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墩
(霍州煤电集团吕梁山煤电有限公司方山木瓜煤矿地测科,山西 方山 033000)
煤层开采后,煤层顶底板均会受采动应力的影响而发生破坏变形。煤层开采后对顶板的破坏可以分为三带,即垮落带、导水裂缝带和弯曲下沉带[1-3]。其中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对顶板水害的防治工作有重要影响[4-6]。以木瓜煤矿10-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借助钻孔成像技术对顶板岩层进行现场实测,获得了两带发育高度的范围,为工作面防治水害提供科学依据。
木瓜煤矿地处山西省方山县大武镇木瓜村南,井田面积10.63 km2。矿井煤炭地质储量68.77 Mt,可采储量49.021 Mt,可开采煤层3#、5#、9#、10#共四层。10-201工作面位于木瓜煤矿二盘区,+940水平准备巷道南翼,工作面标高+1 012~+1 190 m,地面标高+864~+932 m。工作面走向长1 081 m,倾向宽245 m。工作面上部及周边均为实体煤岩层,以北紧邻二盘区三条准备大巷,以南靠近矿井井田边界,以西为实体煤,以东为实体煤,紧邻风氧化带,靠近矿井井田边界。10-201工作面开采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的9#、10#煤,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5.81~7.73 m,平均6.77 m,煤层倾角3°~14°,平均8°。受风氧化带影响,煤层的直接顶0~5 m范围为黄色泥岩,较软,裂隙发育;基本顶为灰岩和泥岩,厚度约为13 m;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厚度约为5.21 m,较硬,遇水不膨胀。老底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厚度约为10.25 m。煤层顶底板岩层裂隙较发育,局部区域离层发育;底板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灰顶面距9#、10#煤底板约60 m。工作面煤层底板隔水层主要为太原组泥质岩与石炭系本溪组隔水层,以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为主,平均厚度60 m左右,隔水性能较好,是10#煤层与奥陶系之间的主要隔水层。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断层揭露情况及坑透异常区验证分析,预计回采期间不会揭露陷落柱及落差大于煤层厚度2/3的断层。根据工作面周边钻孔及地质资料分析,判断该工作面回采区域内无冲刷。工作面上部灰岩受风氧化影响,顶板风氧化严重,煤层受风氧化带影响较小,无岩浆岩侵入影响。
木瓜煤矿10-201工作面开采的9#、10#煤层顶板主要含水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灰岩含水层及二叠系砂岩含水层。根据工作面周边南5、ZK3钻孔综合分析,工作面范围内太原组中普遍含有L1+K2、L4、L5三层石灰岩及3层中细粒砂岩组成;二叠系砂岩含水层主要以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含水层连续性差,厚度不稳定。9#煤层顶板隔水层主要为太原组各层灰岩间的泥岩隔水层,隔水层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层位稳定,隔水性能较好。
煤层顶板三层灰岩L1+L2厚度4.1~5.15 m,平均4.6 m;L4厚度5.6~9.7 m,平均7.65 m;L5厚度1.67~2.4 m,平均14.29 m。石灰岩裂隙较发育,单位涌水量0.037 6~0.078 L/s·m,含水层富水性弱,渗透系数0.100 8~0.292 6 m/d,水位标高+1 032.25~+1 058.70 m之间;灰岩含水层赋水不均匀,局部存在富水区。煤层开采后,冒落裂缝带发育,回采过程中局部顶板出现裂隙淋水,由于含水层补给条件较差,以消耗静储量为主,工作面涌水量可能局部增大,但涌水持续时间不会太久,水源主要通过顶板裂缝、垮落和构造进入工作面。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涌水情况分析,该含水层富水性弱,对回采影响较小。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涌水量分析,预计回采期间,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20~30 m3/h,最大涌水量为50 m3/h。据调查,工作面四周不存在采空区积水和封闭不良钻孔。
综合上述分析,工作面回采期间涌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灰岩裂隙水,回采至基岩较薄区域,大气降水可能通过采后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地表裂缝、地表塌陷坑渗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局部顶板可能出现裂隙淋水,尤其是副巷里程245~380 m区域,掘进期间该区域顶板有3~5 m3/h的淋水,该区域地面位于沟谷区域,回采至此区域涌水量可能增大。受风氧化带影响,煤层顶板0~5 m范围为黄色泥岩,较软,裂隙发育。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7]两带高度的经验公式,计算10-201工作面煤层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高度。由于该工作面的直接顶为泥岩,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公式按照覆岩岩性为软弱计算,即:
式中:Hk为垮落带计算高度;Hli为导水裂缝带高度;∑M为累积采厚,10-201工作面煤层为9#、10#煤,累积采厚为6.77 m。
经计算,可以获得垮落带的高度9.2±1.5 m,导水裂缝带的高度26.1±4.0 m。
井下电视成像仪是一种直观显现岩层结构的测试技术,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彩色电视摄像头传感器进行监测,在液晶显示屏幕上显示钻孔内壁构造,能实时显示并记录探测深度,实时显现孔壁整体情况,包括离层、破裂、破碎岩体裂隙宽度及范围,图像清晰,可用于识别岩性、裂隙、空洞和软弱夹层等。根据钻孔孔壁岩层结构裂隙变化,确定受采动影响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发育程度[8-10]。
两带高度监测选择在10-201工作面上的轨道顺槽,观测孔及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10-201工作面两带观测孔设计技术参数
在工作面开采前后,分别对孔内进行了成像观测,将采集后的图像后期截图处理,用于对比分析,进而获得工作面顶板的变形破坏特征。
图1为工作面煤层开采前的钻孔内部图像,可以看出,在3个不同钻孔深度下,孔壁较为完整,其中10 m和31 m深度下的孔壁存在细微的裂隙如图1(a)、图1(b)所示,而35 m及以上的钻孔则较为完整如图1(c)所示。
图1 不同钻孔深度处开采前孔内图像
图2为开采后相同位置的钻孔内部图像,可以看出,在10 m深度处有明显碎屑物,表明孔内破碎程度较高如图2(a)所示。31 m深度处有一条明显的裂隙如图2(b)所示,而35 m深度处的孔壁较为完整如图2(c)所示。
图2 不同钻孔深度处开采后孔内图像
由于单一钻孔的监测值不能准确反应煤层顶板两带的具体位置,根据钻孔探测的结果可以确认,垮落带高度约为7 m,导水裂缝带高度约为22 m,顶板变形破坏深度不超过25 m。钻孔实测的分析结果均在经验公式计算的预测高度范围内,实测结果有参考价值。
在掌握了木瓜煤矿的基本地质条件之后,对工作面的充水因素进行分析,并借助钻孔成像技术对工作面顶板的两带发育高度进行了探测,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整理地质资料后,认为顶板灰岩含水层对10-201工作面威胁最大,该含水层裂隙发育,虽然涌水量较小,但富水性不均匀,仍然要重点关注,做好防范措施。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两带高度经验公式得到10-201工作面覆岩两带发育高度。
2)通过对钻孔成像的后期分析,在工作面回采后,监测钻孔内出现了明显的裂隙和碎屑物,破坏特征明显。通过对比开采前后相同钻孔深度的孔内图像可知,煤层顶板垮落带高度约为7 m,导水裂缝带高度约为22 m,从而得到了10-201工作面顶板破坏高度不超过25 m,实测结果与经验公式预测结果较为吻合,为工作面防治水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