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鹏
深圳市玉石文化协会,深圳 5181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玉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玉雕作品、玉雕师是玉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性发展是中国优秀玉雕作品、新时代玉文化产业、当代玉雕人才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深圳玉雕艺术创意研讨会出发,浅析玉雕研讨会对玉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的应用价值。
深圳玉雕艺术创意研讨会(下简称研讨会),是指在深圳举办、由多位玉雕师参与、有明确但非固定场所和举办时间、有稳定的举办频率和丰富的艺术创意玉雕作品支撑的专业性、学术性研讨聚会。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国营或集体玉雕厂、大型民营玉雕作坊出现过不少因技术比拼而开展的玉雕技术研讨会,旨在提升职工的积极性。但随着时代发展,企业越来越追求生产效率,大量运用新工具、新技术和规模化流水线生产,使得职工个人的雕刻艺术创意被逐渐忽视,研讨会逐渐消失。
近年来,随着玉石市场繁荣发展,国内玉料产地、雕刻产业聚集地的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举办过很多类似活动,主题各不相同,与玉雕相关的研讨会通常是其中的配套项目之一。这些研讨会虽然多数以“创新”为口号,但主要以经济创新、文化事业创新为出发点,甚少关注到玉雕艺术创意本身,也很少关注到玉雕师群体的发展。此类研讨会有一定影响力,但不具备持续性,对于玉雕师来说无法通过长时间、稳定频次、持续的积累来影响其玉雕艺术创意的发展。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来自台湾的两位玉石商人在深圳创建首家玉石加工作坊至今,深圳已从一片玉文化断代断层的荒地发展成为知名的玉文化产业市场,以玉文化为主题连续举办了15 届深圳文博会分会,已经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聚集了大量玉雕师,他们在此从事雕刻创作和经营玉石产业,进而成家立业,逐渐转化为常住居民。为了深圳玉雕人才和玉雕产业的发展,深圳玉雕创意研讨会应运而生。
深圳玉雕创意研讨会由深圳市玉石文化协会主办,由副会长陈学献发起,于2020 年8 月启动,每月举办一期(其中有两期因春节、三期因疫情严重而暂停举办),每期至少有15 位玉雕师(非固定个人)参与。
与会人员以30 岁以下青年玉雕师为主,占比超过80%,他们是深圳培养玉雕人才、提升雕刻创意的目标人群。研讨会每期邀请一位大师莅临指导,既有深圳本地的玉雕大师,也有来自河南南阳、揭阳阳美、佛山平洲、肇庆四会等地的玉雕大师(图1~4),他们为研讨会带来了风格迥异的玉雕创作理念,是深圳玉雕产业了解各地玉雕创意思维的窗口。
图1 玉雕大师王树勋在研讨会上与青年玉雕师交流Fig.1 Wang Shuxun, a jade carving master, is communicating with young jade carvers at the seminar
图2 鹏城工匠伍辉在分享他的创作观点Fig.2 Wu Hui, a PengCheng craftsman of ShenZhen, is sharing his creative ideas
图3 鹏城工匠冯志文在分享他的创作观点Fig.3 Feng Zhiwen, a PengCheng craftsman of ShenZhen, is sharing his creative ideas
图4 河南省工美大师刘建新在分享他的创作观点Fig.4 Liu Jianxin, a Master of Arts and Crafts from Henan Province, is sharing his creative ideas
研讨会主旨在于分享、交流与促进。与会玉雕师根据研讨主题提供近作并阐述其材料特点、创作思路、表现手法等,其他玉雕师参与研讨,深入交流设计元素、雕刻工艺、艺术效果,改进其不足之处,深挖其创意价值(图5)。
图5 研讨会现场 青年玉雕师正在交流Fig.5 Young jade carvers are communicating at the seminar
为了更加深入探讨玉雕艺术创意,研讨会实行专题讨论。如“调水”“抗疫”“危地马拉翡翠”“写实”“动态”等,涵盖玉雕技术技法、新时代题材、新兴原材料、艺术风格、创意思维等不同领域。
迄今参与研讨会的作品超过两百件,出现不少创意作品,本文择取几个作为代表,以证研讨会对于玉雕艺术创意创新的实践意义。
作品《不破不立》(图6)的作者用在海边捡的一块礁石雕刻了一件突破玉雕传统的作品:以一只紧握的拳头,打破包裹的外壳,寓意破除旧枷锁,树立新观念。
图6 研讨会作品《不破不立》 作者陈学献Fig.6 "Never Break, Never Stand", by Chen Xuexian, an author of the seminar
作品《杂交水稻》(图7)将翡翠边角料化零为整,运用的是古代宫廷技法,表达的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作品呈现稻穗谷粒颗粒饱满,弯弯下垂,点缀着丰收的喜悦。此作完全不同于传统玉雕风格,记录和反映了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并纪念袁隆平院士,直击人们的心灵,有很特别的纪念意义。
作品《物竞天择》(图8)以写实手法白描豹子搏兔的激烈场景,表现了力量和速度的结合,动感十足。
通过这些写实的作品,玉雕师深入研讨相关的创意理念,突破还原与创作之间的壁垒,雕刻造型与纹饰的具体图案使画面有主次分明的效果,疏密得当,有层次和透视感,有静有动,形象逼真生动,富有情趣,给人以美的感受。
作品《万物当春》(图9),色彩丰富,俏色巧雕,分色细雕,镂雕透雕,无处不在体现着对技术的执着表达。但作品艺术风格不落窠臼,用色大胆,特别是少女表情神采奕奕,双眼透亮,是一件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作品。
图7 研讨会作品《杂交水稻》作者梁新建Fig.7 "Hybrid Rice", by Liang Xinjian, an author of the seminar
图8 研讨会作品《物竞天择》作者朱登科Fig.8 "Natural Selection", by Zhu Dengke, an author of the seminar
图9 研讨会作品《万物当春》作者李剑瀚Fig.9 "All things are Spring", by Li Jianhan, an author of the semina
深圳玉雕创意研讨会一经举办就受到深圳玉雕师的欢迎,因为现场只针对作品进行研讨,氛围极好。此外,研讨会还广受玉雕爱好者、收藏者喜爱,特别是与会玉雕师的客户,正逐渐转化为研讨会的关注人群。
参与研讨会的玉雕师来自全国各地,通过分享和交流,大家的创意思维进行了多元碰撞,提出了不同领域、不同时代、不同思潮所映射出来的创意理念,主要表现在新材料、新工艺、新题材等方面。
(1)材料方面。受广东省玉文化产业的影响,深圳玉雕师主要以翡翠、水晶为主要创作原材料。但在研讨会上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玉雕师们提供分享交流的作品不仅有和田玉、缅甸翡翠、碧玺、绿松石等传统材料,还有印度玛瑙、海洋礁石、危地马拉翡翠等新兴材料。
(2)工艺方面。由于不同材料各有特点,因此玉雕师在雕刻创作时总能从中寻找新的雕刻工艺,他们因材施艺,充分利用原料本身的色彩、光泽、质地、纹理、形态以及密度等天然优势,通过独特的设计创意,将各类材质的特点和色彩美表现得充分自然,并与作品主题达到高度的统一。
(3)题材方面。鹏城工匠冯志文(图3)在交流创意题材时认为,“创意题材很难打败传统题材,因为传统题材经过历代先贤的完善、市场的筛选,有足够的积淀。但是作为新时代的玉雕师,依然要考虑创意、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特征,敢于尝试;要吸收书本和生活上的知识,比如花草树木,如果不懂得它的生长规律,会导致创作过程中犯错,贻笑大方;要了解实物的来龙去脉,运动的规律,动物的结构、形态、脾气,人物的情感、情绪、神态,就需要玉雕师仔细观察和学习,注意细节变化,平时多积累,从生活中领悟并提取艺术元素,进而实现创意”。其整套艺术创作观念具有严谨性、专业性、时代性,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学术指导意义,是研讨会关于交流与促进主旨的重要体现。
参与研讨会的作品,除了经典传统的人物花鸟、祥禽瑞兽和宗教题材以外,更多的是关注现实生活、反映重大史实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材。这些以新时代风貌为创作特征的作品,更贴近人心,揭示人性、自然之美,以表达人类对幸福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除了每期邀请大师以他本人的创作理念作为专题进行分享,研讨会还专门选取了独具创意理念的专题进行创作上的纵深研究。
例如以“写实”为专题,玉雕师分享的作品主要来自他们对生活的观察,有枝头上的昆虫、奔跑的骏马、飘飘柳条等动植物的实境表达,也有荷包饭、烤羊腿等让人眼前一亮的美食造型表达。玉雕大师王树勋(图1)指出,写实作品应“雕什么,像什么”,遵循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再从艺术的角度去表达玉雕师的创意和思想。
例如以“时代主旋律”为专题,玉雕师分享的作品主要是反映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作品,凝结了作者质朴纯真的诚挚感情。特别是疫情当前,参加研讨会的玉雕师积极参与社区防疫的志愿者工作,身临抗疫一线去感悟疫情的严峻和人情的温馨,他们将这些作为素材加入到玉雕创作中,展现出了大量抗击疫情的作品。他们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而是将自己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等灵思注入其中。
与会玉雕师来自苏州、上海、广州、肇庆、揭阳、河南镇平、云南腾冲、甘肃兰州等全国各地,这些玉雕师带来了各地优秀的传统玉雕风格,综合来说,他们代表了中华优秀玉文化的传统。另外,在深圳新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九零后、零零后青年翘楚,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的玉雕师,还有来自台湾、香港的华侨、归侨玉雕师,他们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新阶层。在研讨创意理念时,经常触发优秀传统与新阶层的思想碰撞:优秀传统的创意理念在于材料、工艺和题材,而新阶层的创意理念更多关注创作的自由,他们热衷于寻找前沿热点,发现隐秘的角落,冲击人们的普世价值观,创作不拘一格。以此形成了多重创意理念冲突,各执一词,各有真理,不断地碰撞,从而引发玉雕师的头脑风暴,激发出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以证自己的创意理念。
参与研讨的玉雕作品,既有艺术至上的作品,其作者追求艺术造诣,雕刻是他们艺术表达的语言载体,在材料的使用上不拘一格;也有坚持技术至上的作品,其作者追求技法、线条、刀工、细节的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和表现玉石材料的珍贵性、特殊性,讲究材料的品类和品质。这两种风格是玉雕产业的大道之争,在研讨会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院派的玉雕师,他们拥有高学历,有扎实的艺术基础和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具有高级职称。他们的作品有很强的知识体系支撑,作品造型和纹路讲究出处,有历史有文化,乃至可以追溯西方雕塑造型的学术体系。所以这一类玉雕师更擅长的是艺术创意,讲究作品的艺术意境表达,而不是所有作品都追求技术表达。
追求技术极致的玉雕师,他们多数出身于市井作坊,或者玉雕厂,是师徒口口相授学习成长起来的,有些甚至是通过书本图文、朋友圈、小视频乃至直播渠道自学而成。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很深的知识体系,但是有扎实的玉雕技术基础,技法纯熟,工艺老到,特别在开坯、琢磨、精雕细刻方面有独到的手艺,讲究技术的精细精湛,线条表达的真实灵动。
不同的追求,呈现出了不同的作品,在研讨会上,他们互相冲击对方的创作思维,看似大道之争,其实是互相学习,是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
研讨会中,鹏城工匠伍辉(图2)认为:“研讨会这种模式在深圳很欠缺,大家都在忙着赚钱,太过于浮躁,真正对产品的研究太少。如果有机会,深圳这一拨人能够做出一点真正的创意的东西,有深圳特色的东西,对深圳玉雕产业能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研讨会是一个开放、协作、共享的平台,可以通过主办方与各地玉文化行业协会的联动,整合协同行内知名玉雕师、创投机构、优秀的供应链资源和全网的营销渠道等,为研讨会平台提供商业化落地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国内最专业的玉雕师聚会场所,话题围绕玉石、雕刻、艺术、创意等专业领域,在深圳形成中国玉石雕刻界先行先试的玉文化产业互动平台,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进一步完善高级定制体系,从供给侧促进产业结构性改革。
研讨会迄今举办了15 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深圳青年玉雕师在玉雕艺术创意方面有明显的成长,例如与会玉雕师吴庆国于2021 年获中国人力资源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玉雕师陈学献,其工艺美术师职称于2021 年晋升为副高级别,并被选为深圳市龙岗区人大代表;与会玉雕师李剑瀚在2020 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艺品雕刻工)华南地区选拔赛中荣获第一名;与会玉雕师蒙民航荣获2020 年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与会玉雕师朱登科凭参与研讨会的作品《独钓寒江雪》荣获2021 年陆子冈杯金奖……据不完全统计,自研讨会启动以来,深圳玉雕师在玉雕产品、玉雕创意、产品外观方面的知识产权就超过300 多份,深刻影响深圳玉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玉雕师的“勇于创新、乐于分享”的精神,与深圳“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一脉相承,是他们天才悟性的展现、艺外功夫修养的厚积薄发、激情与灵感火花的凝聚。
研讨会的局限性是始于玉雕,止于研讨。
首先,研讨会目前无玉雕相关职业技术学历、职业资格等级评价、技能等级评价、职称评审等资质,参与研讨会的玉雕师的成长与发展,均来自玉雕师本人的努力。今后研讨会主办单位将致力于获取相关资质,为研讨会赋能,提升玉雕师个人职业资质和影响力。
其次,研讨会是发生在玉雕师群体内部的专业性学术聚会,目前仅仅通过主办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尚未对外部市场开放,更没有引进网络会议、直播、小视频等推送渠道,与前沿信息的黏性不足。期待更多专业的团队能够参与进来,将研讨会以最时尚的姿态进行宣传,在玉雕师参与的基础之上,加入玉文化产业上下游从业者、玉雕爱好者、收藏家;在研讨的基础之上,加入市场调研、需求对接等内容,目的在于提升与会玉雕师对市场前沿的把握,以创新为宗旨,创作出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作品,从而夯实其经济基础,扩大研讨会平台的市场影响力。
举办深圳玉雕艺术创意研讨会,立足于深圳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玉雕人才培养、意识形态、玉石文化产业等方面,是一种先行先试的行为。
在玉雕师人才培养方面,研讨会多样的创造力既可以导致创意思维的横向扩展,也可以引发创意思想的深入研究;在意识形态层面,可以通过新阶层与优秀传统思维的碰撞,拓展新的创造活力,而玉雕师的大道之争可以促进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在产业发展层面,研讨会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促进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其注重人才孵化可以促进玉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好,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一种维系,是文化乡愁的一种承载。玉雕师作为玉雕行业的从业者,要以玉器为载体,弘扬传统美德节操,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观念的永恒魅力,要在行业中融入创意,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当代文化元素、现代社会元素巧妙完美地融入传统玉文化,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
本文图片材料由研讨会主办方深圳市玉石文化协会提供,感谢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