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禄
自去年春节后市场震荡回调以来,蓝筹价值股暂时停下了快速扩张的脚步,而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小市值成长股则在震荡市中表现得相对更为强劲。
结合政策不难看到,国家对科技方向的积极引导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着成长股的估值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机构资金也将目光转向了科技属性更高的成长型公司,无论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的持仓变动,还是今年以来外资的最新持仓变动,对于高景气、高成长型的企业,配置比重都出现了进一步提升。
截至3月30日,今年已完成的51个交易日中只有1月26日成交金额跌破了8000亿元,多达27个交易日的单日成交金额超过万亿元。当然,尽管年内日成交规模多维持在万亿元上下,但市场看多信心依然偏低,期间上证指数累计回撤了10.65%。
在国内经济和市场信心本就不足的大背景下,俄乌局势、全球经济滞胀、美债利率上行等因素也在不断影响着市场情绪。与此同时,叠加近期外资的集中抛售(3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450.83亿元),3月初A股一度大幅回调,直至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后,市场信心才得到一定修复。截至3月31日,上证指数在12个交易日内上涨了6.14%。
值得一提的是,若将A股企业分类统计,无论年内的整体回调,还是近期的修复反弹行情,成长板块都较价值板块呈现出优势。统计显示,年内上证指数回撤10.65%的同时,以蓝筹价值股为代表的沪深300指数回撤14.53%,以中小市值成长股为代表的中证500指数回撤14.06%。而在3月16日至今的反弹中,在上证指数上涨6.14%的同时,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分别收获了5.99%和6.03%的涨幅。
若进一步将统计时间拉长,这一特征早已自去年春节后就已逐步形成。在2021年2月18日~12月31日期间,上证指数小幅回调0.42%,期间沪深300指数下挫14.93%,而同期中证500指数则实现了12.78%的上涨。整体情况反映出,在经济波动加大或处于快速下行时期,成长股的表现相较价值股有一定优势。
从A股历史数据来看,价值股和成长股之间是一直存在周期轮换规律的,其中2000年~2007年,蓝筹价值股占优;2008年~2015年,小盘成长股崛起;2016年~2020年,蓝筹股上演了“王者强势归来”。而到了2021年春节以后,则是成长股表现要好于价值蓝筹,这种情况或意味着这一轮行情将会是“蓝筹搭台+成长唱戏”的格局。
市场走势的表现往往与机构资金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目前,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仍在披露进行中,我们以提前公布的公募基金2021年四季度重仓股统计,虽然仓位最重的标的依然大部分来自于沪深300蓝筹股,如从持仓市值统计,权益类基金只对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的持股超过千亿元,仓位超过百亿元的60只个股中,沪深300標的多达50只,中证500成长标的仅有3只。不过若与去年三季度末的持仓情况对比,则可看到蓝筹价值股多数是被实施了减仓,而四季度末被公募基金持仓市值超过百亿元的中证500标的公司振华科技、博腾股份、九洲药业,持股占公司流通股本的比重则均较三季度末有进一步提升。
《红周刊》对全部沪深300标的公司进行统计,2021年四季度末有276家进入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但相较三季度末被继续增持的只有120家,占比43.48%;而全部中证500指数标的公司中,四季度末有325家入选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相较三季度末有174家被继续增持或新进建仓,占比达53.54%。由此可看出,四季度期间公募基金的态度明显偏向于成长型公司。个股中如芯片公司芯原股份-U、虚拟现实概念股纳思达、储能概念股中天科技等,公募基金的四季度末持仓比重均较三季度末提升明显。
除了国内公募基金,外资的持仓数据披露的更为及时,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核心资产同样遭遇到外资的大规模减持。虽然从市值来看,权重蓝筹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依然是外资配置标的的“压舱石”,最新持股市值分别高达1352.66亿元、1079.16亿元,但从持股数量相较2021年底数据均有明显下滑,最新数据分别为8167.87万股、22217.72万股,而2021年年底时,外资对两家公司的持股则分别为8968.18万股、24256.07万股。如果进一步查看历史数据,则外资持有贵州茅台的峰值出现在2019年3月5日,当日的持股数高达13697.11万股;持有宁德时代的峰值在今年1月5日,当日持股数为24345.36万股。
与上述不同的是,外资目前对中天科技、健康元、明阳智能、水晶光电等中证500标的公司的持股数量,相较去年底却出现较大幅度增加。
统计数据还显示,今年以来外资对多家“专精特新”类企业进行了增持,如半导体设备公司至纯科技,去年年底,外资仅持有公司491.01万股股份,而以当前最新数据统计,则已迅速增至1025.58万股。同样被定义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德方纳米、长川科技、我武生物、中密控股、金博股份等,外资的最新持股数量也均较去年底增加明显。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深圳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为了解决当前紧迫的“补短板”、“卡脖子”问题,推动制造强国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专精特新”身为政策导向,从长远来看拥有众多应用场景和政策利好,在数字化发展和国产替代的背景趋势下,赛道空间及成长性俱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依然值得重点关注。
除了机构态度的逐步偏移,从基本面统计,以目前的最新收盘价为基准,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为11.71倍,中证5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15.84倍。从绝对值看,价值股的估值似乎更具优势,但若结合成长性来看,2021年前三个完整报告期,沪深300标的公司净利润整体增速分别为34.97%、32.67%、19.13%,而中证500指数公司净利润整体增速分别为95.46%、53.39%、37.55%。整体看,成长型公司的业绩增速是要明显优于价值型公司。
根据已公布的2021年年报或业绩快报统计,目前200只沪深300蓝筹股合计实现净利润32385.05亿元,较2020年度同比增长16.2%;259只中证500成长股标的合计实现净利润3982.18亿元,较2020年度同比增长32.13%,由此来看,2021年全年,成长股的整体增速仍大概率会继续优于价值股。具体到个股,在沪深300指数标的中,有31家公司2021年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占目前板块内公布年度业绩公司比重的15.5%。其中,受益于运价暴涨,中远海控创出历史最佳年度业绩,892.96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了799.52%。相较之下,总股本较小的中证500指数标的公司中,有45家公司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占目前板块内已公布年报公司比重的17.37%。其中,因产品销售价格提升,和邦生物全年净利润暴增7284.28%;分别受益于量价齐升和各产品线需求旺盛的中泰化学、北京君正,全年净利润也相继实现1769.96%、1174.08%的同比大幅增长。
随着2022年一季度收官,截至3月31日,已有160家公司以预告形式提前对今年一季报业绩进行了预测。结合预告来看,中小成长股的披露数量明显更多。目前,预增幅度最高的是市值规模仅有20.13亿元的科创板公司德马科技,公司3月31日公告显示,随着海外项目的陆续完工确认收入,今年首季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预增3426.05%~4836.45%。或受此利好消息的刺激,公告当日公司股价上涨了12.47%。此外,在中证500指数标的公司中,兴发集团、博腾股份、新宙邦、兖矿能源、杉杉股份等公司受益于所处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今年首季净利润均给出了翻倍增长预期。
4月份即将进入上市公司一季报密集披露期,上游资源品业绩继续高增长基本以提前确定。如果高景气赛道的基本面能继续得到正向验证,业绩增长超预期,市场风格仍有望继续向成长型公司倾斜。
龙赢富泽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童第轶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从历史相對估值来看,当前无论价值蓝筹板块还是成长板块都已不算贵了,如果后续市场企稳,成长股的阶段性弹性将更大。
(文中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