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2022-08-10 09:20
中国报道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鲟冬奥冰雪

徐豪

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948亿斤,增加28.7亿斤。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收的小麦占口粮的四成左右。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是在遭遇罕见秋汛后的抗灾夺丰收,是在历史高点上的高位再增产。

一段时间以来,“粮食危机”引发国际关注,国际粮价也一度上涨:玉米价格蹿升50%,至历史最高点;大豆和小麦价格暴涨30%;覆盖55种食品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7月反弹6%。即便8月指数相比7月有所企稳,但联合国粮农组织仍提醒说“需对此保持警惕”。

7月14日,美国财政部发布文件,声称俄罗斯农产品、农业设备和药品不在美方制裁范围,并表示美方支持缓解全球粮食短缺的努力。俄方批驳说,美方是造成全球粮食危机的“始作俑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为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诸多超常超强措施抓粮食生产。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加工、供应、配送、储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在全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粮食应急保供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渐渐习惯“丰衣足食”的日子,从2003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更是连年增产。在可能的“粮食危机”面前,我们更要重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战略意义。

王哲

七八月的骄阳似火,我们迎来了北京冬奥之后的第一个盛夏。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达成之后,冰雪运动已经承载起了亿万人的热爱。驱动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就是这份火热的挚爱。

7月的末尾,中国冰雪大篷车百场巡回在双奥之城北京和奥运冠军之城哈尔滨同时启动,为推动冰雪运动四季拓展,中国冰雪大篷车将开赴全国各地,把冰雪运动普及和冰雪文化推广带到百姓身边。

此前7月9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对外开放,先期开放约6000平方米冰面,供游客体验上冰滑行;7月16日,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开园……

冬奥会期间,国家体育场“鸟巢”近9万个座椅披上了冬奥蓝,寓意梦想与未来,雪花的点缀象征着冰雪的明亮纯洁。最近“鸟巢”方面表示,所有的冬奥座椅套将化身为环保文创产品公文包,用巧妙创意珍藏每一位冬奥参与者的冬奥记忆。

北京市石景山区正在着眼于大跳台、“四块冰”、首钢园、冬奥公园等的可持续利用,打造集大众健身、竞技训练、赛事表演于一体的冰雪运动消费圈。8月底,这里即将举办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体育服务专题,将作为后冬奥时代最大的体育产业发展展示舞台。

我们将在后冬奥时代的新蓝海中继续破冰前进、踏雪奔腾。

张利娟

2022年,预制菜如“黑马”般闯入消费市场和消费者生活,在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和作用下,摇身一变成为新风口,餐饮企业、跨界“选手”纷纷入局。

预制菜火爆背后有哪些因素?在对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的采访中我了解到,这背后既有政策端的加持,也有资本端的关注,更有产业端的入局、渠道端的追捧,关键是消费端的接受。

火热的背后,不可忽视的是这个快速增长的产业仍然有着不少痛点需要解决。8月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今年上半年投诉热点指出,预制菜标识得不详细,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其实,目前业内在预制菜标准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尤其是着重发力预制菜产业的地区,纷纷推出相关标准。但这些标准大多不具备强制性。整个预制菜产业急速扩容,需要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出台,这样才可以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消费者协会分析指出,随着预制菜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关规定的出台来促进产业标准化发展,行业需要尽快建立相关规定,推进产业经济提质增效。

食品安全问题是影响整个行业的重大因素,将会导致行业需求及信心受挫,并使得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预制菜产业亟待规范,规范得越细致,越有利于行业发展。

陈珂

奔流的长江不舍昼夜,但在这条大河中,或许再也看不到白鲟的身影。更准确地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白鲟灭绝之前,很多人甚至未曾见过这一恐龙大灭绝时代幸存下来的远古鱼类。

危起伟早就得知了这一结果,凭借近40年的研究经验,他向包括我在内的媒体记者口述白鲟的生活习性,自己接触白鲟的经历,白鲟消逝于长江的原因。他有时会想,如果白鲟未曾灭绝时公众就有这种保护的热情和行动,白鲟会不会是另外一种命运?

与白鲟被宣布灭绝同步,IUCN更新了全球物种红色目录中另两种鲟鱼的评定等级——长江鲟野外灭绝、裸腹鲟灭绝。“病因”已经找到,应急体系应围绕“幸存者”时刻运转。长江“禁渔十年”后的10个月内,沿江省市累计退捕渔船11万艘、渔民22.8万人;大型水利工程尚在图纸阶段时,就被更为严格地要求进行科学论证和考察……“长江大保护”下,近几年,长江旗舰物种的出现频率开始增加。

危起伟告诉我,长江里濒危物种的保种工作实施起来并不仅仅是提高重视程度、采取常规举措这么简单。他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向中华鲟,团队掌握的繁育技术能基本确保其不走白鲟灭绝的老路。现在,他正在为中华鲟寻找新的近海栖息所,而这将会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邱慧

博物馆真的在年轻潮流里占有一席之地吗?我一直持有怀疑——毕竟10年前我们不怎么爱去博物馆。在采写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110周年的稿件时,我才确定的确如此。

国博的看展预约,我连着3次都未能排上号。“90后”朋友赵欣告诉我,现在博物馆看展也有了攻略,从展览的公告、预约、最优观展路线乃至结束后的用餐点,堪比网红景点“打卡攻略”。

我仔细想了想,因为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上一次去国博已经是久远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前,量化成时间单位,那就是3年前。我对博物馆参观的印象也停在了研学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集聚在展厅里。被围困在成群结队的孩童圈里的我,对展品也只能走马观花、粗浅略过。

我随手点开某平台的博物馆小组。小组里有137510名成员,分享逛过的博物馆,晒拍过的文物,讨论得很是活络。赵欣说,现在去博物馆的朋友,已经不满足于“能看到”,而是要“看得明白”,为此她看展之前也会翻看史料,做些功课,如果有遗漏,遇到不了解的,馆内的数字化设备也能予以补足。

对于盛产知识的博物馆而言,它的作用正在被逐步放大。这种变化令人欣喜,博物馆不再是个冷冷清清的地方,而是成为年轻文化潮流的一部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堂”。

猜你喜欢
白鲟冬奥冰雪
长江白鲟(二)
中国淡水鱼之王谢幕长江白鲟灭绝
Chinese Paddlefish in the Yangtze River长江白鲟(一)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我是白鲟,你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