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影像之美浅析

2022-08-10 13:06:58余泳萱
声屏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韦斯大饭店布达佩斯

□ 余泳萱

提起韦斯·安德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制造童话般绚丽多彩影像的电影导演。作为个人影像特征极为突出的电影导演,虽然他产出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因其电影作品制作精良且质量稳定在业界的口碑十分良好,拥有大量的忠实影迷。他的电影往往给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上的艺术盛宴,深受观众的喜爱。他是美国导演界的明星,在他的电影作品当中观众能感受到导演创作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作品极度的个人风格化,身处于好莱坞商业体系之中却能依然坚持独立精神和作者意识的表达。他的作品有着极易辨认的视觉影像风格,在形式系统下还同时蕴含着多种意味层次,加之他独到的审美视角和对细节、趣味的把控,形成了韦斯·安德森标签式的电影美学风格。”由此可见,对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形式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主要从影像角度出发,就电影当中的构图、色彩、镜头、叙事结构对《布达佩斯大饭店》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

韦斯·安德森的简述

韦斯·安德森1969年出生于美国,他的电影作品总是极具个人特色,充满着奇思妙想,在其电影从业生涯中作品数量不多但均属精品,他也凭借作品获得多项荣誉。1994年,韦斯·安德森执导了他的首部黑白短片《瓶装火箭》;2004年,与诺亚·鲍姆巴赫合写了电影剧本《水中生活》;2007年,执导了脍炙人口的《穿越大吉岭》,该部影片入围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09年,执导的首部动画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入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奖。2012年,他自编自导的电影《月亮升起之王国》入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第6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奖。2014年,《布达佩斯大饭店》入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2018年,动画电影《犬之岛》获得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这些电影作品无一不在说明韦斯·安德森在电影方面的天赋及才华,他对电影的热爱炽热而真诚的,同时这份对电影的热爱也是激发他创作灵感的来源。

《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介绍

这部由韦斯·安德森自编自导的电影上映于2014年,是其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结尾处的致谢名单中,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名字排在首位,韦斯·安德森在回答采访时戏称“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在剽窃原著”,影片的创作灵感正是源于茨威格的经典小说,并且在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叙事内容等方面还原了茨威格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中出现的诸多主题。该部电影讲述了在战争时期,布达佩斯大饭店受人喜爱的经理葛斯塔夫与饭店门童被卷入一起伯爵夫人遗产案而遭遇追杀,两人在逃亡过程中建立起深厚友谊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该部电影的构图、色彩、镜头以及叙事结构的具体应用共同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影像之美,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

电影中的影像作为人们观赏电影这门艺术时的审美对象之一,是最能够直接冲击观众视觉的。“作为传统艺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舞蹈和戏剧分别以文字、声音、线条和色彩、材料和造型、演员现场表演等为基本表达方式。电影则以影像作为基本表达方式,它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讲述故事,传达艺术家对世界、对生活、对人性的看法。”因此,探究影像在这部电影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美学价值非常必要。

构图与色彩

均衡的影像构图。在对《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进行构图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就构图的定义进行明确。“构图,概括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被摄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所谓被摄元素,可以是明显的人或物,甚至可以是点、线、面、光、色等造型元素。画框的存在是构图的基础,就像画家面对白纸进行构图一样,导演也需要安排好镜头中各个被摄元素的联结与组合关系。”韦斯·安德森在他的电影作品当中也运用了很多构图方式,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他对于均衡、对称构图的使用。在这些构图原则当中,和谐、均衡的理念不仅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图原则。这条构图原则的运用在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形成了导演影像画面独特的均衡之美。电影伊始就出现了对称构图的画面,如旧鲁兹墓园的出场、立在雪中的作家纪念雕塑、女孩手捧书站在雪地中、老年作家讲述故事等画面,作家进入回忆之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出现,酒店中的接待处、浴场、餐厅、楼梯……这种构图均衡的画面间断显现直至影片结束。在视觉上,这些对称构图的画面能够让人感觉十分工整和协调,而这样工整、协调的构图大量出现在这部电影当中,使得整部电影给予观众平稳、和谐、均衡的美感。

除了大量出现的均衡影像构图,在电影中还有别具匠心的设计之处,《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一开始就通过字幕提醒观众“请将您的屏幕设置为16:9”,而随着电影的时间线向前推进,不难发现,在这部电影中不同年代的画面是分别运用不同的画面比例来进行拍摄呈现的,这样在体现导演创意的同时也顺利将电影中的叙事时空区别开来。

奇幻的色彩运用。“影像里的色彩具有叙事、表意、抒情的综合功能。不同的色彩,在特定的影片、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会给人带来特定的情绪反应。”在普遍情况下,红色、黄色是象征热情、温暖的颜色,而蓝色和绿色则代表着冷静、清凉的颜色。因此,影片中一幕幕场景选择的色彩及其搭配,往往背后都蕴含着导演想要营造影像氛围等意图。因此,色彩搭配运用得当、富有创意,如何利用色彩将电影当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更好的呈现,为整部电影增光添彩,是每一位导演都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影像中的色彩可以灵活运用,“从色彩表现剧情结构看可以是直观的表达,如场景、服装造型、道具等,也可以借助抽象手段,如象征、隐喻来烘托剧情”。而韦斯·安德森在如何充分发挥色彩表现力的问题上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他的电影世界中,色彩既千变万化又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特有的色彩美学。《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使用了大量调和的色彩,“调和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如上世纪60年代的饭店主要由浅褐色、棕色、深棕色等来进行展现,这样的色彩搭配带给观众深沉复古的感觉。又如在刚开始讲述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时,影片的画面中出现了粉色的墙壁、橙色的大厅、黄色的大门和石柱、红色的电梯和地毯、紫色的酒店工作人员服饰等。《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对色彩的运用既变化多样又和谐统一,色彩的层次变化以及邻近色的恰当运用营造了华美富丽的氛围,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也使得观众能够轻而易举地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

除了偏爱运用调和色,《布达佩斯大饭店》也有对比色的运用。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曼德糕饼店的甜点就是用粉色的甜点盒、蓝色的丝带来进行包装,而年轻的门童无和恋人阿嘉莎甚至在剧情里跌落在一辆装满曼德糕饼店甜点盒的粉色蛋糕车里,虽然遭遇危机但色彩将此时二人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愫渲染得十分唯美。《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还有其他大量的画面运用了明亮艳丽的色彩予以呈现,影片整体的色彩搭配使观众仿佛置身童话世界,给予观众一种马卡龙般甜美、梦幻之感。观众不仅对这样的视觉盛宴印象深刻,也为电影中瑰丽的色彩搭配所惊叹。

此外,《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还有很多运用阴暗色调来指引剧情发展之处。例如伯爵夫人身亡后,画面就由原本的浪漫华美转变为阴沉黑暗。葛斯塔夫被诬陷入狱后冷色调大行其道,灰蓝色的狱内以及监狱外墙、灰蓝色与白色相间的监狱服。而柯瓦兹律师被身着黑衣的冷血杀手追杀的片段则更像是被笼罩了一层死亡的阴霾,画面主要以冷色调为主,整体色调看上去十分阴暗。这说明色彩在这部电影当中和故事情节是相匹配的,当画面主要为冷色调之时也就预示着充满悬念和危机的故事情节即将到来。这些多样、变化的色彩在为观众提供童话般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引导观众就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

镜头与叙事结构

变化的镜头调度。除了上述提到的构图与色彩之外,《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镜头也非常多样。例如,电影多次使用短焦镜头来拍摄布达佩斯大饭店、伯爵夫人的大宅等空间,短焦镜头的成像特点为景深较大,经常用于表现较为宽阔的视域。因此,影片里运用短焦镜头来拍摄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出影像空间的非凡气势。除了短焦镜头的运用,影片中还大量使用了横移镜头对人、事、物进行呈现。如影片在讲述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时,葛斯塔夫首次出现并从酒店阳台大步流星地向屋内走去时,就运用了横移镜头来进行展现。此外,在酒店门口送走伯爵夫人后,葛斯塔夫见到年轻的门童无,两人从门口向酒店内走动时使用了横移镜头,横移镜头将影片中行动着的人物与景物交织在一起。观众可以通过这样的镜头跟随人物的动作看到越来越多的景物,而人物的动作在这样的镜头运动的方式下更是显得十分流畅、连贯。如此,一位胸有成竹、卓尔不群的酒店经理人和初来乍到、小心翼翼的门童形象顿时就鲜活地呈现出来了。不难看出,镜头的调度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变焦镜头的运用也是《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的特色之一。“变焦的快慢不同,快速变焦或慢速变焦,都会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或特殊的叙事内涵。”变焦摄影中的快速变焦可以引导观众猛然注视画面当中的某个细节。在影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关于变焦镜头的运用,例如观众经常会猛然注意到与葛斯塔夫交流的女人、开会的房间、厨房中的瑟吉等。整体看来,《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镜头多变,而这多变的镜头运用也带动了节奏的变化,使影片呈现出独有的韵律。

独特的叙事结构。《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独特的回字形叙事结构也是别具一格。电影共有四层叙事结构,而这样层层叠加的叙事结构也是《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最独特的设计之处。电影刚开始,一个女孩手中拿着书并走进旧鲁兹墓园,她将书翻至封底呈现出作者照片,这是叙事结构的第一层。紧接着画面一转时间就来到了1985年,老年作家面向镜头坐在书桌后陈述并回忆自己年轻时发生的故事,这是叙事结构的第二层。跟着画面又一转,时间已经来到了1968年,年轻时的作家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听老年的无讲述故事,这是第三层叙事结构。接着,时间来到了1932年,而上世纪30年代发生的故事是导演要向观众重点呈现的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是第四层也是最后一层叙事结构。当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接近尾声,年轻的无夫妇和葛斯塔夫坐在火车上前往鲁兹,这里也是葛斯塔夫生命的终点。画面又一转回到上世纪60年代,年轻的作家坐在饭店的餐厅当中与无交谈,在两人交谈结束后,年轻作家坐在沙发上,画面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个年代中,老年作家坐在沙发上,而后画面中又出现了电影刚开始出现的旧鲁兹墓园,女孩坐在长椅上读书。这样的叙事结构整体看来如同“回”字,既抽丝剥茧至内又还原复出至外。这种层层嵌套的叙事结构不仅协调而且工整,极富美感。

此外,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在讲述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时,还运用了章节设置。影片将老年无讲述的30年代的故事共分为五个章节,按顺序排列分别是“葛斯塔夫先生”“德斯格·乌·特斯夫人”“第19号检查哨拘留所”“十字钥匙结社”以及“第二份遗嘱的复本”。这些章节的标题通过字幕进行呈现,使得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像书本一样,向观众节节展开,条理更加清晰,叙事更加明朗。

结语

综上所述,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带给观众的视觉盛宴是毋庸置疑的。电影中均衡的构图、奇幻的色彩、变化的镜头以及独到的叙事结构不仅为影片增光添彩,也共同形成了韦斯·安德森独树一帜的电影影像之美,这样独特的影像风格最终形成了超凡绝伦的视觉效果。

猜你喜欢
韦斯大饭店布达佩斯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河北云瑧世纪大饭店有限公司
公民与法治(2022年6期)2022-07-26 06:15:58
布达佩斯:多瑙河畔的明珠
布达佩斯之梦
舞蹈剧《丝绸之路》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上演
韦斯·安德森与《布达佩斯大饭店》
英语学习(2015年5期)2016-02-02 01:10:27
世界泳坛第一传奇英雄:约翰尼·韦斯穆勒
游泳(2014年1期)2014-11-15 02:14:20
新摩登
大众电影(2014年14期)2014-08-29 08:43:37
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