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实习生 许钰婧
约翰逊的继任者还是会努力寻求一种平衡,接下来考验保守党政府的是,如何给英国留出一定空间,在同中国和美国的合作中同时获益。
7月伊始,最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莫过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辞职一事。
当地时间7月7日,在发表了5分钟的辞职声明后,约翰逊转身走进唐宁街10号。声明中他宣布辞去保守党党魁及首相职务,自己将在新的保守党领袖选出前继续留任。至此,英国政坛上演多日的“逼宫”丑闻暂时告一段落,约翰逊或将成为史上任期最短的英国首相之一。
新首相的选举工作已启动多日。当地时间7月20日,第五轮投票结果显示,最终的两名角逐者是英国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现任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约16万名保守党成员后续将对二人再次进行投票,最终胜选者预计在9月5日揭晓。
新任党首呼之欲出,而约翰逊辞职之后,一系列讨论仍没有停止。一届“脱欧”首相缘何走到众叛亲离的一步?英国政坛的变动如何影响欧洲局势、俄乌局势?针对相关话题,《中国报道》记者听取了专家观点。
个性鲜明的约翰逊曾经深受英国人的喜爱。但这个“个性”也为英国政坛对约翰逊的信任危机埋下伏笔。
早在去年6月25日,英国《太阳报》刊登了一则拍摄于5月6日的画面资料,时任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私下探访女友,而英国当时的防疫政策规定禁止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有拥抱等肢体接触。对此,约翰逊没有严斥,此后他自己更是爆出“派对门”事件,并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警察调查并罚款的在任首相。
这样偏颇的行为不止一次出现。2021年10月,保守党下院议员欧文·帕特森被曝光疫情期间在北爱尔兰某医疗公司担任兼职顾问,每年领取10万英镑“咨询费”。国会决定暂停其议员身份30天,约翰逊为答谢帕特森对自己脱欧主张的长期支持,试图改变规则使其免予处罚,最终帕特森不敌舆论辞职,约翰逊则承认自己“翻车”,但对于包庇行为顾左右而言他,引发舆论哗然。
终结约翰逊首相之路的是“平彻事件”。据《太阳报》报道,保守党副主席平彻曾被指控酒后性骚扰两名男议员,尽管约翰逊此前已经知道这一指控但仍选择了隐瞒事实,继续任命平彻担任要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称,约翰逊当时面临的压力除了政治信誉、个人品性遭遇严重质疑以外,保守党也正经历着由他造成的内部分裂。在今年5月的地方选举和6月的两场议员补选中,保守党接连遭遇失败,一系列选举失利的情况下,总要有一个人来承担责任,“这个人必须是约翰逊”。
丑闻频现,约翰逊虽显露出疲态,但坚称“不会辞职”,时任英国卫生大臣贾维德和财政大臣苏纳克的相继离任则直接改变了这一局面。崔洪建向记者表示,两人一方面资历比较深,另一方面职位直接关系到约翰逊政府两个最优先的事项——防疫和发展经济,使得瞬间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短短几天造成50多名政府高官辞职,同时联动打击着民众信心。
当地时间7月18日晚,进入第四轮投票的候选人名单出炉,从左到右分别是英国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前国务大臣凯米·巴德诺赫、前国防大臣彭妮·莫当特。
约翰逊最终不得已宣布辞去党魁和首相职位。崔洪建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展鹏均认为,保守党“抛弃”约翰逊的另一层考虑是,保守党内部需要重新建立共识,另寻一个核心政治人物,以确保首相一职继续在党内轮换。
但究其根本,迫使约翰逊下台的绝不仅是信任危机。王展鹏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英国民众已经面临“生活成本危机”,通货膨胀飙升至当前的9.1%,创下近40年新高。包括医护、教师、律师等多个行业曾经进行罢工或者威胁罢工来表达诉求,今年6月,铁路工人更是爆发了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
相较于疫情影响,王展鹏强调了脱欧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失序。崔洪建也表示,具有浓厚民粹主义色彩的约翰逊2019年起担任首相,以强硬姿态结束了英国长期拉锯的脱欧进程,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脱欧走完正常法律程序后,英国实际上更需要尽快地由乱转治。这一过程中,约翰逊政府并未推动有力举措落地。
与欧盟签署的贸易协定过于单薄造成了边境混乱,导致劳动力市场因限制来自欧盟的移民而产生动荡,并引发了北爱尔兰与英国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问题。脱欧反令英国与欧盟的贸易急剧下降,而此后约翰逊的政策更是增加了与欧盟发生贸易战的可能性。据英国财政机构预算责任办公室估计,英国经济规模与留在欧盟相比将缩小4%。彭博社也称,脱欧一年后,英国GDP下降至少1.5%。
尤其是在疫情影响叠加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约翰逊政府最开始显现出防疫政策上的摇摆不定,俄乌冲突爆发后,在对俄能源依赖较少的情况下,英国通胀率仍高于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在受访专家看来,这些并非都是约翰逊的问题,但终究表明其雄心勃勃的经济计划落空。
崔洪建注意到,约翰逊在几分钟的辞职声明中主要传达出两层意思:一是辞职为被迫,希望能继续为保守党奋斗;二是列举自己在脱欧、防疫、应对俄乌冲突、解决难民问题等方面的所谓功绩,既希望留下一些政治遗产,也希望继任者能够延续此类政策。
而事实上,不管约翰逊能否实现愿望,此次政坛动荡已经给英国带来了即时冲击。据路透社报道,7月11日英镑兑美元跌至两年来低点,约翰逊辞职一事加深了英国经济的不确定性,英国经济正面临两位数的通胀率、衰退风险和脱欧的压力。英国的财政预测人员警告称,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动,英国将会面临5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的债务负担。
约翰逊辞职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将给英国同多方的关系带来变数。欧盟曾经负责脱欧谈判的首席代表米歇尔·巴尼耶表示,期望未来欧盟与英国的关系能够更具建设性,特别在北爱尔兰的和平稳定方面能够更加友好。对此崔洪建也认为,约翰逊继任者的脱欧标签不会比约翰逊更强烈,因此英国和欧洲关系可能会有一些缓和,比如在北爱尔兰及其他一些双方有矛盾的问题上,双方通过谈判解决的可能性都会大大提高。
美国方面对约翰逊辞职的反应相对不太明显。崔洪建说,约翰逊辞职给英国和欧盟带去平和处理北爱尔兰问题的机会,令美国减少了面对爱尔兰裔公民的压力,但约翰逊政府在俄乌冲突上明确追随美国,美国可能会担心新一届政府能否像约翰逊那样同美国在俄乌问题的表态上保持一致。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约翰逊政府力挺乌克兰的激进派。俄罗斯高官就曾指出,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旦爆发,伦敦将成为俄军核武器打击的首个目标。崔洪建指出,俄乌冲突中欧洲国家很多对俄罗斯的制裁往往由英国挑头,俄罗斯方面对约翰逊下台反响较为热烈,也希望继任者在对俄问题上不会像约翰逊那么强硬。
在王展鹏看来,英国政府的对俄态度不会因为约翰逊的离任有明显变化,目前也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愿意缓和对俄关系的候选人。但他也表示,约翰逊是一位非常规政客,新首相很可能不会像他一样在俄乌局势上有夸张的政治表演动作,脱离了政治表演的乌克兰能否继续获得来自英国或整个西方社会的支持和资源则成为泽连斯基要面对的问题。
崔洪建和王展鹏均认为,应对俄乌冲突时,新一届英国政府不会改变大的方向,只是会有一些政策平衡方面的取舍。崔洪建判断,约翰逊在任时,其有关俄乌冲突抑或北爱尔兰问题的表态都有不同程度向外转移国内矛盾的考虑,新首相如果是一位更负责任的领导人,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转向解决通货膨胀、经济复苏等国内问题。
谁将会成为下一任英国首相备受关注。
7月11日,英国议会下院保守党议员团体“1922委员会”公布保守党领袖选举时间表,为加快选举进程,“1922委员会”将每位候选人所需的保守党议员支持者数量门槛从至少8人提高到至少20人。新规之下,当天共计11位保守党议员表示有意参选。
在党内两轮投票后,5名候选人脱颖而出,其中,英国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前国防大臣莫当特和外交大臣特拉斯被媒体视为主要“领跑者”。当第4轮投票结束时,三人成功入围下一轮的“三选二”角逐。7月20日,保守党结束第五轮投票,苏纳克领先特拉斯24票,获得137票支持,莫当特则以105票未能进入最终对决。这表明,英国新任首相将在苏纳克和特拉斯中产生。
崔洪建向《中国报道》记者强调,无论哪位候选人胜出,新一届政府都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与约翰逊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切割,二是要在剩下一段执政期内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做出成绩,以确保保守党在下一次大选中赢得连任。鉴于此,继任者既要具备弥合“双重分裂”的能力,也要有一些技术官僚特征。
他进一步阐释说,首先,此前保守党内部已经出现过脱欧和留欧的两派分裂,现在又有了支持和反对约翰逊的分裂,“继任者实际上要弥合这种双重分裂,重新在保守党内部凝聚起一个有核心意识的多数”。其次,有技术官僚特征继任者才有可能解决英国社会现在面临的诸如罢工、通货膨胀、能源价格等棘手问题。崔洪建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当前苏纳克看起来呼声最高。
英国多家报纸都认为,改变经济颓势的政策宣讲是下届首相当选的最重要利器。回顾此前的竞选宣言不难发现,主要候选人均发表了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以期获得选票支持。
例如,苏纳克直言自己有能力应对英国当前的经济困境,针对其他竞选人提出的大幅减税承诺,呼吁不要只是“讲好听的童话”,同时明确自己将以“抑制通胀”为优先任务;莫当特对《星期日泰晤士报》表示,解决生活成本危机是她的首要任务,接受BBC采访中她还透露计划将汽油增值税减半至10%并提高税收起征点以纾解民生;特拉斯则希望废除2023年4月的国民保险上涨费用,取消计划中的公司增税。
在受访专家看来,最终选举结果没出来前,一切都还是未知。崔洪建强调了最后一轮党内投票的重要性,“还要看谁在保守党内部根基扎得深,尤其是能否动员一些重量级人物发起对自己的支持,这可能是影响最终结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首相易主,引发了学界关于中英关系走向的预测。崔洪建和王展鹏所持观点一致:在新相最终确定前,新一届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方向尚难下定论。
通过向记者回顾卡梅伦政府、特雷莎·梅政府和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中英关系,崔洪建指出,作为一个中等规模经济体,对英国来说找平衡最符合自身利益——以和美国合作为主,又把中国看作一个增量——中国和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代表着未来,英国不愿放弃。今后的中英关系也难以脱离这一轨道。
2015年卡梅伦执政时,中英关系开启了一个“黄金时代”,崔洪建称这是自2010年至今保守党执政时期中英关系达到的高潮。但紧接着局面发生了改变,一个是英国脱欧,另一个是特朗普上台,给中英关系带来重大影响。
2016年10月2日,时任首相特雷莎·梅公布英国脱欧时间表。“2016年以后直到现在,脱欧便成为英国内外政策的重心,其对对华政策的关注和重视也让位于应对脱欧产生的诸多问题。”崔洪建提到,卡梅伦时期英国既想和美国发展关系,又同中国开展经济合作,但特朗普上台后中美竞争加剧,英国想要在中美之间搞平衡的空间受到大大挤压。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放弃在5G建设上与华为合作。彼时,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消息,特朗普政府曾向英国发出信号,下一任英国首相能否与美国达成脱欧后的贸易协议,取决于是否在华为问题上与美国“站到一队”。
在崔洪建看来,特雷莎·梅到约翰逊时期,中英关系逐渐从早期的高速发展转为英国依旧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但这种平衡越来越难维持,同时中英合作受到越来越多政治因素和外来因素的影响。“尤其拜登上台以后,英国内部更支持与美国合作的所谓‘跨大西洋派’势头越来越强,一定程度上对英国政府、各政党,包括议会里的主张对华合作派形成了压力”。
崔洪建展望称,约翰逊的继任者还是会努力寻求一种平衡,接下来考验保守党政府的是,在对华政策上怎么找到能反过来影响拜登政府的一些做法,尽量给自己留出一定空间,进而继续从同中国和美国的合作中同时获益。
在王展鹏看来,整个西方的对华格局不会有根本性变化,至少不会因为英国首相的换届出现大的改观。“英国当前经济不好,务实的领导人可能会有一些姿态性立场以寻求同中方合作,但这取决于英国最终选出哪位首相。如果是特拉斯,中英关系可能与约翰逊时期基本一样,但苏纳克也许会好一些。”王展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