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导致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许多领域的研究者认为,与自然界之间的接触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进入20 世纪后,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在环境空间中的康养调理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共识,在自然环境中游憩观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的压力,使他们情绪稳定,改善他们的亚健康状态,并从疾病中恢复。而中国古典园林将自然山水缩筑为咫尺山林,且园林内含园景、园境双层空间结构
。因此,与其他康养型园林不同,中国古典园林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明代造园师计成的著作《园冶》把文人诗词与画作简洁而精妙地概括出八个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遵从道家法则,提出造园理论的核心思想与服务宗旨,更是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艺术思想进行了总结,体现出造园师崇尚自然的造园理念。而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在造园中体现为“天开”的自然景象和“人作”的思想。“天开”指自然造化而成;“人作”指人为的开采构思。文人园林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意境,虽属人力所为,但却如天然生成一般,追求自然造化的造园技艺。在造园技艺上遵从“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也是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化思想的积累与传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园冶》中提到造园与绘画相通的思想,这一巧妙的思想体现出造园师在造园时受到文人艺术绘画的影响。园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表现特征。具体的说就是造园家借鉴文人思想进行构思,在造园时模仿画中的自然风光。自然风光的山水绘画采用游、意、境逐步上升变化的思想来塑造园林景观,也可以从中看出造园与绘画在立意构思、写意手法和意匠创新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
《园冶》中强调“雅”是园林整体格调的核心原则,这一造园原则从正面体现出古代文人艺术文化思想传递出的造园理念,也从侧面表达出中国古代的造园手法丰富多样。现有的江南私家园林包括疏朗的自然空间、山石雄奇峻峭与溪流叠水的山涧、漫步亭阁围廊的过道与寓意丰富的墙窗等,均传承了文人园林“雅”的审美品格。明代书画家陈继儒在《青莲山房》中说:“主人无俗态,作圃见文心”,品德高尚、行为文雅的人会给自己的栖息空间赋予丰富的内容。如泉石山涧、灌木花植、勾檐亭阁等,深厚而含蓄地表达出造园文人的艺术思想。丰富的园林下有自己独特的称呼,以情立意、以形传神,这样更能表达出文人的艺术思想,并且在阁楼门厅用楹联、匾额、石刻等绘画雕刻文字含蓄地表达“雅”。
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提出:“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的造园原则。“因借”法则与“体宜”标准相向而生,“因借”法则要讲究合乎“体宜”的标准,即所谓“巧而得体”“精而合宜”
。可游可居、可行可望、畅神怡情是文人园林的基本属性。这一属性需要巧妙地借用,满足人们游憩、欣赏和居住上的需求。郑元勋在《影园自记》中说到:“山径不上下穿,而可坦步,然皆自然幽折,不见人工,一花、一竹、一石,皆适其宜,审度再三,不宜,虽美必弃”
。从中可看出亲临影园的景象宛如画卷里的山野仙居,力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想境界,从多角度斟酌和把握适宜的内容,讲究部分与整体、内外、美观与实用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
康养意境景观设计基于满足人的感官,首先给人以美感或嗅觉刺激,让人停下来观看,促进了人与景观的互动。因此,康养景观中小景的设计首先要对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其能够暂时将注意力转移至景观,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兴趣,从被动地接受自然到主动地接近自然,缓解人们的压力,使人们重新对自然产生喜爱之情,对自然与生命更为敬畏。
通过园林植物四季的季节性阶段变化,充分利用康养空间对自然的感受,如不同季节植物的颜色和动物,风雨给人的感受,感受自然的变化,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命的美,从而引导使用者在其空间进行康养活动,与自然建立紧密的联系。
1.3.2 颈肩技术 精索整体游离后,先在精索内侧与腹横筋膜交界处半环形切开腹横筋膜,再纵行切开精索根部内侧的提睾肌与精索内筋膜,使其形成倒“T”字形切口,切开后寻找疝囊,对疝囊可完全分离或者横断后近端继续分离,一般可以在腹横筋膜与精索和腹横肌腱弓处找到疝囊颈。高位结扎疝囊颈后,在腹横筋膜半环切开处稍作分离显露出小范围的腹膜前间隙,并重新缝合腹横筋膜以达到缩小、加固内环口的目的。
康养空间的营造强调景观空间的组织性和可变性,首先是实现景物动态性的变化,使景观更加丰富;其次是实现身体肌能活动的变化,可以是线条的变化,也可以是身体活动的改变。因此,在进行康养景观设计,应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形态,融入人的兴趣喜好与情绪变化,创作出多样的空间以满足人的多种需求,关注人们的身心活动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主动地营造合适的场景,开展更丰富的空间活动。
“一石一树,一亭一沼妙趣横生,让人虽然处于尘世之中,却有漫步深山的感觉”
。张南垣是明代的造园名家,他在造园的过程中,显现出自然的特色,即自然天成。明代道原法师的《遣兴》一诗中写到:“忆昨怀故园,似遭青山恼。一狷彼此念,适意无不好。凉飙吹衣裳,溪色映青稻。饮水读我书,逍遥以终老”
(如图1)。园林景观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组成,它们是园林景观营造的基本要素,而人类对周围物体的感知是基于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如王燚等人对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此外,还有通过触摸植物来为自己和植物创造不同的感觉,如植物的枝丫、叶子、果实花朵触碰时表面温度会升高,提升挥发有益物质的速度。人体通过呼吸和皮肤表层吸收挥发,使血液流动,胫骨舒展
。同时,视觉也是观者感知的主要手段,它能刺激其他感知体验,最终实现第六种感觉,即人的心理状态。中国园林养生偏重于“静”,崇尚“返归自然”,给人“幽栖”的静,以实现心灵上的颐养
。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三个等级。为了遵照水利和水土保持行业的规定,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也划分为以上三级。
“大隐在朝市,小隐在丘樊,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间”
。大隐即保持清净而幽远的心境,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小隐即生活在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山涧。“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常怀廊庙的经纶”
。处在雅阁轩与山涧岭崎之间,抚触林间山水却怀着庙堂里远大抱负的心境。文人意向“市隐”生活,即为大隐,以隐逸的心态建造园林,隐居求志,把内心的精神绿洲物化,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滋养天性。造园者把他们对自然景色美的深刻理解与鉴赏,以及对人生阅历的思考,用写意的方法融入造园中,因而园景充分体现了画境和文人士大夫的隐逸雅致和书卷气
(如图5、如图6)。
康养景观是通过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进行建造,为特定的使用者提供舒适健康的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分为:(1)针对身心障碍人群的医疗性康养辅助空间,包括医院、疗养院和康复中心的附属花园等,面向病人、医护人员和医院来访等人群,由流水、假山、植物等自然元素促进使用者的身心健康;(2)为亚健康或者需要释放压力人群设计的康养花园,如各类芳香疗法花园、游憩花园、纪念花园等。
明代文人园林造园中,也借鉴了自然景观中的曲折变化,用一步一景的方式将不同景观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路径的曲折,在不同位置观赏到不同的景观。中医学提倡动静互融,心欲静形欲动,将形与神、动与静结合起来,才能遵循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明清文学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戏曲文学作品中是这样阐述的:“对待自然环境与休憩空间的营造,需要对园林运用借景手法,使人们的身心愉悦;将曲径通幽的自然手法融入动静园境当中,线衍生汇聚于面,进而形成立体画境”
(如图2)。计成在《园冶》中写到:“开径逶迤、曲径绕篱、蹊径盘且长”,要求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通过曲折蜿蜒的道路设计,实现一步一景的目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到:“凡入门处,必小委屈,忌太直”
。在园林建造过程中园林主人的喜好,实现了取之自然,又超脱自然的境界。
就下半年国际磷肥市场来看,国际磷肥价格仍有上涨空间。首先,原料价格或将继续上涨,二铵生产成本将持续保持高位。王涤非分析认为,三季度国际磷酸、合成氨价格保持强势,进入四季度后国际硫磺或将因冬季物流限制减少供应,国内合成氨也会因为进入冬季而供应紧张,预计下半年各原料成本均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明代文人园林用各类树木作为点缀物,模拟出自然中的青山,在青山中且行且走,如同在自然中尽情抒发自我情感,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园林中各种景观的元素与水体、地形、建筑、植物融为一体,季节之美与时空之美融为一体。在园林空间中,其渗透了时间的维度,形成了四维空间和时间的边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的排列注重四季的变化,用植物来体现四季景观以供观赏,这符合四季养护的原则
。此外,园林植物景观在送日引月、怡春感秋的变化之中,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域和意蕴,从而增加空间的时间量
。明代文人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有三分之二的景物图画来源于植物的题材(如图3、图4)。稚嫩初春的垂柳,微波荡漾的盛夏莲荷,枯叶凋零之秋的芙蓉,鳌头雪皑之冬的梅独自含苞待放,四时四景。“洞庭须待满林霜,千里勤王苞贡后,一年好景雨霜时”
。即从时间维度上建立起的园境,要经过霜雨的漫长等待,才能赏识这样的风情,从而感受自然的变化过程。
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对碘的利用能力超出常人,如果再给予富碘食物,功能亢进的甲状腺将合成更多的甲状腺激素。因此,甲亢患者应该限制碘的摄入,应该吃无碘盐,尽可能忌用富碘食物(海带、紫菜、裙带菜、鲜海鱼、蚶干、蛤干、干贝、淡菜、海参、海蜇、龙虾等)和含碘营养素补充剂。
使用者的心境、需求在康养景观前后的感受和自身的意识是否有效,以及哪些治疗因素在改善整体和每个部分方面是否能发挥重要作用,体验者是否能够带着观景前后不同的心情离开,可以影响多久,这种结果显然是因人而异的,需要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可以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对参与者进行实验分析,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法,建造适合人们精神康养的景观,服务于大众。
目前对康养景观和园艺疗法的研究多基于循证法,结合文献分析和实验分析验证其对人类的益处。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优秀的特色园林的代表,其康养价值不容忽视,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我国康养景观的类型。明代文人诗画作品可启发人们的哲学思考,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也是现代康养景观应借鉴的模式。因此,将明代文人园林思想应用于现代康养景观设计中,能促进我国景观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人们提供可休养、放松、娱乐的空间。
[1]何平.中国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美学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2008,19(3):41-46.
[2]李世葵.《园冶》园林美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谭笑,高祥斌.中国园林植物养生保健功能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1):8.
[4]戴名世.南山集·张家翁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王燚,包志毅.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探讨[J].华中建筑,2007,25(7):150-152.
[6]许慧,彭重华.养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广东园林,2009,31(01):28-31.
[7]王玉川.中医养生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刘晓芳,王珂,郭明友.李渔动态园境设计理念与实践创新初探[J].包装世界,2017(05):72-74.
[9]文震亨.长物志[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10]周苏宁.园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11]卜复鸣.《拙政园图咏》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2.
[12]都穆.听雨纪谈[M].济南:齐鲁书社,1995:217-218.
[13]陈继偶.小窗幽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4]李树华.2019 中国园艺疗法研究与实践论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0.
[15]张鸿超.明代文人园林“适意”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