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上期封面
很多人以为感染比肿瘤好治。实际上,各种感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超过了肿瘤。毕竟,有人一辈子没有大病,但有谁一辈子没得过感冒?
感冒的实质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引发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症状可能很相似,但针对这些病原体的药物各不相同。当找不到致病菌的时候,感冒不斷加重,可以引发中耳炎、结膜炎,甚至肾炎、心瓣膜炎、肺炎,病人不仅承受着病痛的困扰,也随时生活在死亡阴影之下。
上期周刊采写的《在基因检测的风口》一组封面报道刊发后,有曾经在感染科工作的护士姐妹找到我,表示看完文章感同身受,因为感染科的病人有些住院很久,仍然找不到原因,往往病情危重,情绪也不稳定,护理起来难度很高,“精神压力很大”。她说。
压力更大的是感染科医生,他们身负病人生死,面对的却是不可知的“敌人”,很多时候只能根据经验治疗,在有限的时间内跟死神争分夺秒。
感染科医生,苦病原诊断率太低,久矣。
这一局面正在改善之中,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的推广和应用,感染病人的诊断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于特殊病人,比如早期肿瘤患者、免疫抑制宿主等,mNGS技术也有突出效果。因此,对于病情危重又亟需明确诊断的患者来说,基因检测技术的蓬勃发展无疑是福音,它也成为了医生手中的王牌。
不过,王牌也不能随意出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价格,虽然检查费用已经从万元级别降到千元级别,但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接受采访时,所有医生无不憧憬着这项技术的价格还能够再降一降,让它的可及性更广一些,让受益的患者更多一些。
医者仁心,就在于此吧。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7月下旬,曾经纵横长江、被称为“水中老虎”的白鲟,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已经灭绝。
消息一出,国人无不黯然。《诗经》里的“鲔”,在春秋时期见证了当时祭祀盛况的“中国淡水鱼之王”,何以默默转身游向远古,使今人不复得见?
这种神奇的生物,于历史长河徜徉,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逐渐变成一种传说。《淮南子》中的“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认为白鲟懂得欣赏优美的音律;《酉阳杂俎》中的“蜀中每杀黄鱼,天必阴雨”,担心杀死白鲟会导致天气异常;《江赋》中的“鱼则江豚海狶,叔鲔王鳣,䱻鰊鲉,鲮鳐鯩鲢。或鹿觡象鼻,或虎状龙颜”,“象鼻”应该是直指白鲟那长长的吻部吧……
别了,白鲟。但愿《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发布、实施后,终有一天,类似“千斤腊子万斤象”这样的热闹景象,还能够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