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昆仑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及应用成果探讨

2022-08-11 13:46:04包元华肖积福汤声旺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8期

青海东昆仑地区属于青海省多金属成矿区,其中存在较多的铁矿、铜矿以及金矿资源,以往测量工作方式,虽然能够有效确定出该区域存在较多的异常区,不过从整体上而言,查证程度偏低。而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式,属于一种有效的地质找矿工作方法,能够促进地质找矿工作良好开展,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 青海东昆仑地区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情况

青海东昆仑地区,属于陆缘活动造山带,该地区具备较好的成矿地质环境,其中存在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

,在青海省,属于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重点有金矿、铜矿以及铁矿等。当前,青海东昆仑地区逐渐加大了对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青海东昆仑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工作区北部与柴达木盆地相邻,该区域干燥少雨,不具备发育的水系,会受到风成黄土以及风成物较大干扰;工作区南部属于高寒深切割区,地势陡峭、深切割、海拔高、碎石流发育,并且存在较大的相对高差。因为风成黄土、风成物以及碎石流的存在,水系沉积物对矿质异常响应受到较大影响。为有效推动青海东昆仑区域找矿工作良好开展,获得重大突破,青海省地质调查局借鉴该地区其他单位找矿经验,尤其是在找金矿中的重要成果,在东昆仑地区选取了几处成矿有利区,主要进行1∶2.5万地球化学测量,获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2 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步骤

实际勘察区存在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情况,并且基岩露头较少,因此,选择1∶2.5万地球化学测量的方式,对勘查区进行实际勘察,这种测量方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分解厘定原区域水系地球化学异常及重砂异常,并且在勘查区得到新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确定出找矿靶区,为后期勘查工程部署提供主要依据,最终找出区域内存在的矿体。主要工作步骤如下。

2.1 室内样品布置

该测量方式,选择1∶2.5万地形图作为野外工作底图,将采样点布置于底图上,勘查区内若存在明显的山脊脊线,一般会从距离山脊200m的位置处,沿着水系往下布置样点。布置的样品线距,按照水系发育程度确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80m至100m,需要注意的是,线距与点距不可超出要求网度,样品点的密度大约是每平方千米16至32个点。以测区为单元连续编号,以0.25km

为基本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编号由左至右、自上而下顺序为1、2、3、4。在每个基本采样单元中划分为4个小格(每小格0.0625km

),标号顺序由左至右自上而下为a、b、c、d,并以阿拉伯数字标注顺序号,按照具体的地质成矿条件,地质员会做好样品布置工作。

2.2 野外样品采集

化探采样工作人员进行样品采集时,有时存在选择较为单调的样品颜色、采样深度及样号进行观察、记录,实际采样环节等问题。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可以安排地质人员进行陪同采样,同时,观测以及记录工作主要由地质技术人员负责

。应重点记录样品颜色、采样深度、样品组成、砂砾岩性、砂砾磨圆度以及蚀变特征等。并且,如果砂砾石存在蚀变情况,需要在其周围进行加密采样。采样密度应超过原来的一倍,直至没有发现蚀变情况为止。对于特殊景观区样品采集工作而言,当无法采集风成物干扰区水系沉淀物样品时,样品由采样点控制的汇水域内沟谷两侧及上游采集3处以上的残坡积物组合而成。碎石流覆盖区若碎石覆盖浅,则在流水线碎石下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若碎石覆盖厚,则在采样点位两侧山坡或上游采集3处以上的残坡积物进行组合;草皮封沟区植被较发育、河谷不明显时,根据微地形判定流水线上穿过草皮采集古河道粗细粒混合的冲洪积物样品,无法采集水系沉积物时,在汇水域内多点采集残坡积物组合样品。

经过实际调查及测量分析,在异常区中确定出一条含金构造破碎带。破碎蚀变带地表延伸长度为1.4km,宽度为5m至30m,呈北西向展布,倾向北东。通过探槽化学样分析得出,Au含量为1.18×10

~2.20×10

,铅含量最高达到了0.52%,在该位置处初步圈出了一条金铅矿体。

国内的并购此起彼伏,中国的企业在全世界的并购案件也不在少数。很多中资企业受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鼓舞,在海外掀起了一股对仓储、货运和其他物流运营商的收购热潮。2017年中国企业在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收购物流公司的交易总金额达到了350亿美元,2016年这个数字是129亿美元,2018年会更高。

2.3 室内异常圈定及评价

第一,异常区面积大约为2.38km

,主要呈现出不规则椭圆状,向北西向展示,区域构造线及长轴方向一致。第二,异常组合元素主要有Au、As、Sb、Pb以及Ag,带有中、低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特征。第三,Ag元素处于二级浓度分带外,其余元素均具备三级浓度分带,同时存在较高的衬度,较大的异常强度。第四,各个元素空间在展布上套合紧密,并且农集中心显著。异常区处于昆中构造带北侧,存在发育良好的断裂结构,存在寻找构造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的可能。

第一,异常区域中,各元素面大多均为椭圆形,呈现出向被北东方向串珠状分布,区域柱构造线与异常长轴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第二,异常组合元素中,主要是Mo、Bi、W、Sn、Pb,存在较大异常强度的是Mo、Bi、Sn,其余两元素强度相对较低,呈现出中高温元素组合特点。第三,Mo、Bi、W中具备三级浓度分带,而Sn、Pb中存在二级浓度分带,具体为同心式组合,存在较好的套合性,并且,异常浓集中心突出。Mo平均值为3.35×10

,峰值为12.4×10

。第四,在异常范围内,侵入岩体全部出露,北部位置处,主要是中三叠世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南部位置处,主要是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存在断层接触关系,断裂带呈现出向北西延伸的趋势。

2.4 野外异常查证

二是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和协议管理。利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专利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对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和恶性竞争依法严格管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一般性人才可签订劳动合同和任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企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对关键性技术骨干和重要岗位人员,可签订服务期限的最低要求和工作任务,同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中关于竞业禁止方面的规定,设定积极有效的保护性条款,通过法律手段对随意辞职的毕业生起到约束作用。

3 青海东昆仑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应用成果

对于青海东昆仑地区而言,其存在较多的矿种,并且矿床类型存在较大的复杂性,成矿具备时间跨度大、多成因以及多来源特点,属于青海较为重要的一个成矿带。该地区区域构造活动强度大并且时间长,早期出现的一些中深质变岩系,是后期成矿的主要矿源层。在后期岩浆及构造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与超基性、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的多金属矿床。东昆仑地区通过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找出了较多矿床点,下文主要对几个矿点中该技术的应用成果进行分析。

3.1 哈图金矿点

该矿点具体在工作区的难度高寒深切割山区,因为这一区域属于碎石流发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系沉积物的汇聚以及搬运,以往1∶25万以及1∶5万测量方法应用下,并未出现异常反应,判断该区域为异常空白区。在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应用下,得出Mo(Bi-W-Sn-Pb)综合异常,详见表2所示:

获得样品测试结果后,不仅要确定出异常下限,还应圈定出异常范围,同时,还进行异常晕渲图以及等值线图的编制,以便于获得比较准确的野外验证。这一环节,还应做出简要的异常评序及评价

。异常区域内,根据样品布置时划分出的小区实施加密取样,深入分析加密样品分析结果,获得异常的二次下限以及特征值,同时,重新圈定异常。并且,与采样记录相结合,进行异常分布区的第四系地质特征图编制,同整体异常图结合,对异常等级以及是否是矿致异常做出初步判断,还要确定出异常源的位置。

按照初步得出的异常结果,开展野外异常查证,对异常区域内的露头,进行有选择性的刻线取样或拣块,若通过肉眼观察发现存在较高的矿化强度,应直接刻槽取样,同时进行地质编录。如果异常处于半覆盖或者覆盖区,应按照第四系地质特征及异常特征图,进行实地揭露,最终进行下一步勘察计划编制。

(3)平等保护和适时保护相结合的原则。非法集资犯罪涉案财物处置中,应将实际追缴到的财物依各被集资人资金损失的情况按比例分配。即使某一集资参与人就某项涉案财物设置了担保,其也不享有优先受偿权。集资参与人被退还的财物不足以清偿其债权的,在有第三人担保的情况下,其可针对担保人提起民事诉讼。为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应当在案件审结后立即对涉案财物依法处置,将赃款及时发还被集资人。

3.2 合洛佳钼矿点

该矿点处于青海东昆仑地区北部及巴隆乡哈图水库以南大概4km位置处,属于柴达木南缘干旱—半干旱荒漠区以及残山区,存在轻微的风成砂干扰。本次利用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出Au(As-Sb-Pb-Ag)综合异常,综合异常特征参数如表1所示:

胸腹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结果,直接影响着患者后期治疗以及预后。经CT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活检不仅直观,而且还十分准确、微创,有助于定性诊断[1]。本文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观察了胸腹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双源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2.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护制度。在企业实施劳动保护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因此,企业要把劳动保护制度建设放到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将劳动保护制度纳入工会组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强化组织建设方面,要建立企业劳动保护指导与监督委员会,赋予明确的工作职责,包括制定企业劳动保护的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安全决策、安全投入、重大安全事项的审议与协商,以及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后期在异常区的浓集中心位置,发现了钼矿化体,呈现出向北西发展的趋势,处于石英脉以及正长花岗岩中,逐渐露出含矿石英脉,围岩主要是肉红色正长花岗岩。对于矿化体而言,其局部石英脉发育,长度为400m,宽度为6m至8.9m,8.9m范围内能够看到13条石英脉,共分为两组,分布形状为网脉状,宽度处于1cm至15cm之间,靠近东西向位置处,含存在辉钼矿以及少量的黄铜矿,其中,辉钼矿主要分布形状为团块状及星点状,在局部位置较为富集,大小在0.5cm至2.5cm之间。而黄铜矿在实际分布上,主要是以不均匀的星点状分布,大小在1mm至2mm之间。探槽化学样中,Mo的含量大约在0.047%至0.19%之间。沟底部位置,会存在较多的含矿石英脉数量,宽度呈逐渐变大的趋势,西北位置上,存在的含矿石英脉数量较少,宽度呈逐渐变窄的趋势,矿化形式上窄下宽,可以看出矿化体腐蚀较浅,因为在矿化带的外围处发现了黄铁矿化带以及钾化带,可以判断,能够在其中找寻斑岩型钼铜矿床。

3.3 洪水河口金矿点

该矿点处于青海都兰县的宗加乡境内,其中存在晚志留—早泥盆纪契盖苏组及第四系,主要以深灰色以及灰绿色不等粒长石砂岩为主。断层结构不发育,存在强烈的岩浆活动,主要是早二叠世中粗粒花岗闪长岩,岩脉较为发育。通过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出了洪水河口Au(As-Bi-W-Pb-Sb)综合异常,主要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Au为主元素,均值为4.75×10

,值峰为12.4×10

,As、Bi 、W、Pb为特征组合元素,As均值为44.2×10

,峰值为248×10

,Au与As两个元素,呈现出异常相互套合。实际测量中,GA32异常区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及契盖苏组中圈出5条北东向矿化蚀变带,长度为300m至1800m,宽度为0.5m至10m,每个矿化蚀带中,均划定出了一条金矿体,分别标定为M1、M2、M3、M4、M5,除了M1,M2、M3、M4、M5均有单工程单样控制。M1,M2、M3、M4、M5分别处于SBⅠ、SBⅡ、SBⅢ、SBⅣ、SBⅤ矿化蚀变带内,其中,M1长度达到了1.3km,宽度在0.2m至4m范围内,Au平均品位是4.85×10

,最高达到了10.41×10

;M2长度在100m左右,宽度为0.7m,Au品位是3.93×10

;M3长度大约为100m,宽度为1m,Au品位是3.21×10

;M4长度为100m左右,宽度为10m,Au品位是3.16×10

;M5长度为100m左右,宽度为3.4m,Au品位是2.45×10

。在这一区域中,金矿体同矿化蚀变带存在较大关联性,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3.4 浪木日铜镍矿点

这一矿点在都兰县热水乡境内,在此区域内,主要存在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岩性包括斜长角闪片岩以及黑云斜长片麻岩,还存在黑云石英片岩、变粒岩以及大理岩。区域中断裂构造发育,向西北向及北东向延伸,其中北东向断裂存在张扭性断裂性质。

1∶2.5 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应用过程中,圈定出了十处以Cu、Co、Ni、Ag为主的综合异常,其中,Ni(Cu-Co-Ag-Au)综合异常较为明显,主要呈现出近东西向展布趋势,长度在1km左右,宽度在600m左右,总面积大约为0.6km

。Ni为异常主元素,Cu、Co、Ag、Au属于特征组合元素,这些元素中,Ni、Cu、Co存在较大的异常规模,并且浓集中心明显,都存在三级浓度分带,具备良好的相互套合趋势。Ni的均值为426.23×10

,峰值为1647.5×10

,Cu均值为144.82×10

,峰值为724.1×10

,Co均值为63.87×10

,峰值为157.3×10

,Au峰值为11.38×10

,Ag峰值为593×10

。此地区HS73异常区存在一处超基性岩体,存在一条镍多金属矿体。该处超基性岩体出露长度大概为600m,宽度为30m至100m,呈现出北西向展布趋势。后期通过1∶1万磁法测量,确定出10处磁异常,岩体深部规模较大,深度约为3km,宽度大概为400m至600m。并且,铜镍矿体控制长度大概为500m,宽度大概为3m至7.5m,Ni、Cu的平均品位分别是0.36%、0.40%。含矿岩性为蚀变橄辉岩,其中存在的矿石矿物较多,如黄铜矿、磁黄铁矿以及镍黄铁矿等,还存在少量的磁铁矿。经过电子探针分析后,发现岩石中存在较多的镍黄铁矿,具备较好的镍黄铁矿找矿前景。

4 结语

通过在青海东昆仑地区开展1∶2.5万地球化学测量,从所获应用成果中可以看出,这种方法能够获得突出的找矿效果,不会受到该地区风成物干扰严重、水系不发育等情况的影响,能准确找出其中存在的矿区,将这种方法用于该地区找矿工作中具备较好的可行性,能够精准定位矿体,对青海东东昆仑地质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1]邱瑜,卢佳,田滔,等.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在东昆仑巴隆地区找矿中的应用[J].中国锰业,2019,37(4):5.

[2]陈健.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在青海马里木吾卡地区找矿中的应用[J].黄金,2019,40(4):5.

[3]马元林,袁克全,莫延强,等.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青海达热尔地区的应用效果[J].黄金,202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