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宜军
(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19)
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我非常荣幸地成为新一届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员。根据丰县县委和帮扶工作队安排,我来到王沟镇陈庄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时间里,我和陈庄村两委干部一起摸村情、察民意,引资金、抓项目,促增收、聚民心,让陈庄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我作为帮扶工作队党委副书记,牵头负责消费帮扶工作,推动丰县农产品广开销路,促进丰县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名档案干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推动丰县扶贫档案建设,为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留下宝贵的档案财富。
陈庄村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位置偏僻,交通是制约陈庄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陈庄村曾经的真实写照。我和村两委立足陈庄村道路建设的现状,抢抓党和政府加大投入支持乡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在陈庄村实施了一批道路建设和相关配套工程。我们组织干部群众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在陈庄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道路工程,该项目总投资650余万元,新建生产道路7.6千米,生产桥、通水涵50余座。我们努力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投资12万元将入村道路拓宽至4.5米,有效解决了大型车辆无法入村的问题。生产道路和入村道路建设虽然完成,但距离我所设想的将道路通往每家每户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我组织村干部对需要实施道路硬化的地方逐段实地测量,计算出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新建约7千米的水泥路,还需要大概240万元的资金投入。这时,我就琢磨着要在陈庄村上马“户户通”项目。由于丰县财力有限,实施“户户通”项目,村里需要自筹1/3资金。通过向工作队协调资金,向镇里、县里争取,终于使“户户通”项目在陈庄村落地。根据环保的要求,要实施“户户通”项目,还需要提前完成污水处理工程。我们又多次向镇里争取,在陈庄村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分两年铺设雨水和污水管道约4千米,总投入超过70万元。使用省档案馆帮扶资金和道路硬化“户户通”项目村民自筹资金,在村内主要道路和村部广场安装220余盏太阳能路灯,初步实现陈庄村亮化目标。2021年11月,陈庄村道路硬化“户户通”终于实现,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修到了每一户村民家门口。
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两年里,陈庄村建档立卡户和残疾人家庭这两个群体是我始终牵挂的对象。
在摸清村里123户建档立卡户的基本情况后,我组织村干部按照“分类帮扶、一户一策”的思路,除已实现稳定脱贫的40户之外,对其余83户建档立卡户均采取一定措施予以帮扶。在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兜底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团省委、省农科院、南京蔬菜公司、南京荣邦餐饮公司、徐州酱香居食品公司等单位,为陈庄村建档立卡户在子女升学、劳动力就业、农业技术指导、滞销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支持。省档案馆作为后方单位对陈庄村建档立卡户脱贫增收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13个党支部结对帮扶29户低收入家庭,党员干部个人捐资3.9万余元帮助低收入户购买生产物资;馆青工委、妇工委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援助25户31名学生1.5万元助学资金;省档案学会向60户建档立卡户发放慰问金或生活物资。2021年,陈庄村123个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全部达到8500元以上(2019年有一半以上在8500元以下),全部建档立卡人口的人均收入由2019年的9174元提高到12913元。
村民减负增收和福利改善都离不开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两年来,我们想方设法壮大陈庄村集体经济,使用后方单位帮扶资金25万元投资镇板材家居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协调帮扶工作队投入资金177万元、镇财政投入资金456万余元,为陈庄村购置标准厂房、增加村集体资产配置。2021年陈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26.03万元提高到88万元,陈庄村从过去的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村。
来到陈庄村,我感到村党群服务中心虽然面积较充裕,但由于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措施不到位,村民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群众除了办事,没有人到党群服务中心来,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因此受到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我和村两委积极协调争取有关方面的物质和资金投入,充分盘活现有资源,在陈庄村建成了集残疾人辅助就业、居家养老、文体休闲等民生服务为一体的“幸福小院”。在建设的同时,协调镇党委政府支持,投入配套资金14万余元,增配必要的设施设备,提升景观绿化;协调县文体局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健身器材,并铺上塑胶地面,建成了健身广场;协调后方单位援助图书2200余册和图书柜架10列(价值8万多元),建成陈庄村农家书屋;争取省档案学会支持,捐赠包括广场舞音响、电视机、电脑等价值3万元的文体用品;协调县档案馆支持,打造丰县第一个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村级档案室。
在完善设施设备的同时,我还组织村两委干部进一步优化服务制度、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确保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常开、场所常用、群众常来,达到汇人气聚民心的目标。如今这里白天前来办事的群众、上班的残疾人和休闲娱乐的老人络绎不绝;晚上村民们在村部广场跳起广场舞,孩子们在健身广场嬉戏玩耍。原先暮气沉沉的村庄,如今充满勃勃生机。
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在新一届帮扶队员进驻的时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面积种植的油桃、樱桃、洋葱、大蒜等果蔬面临滞销。在我的提议下,帮扶工作队成立了专门的消费帮扶工作小组,并明确由我牵头负责。
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产销对接”活动,搭建丰县帮扶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会同县扶贫办在本地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中做好宣传发动,引导其在帮扶产品品牌、包装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提高档次和水平。丰县经省乡村振兴局认定的消费帮扶产品有148种,在省政府采购平台销售的产品多达500余件,均位居全省前列。协调省互联网协会,举办苏货直播江苏新农人培训班,180余名农民通过培训初步掌握电商直播技能。其次,我们广泛发动后方单位及其下属机构在食堂用材和工会福利等方面更多采购丰县帮扶产品。2020年,各后方单位采购丰县扶贫产品超700万元,通过省政府采购平台销售丰县帮扶产品超1500万元,在12个重点帮扶县(区)排名第一。此外,我们还注重借助媒体力量面向社会大众宣传推广丰县农产品。两年来,江苏卫视、《现代快报》、荔枝网、中江网、《南京日报》等省内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了帮扶工作队开展消费帮扶的做法;在依托省广电总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期间,江苏新闻广播和江苏电视好享购物频道连续多天在节目中进行宣传引流,使丰县特色农产品乃至整个丰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很大提升。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时刻,收集整理保管好脱贫攻坚档案,对于真实记录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消除贫困的光辉历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凝聚奋勇前进的伟大精神力量意义非同寻常。
帮扶期间,我多次协调丰县扶贫办和档案馆,就推动丰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确立了“全面收集、集中整理、全部数字化、同步进馆”的工作思路。在丰县党委政府支持下,由丰县档案馆牵头实施全县扶贫档案整理及数字化加工项目,丰县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投入资金120万余元,将全部扶贫档案归档整理、数字化并同步移交进馆。为做好散存在社会上的扶贫档案的征集工作,我还协调帮扶资金30万元实施丰县扶贫档案征集整理加工项目建设,由县档案馆组织人员广泛征集历届扶贫工作队员以及其他参与过扶贫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的档案,并为扶贫工作先进典型人物制作口述历史档案,从而全面、立体地反映丰县脱贫攻坚的光辉历史。
2021年10月,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两年基层磨砺,使我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我的人生境界也由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