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李克:为山里娃插上音乐翅膀

2022-08-10 03:07:18闻之
金秋 2022年9期
关键词:山里娃李克童声

※文/闻之

“我今生的承诺兑现了!目标实现了!我太幸福了!”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中国交响乐团(原中央乐团)退休女中音歌唱家李克,在中央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激动地说,总书记的讲话再一次激励了我们,扶贫大业仍在继续,坚决不返贫是我们在场所有人的新承诺!我的所有幸福感都来源于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的农民兄弟,他们脱贫了,笑着,唱着,我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

贫穷瘠壤,更需要播下音乐种子

到今年4月,这位在音乐战线上奋斗了50多年的老艺术家就70岁了。近3年来,李克的生活几乎是“两点一线”。因往返于北京与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之间近百次,李克攒下了厚厚一摞高铁票。她每年有近一半时间在静乐支教,而另一半时间则在北京家中准备支教材料。这些高铁票记录了她奔波的足迹:从北京到晋北,千里之遥,和谐号动车的轨道联结起李克和她的合唱团。回顾这几年的扶贫之路,李克感到很幸福,她亲手浇灌了这片曾经贫困的土地、见证了扶贫工作开花结果的时刻。

李克1952年出生于辽宁,曾任职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合唱队担任独唱和领唱,是我国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多次担任中外指挥家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莫扎特《安魂曲》等大型声乐作品的独唱和领唱。曾经担任过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群众合唱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退休。20世纪70年代,东方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曾经指挥中央乐团、中央广播文工团合唱团及四位歌唱家演唱贝多芬《合唱交响曲》,当时的电视实况转播,曾引起巨大轰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女中音歌唱家李克,就是当年四位歌唱家中的一位。

2017年9月的一天,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交响乐团在团长关峡带领下,来到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扶贫演出。在由文旅部资助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三楼会议室里,观众座无虚席,中国交响乐团精彩的演出,美妙的乐曲,让乡亲们如痴如醉。特别是那些山里娃们,蹲坐在舞台左右,爱乐若渴,不离不散,让艺术家们感慨深深。在演出后的调研考察中,关峡团长提出了积极帮助贫困地区“提高师资能力,提升音乐素质”的帮扶计划。具有“伯乐”眼光的男高音歌唱家赵玉龙更是发现,黄土高坡上有一批声音条件不错的孩子,他们如果能得到专业辅导,“绝对了不得”。赵玉龙回到北京,兴奋地向老前辈、女中音歌唱家李克讲述了所见所闻。“贫穷的瘠壤里,更需要播下音乐的种子,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克如此理解,并默默做了一个决定:为山里娃捐赠一架钢琴。

决心已定,李克奔走琴行,自己掏钱购买了一架价值不菲的卡瓦依钢琴,从测试打包,联系运送,直到钢琴送抵静乐县文化活动中心,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无独有偶,有一次,中国交响乐团来到静乐县演出时,有一个年轻的女钢琴家叫李舒曼,当《走进新时代》优美旋律从她指尖缓缓流出时,绝没有想到她弹奏的这架钢琴,是由她母亲捐赠的。她介绍说:“捐赠钢琴的事,妈妈从来没告诉团里和家人,我也是到静乐演出才听说的。”一架钢琴,一脉深情,弹出了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最强音,弹出了一对母女的“爱心交响乐”,这件事更是在汾河边上激起涟漪,传为美谈。此后不久,老人捐赠的又一架崭新钢琴又送到静乐文化活动中心。

两次捐献钢琴之后,去山西演出的女儿李舒曼每次给她讲起山西扶贫的点滴故事,都让李克产生去看一看的冲动。于是,李克做出一个决定:去静乐帮扶,以自己的声乐特长为静乐的文化脱贫做点实事。在静乐走访考察后,身为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及群众合唱委员会副主任的李克发现,曾有一些合唱艺术团体来静乐进行文化扶贫,但每次来都不过是把大家组织到一起唱几天,不同的只是换队伍、换曲目,群众很难接受到系统的合唱培训。“要打破这种模式,静乐应该拥有自己的音乐教育力量。”经过反复思考,李克决定培养静乐的合唱团,改变静乐缺乏音乐教育队伍的现状。

奔赴晋西北支教扶贫

自2017年以来,李克赴静乐县扶贫,她坚持把他乡作故乡,视孩子为己出,以老迈之身,一次次往返,无私捐赠钱物近11万元,用于两个合唱团的培训及演出,购买演出服装、乐谱、光盘等器物。对一个收入有限的退休老人来说,捐赠的不仅是财物,更是一颗爱心,一种精神。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李克老师的到来,让静乐有了有史以来第一支教师合唱团和第一支爱乐童声合唱团。在对合唱团的日常培训中,李克坚持每周三次授课。白天备课,常常忘了吃饭;深夜加班,成了她的常态。在学员微信群里,人们经常发现,晚上十二点,有时甚至是凌晨两点,李克还在群里发布教学文章和声乐音频。

她在文化扶贫工作中,深谋远虑,长短结合,所描绘的蓝图了然于胸,其目的就是要用音乐塑造美丽的心灵,给静乐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园丁队伍,把童声合唱团打造为国内一流水平,让静乐的山里娃们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到北京去,飞到国际合唱节去。由她亲手选拔组建的教师合唱团寄托着她的梦想,既是桥梁,更意味着孵化效应。她交给老师的绝不仅仅是音乐知识、合唱艺术和指挥技能,更是爱的传播、爱的接力。

爱心是有感染力的,原中央乐团著名指挥家王军教授也加入了共同帮扶静乐的行动。作为高师名教,王军教授主讲的“合唱指挥初中高级班”远程视频中,按常规,课程为一年,学费每人3800元,60人学费共计20余万元。为了山里娃们,李克老师和王军教授共同商议:文化扶贫,学费全免。“有过多少不眠的夜晚,抬头就看见满天的星辰。走在回家路上,哼着歌曲,连脚步都是轻盈的。”一位叫王爱芳的学员发自内心地说。除了网络授课外,李克定期到静乐县开展现场授课,每次课程有近半月时间。在现场授课时,她总是争分夺秒,惜时如金,从来没有迟到或者误课,教学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说,每每到了赴静乐教学的时间,就像战士听到了冲锋号声,背起挎包就走。

草木蔓发,一年连着一年。李克的文化扶贫行动影响了更多声乐、钢琴老师志愿来到静乐培训。一次半月,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得到了更多更广的支持。在对静乐县的文化扶贫工作中,李克申请到“春雨工程”项目基金25.8万元。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得到文化部离退休中心鼎力支持,也得到文旅部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钱全部用于提高合唱团的配套设施和教学培训当中。

多年舞台演出历练,让李克养成了要求自己“始终在状态”的习惯,吃苦耐劳成为基本功。在对爱乐童声合唱团的辅导中,一次排练下来,就是近乎5个小时。钢琴课上,她反复弹奏,反复示范,手嘴并用,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孩子们学懂到位为止。看着她张大嘴巴进行气息的持续训练时,听到她发出雄浑沉稳有力的女中音时,孩子们忘记了她已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对教师合唱团的辅导中,每一次,他们的歌声都让李克感到吃惊和感动。经过她的培训,教师合唱团有58人已通过考核,成为静乐县首批中国合唱协会团体及个人会员。而静乐县爱乐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也得到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国际合唱节组委会的大力支持,去年7月14日至19日曾经赴京参加了国际童声合唱活动。

让大家从“心底”拔掉穷根

在多年的文化扶贫工作中,从北京到静乐有千里之遥,每次半个月,李克总是风尘仆仆而来,让琴声悠扬飘荡在汾河岸边。她灰白时髦的卷发,挺拔的腰身,爽朗的笑声,奔放的语调与激越的神态,让讲台熠熠生辉,吸引了山里娃们一双双童稚的眼睛。

“一张随时能定格在‘O’形的嘴总能随心所欲唱出动听的歌声,让我们陶醉其中。”这是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音乐教师马丽峰初次见李克时的评价。马丽峰在这所由文化和旅游部援建的希望小学工作了20多年,李克的到来为她业务精进提供了助力。“无论是口形、用气、唱法,她都会一遍一遍示范。她还常常教导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她的言传身教中,作为学生的我们不断规范自己。”

“当我看到她走路不灵便的样子时,我总能想到老师在求艺路上付出的辛苦与汗水,感受到一位专业艺术家的敬业精神。我现在眼前便浮现出她提着一摞厚重的书本步行到快递点为我们邮寄音乐资料的情景。”32岁的静乐一中教师张建岗说,“李老师总是说,只有提高教师的合唱水平,一棒接一棒,才能把声乐事业源远流长地传下去。”谈到扶持县里4支合唱团的发展,李克所寄予的希望是,把静乐的童声合唱团在两年内打造成国内一流合唱团,通过参加大型比赛,让山里娃与大城市的孩子拥有一样宽广的视野,让他们的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我想要留下一支带不走、有能力的园丁队伍,进而一代一代地教授、传承下去。等新一代成长起来,他们的身心就不会再‘贫困’。”这是李克对教师合唱团所寄予的厚望。

如今,这些都实现了。李克在静乐土壤栽种的艺术种子生根发芽并一朵接一朵地开出了花。在最新一届2020中国国际合唱节中,静乐县教师合唱团获得金奖,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夺得金奖的县级合唱团,而同样由其指导的童声合唱团获得了银奖。在她的帮扶下,合唱团里有了第一位考上大学音乐系的研究生。如今,在教师合唱团和童声合唱团带动下,静乐又组建了老年合唱团,规模正逐渐壮大,合唱艺术在静乐蔚然成风。

李克的扶贫事迹也被同行称颂为现实版《放牛班的春天》。从播撒种子到悉心照料,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扶贫的老艺术家成了“种花”高手。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李克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后,她在激动和自愧中说,比起其他同志,在扶贫工作中我做的还不够,但我期待着,今后通过更进一步的努力,会在静乐这片土地上栽下的艺术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山里娃李克童声
良相的标准
童声飞扬
40年前他在战火硝烟中收发电码 40年后他在关爱事业中发出永不消逝的电波
中国火炬(2022年10期)2022-10-17 06:58:34
夏 天(童声合唱)
轻音乐(2021年1期)2021-01-20 02:45:56
亡命鸡礼花
我是山里娃
北方音乐(2020年3期)2020-04-20 10:58:46
“摆渡教师”的34年守望,他为一拨又一拨山里娃撑起希望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为了山里娃甘做"收荒匠"
中国火炬(2012年7期)2012-07-25 10:11:32
童声一笑
城市遗梦
当代小说(2009年7期)2009-07-21 1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