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 吴苏荣贵 海日
(1.2.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3.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海日(1989-),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3 级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众合泰”蒙镶工艺非遗传承人弟子。研究方向:民族服饰与首饰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
据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8 年出版的《花丝镶嵌》一书中记载“蒙镶是结合金属浮雕、圆雕、透雕等雕刻工艺,和包边镶嵌素面绿松石、玛瑙、珊瑚和孔雀石、玉石为主的镶嵌工艺所形成的具有内蒙古地域文化或蒙古族民族文化特色的金属工艺门类,广泛应用于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等地的宗教器具和民间日用金属制品中,有佛龛、蒙古刀、酒具及各种首饰摆件等产品类别,具有粗狂、古朴、简洁、大方等北方草原民族风格。”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浓厚的根基,金属工艺技艺的高超一度影响了当时的中原。蒙古族人民偏爱金银器,在元朝时期达到顶峰,这种喜好留存至今,蒙镶工艺不但保留了蒙古族工艺风格,也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在观赏和收藏以及传统工艺上都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蒙镶工艺是金属工艺的一个分支,以蒙古族及周边地区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图案为主要特色,融入了蒙古族图案及风格的一种金属工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金银技术已得到了全面发展,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的金镶彩石虎鸟纹饰牌、金串松石焊粟珠耳饰等,铸造、花丝、镶嵌等工艺开始结合运用。在秦汉时期,文化大一统和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和游牧民族所具有的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差异为中原地区带来丰富的异域文化。在这一时期内蒙古出土了多种金银器物,如呼和浩特市出土的金嵌松石卧羊形戒指等。
在蒙古民族统一之前蒙古族对银器的制作和使用较少,由于各部落之间的战争,大部分的银器都是来自于战后的掠夺。塔塔儿部落是蒙古兴起以前蒙古高原一支较强大的部落,据《史集》记载:“那里到处是白银……居民的一切器皿用具都是银制的。”通过战争蒙古族人得到了大量的银器,这也为蒙古族使用和制作银器,提供了一个可能性。根据文献记载,蒙古汗国时期金属制品的工艺就较为发达,据《新五代史》载“契丹之东北,至鞭劫子,其地多铜、铁、金、银、其人工巧,铜铁诸器皆精好,善织毛绵。铁木真的亲兵夺取了塔塔儿的产银地,对于金银器的制作与使用都十分讲究,大汗所坐乃金裹龙头胡床,鞍马带上亦以黄金盘龙为饰。”
蒙古族金属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其制作工艺包括铸造、锤揲、錾刻、编织、掐丝等工艺技术,这些工艺流传至今,很好的保留下来。仅从金银器物制作工艺来看,从简易的锤揲技术到复杂的锤揲工艺,在蒙元时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元典章》卷五十八《禁治诸色销金》记载,蒙元时代,金属器皿的加工工艺就有“镀、砑、投、泥、镂、抢、圈、贴、裹、嵌”等数种。“纹样的制作工艺,更是錾刻、模压、掐丝、错金等多种工艺技法混用,展现出高超的金银技艺。蒙元时代的金银器皿,造型简洁,追求轮廓整体刚柔变化,注重动物造型使用,装饰奢华大气。”《元典章》户部卷《整治钞法条画》其一曰“金银匠人开铺打造开张生活之家,凭诸人将到金银打造,于上凿记匠人姓名,不许自用金银打造发卖。若已有成造器皿,赴平准库获卖。如违,诸人告捉到官,依私倒金银例断罪,给赏。”故凡打造,均需顾客自携金银,这一特点至今仍沿用,顾客需自带材料打造。
在此次田野调查中笔者近距离现场体会蒙镶工艺的制作流程,通过在呼和浩特市大召“众合泰”的非遗传承基地深入了解蒙镶工艺。“众合泰”现有四位蒙镶工艺非遗传承人,分别是李忠强、屈志强、刘铁军、刘玉花。李忠强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金银器制作技艺,蒙镶制作工艺代表传承人(2021 年2 月,批准号:NM07-1050)、屈志强为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2015 年12 月,批准号:1501050072798)、刘铁军为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2015 年12 月,批准号:1501050072798)、刘玉花为呼和浩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2019年12 月,批准号:1501020053128)。其中李忠强、刘铁军、屈志强三位老师分别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之后并被赋予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四位传承人于1992 年进入内蒙古外贸工艺品厂学习,擅长錾刻、雕刻、镂空、掐丝、镶嵌等(见图1,图中的左一至左四,分别为蒙镶工艺传承人李忠强、刘铁军、屈志强和刘玉花。图中右一为本文作者,与众合泰蒙镶工艺非遗传承人的合影。拍摄时间:2022 年1 月16 日下午16:50。拍摄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众合泰。摄影:吴红光)。2004 年,李忠强、屈志强、刘铁军、高劲柏共同创建了众合泰工艺品,主要从事蒙古头饰、蒙古刀、银碗、马鞍银饰的设计制作以及文物复制等。迄今为止授徒十余人,其中有8 人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各自授徒,技艺也分别得到业内人士认可。
图1 .合影
溯呼和浩特市蒙镶工艺可上溯三代:第一代王荣,银楼掌柜,1972 年进入内蒙古外贸工艺品厂任职高级技师,代表作吹箫引凤。第二代张元信,代表作是康熙宝刀,第三代为图1 中的四位非遗传承人。四位传承人技艺高超,屡获荣誉,也经常在内蒙古博物馆修复文物,如康熙宝刀和一些蒙古族头饰的修复等。
蒙镶工艺分为绘制图纸、备料、金属塑性、錾刻、焊接、打磨、清洁、抛光、镶嵌等几个步骤。据传承人介绍,绘制图纸为开始做工艺的第一步,在绘制图纸时可使胸有成竹,好的图纸可使工艺制作的成功几率大大提高。在绘制好图纸之后便是备料,蒙镶工艺常温状态下一般选择有色金属,大多为铜、金、银等。下面展示的是蒙镶工艺品制作的大致流程
1.绘制图纸:设计好确定要用的图纸之后,将其等金属尺寸打印,用复写纸将图形转移到金属片上。
2.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质,在用火和錾刻上也有显著区别。铜是一种纯金属,纯铜是錾花工艺的理想材料,它有非常好的可塑性,也能在焊枪高温下反复塑形。铜的低成本、和最后塑形后好的色泽和容易获得性使得它成为錾花工艺入门练习的最好选择。据李举子《錾花工艺》记载:“黄铜中铜的含量越高,延展性越好。含锌量超过30%的黄铜因硬、脆、过度加热容易收缩的特性很少会应用在珠宝中。因为传统的青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但是硅青铜或者其他现代青铜,如同钢一样,延展性较差。”
银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材料,并从古至今皆为大众所爱,尤其蒙古族崇尚白色,偏爱银饰。但银加工次数过多或者温度过高时,它的表面会出现裂纹。影响最终呈现效果。纯银和纯铜还有非常柔软的属性,虽然它可以加工硬化,但是最终还是无法达到银925 一样的硬度,而且一旦被加热,它仍然会变得非常柔软。当涉及金属片改变形状,折叠或弄出褶皱肌理效果时,将纯银用作錾花材料会是非常好的选择。
为了达到银能使用的硬度,人们在纯银中添加少量铜生产出来的合金材料,既保留了纯银的金属性能同时还提高了它的硬度。银925比纯银硬度明显强。这是一种很好的制作錾花工艺的材料,因为它不但能很好的变形以及塑性,形成清晰的錾花外形,也能容易的塑造精巧的细节。“银925 最大的缺点是它倾向于形成一种火蚀内部氧化点。当在有氧环境中进行退火和焊接时,它会在合金内部形成,是由铜氧化物构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现象会让金属表面出现灰色的斑点,甚至渗透到金属里面。”
纯黄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但这种质地使得它在正常佩戴中容易被磨损,所以黄金通常和纯铜或者纯银一起被制成合金材料,让它既能足够坚硬,又能保持纯金的色泽。软钢,也是可以进行焊接的金属,可用于装饰铁艺,也适用于钢建筑。钢的延展性需要更大的冲击和锤打才能塑形。在现代工艺中,钢材质也常常被使用于作零件装饰或者本身材料为钢的工艺品,冷金属的质感使它充满现代感。
3.塑形:在备好料之后下一步便是将材料塑性,打造成自己所需要的模样。使用焊枪将金属烧热,使用退火处理使金属的晶粒重组获得延展性,能让我们把金属片卷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将金属加热为暗红色,使用焊枪使其均匀受热,红色减弱时放入水中进行淬火处理。
4.錾刻:“錾刻分为錾凹和錾凸两种形式,“Repouss é”(錾凸)一 词出自法语,意思是向上或向前推。錾凸可被认为集中在对“体”的产生方面,而錾凹包括了在材料正面所要进行的许多操作,比如敲平、走线、做底纹和把从材料反面顶起的形状整截然。虽然錾凹和錾凸通常都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又都是可以单独运用的。”
錾刻中使用最多的便是錾子和锤子,在锤子不断的敲打中,錾子在金属上刻出设计好的纹样,呈现立体效果。大部分錾花工艺的錾子是由圆柱体或者方柱体制得的,大部分錾凹錾的柱体尺寸在0.5 ~1.5 厘米之间。錾子分为錾凹錾和錾凸錾两种,錾凹錾包含线錾、肌理錾、底纹錾、冲印錾、压錾、整平錾等。
(1)錾凹錾:
线錾,有直线錾和曲线錾两种。直线錾通常用来在金属上刻画深凹的线条,使金属的背面出现凸起的线条。曲线錾是在弧度和曲线錾刻时使用,更为方便(见图2,为蒙镶工艺工具錾凹錾。拍摄时间:2022 年1 月16 日下午14:30。拍摄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众合泰,摄影:吴洁)。
图2 .錾凹錾
肌理錾,能够增加金属表面肌理和背景效果,当它们轻钉在表面时就能制成美丽的图案痕迹,丰富肌理和层次。底纹錾,可用来制作精致的、大面积连续的肌理背景效果,用这些工具可以创造出柔和的、具有磨砂效果的表面肌理,用来掩盖表面的浅痕,通常用于处理整个背景肌理。冲印錾,通常在表面坚硬的金属上进行,使金属的正面留下一个精确的印记,同时保持金属背面的平整。使用压錾可将图案的边缘压低使之具有立体效果。整平錾,可通过錾子敲击金属表面,来使金属变平滑。根据不同型号、尺寸的整平錾,压平后的金属表面不会留有压平痕迹。整平的过程使得金属表面变硬,基于这个原理,整平应该被放置在錾凹工艺工序的最后一道。压錾,就是折叠、整平和向下推的过程,被压的背景部位向下低,从而形成其他的部位浮于背景之上的错觉。它能体现金属的弹性,使用压錾可使边缘压低,突出重点部分的立体效果。
(2)錾凸錾:是用来使金属从背面向正面形成凸起图案的工具。錾凸錾的錾头通常是圆形的或者拥有圆滑的边缘,錾凸錾的杆常常比较粗。錾凸的工作面外形常常像泪滴形或球形等特殊的形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工具顶部形状保存的完整性,因为这些瑕疵会清晰的反映在金属上,破坏整体性。
(3)錾凹锤一般分为中等的锤子(锤面直径在26 ~30 mm之间),有重锤(锤面直径为32 mm),也有轻锤(锤面直径为23 mm)。錾刻时一般轻锤、中等锤,重锤交替使用,錾刻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锤子。錾凹锤的锤柄必须结实、轻巧、有弹性,山胡桃木是在传统上一种用来做锤柄的材料,其他果树木材也可以用来做锤柄。
(4)胶板。除了这些常规用的工具外,胶板(见下表,表1,表格名称:胶板配料比。表格制作;吴洁)也是在錾刻条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胶板可使被錾刻的金属牢牢固定其上,在锤子的敲打中不会移动,并减少振动和噪音。
表1 .
錾刻手工艺者大多自己制作胶板,据传承人介绍,现在使用的胶板大多为这三种配料,松香使用比例最大,以前錾刻者大多使用沥青,但沥青对身体危害大而且不方便清洗金属片。现在使用松香为主的胶,后期直接用焊枪虚火将金属片上的胶焚烧成灰烬,刷洗之后便可去除(见图3,金属片嵌于胶板錾刻图片。
图3 .胶板
拍摄时间:2022 年1 月16 日下午15:05。拍摄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众合泰。摄影:吴洁)。胶板的制作流程为:先将松香放入铁锅中用炉融化,融化后加入耐火土(耐火土市面上均有售卖),再加入食用油,食用油的比例适量,根据季节和室温进行调节。比如冬季温度低,食用油要多加,保持胶板胶性足够,夏季温度高,食用油要少加,避免胶板过于松软,粘性太大。添加好食用油后等待胶板放冷,冷却至室温的温度便可放入金属片,用焊枪将胶板表面虚火融化,使金属片嵌入其中,更好固定,等待冷却后便可錾刻。我去工作室了解蒙镶工艺时,恰逢传承人弟子吴红光老师在制作素银手镯,金属面平整的放置在胶板中,用錾凹錾在平整的银片金属上,力度均匀的敲打。一件工艺品按照制作时间来算,一般制作20 天至60 天不等,具体看工艺品的复杂程度,錾刻极其考验制作者的技艺与熟练程度。在工作室时,我经常能听到錾刻时有节奏地、规律地敲打声,这需要长久的练习,才能敲出均匀的力度使錾子在金属上留下平整又精美的痕迹。如同“《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咏银匠句云:‘锤儿不住敲,胶板儿终常抱,会分钑手艺精,惯厢嵌功夫到。’是宋元以来金银器制作工艺最为形象的概括,也是对传统錾刻工艺的深刻描述。‘铁锤儿不住敲’,形容的便是同錾刻锤敲打錾子的场景,‘胶板终常抱’,是形容把金属固定在胶板上錾刻的形象,‘厢嵌’通假镶嵌,指最后镶嵌的场景。”
5.焊接
焊接需要使用硼砂水洗金属片,使金属活性保持沸腾,硼砂水需要和清水混合(注意:硼砂水比例配方为:硼砂与清水的比例=1 ∶2)。之后,用焊枪加热,温度大约在100℃烧开,预热整个金属錾刻部件进行局部的点焊接或面焊接,当焊接部分较多时使錾刻部件整体均匀受热,否则焊药熔化不均、錾刻部件容易烧化(见图4,焊接金属时加热。拍摄时间:2022 年1 月16 日下午15:30。拍摄地点:呼和浩特大召众合泰。摄影:吴洁)。焊料应从高温焊料开始使用,再依次用中温、低温焊料。
图4 . 焊接金属
高温焊料大多用于工艺成形和大部件衔接使用,中温焊料用于辅件焊接时使用,低温焊料用于小零件,小部分焊接使用(见表2,金焊料配比表。表3,银焊料配比表。表格制作:吴洁)。
VRIO模型最早由杰恩·巴尼提出[12]。在《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一文中,巴尼概括了该模型的核心思想:可持续竞争优势不能通过简单地评估环境机会和威胁,然后仅在高机会、低威胁的环境中通过经营业务来创造,它还依赖于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可把这些资源和能力应用于环境竞争中。他认为,判断企业特定的资源和能力是优势还是劣势需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开发机会和抵御威胁能否增加价值?(2)有多少竞争企业已经获得了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3)与已经获得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相比,不具有某些资源和能力的企业是否面临获取它的成本劣势?(4)企业是否被组织起来开发利用其资源和能力?
表2 .金焊料配比表
表3 .银焊料配比表
图6. 镶嵌珊瑚
焊接一个部位可能进行两到三次,焊枪温度即是上述熔点温度,过高会对金属造成摧残,表面遗留痕迹或脆裂,过低焊接的不牢靠,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焊接完成后需要用锉刀和砂纸进行打磨,去除污垢和多余的痕迹,之后便是清洗、抛光,需要用到布轮、抛光膏、玛瑙刀等,清洗和抛光交替反复。
6.镶嵌
镶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根据图纸设计好的高度,用银丝搓成花丝,用压片机压成扁花丝(又称花扁丝);(2)照着需要镶嵌的材料尺寸制作石碗(镶嵌材料的底座);(3)将石碗焊接到金属物上;(4)焊接好后进行清洗、打磨、将边缘处理干净,再将石碗边压实,固定住镶嵌材料(见图5,镶嵌材料的石碗。资料来源:北京服装继续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花丝镶嵌:金碧辉煌的宫廷艺术文章图片)。此流程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石碗和镶嵌材料的匹配程度。敲击金属的次数越多,它就会变得越硬。在金属变得太硬不能移动之前完成镶嵌,这一点非常重要。镶口周边的金属会接触到镶嵌材料,并将它固定于镶口之中,但可能仍会稍有晃动。继续越来越轻地錾打,当镶嵌材料不再移动时,细致地錾打镶嵌材料周边的金属使镶口的开口适度缩小,完成镶嵌。镶嵌完成,调节工艺品的不妥之处,确认无误之后便完成了这件蒙镶工艺品(见图6,镶嵌珊瑚。拍摄时间:2022 年1 月25 日下午15:00。拍摄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众合泰。摄影:吴洁)。
图5 . 石碗
在采访传承人屈志强老师了解到,现在大多购买蒙镶工艺品的客户群体为私人定制,为延续蒙古族的传统特色,并个人收藏,或以高端礼品的形式逢佳节相送。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为何蒙古族对金银器如此喜爱?蒙古族金银器的使用由来已久,由于欧亚草原东段的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区,除去阿尔泰山地区外,金银的矿藏资源有限,银矿比金矿还多一些。
据《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工艺美术史》一书记载:“……蒙元时代,金银产量少,用途广,使得金银材质的工艺品制作成为权势、地位、财力的象征。诸多汗国都用金银器作为赏赐之用。元帝国建立后,金银器用途更为广泛,如物价高低、买卖、借贷、赋税征收、对外贸易等,都用银,黄金通常贮存,而白银作为流通。”
在手工艺品方面,也因坚实耐用的金银器皿不同于瓷器等易损器物,它既坚固耐用,又可把玩欣赏,也是财富权力的象征。游牧民族因经常迁徙,草原气候恶劣,使用金属既可以避免碎裂,也易储存马奶、奶豆腐、肉类等食品。因金银器具有杀菌、防腐,使食物储存不易坏,所以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精神需要,都使蒙古族更喜爱金属工艺品。“……蒙古族很早就对象生的造型兴趣浓厚,以前他们的金银器造型常仿动物(拉施德丁《史集》第二卷《窝阔台合罕记(二)》):窝阔台下令,让著名的金工匠用金银为沙刺卜哈纳(意为酒房、酒窖)打造象、虎、马等兽形的膳具,它们被用来代替蒙忽儿(即饮用的大碗)。此时的金银器仍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入元以后,动物造型虽仍残留在元代银器中,但主流却已逐渐变为植物,这显然受到汉族农业文化的影响。”
在金银首饰方面更是情有独钟,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衙门营子发掘的墓葬中即有“双龙戏珠纹鎏金银簪出土,簪首外廊用银片打制成云朵形,云朵内用细金丝编织成平面,正中有一圆孔球形,球内用银线结成一朵梅花,球两侧用鎏金银片做成两条龙焊接在金丝编结的平面上,龙首稍大,张口回首,作戏珠状。尾端浑圆,上翅翘起,簪柄宽扁,正面阴刻梅花三朵,背面阴刻有‘乾德’二字,通长19 厘米(见图7,双龙戏珠纹鎏金银簪。资料来源: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689 页图版),还有科左后旗衙门营子出土的凤形鎏金银饰(见图8,凤形鎏金银饰。资料来源: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689 页图版),凤均作昂首、修尾、平翅,口含金珠一粒,前额、羽端均有镶嵌珠玉的凹窝,只有一根羽端仍嵌有珍珠一颗。凤身、凤首用细金丝编结,凤身与凤翅可自由拆卸,凤背有‘春华’两字。”还有许多出土于内蒙古的金银首饰文物,这里便不一一列举,蒙古族对金银器的偏爱,一度影响其他地区和民族对于金银器的喜爱,在中国江南地区,多年来不断出土的蒙元时期墓葬中展现的金银器皿,足以说明。
图7 . 双龙戏珠纹鎏金银簪
图8. 凤形鎏金银饰
“传统蒙古族图案大多分为两类,一类为自然图形纹样,另一类为吉祥纹样。自然纹样包含有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其中如牡丹、海棠、芍药、杏、梅等。动物纹样如蝙蝠、蛇、鹿、马、羊、牛、老虎、狮子等,另外还有云纹、山、水、火等纹样。蒙古族的吉祥图案有:福、禄、寿、喜、盘肠、云纹、卐纹、八结、犄纹、回纹、方胜,龙凤呈祥、佛手、宝莲、宝相花等纹样,其中不少图案同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和藏族图案关系密切,经过组合、变化创新出千变万化的吉祥图案。”
在蒙镶工艺的制作中蒙古族图案的运用并非使用单一图样,而是层层包裹的复合结构。图案具有装饰性和程式性的特征,大多富有动感并以圆为中心点对称的特点,打破单调并在边缘处进行灵活处理,大多有节奏与渐变之感,独特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使人一眼便能识别,并在历史和现代发展中大多体现稳定性和历史性。
在漫长的学习与制作蒙镶工艺的生涯中,传承人们已热爱这份职业并融入自己的血脉,除了平日里在工作室制作工艺品,也时常去高校担任老师和开展讲座,使更多人了解蒙镶工艺。在工作室我曾看到,刘铁军老师制作的《五王醉归图》(见图 9,五王醉归图。拍摄时间:2022 年1 月25 日上午10:11。拍摄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大召众合泰。摄影:吴洁),李忠强老师制作的《元代珐琅碗》(见图10,元代珐琅碗。拍摄时间:2022 年1 月25 日上午10:20。拍摄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大召众合泰。摄影:吴洁),屈志强老师制作的凤舞盛世首饰盒(见图11,凤舞盛世首饰盒。拍摄时间:2022 年1 月25 日下午16:30。拍摄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大召众合泰。摄影:吴洁),工艺的魅力使我大为震撼。
图9 . 五王醉归图
图10 . 元代珐琅碗
图11 . 凤舞盛世首饰盒
尤其这件《凤舞盛世首饰盒》,为屈志强老师所制作,耗时月余。材料采用了99 银、纯金、翡翠、珊瑚等。工艺步骤繁琐,涵盖了几乎蒙古族金属工艺大多流程。作品为银制、由四个单独的小盒组合而成,中间链接位置坐莲台,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金凤凰,盒盖分立八只小鸟。作品多种工艺技法结合,运用了蒙镶传统工艺的浮雕錾刻、焊接、花丝镶嵌、珐琅工艺、表面古法錾金。作品中的凤凰象征祥瑞,也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在中华民族传统神话传说中,凤凰是百鸟之王,同时也寓意着坚强、勇敢、爱情甜美、生活幸福。凤凰是中华民族传统神话传说中家喻户晓的百鸟之王,是纳福迎祥、驱邪禳灾的形象。
笔者认为,蒙镶工艺作为金属工艺的一个分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意义。“蒙古族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最后一个主体民族,并建立了大元王朝。其金银器集前代民族之大成,又有创新。工艺采用浅浮雕、线雕、立体圆雕、透雕凸花等技法。纹样以花草纹居多。在布局上打破了唐代以来一直流行的团花样式。”而它之所以成为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工艺的传承性。从春秋战国至今,工艺历经千余年,这项工艺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熠熠生辉,散发出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蒙元时期达到顶峰。曾一度影响中原,甚至国外,并使这项技术保留至今,为世人所喜爱。金银器的錾刻与技法,图案的特色,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瑰宝,具有独一无二的工艺传承特性。我们也可从今日的蒙镶工艺中体会到当时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与文化思想。
其次是工艺的民族性。中国历史上均有使用金银器的传统,“金银器走过唐代的辉煌,也走过了融汇异域因素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发展历程,两宋则是器型与纹样不断演变并逐渐定型亦即中土化的时代。”而蒙古族传统银器制作以蒙元文化为中心,融入游牧民族特性与习俗,纹样与中原纹样大不相同,团状连续纹样打破了固有的纹样演变历史,而蒙古族银器简洁大方、刚柔并济,注重纹饰的錾刻,极具民族特色,奢华大气。
最后是独特的艺术性。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所独具的艺术性。如汉族金银工艺品通常以一主体中心图案为主,大多为龙凤,虎等动物,附配以花草纹;苗族多把白银制成银片,多为镂、刻工艺,具有轻盈的特征。蒙古族的工艺品与其他民族工艺品有显著区别,蒙古族工艺品种类居多,实用和装饰并济,融入了草原文明、游牧文明和藏传佛教等,这是蒙镶工艺具有的独特艺术性。
今天,蒙镶工艺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不可忽视的。据笔者调查蒙镶工艺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国民缺乏对非遗传承保护的认识。认为非遗与生活相去甚远,每个人都觉得与自身无关,而这种认识本身就是导致非遗逐渐消失的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化自信,文化如何自信?第一步就是保护中华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保证文化多样性,才会使每个人文化自信;
其次,是传承周期太长。手工艺者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一生都在钻研技艺。在互联网的社会下,人们都喜欢赚快钱,得到高回报,“十年磨一剑”的技艺不是优先首选。这是一种国民逐利意识的偏差,事实上,好的高超手艺也是立身之本,不论在如何的趋势冲击下,都是“铁饭碗”;
再次,便是在传承和学习过程中经济得不到保证。因学习周期长,未掌握这门技艺之前都处于无收入状态,使很多人望而却步。这点需要国家政策予以保障。
那么我们面对这一情况该如何保护非遗、传承非遗?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在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少数民族的占到三分之一。每次来到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当地富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情点赞。
所以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障便是国家的重视和扶持。近年来国家一直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赛、政策和相关措施,鼓励民间手艺人申报,并予以经济扶持。这些措施大大的使非遗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树立国民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多创办非遗培育所,并开展讲座和多加宣传能有效促进非遗传承和提高国民意识。在采访众合泰传承人时,也曾提到过初期只为糊口,但随着一项技艺的深入,更想让它被更多人看见和发现,并在众合泰院内设立传习所,也为了让更多人接触和学习。多处开设培育所和讲座,并宣传增加其曝光率,使感兴趣的人亲身体验。使非遗观念潜移默化的融入人们的意识之中,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现如今很多年轻人或者中年人面对就业压力大等等问题,想学一门手艺立身,但往往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导致这种渴望被扼杀。多创办非遗培育所和讲座,能有效保护和传承非遗。
最后,笔者认为将非遗产品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注入多元化元素,使工艺品精美实用,能有效增加民众认知程度和购买率。虽非遗工艺品有自己的独特审美,大多人购买是为其收藏,但如果部分工艺品经济实惠,增加民族特色设计,也是一大亮点,能激活市场性。在笔者调查时便了解到,众合泰的非遗传承人们,不但制作精美的收藏品, 还制作根据顾客需要的轻巧首饰和生活用品。以上的措施笔者相信能大大增加蒙镶工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艺术的传承是民族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从历史来看蒙古族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草原孕育的游牧文明尤其丰富多彩,从草原民族优美的歌舞到传统的风俗习惯,所有非物质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蒙镶工艺和蒙古族特色的艺术具有其深远意义,在这个时代下,赋予我们独特的使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非遗传承者或保护者。
①标准银,因加入少量铜,含银比例为92.5%,行业术语,简称“银925”;
②金合金:把合金分为24 份(每一份为1K),K用来描述黄金在合金中的比例,如果24 份合金中有12 份是纯黄金,这个合金中黄金所占比例为50%。除了改变韧性,合金材料也被用于改变黄金的颜色;
③蒙镶的点焊工艺,一般多用于部件的大、小部件接口处,或用于没有焊牢的局部;
④所谓面焊,是在焊接零部件时,用于花丝纹样的焊接和錾刻部件拼合焊接。一般采用低温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