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希 曾艳华 金秀 王刚 袁明启(通信作者)
650300 安宁市人民医院1,云南安宁
650302 云南昆钢医院2,云南安宁
受外力作用导致头部软组织受损、脑组织损伤以及股骨骨折是导致颅脑外伤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原发性损伤以及继发性损伤。近年来,颅脑外伤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进展较快,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影响患者康复。于ICU 中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除承担疾病风险外,还要遭受疼痛的困扰[1]。剧烈的疼痛不仅会升高患者对治疗的抵抗性,加剧患者痛苦,还容易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造成脑功能损伤,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与预后十分不利[2]。因此,在临床中针对ICU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恰当的镇痛镇静治疗十分有必要,其不仅能缓解患者不适感,还能保护患者的脑功能。本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ICU 颅脑外伤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安宁市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100 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4~62 岁,平均(36.43±3.48)岁。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3~64 岁,平均(39.36±4.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符合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脑部器质性病变;③临床资料不全;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3]。
方法:两组患者进入ICU 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联合治疗,咪达唑仑首次泵入剂量为0.05 mg/(kg·h);然后将瑞芬太尼缓慢推注至患者呼吸与心率加速消失、肌张力降低,最后持续泵入咪达唑仑0.03~0.20 mg/(kg·h)[4]。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治疗,右美托咪定10 min静脉泵入,首次用量为1.0 μg/kg,然后将瑞芬太尼缓慢推注至患者呼吸与心率加速消失、肌张力降低,最后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30~0.60 μg/(kg·h)和1.0 μg/(kg·h),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调整用药浓度[5]。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包括自醒时间、Richmond 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及发作时间;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6 h 生命体征指标情况,包括心率、收缩压及呼吸频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比较:试验组自醒时间、发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RA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比较(±s)
组别 n 自醒时间(min) RASS评分(分) 发作时间(min)试验组 50 12.34±8.47-2.96±0.24 26.13±5.24对照组 50 63.27±9.32-1.31±0.47 39.72±7.32 t 28.595 8 22.108 4 10.674 7 P 0.000 0 0.000 0 0.000 0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比较:用药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 h,两组心率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收缩压水平、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n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呼吸频率(次/min)用药前 用药后6 h 用药前 用药后6 h 用药前 用药后6 h试验组 60 118.32±4.73 87.32±9.84 132.42±11.23 102.27±5.32 25.47±1.71 16.26±1.35对照组 60 117.54±5.62 88.37±10.24 134.54±11.46 119.14±6.27 25.64±1.64 22.34±1.96 t 0.822 5 0.522 8 1.023 5 14.507 0 0.555 8 18.064 4 P 0.412 4 0.602 3 0.308 2 0.000 0 0.5794 0.000 0
头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损伤称之为颅脑外伤,易导致患者出现意识、语言、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以呕吐、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近年来,颅脑外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占18%~25%,是较常见的外部损伤之一[6]。ICU 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普遍较为危急,治疗困难,而且患者因损伤多伴有躁动、焦虑及疼痛等临床表现,会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此类临床症状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进一步损害,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而剧烈疼痛也容易激发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甚至造成脑损伤,提高致残率及死亡率。因此,在治疗ICU 颅脑外伤患者时,必须及时对其进行镇静镇痛治疗,保证患者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使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减弱患者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ICU 颅脑外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为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7]。米达唑仑虽然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作用时间长达6 h,对患者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但是该药物的缺陷也非常明显,一方面米达唑仑虽然镇静效果良好,但不具备明显的镇痛效果,另一方面该药物具有抗焦虑作用,会使患者过长时间处于非快动眼睡眠状态,这对于ICU 颅脑外伤患者十分不利。瑞芬太尼是一种与吗啡作用机制类似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物,其镇痛效果为吗啡的60~80 倍。该药物通过静脉输入机体后,在1 min 内就可在组织及血液中水解,起效较快,但持续时间较短。同时,瑞芬太尼容易激发患者的过敏性痛觉反应,造成不良影响。而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其在阵痛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焦虑、镇静作用,又因其能够抑制交感神经产生特殊的药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保持在类似睡眠的可唤醒状态。右美托咪定虽然具有阵痛持续时间长、镇静效果佳、缓解呼吸抑制的优点,但是其镇痛效果不明显,且对患者血压影响较大。右美托咪定在使用时会对患者的循环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因为当快速输注右美托咪定时血管平滑肌中的肾上腺素受体会被激动,从而促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而当延髓血管舒缩中枢的受体被激活后,又会抑制中枢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造成血下降,心率减慢。此类问题可通过避免快速输注右美托咪定规避,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应立刻停止输注,并以阿托品药物进行纠正。因此,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联合用药,不仅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与稳定性,还能加强镇痛镇静效果,控制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具有显著的预后效果。
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自醒时间、发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RASS 评分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水平、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ICU 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ICU 颅脑外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效果更佳,可使患者更快清醒与恢复,且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