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颈腰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腰椎病主要以颈椎、腰椎出现退行性病变为病理特征。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有学者发现中医药对颈腰椎病的治疗有较大优势[1]。在本研究中,分析比较在不同治疗手段下颈腰椎病患者预后情况,旨在探究疗效更优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海淀区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颈腰椎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 例。观察组男34 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32±8.28)岁;平均病程(2.18±0.31)年;神经根型颈椎病12 例,交感型颈椎病1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腰椎滑脱9例,腰肌劳损5例。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41±8.19)岁;平均病程(2.23±0.34)年;神经根型颈椎病11 例,交感型颈椎病11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滑脱8例,腰肌劳损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并且经X 线片,CT 及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颈腰椎病;②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③患者均具有齐全的基线资料;④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依从性。
排除标准:①患者有重度系统性疾病,如肝、肾功能障碍等;②对本次治疗所使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③中途退出研究患者;④临床依从性较差者。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具体内容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不良姿势的纠正等。
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具体方案如下:①收集患者疾病资料,结合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②针灸治疗:选取风池穴、后溪穴、夹脊穴、腰阳关、环跳穴及秩边穴,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患者给予不同的配穴进行配伍治疗。头晕者可针刺百会穴及四神聪穴,上肢酸痛配肩井穴、外关穴及阿是穴,腰痛明显者可针刺委中穴放血,对于肾虚体质的患者给予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穴配伍治疗。针灸治疗疗程为15 d,每治疗4 d 休息1 d。治疗留针30 min/次,视患者病情进行提插捻转刺激。③补阳还五汤是中医学的经典名方,作用为补气、活血、通络,药物组成为黄芪60 g,当归12 g,赤芍9 g,地龙6 g,川芎6 g,红花6 g,桃仁6 g;颈椎病患者加葛根15 g,羌活15 g,鸡血藤12 g 和木瓜12 g;腰椎病患者加以怀牛膝15 g,续断,姜黄15 g,木瓜12 g和狗脊12 g。服药方式为水煎服,1 剂/d,2 次/d,连续服用15 d。随症加减:久病体虚者当扶正气,故重用黄芪,30~60 g;血瘀者当加强活血之功,故加以三棱10 g和莪术;肌肉或关节有强烈痛感者当加强行气、活血止痛,故加以乳香10 g和元胡15 g;肢体沉重麻木者当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故加以桑枝10 g和独活15 g;大便干燥患者应加强活血化瘀之效,故加以大黄9 g(另包后下);偏寒患者当温阳散寒,故加以附子15 g(开水先煎20 min);湿热者当清热化湿,故加以苍术15 g和黄柏12 g;肾虚者当温补肾阳,故加以巴戟天15 g和补骨脂12 g。
观察指标:本研究共包含7 个评估指标,分别为起效时间、治愈时间、疼痛评分、负情绪评分、总有效率、治疗后3 个月内复发率及临床满意度。①起效时间、治愈时间均由医护人员进行收集并记录;②疼痛评分由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 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症状越严重;③负情绪评分由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 分,>40 分可判定为轻度抑郁且评分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症状越显著;④治疗后3 个月内复发率由后续随访调查收集并记录;⑤总有效率由医生进行评估。a.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 个月内无复发;b.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以保持基本生理活动;c.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有效数/总例数×100%;⑥临床满意度:临床服务质量采用院内自制调查量表进行收集,包括临床服务质量满意及临床服务态度满意两个方面,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治愈时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起效时间更快,治愈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治愈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治愈时间比较(±s,d)
组别 n 起效时间 治愈时间观察组 55 3.01±0.21 16.32±3.34对照组 55 10.01±3.21 28.41±5.18 t 4.897 3.125 P 0.001 0.01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3.21±0.14)分和(5.81±1.32) 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P=0.028)。
两组患者负情绪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负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负情绪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观察组 55 38.21±3.52 39.51±4.33对照组 55 58.61±6.32 61.53±5.38 t 4.381 4.287 P 0.021 0.03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76.3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2,P=0.024)。
两组患者治疗后3 个月内复发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5.45%、32.7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5,P=0.002)。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31±2.58)分、(75.33±6.32)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7,P=0.014)。
颈腰椎病主要病因包括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动脉受压等。有学者指出,颈腰椎病的发病风险与工作密切相关[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由体力劳动逐渐转化为伏案工作,因此也增加了颈腰椎病的发病风险。颈腰椎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背部僵硬或疼痛、四肢无力、头晕恶心等,严重者可影响患者视力、心功能及吞咽功能。目前常规治疗颈腰椎病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患者治疗后复发,也有患者因久治未愈而丧失治疗信心。鉴于此,探究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中医学认为颈腰椎病属于“眩晕”“痹证”的范畴,致病因素众多,肝肾亏虚、劳损均有可能造成患者颈腰椎病,临床常以活血化瘀、益气活血、疏通经络作为基本治疗原则[3]。补阳还五汤以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等药物组成,方剂中的黄芪具有补元气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气血旺盛,协助瘀滞的祛除,达到经络通畅的目的;方剂中的当归、红花、赤芍和川芎等药物则具有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运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减少组织肌肉劳损的形成,有效促进患者损伤神经功能的康复;以补元气、去瘀血、通经络作为治疗原则,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加减,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在痹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针灸是较为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法,该治疗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解除粘连、舒筋活络、改善患者气血循环和理气止痛的功效,应用于颈腰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使患者受到压迫的组织得到放松,促进椎管内外的平衡机制,从而纠正颈腰椎病导致的受力不均等临床症状,除此之外,针灸治疗还能促进患者突变部位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神经压迫感,最终达到治愈疾病、减轻痛苦、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目的[5-6]。
中医药治疗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慢性病的治疗中。有研究指出,针灸或中药复方可作为颈腰椎病的主要治疗手段[7]。针灸治疗通过直接刺激患者穴位发挥对疾病的治疗作用,针灸治疗临床起效较快,无不良反应。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更快,治愈时间更短,疼痛评分及负情绪评分更低,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临床满意度更高。提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该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的过程中患者疼痛及负情绪症状,减少患者治疗痛苦,进而获得更高的临床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显著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疼痛及负情绪症状,并获得较高的总有效率及临床满意度。此外,该治疗方案还可降低颈腰椎病复发风险。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推荐在颈腰椎病患者中广泛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因此关于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其他优势仍有待于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