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410000 长沙市第四医院骨二科,湖南长沙
老年人群身体含钙量降低,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也不断降低,容易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从而引发髋关节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有大量临床研究报告,老年髋部骨折发生后不仅容易致残,病死率也比较高,治疗该病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术后患者由于胃肠吸收和消化功能减弱,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因此加强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1-2]。康复外科护理是近年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护理理念,本次研究以28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例,就康复外科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8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各140 例。研究组男80 例,女60 例;年龄65~80 岁,平均(74.6±4.3)岁;营养评分(3.75±1.59)分。对照组男78 例,女62 例;年龄65~80 岁,平均(74.7±4.4)岁;营养评分(3.88±1.67)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髋关节骨折,且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②均为单侧骨折且年龄>60 岁;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②无效沟通或有精神疾病;③存在严重意识障碍;④存在手术禁忌证;⑤合并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4]。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临床护理方案,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协助患者早期进行下肢被动活动,如踝泵运动、下肢伸展等,预防发生DVT,同时谨遵医嘱合理给予抗凝药物;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确保身体营养的摄入。研究组实施基于营养支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①术前护理:可采取图片、视频以及健康手册等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重点介绍营养支持方面的知识,让患者理解并接受,术前6 h 可以进食固体食物,术前2 h 则可以少量进食一些碳水化合物,如功能性饮料或者葡萄糖水等;②术中护理:严格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手术信息、过敏史以及手术部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控制出血量和液体输入总量,尤其是输入的液体需要提前加温至37℃,输入的液体需要胶体液和晶体液达到1∶1 比例。观察患者意识、面色,手术室温度需要保持在24~26℃,湿度40%~60%;③术后护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24 h 可拔除尿管,尽早给予双下肢的按摩和被动的肢体活动,如术后当天就需要髋关节45°屈伸被动活动和股四头肌功能的训练,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并且要循序渐进,由被动运动过渡为主动运动,家属也需要辅助患者按时翻身和擦洗身体,保持干燥和清洁。术后6 h,麻醉清醒后可给予少量的饮水,术后1 d 就可以进食半流质饮食,然后逐步过渡至普食,饮食要求高蛋白、高热量以供身体所需。
观察指标:①营养状况从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丢失量方面评估。②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依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其中<70分表示差,70~79分表示中,80~89分表示良,90~100分表示优,优良率=(优+良+中)/总例数×100%[5-6]。③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7]。④护理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研究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丢失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s,g/dL)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s,g/dL)
组别 n 白蛋白水平 血红蛋白丢失量研究组 140 30.15±2.23 1.35±0.18对照组 140 28.32±2.13 2.23±0.33 t 12.958 16.068 P<0.001 <0.00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 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140 8.45±1.89 3.35±0.55对照组 140 8.32±1.55 4.98±1.78 t 0.629 10.352 P 0.530 0.000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髋关节骨折的患者多采取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可以在消除患者痛苦的同时恢复其髋关节功能,但是大多数老年患者体质较弱,而且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容易发生DVT、感染、压疮等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髋关节恢复,而且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疾病情况以及手术情况等会导致免疫功能和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因此,营养不良是术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完善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方案非常重要,尤其要关注由于手术、创伤等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身体糖代谢异常[8]。
本文研究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着重观察和监测患者营养支持方面的内容,如术前没有强制性绝对禁食,而且术前6 h 进食一些固体食物让患者有饱腹感,同时术前2 h 进食少量的碳水化合物也能让患者有力气接受手术,其次术中液体的摄入也是严格按照晶体液和胶体液1∶1 配比,能够充分满足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营养所需[9]。术后不仅要加强对肢体功能和髋关节功能的训练,也要关注患者身体所需的能量,除了需要做好翻身,切口、尿道口的消毒工作,还要注意根据患者年龄、疾病情况等制定更加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术后6 h 就可以按照流食-半流质-普食等原则进食[10]。在此次研究中,对研究组予以营养支持为基础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得出,研究组血红蛋白丢失量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营养支持的快速外科护理方案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升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由此可见,针对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患者实施基于营养支持的快速外科护理方案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加快骨折愈合,因此值得临床护理人员进一步完善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