆、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在推进农业保险精准理赔方面采取了哪些新举措?围绕上述问题,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近日专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于泽,请他畅谈保险服务乡村振兴。

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有哪些?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作为共和国保险业长子,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始终高度重视服务三农工作。早在建国初期,中国人保就首先开办了农业保险服务农业生产。2007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正式启动以来,中国人保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持续丰富农业保险产品供给,积极构建农村保险基层服务网络。截至目前,中国人保农险保费规模位居市场第一,在行业内处于引领地位,2007—2021 年累计为14.9 亿户次农户提供了16.7 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充分发挥了农业生产稳定器、财政资源放大器和产业导向助推器的作用,为我国三农发展贡献了人保力量。

脱贫攻坚期间,中国人保精准对接国家“五个一批”工程和“两不愁三保障”重点环节,聚焦产业、民生和社会治理三大领域,贯穿深度贫困地区和定点扶贫地区两大重点区域,辅以广覆盖的基层服务网络,构建起保险扶贫“五大体系”。共承接了881 个帮扶点(县、乡、村)的扶贫任务,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超过3.56 亿元,消费扶贫金额超过1.5 亿元,累计派出扶贫挂职和驻村干部2000 多人次。在中央对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最高等次“好”,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人保2 个集体、1 名个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人保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特别是集团新一届党委把助推乡村振兴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历史责任和政治责任,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六大战略服务”之首强力推进,系统上下立足“卓越保险战略”探索实践出一条保险服务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卓越发展路径。具体在四大领域十个方面发力。

» 中国人保农险团队走入田间地头向农户宣传政策性农险

服务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中国人保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持续推动农险“提标、扩面、增品”,构建了行业内最为完善的农险产品体系,实现了对种养林渔等农业各领域的产品全覆盖。同时,中国人保全面参与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创新开发“保险+期货”、价格保险等产品,持续推动农险保障程度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升级,从保产量损失向保价格收入升级。2021 年,中国人保累计为8000 万户次农户提供了2.7 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有力服务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2020 年,我国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但脱贫基础还很脆弱。因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止规模性返贫。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要求,在过渡期内继续保持定点帮扶地区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积极发挥保险赔款精准到户到人优势,加大专属保险产品供给,开展防返贫保险项目,落地推广“乡村保”产品,为脱贫人群、农村低收入人群、低保和特困人群编织一张安全保障网,并协助政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保障产业链稳定安全。“链条式”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显著特征。对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中国人保积极延伸保险服务,构建覆盖链条不同环节、不同参与主体的风险共担保障机制,助力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和抗冲击能力。聚焦农业产业园区这一地域空间上的现代农业聚集区,中国人保在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先后开发实施19 个首创农险品种,经验模式入选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规模大、投入高、风险集中”的特征,与普通农户相比,遭遇灾害后损失更大,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旺盛的保险需求,中国人保在浙江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保险,涵盖种养收益补偿、农业设施损失、农产品食用安全等八大责任,深受欢迎,续保率达到100%。

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助力粮食节约减损。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农业农村部提出要实现粮食全过程、系统化减损。中国人保积极践行“减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工作理念,加快推行“承保+减损+赋能+理赔”新逻辑,将防灾减灾环节前置,不断引入病虫害防控、人工干预天气、增产增效等领域的新技术,通过保险服务促进粮食减损。2021 年,中国人保为超过2500 万受灾农户支付350.9 亿元农险赔款,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提供重要资金来源,促进了中央惠农政策落地,成为了农民兄弟身边的撑伞人、暖心人。

服务产业新业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呈现出农业多功能性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方兴未艾。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中国人保积极开办农产品溯源保险、地标知识产权保险、涉农物流体系保险等创新产品,助力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农产品物流畅通提供保障。

服务乡村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绿色低碳转型。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加快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转型,在种养环节更加强调降低单位产量的碳排放强度,在林草环节更加重视固碳增汇能力,在农村生活领域更加关注居住环境的综合治理。中国人保开发的“虾稻共生”“稻鱼共生”养殖保险,有效促进了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推广的“林业碳汇保险”,获得了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绿色金融奖”(创新奖);开办的有机肥施用损失保险、稻麦秸秆离田补偿保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等创新产品,促进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服务乡村建设行动,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我国将持续加强农村地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的民生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人保在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堤防堤坝、农村道路、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方面持续升级保险服务,将成为乡村建设行动的有力保障。

» 中国人保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农业机械综合保险,助力当地农业“机器换人”。图为公司工作人员(中)在伊新农机服务站核对农机设备型号。

服务深化农村改革,帮助农民更多地获利增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中国人保积极发挥保险的市场化机制优势,主动融入农村改革进程,推动保险纳入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针对土地流转违约风险,发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加强土地流转信用链条和农户权益保障;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探索引入收入保险机制,在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础上,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和增收机会。

服务农村社会治理,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国人保大力发展农房保险、小额意外保险、社会治安保险、救助保险等民生保险,参与农村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助力化解广大农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发挥保险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农民现代观念和市场意识培育,如中国人保宁波“农创保”项目,有效促进了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我们查阅去年12 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制(繁)种发展是重要条款。请问中国人保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中国人保积极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承担因工程质量缺陷导致的经济损失及后期农田工程管护费用,提供建设期间以及建成后的全周期风险管理服务,实现了“建管合一”,目前已在湖南等7 个省份落地。

种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但制种业技术复杂、对气象条件要求高,极易受到不良天气影响。与传统的种植业保险相比,制种保险保险金额更高、责任范围更宽,除承担一般性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损失外,还包括气温异常或连阴雨致花期不遇或花时不遇造成的品质下降损失。中国人保自2011 年开办水稻、玉米及小麦三大主粮制(繁)种保险至今,已有11 年历程,已在17 个省开发了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制种保险,并研发了蔬菜、水果制种保险。2022 年中国人保将围绕种业振兴行动,聚焦种业研发育种、繁育制种、生产加工和推广销售全产业链环节,探索引入“保险+信贷”模式,形成一揽子保险解决方案,创新种业保险产品和业务模式。

» 中国人保在浙江开展早稻抢收减损

2021 年以来,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政策扩面提标,今年将实现13 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全覆盖。请问中国人保在这方面工作进展怎么样?

农业保险在开办之初一直遵循“低保障、广覆盖”原则,如今在保障程度上,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户风险保障需求,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迫在眉睫。2021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印发《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其核心内容是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扩面、提标,在13 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金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金额覆盖农业种植收入,这两个险种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大大超过了传统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最高40%的保障水平,极大地稳定了投保农户种粮收入预期。

2021 年,中国人保全面参与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的扩大试点,开发专属产品34 款,在12 个省份落地。2022 年中国人保聚焦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面落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扩大实施范围政策。从覆盖自然风险向市场风险转变,通过优化服务水平、提高风险保障为农户提供全面风险保障。截至2022 年2 月底,公司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承保面积达3823 万亩,为458 万户次农户提供了超过372 亿元的风险保障。

农业保险精准理赔一直备受农业经营主体关注。请问中国人保在提升农业保险定损理赔的精准性、及时性和便捷度等方面有什么探索和创新?

面对各类农业自然灾害,中国人保以数字科技赋能农业保险服务全流程,按照“承保+减损+赋能+理赔”保险新逻辑,强化农业风险精准识别与量化管理,升级防灾减损服务举措,以匠心精神筑起农业灾害防御最强保险防线。2021 年向2300 万受灾农户支付了329.7亿元农险赔款,同比增加32.4%。

一是灾害发生前,公司与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协调联动,积极开展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前防控。比如将第三方天气风险管理系统,引入到农险移动查勘平台中。在2021 年7 月份河北特大暴雨发生前,系统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了农户手中,许多养殖户提前把生猪转移了出来,避免了损失。

二是公司广泛组织农村基层服务队伍进村入户,抢收水稻和临近成熟瓜果、补施肥料、防治虫害,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既保证了农户收成,更帮助政府达成了粮食生产的任务目标。比如去年8 月在台风“烟花”到来前,中国人保在浙江省紧急协调调运收割机、运输车、烘干机等农机具设施,组织抢收早稻70 万亩,大大降低了损失,抢收比例达58%,通过保险力量让粮食颗粒归仓,利民利国又利企。

三是通过人工影响天气手段,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干预。比如去年9 月甘肃遭遇旱灾,中国人保在甘肃多个地区运用高射炮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下了“及时雨”,有效缓解了旱情,对马铃薯、中药材等农作物收到了非常好的减损效果。

四是为农险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农户体验到了更快更优质的理赔服务。2021 年4 月江苏大风、冰雹等天气灾害发生后,中国人保紧急调动112 架无人机、424 辆三农查勘车,同时依托农险移动端工具,全方位开展立体式农险理赔,10 天时间完成全部理赔工作,支付赔款1.4亿元,跑出了农险大灾理赔的“加速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请问中国人保服务大豆、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思路是什么?

近年来,中国人保积极服务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2021 年中国人保共计为28.4 万户次农户提供30.2亿元大豆类风险保障。2022 年,中国人保将全面落实“扩大大豆油料生产”重大政治任务,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基于现有玉米、大豆保险产品,设计开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保险产品和保险方案,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用好农业保险全力支持大豆面积恢复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任务。

中国人保积极回应蔗农和糖企对糖料蔗风险保障的诉求,大力推进糖料蔗保险,全力支持了制糖产业发展。2021 年中国人保共计为31 万户次的蔗农提供了87亿元的甘蔗类风险保障,理赔受益农户15 万户次。按照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要求部署,中国人保将升级糖料蔗保险保障模式,进一步提高保额,推行完全成本保险,实现物化成本、地租、人力成本全覆盖;同时试点探索糖料蔗收入保险,覆盖价格和产量风险,为蔗农提供差异化的全方位风险保障。

» 中国人保在甘肃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助力抗旱减灾

猜你喜欢
农险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银保监会下发通知,明确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
我国农险公司经营状况及其差异性
保监会启动全国统一农险信息平台建设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