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争艳 王娜 周晓娜 贾瑞杰
(1.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2.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in infant)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通常表现为咳嗽、流涕、呼吸困难等症状,多见于两岁以下婴幼儿。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一定的感染特性,通常以大范围流行为主[1]。该病大多预后良好,对患儿整体影响不大,但若处理不及时,则会发展为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毛细血管炎的常见分型,临床症状除以上典型症状外,通常伴有喘憋、肺部湿啰音、哮鸣音等症状,对患儿机体损伤程度较重,且若患儿病情持续加重,则有遗留后遗症的风险[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重度毛细血管炎的发病与患儿支气管解剖特点有关,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主要原因可能是该类患者呼吸道发育不完善、相关的遗传因素等[3]。
由于患儿年龄小,不适用于大剂量用药,因此临床通常使用雾化治疗来减轻患儿症状,缓解病情;但雾化治疗具有一定的药物局限性,且近年来临床对雾化药物的使用及配比溶液存在争议,目前临床对于雾化药物的液体浓度没有统一标准[4]。本次研究即是基于此,比较3%HS 与0.9% NS雾化溶液对患儿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以及两种浓度的药物对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监护室2018 年9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93 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儿46 例,男24 例,女22 例,年龄在0.7~2.5 岁之间,平均年龄1.75±0.87 岁,病程在8~11 d 之间,平均病程9.54±1.36 d,其中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4 例,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2 例;观察组患儿47 例,男26 例,女21 例,年龄在0.5~3 岁之间,平均年龄1.63±0.74 岁,病程在8~12 d 之间,平均病程9.32±1.29 d,其中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4 例,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3 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儿各项体征及检查支持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5];患儿年龄≤3 周岁;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雾化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检查不达标;免疫力度低下。
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常规治疗:联合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规格:2 mL:1 mg,国药准字H20203063,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 mg·次-1,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规格:2.5 mL:5 mg,国药准字H20160660,Glaxo Operations UK Ltd),2.5 mg·次-1对患儿实施雾化治疗,雾化次数为每日2 次。
其中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将联合药物溶于0.9%生理氯化钠溶液(2 mL)当中;观察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将联合药物溶于3%高渗生理盐水(2 mL)当中。对比不同浓度液体配比下的雾化溶液对患儿的影响。干预时长均为2 w。
1.3.1 临床预后效果
临床疗效包括患者的干预2 w 后的干预有效率、干预3m 后的随访复发率与干预2 w 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即高热、腹痛、呕吐的发生率)。
干预有效评判标准分为治愈(患儿发热、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临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病情有继续加重趋势)三个标准。干预有效率=(治愈人数+治疗有效人数)÷组内总人数×100%。
1.3.2 临床改善效果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喘息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干预2 w 后临床严重度评分(Clinical severity score,CSS)水平。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肺部哮鸣音与肺部啰音。CSS 评分标准:该评分量表包含6 个方面,患儿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3.3 睡眠质量
检测并对比两组患儿实施干预前(治疗前一周)及干预后2 w 夜间睡眠时间、夜醒次数。
通过SPSS 22.0 软件对已知数据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中的各项指标、睡眠质量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 ±SD 表示,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喘息缓解时间、住院时间、CSS 评分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改善指标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改善指标比较(±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干预前两组患儿睡眠时间与夜醒次数并无明显差异,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夜间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夜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睡眠时间、夜醒次数比较(±SD)
表3 两组患儿睡眠时间、夜醒次数比较(±SD)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液体浓度为高渗液体,其主要作用是促使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从而减轻细胞水肿程度,缓解患者病情,同时配合药物作用,增强了治疗效果[6]。对照组中的液体浓度属于等渗液体,其液体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同,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对减轻细胞水肿无意义,主要治疗过程以药物吸收为主[7]。
诱发毛细支气管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后毛细支气管发生病变对机体产生的炎症刺激反应[8]。观察组中的高渗溶液可快速降低患儿毛细支气管的水肿程度,降低患儿毛细支气管的水肿程度;同时高渗溶液的液体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药物进入机体后可快速进入细胞内,加快细胞吸收速率,有助于加快患儿病情缓解速度;在此联合作用下降低了患儿病情。毛细支气管炎诱发的气道阻塞是造成患儿夜间喘憋、夜醒的主要原因,而气道阻塞的原因在于气道细胞水肿。
除此之外,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液体浓度的差异,高渗溶液相对等渗溶液而言,前者对细胞的脱水作用更明显,有助于降低细胞水肿,进而缓解细胞水肿对毛细支气管炎阻塞程度,缓解患儿夜间喘憋,提高睡眠质量[9-10]。
综上所述,3%高渗盐水雾化溶液与0.9%生理盐水溶液相比,前者可提高干预有效率;缓解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改善效果;延长患儿睡眠时间,减少夜醒次数,提高患儿夜间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