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鄱阳湖五河滨岸带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2022-08-09 04:50李国忠栾华龙刘同宦杨文俊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鄱阳湖分区流域

徐 坚,李国忠,郑 航,栾华龙,刘同宦,杨文俊

(1.长江科学院 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武汉 430010; 2.长江科学院 水利部长江中下游河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10; 3.长江科学院 河流研究所,武汉 430010)

1 研究背景

滨岸带是指河湖岸坡及滨水带共同组成陆域与河湖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和功能界面,也称水陆交错带。从河湖管理角度上滨岸带通常统称为河湖岸线,是指河流两侧、湖泊周边临水边界线与外缘边界线之间的带状区域,也是联系河流生物与周围环境的自然纽带[1]。河湖的滨岸带承载着防洪、用水、水环境保护、水景观等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健康的滨岸带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治理水土污染、提供水陆生物栖息和繁衍场所等生态服务功能[2],在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河湖滨岸带对河湖具有重要生态安全保障和过渡作用,开展鄱阳湖五河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为鄱阳湖及五河生态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普遍关切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生态水利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的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水利涵盖了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目标,又突出了生态环境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目标,即经济、社会、环境是一致的。近年来,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的应用日益普及,3S技术实现了对空间分布格局的快速提取和分析,为空间功能分区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在生态水利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

当前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河湖滨岸带功能分区提取与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缺少结合现势遥感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的研究。本文面向河湖生态保护和管理的需求,在明确鄱阳湖五河自然环境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外业调查、遥感、综合评价等方法,从自然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两方面评价鄱阳湖五河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鄱阳湖五河流域典型河段滨岸带为例,参考《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库说明》[4]等遥感分类体系,分析河流滨岸带功能并结合鄱阳湖五河流域现状,构建滨岸带功能分类体系,通过3S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区滨岸带功能区划分与差异分析,对滨岸带土地利用决策制定及生态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和支撑。

2 研究区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介绍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以下简称“五河”)之来水。五河及湖区是长江水系及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5],其中:赣江是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河,流经瑞金、会昌、于都、赣县,于赣州市汇合章水后,又自南向北流经万安、泰和、吉安、吉水、峡江、新干、樟树、丰城、南昌市等县(市、区),其地势平坦,河面宽阔,两岸傍河筑有堤防;抚河自南向北,流经广昌县、南丰县至南城县,右纳黎滩河后进入下游平原,流域形状呈菱形,抚河流域面积1.57万 km2,干流河长344 km,根据自然条件、水文特性、河谷形态划分,抚河上游段两岸多为丘陵山地,中游河段丘陵低矮,耕地较为集中,抚河下游河段水流平缓,两岸大片耕地依靠圩堤保护;信江发源于浙赣边境怀玉山的玉京峰,横贯江西省东北部,流经上饶、铅山、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余干等县市;饶河由乐安河与昌江组成,流域地处赣东北,与浙、皖交界,江西省境内面积1.28万km2,是长三角地区的直接腹地,饶河上游为山地丘陵,下游多属低丘平原,流域水系发达,为区域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修河流域三面高山环绕,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背山向湖的箕形斜面。

鄱阳湖五河地势海拔高程在10~1 200 m之间,地形起伏较大,途径山地丘陵、低丘平原,地形、河势和各个城市功能特色的不同导致不同区域的滨岸带有很强的差异性、代表性[6]。本文选取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为研究区,其中赣江、抚河在上中下游各选一段,信江、饶河选取中游、下游各一段,修河较短仅选取下游段。分段包含了城市河段和农村河段,其中城市河段人工设施较多,农村河段滨岸带多为自然状态,选取典型岸段不仅便于上下游对比,同时可分析不同类型河段差异。研究河段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五河典型河段分布Fig.1 Typical reaches of the five rivers

2020年,江西省河长办公室编制了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干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与纳入长江岸线总体规划的长江江西段、鄱阳湖、赣江共同形成“五河一湖一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体系;预计到2030年,统筹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交通、农业等领域各类功能区划,推动形成河湖保护治理“一张图”。本文可为鄱阳湖五河生态功能分区及“一张图”提供技术支撑。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根据研究目的和精度要求,本文选取了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10 m分辨率多光谱波段对鄱阳湖五河进行滨岸带功能分区解译。遥感影像示例如图2所示。

图2 赣江丰城段遥感影像Fig.2 Remotely sensed image of Fengcheng segment of Ganjiang River

“哨兵2号”卫星携带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装置,主要用于监测土地环境,可提供有关陆地植被生长、土壤覆盖状况、内河和沿海区域环境等信息,可用于监测洪水、火山喷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从可见光和近红外到短波红外,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在光学数据中,哨兵2号数据是唯一在红边范围含有3个波段的数据,其中10 m分辨率各波段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哨兵2号卫星波段信息Table 1 Sentinel II satellite band information

虽然哨兵卫星的辐射精度是相当高的,但空间分辨率仅达10 m。鉴于本次研究的河流滨岸带比较窄,仅使用哨兵影像进行自动分类难以满足研究精度要求,而国产高分卫星在辐射标定上虽然差一些,但高分卫星系统已经形成了一组分辨率为2 m尺度的卫星群,可形成1个月2次以上的覆盖。因此,本研究将2组数据集融合,形成一组分辨率为2 m、3 d 就能更新一次的数据集,利用高分的空间分辨率和哨兵的光谱和时间分辨率,对滨岸带自动分类解译实现较大的性能提升。本研究选取的是2018年7月29日和31日的鄱阳湖五河区域哨兵L1C级别数据和2018年7月2日的高分2号L1A级别数据,此外,辅以同时期的谷歌高清卫星照片做人工校正,实现滨岸带地物现状的遥感解译工作。

本研究利用ENVI遥感软件对所需的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坐标校正、大气校正、拼接及裁剪等数据预处理工作。遥感数据处理与分类流程见图3。

图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类流程Fig.3 Flowchart of RS data processing and classification

3 鄱阳湖五河滨岸带现状及功能分类体系

3.1 鄱阳湖五河滨岸带现状概况

赣江流域内暴雨频繁,其支流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雨洪对表土的侵蚀。流域内交通基础设施较完善,目前航道通航里程606 km。通过实施灌区改造与规模化节水项目,赣江流域新增节水灌溉103.2 k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6.87 km2,主要为人类提供服务,进一步为实现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水利条件。赣江流域内共有蓄水工程12.55万座,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河流内的社会服务功能除了人类的必要需求之外,最主要的是水源涵养、净化水体等功能,且河流内航道众多,综上所述赣江流域以汲水灌溉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航运功能、防洪除涝功能作为重点。

根据《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2016年)》,抚河水质优,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3.3%,鲤、鲫、银鲴、黄颡鱼、花鯖、蛇齣、沙鳅等为当地主要经济鱼类。随着对水景观的认识逐步深化,各地将水景观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考虑,形成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优美、山水林路相融、文化历史传承的水利景区。流域内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少量风力侵蚀,其中水力侵蚀又以面蚀分布最为广泛,沟蚀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存在,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综上所述,抚河及其滨岸带应以岸线开发功能、渔业养殖功能、景观功能为主。

信江流域内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 932.2 km2,农田实际灌溉面积1 631.47 km2。近几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加,信江内水生生物资源下降,呈现明显退化趋势。根据《江西省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信江流域水域岸线管理涉及水利、国土、交通、住建、环保、旅游、渔政等多个部门,情况复杂,已有的部门法规协调性不够,各部门依据各自行业相关法规管理岸线,往往出现交叉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现象。综上所述,信江流域主要应以汲水灌溉功能、维持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功能、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功能、岸线开发功能为主。

饶河上游为山地丘陵,下游多属低丘平原,已建有各类水资源配置与保障工程近1.2万座,为区域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饶河是重要的生态通道,上游为赣东北山地森林生态屏障,下游连接鄱阳湖生态屏障,生态区位重,且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流域内有千年瓷都景德镇,经济发展条件良好,因此饶河主要以防洪除涝功能、汲水灌溉功能、景观生态功能为主。

修水流域三面高山环绕,上游多为高山峻岭,山岳中零星分布着山间盆地;中游两岸为近代冲蚀成的低山丘陵;下游两岸逐渐开阔,地势平坦,圩堤纵横,河道交错。修水的滨岸带主要发挥着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防洪除涝功能等。

3.2 滨岸带功能分类体系构建

滨岸带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系统过渡区,空间分布在水-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水体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具体的范围和起始边界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应依据水体特征和研究需要对滨岸带的范围进行具体界定[7]。本文以水边线至堤防之间的区域为滨岸带研究区域,见图4。

图4 滨岸带范围示意图Fig.4 A demonstration of the scope of riparian zone

滨岸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洪以及保护水源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滨岸带对陆地和河流均有保护的功能,对于水土污染治理和保护、稳定河岸、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开展旅游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滨岸带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2个方面,即自然保护功能和社会保护功能。

滨岸带功能区划分需在综合分析流域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典型河段气候-地理特点、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区域分异规律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8]。同时,结合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提出细化的滨岸带功能分区方案。

本文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库说明》的一级分类,结合鄱阳湖五河滨岸带现状,从滨岸带自然保护功能、社会保护功能出发,将其功能区分为八类,即:植被覆盖区、湿地、水域、浅滩、涉水设施、堤岸防坡、人工景观、其他。结合本项目研究实际,将滨岸带功能进行分区,见图5。

图5 河流滨岸带功能分类Fig.5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s of river’s riparian zone

滨岸带功能区沿河道纵向划分为自然保护功能区、社会保护功能区,沿河道横断面划分为近岸陆域、滨水区域和水位变动缓冲区域3个主要部分。经过监督分类自动化解译,初步提取滨岸带土地利用分类,但该方法仅根据样本特征进行分类,无法排除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仍存在一定误差。考虑到研究区滨岸带实际情况,需进行大比例尺精细分类,因此需结合滨岸带功能分类对土地利用分类进行人工判读,对微小人工地物进行精细化分类,并按照自然保护功能、社会保护功能进行重分类,对鄱阳湖五河逐一分类与解译,得到各部分用地类型面积。

3.3 遥感解译精度验证

为验证解译精度,本研究团队成员开展了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实地查勘,并采集了无人机航拍数据,构建了典型河段实景三维模型(见图6),对前期遥感解译精度进行验证。

图6 赣江丰城段三维实景模型Fig.6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riparian zone of Fengcheng segment of Ganjiang River

遥感解译精度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重点从空间一致性方面进行精度验证。空间一致性是将特定位置的分类结果和参考数据相应点的类别进行比较,多采用混淆矩阵来度量,而Kappa系数则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制图结果的分类精度。本文基于较大数量的解译样本数据和实地查勘数据,针对遥感制图的空间一致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解译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2.16%,Kappa系数为0.925 7。鉴于采用了自动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式,总体来说,遥感解译结果的精度水平和可信度均比较高,满足本研究的需求。

4 鄱阳湖五河滨岸带生态功能分区差异分析

滨岸带自然保护功能主要包括岸坡稳定性保护、水质保护、水体生物种群保护等,从而对河势稳定起到积极作用[9]。河岸带植被的枝杆和根系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能增加根际土层的机械强度,甚至直接加固土壤,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其社会保护功能主要是为附近居民服务,提供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减少洪涝灾害,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水体资源和土地,提高物质资源的丰富度[10]。

基于河流岸坡及滨岸带功能分区遥感解译的结果,对鄱阳湖五河分别进行各类功能区分类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按照解译分类体系分析不同流域滨岸带功能分区空间差异。

4.1 赣江滨岸带生态功能分区差异分析

赣江滨岸带功能分区类型占比及其遥感影像如图7所示。

图7 赣江滨岸带功能分区占比及其遥感影像Fig.7 Proportion of each functional zone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the riparian zone of Ganjiang River

赣江上游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流经变质岩区,山岭峻峭,属山区性河流,其区域未经过人工过分干预,河道滨岸带主要为裸露的地表及自然生长的植物,因此植被覆盖区占比较大,占比约70%,植被主要是自然形成,多深涧溪流,落差较大,以天然植被覆盖为主。 赣江中游流经赣州市及新干县等,沿程丘陵起伏,河谷阶地发育,水流一般较为平缓,部分穿切山丘间的河段则多急流险滩,中游段滨岸带较窄,以人工景观为主,河道两侧滨岸带主要为人类服务,保护当地生态多样性为主,给人们提供了景观空间以及亲水、戏水的机会,起到旅游、休闲娱乐、景观美化的功能,主要发挥社会功能。赣江下游水流经辽阔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面宽阔,在枯水和洪水时期河流径流差异较大,因此两岸傍河筑有堤防,以保护岸坡稳定,滨岸带较宽,兼具自然保护、社会保护功能。

4.2 抚河滨岸带生态功能分区差异分析

抚河滨岸带功能分区类型占比及遥感影像如图8 所示,根据自然条件、水文特性、河谷形态划分,南城县以上为上游段,南城县—抚州市为中游段,抚州市以下为下游段。

抚河流域上游平均坡降3.4%,河床组成以砂砾为主,两岸山丘多红砂岩,风化侵蚀甚剧,水土流失较严重,浅滩占比较大,导致部分区域裸露出水面,受到污染,河床日渐淤高拓宽,广昌以上多为山区,人工干预较少,河道两侧滨岸带以自然生长植被为主,广昌至南丰河道平缓顺直,南丰至南城间逐渐开阔,两岸多为丘陵山地,沿河道两侧修建了涉水设施,以自然功能为主。中游区间集水面积4 515 km2,平均坡降0.44%,该河段河谷渐宽,两岸仍多红砂岩丘陵台地,丘陵低矮,耕地较为集中,为人类提供汲水灌溉服务,植被覆盖面积较大,且两岸堤防岸坡较多,提供社会保护功能及自然功能。抚河下游河段,河宽与中游相比变大,平均坡降为0.26%,水流平缓,两岸大片耕地依靠堤防岸坡保护,抚河下游汊道多,水流极为紊乱,导致部分区域裸露出水面,受到污染,且植被覆盖较少,该河段主要以社会保护功能为主。

4.3 信江滨岸带生态功能分区差异分析

信江流域滨岸带功能分区类型占比和遥感影像如图9所示,整个流域山地约占40%,丘陵占35%,平原占25%。

信江贵溪段沿岸一带主要以中低山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于信江盆地,滨岸带植被覆盖区域占比较小,仅为28%,贵溪段流域内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其中水力侵蚀又以面蚀分布最为广泛,沟蚀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存在。该区域滨岸带湿地类型占比较大,且信江流域保护问题主要集中在湿地类型的变化和湿地的破坏,河流型湿地部分区段天然湿地功能受损明显,流域两侧有大量农田依靠堤岸防坡保护,信江贵溪段滨岸带提供社会保护功能。信江流域梅港段平均比降0.14%,河宽400~500 m,流域两侧滨岸带植被覆盖区域以自然生长的植被为主,覆盖面积较大,两岸耕地较为集中,为人类提供汲水灌溉服务,信江梅港段滨岸带兼具自然功能与社会保护功能。

4.4 饶河滨岸带生态功能分区差异分析

饶河流域滨岸带功能分区类型占比及其遥感影像如图10所示,该流域总面积1.28万km2。饶河是重要的生态通道,流域内有千年瓷都景德镇、中国最大的铜矿基地德兴、最美乡村婺源、湖城鄱阳、贡米之乡万年等,文化底蕴深厚,是赣东北开放合作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饶河流域形状呈扇形,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因此饶河流域径流补给来源主要为降水,流域内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其中水力侵蚀又以面蚀分布最为广泛,沟蚀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存在。整个流域东、南、北三面群山环绕,多为古老变质岩,岩层质坚,侵蚀轻微,河床稳定,含沙量很小,渐次向西部鄱阳湖平原倾斜,上游为山地丘陵,下游多属低丘平原。流域景德镇段天然植被茂盛,均匀分布在河道两侧,种类繁多,覆盖率较高,高山区多为针、阔叶混交林,低层则多以灌木相伴生,占绕河流域景德镇段整个滨岸带功能分区的35%。整个景德镇段流域水系发达,航道交通基础设施较完善,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水路为骨干的交通运输网络。两侧的堤防岸坡,以保护岸坡稳定和两侧农田正常汲水灌溉为主,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 102.67 km2,因此饶河流域景德镇段滨岸带提供社会保护功能。饶河流域乐平段滨岸带植被覆盖占比较少,约占乐平段滨岸带功能分区的8%,浅滩占比约为29%,湿地占比较大,占比达到44%,按照江西省一河一策方案,要把生态水利建设的重点放在保护当地湿地水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上,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性和基本功能,因此饶河流域乐平段的滨岸带兼具自然功能与社会保护功能。

4.5 修河滨岸带生态功能分区特征分析

修河永修段功能分区类型占比及其遥感影像如图11所示,整个流域三面高山环绕,北缘幕阜山,中部九岭山,流域呈东西长、南北狭的不规则长方形,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背山向湖的箕形斜面。修河流域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夏之交多梅雨,秋冬季节降水较少,春寒、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冬季长,春秋季短,结冰期短,无霜期长,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天气寒冷。

图11 修河永修段滨岸带功能分区占比及其遥感影像Fig.11 Proportion of each functional zone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the riparian zone of Yongxiu segment of Xiuhe River

修河永修段降水量充沛,修河干流及其支流的泥沙来源主要是雨洪对表土的侵蚀。土壤植被长势较好,天然植被茂盛,覆盖率达到40%,浅滩与湿地分别占比达到18%与22%,浅滩主要为裸露的地表,在洪枯水时期水位变动较明显,流域内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2倍左右。修河流域永修段两侧有大量的农田耕种,流域耕地面积1 878.26 km2,其中水田1 584.47 km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 323.07 km2,堤岸防坡仅占比约7%,因此要修建更为稳固的防洪堤坝,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起到防洪除涝的作用,发挥着社会保护的功能。

5 鄱阳湖五河滨岸带生态水利治理建议

对河道的治理,不仅能完成生态修复,还可以更加接近自然、更加美观[11],应根据河湖功能对空间不同的需求及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所提出的管控红线要求提出最优意见。不同区域对治理的需求不同,各单项关键技术的需求和适用性存在明显差异,要针对流域或区域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确定河湖生态系统滨岸带的建设以及修复要求[12]。

以几个空间差异较大的滨岸带治理为例,赣江上游区域主要为裸露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植被覆盖占比约为70%,针对赣江上游的滨岸带的修复治理,应以自然生态修复为主,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种植当地植物,减轻政策实施的资金负担,提高政策落实的积极性。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作用,通过植物呼吸与蒸腾作用减少根区土壤含水量,深根能将不稳定的表层土壤固定在稳定的深层土壤上,在边坡加固、控制侵蚀方面有着较好的优越性,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13]。

在抚河上游流域,浅滩的占比约为54%,在洪枯水时期水位变动较明显,对于水位变动区滨岸带,主要针对岸坡雨污分离净化。滨岸带作为河岸带缓冲作用的界面,采用岸坡结构型式、植被种类及环境新材料等手段,维护和提升河湖滨岸带的截污能力[14]。抚河中游区域主要以人类活动为主,主要是防洪、保护耕地,堤防岸坡的面积约占该河段滨岸带面积的10%,占比较少,因此要修建更为稳固的防洪堤坝,在洪水期能起到缓解洪峰的作用,在枯水期,储水反渗透到河流中,起到调节河流水位的作用,增强防洪安全性,保护岸坡及生态环境[15],保证航运、农田汲水灌溉、水利发电的顺利进行。

而饶河是重要的生态通道,上游为赣东北山地森林生态屏障,下游连接鄱阳湖生态屏障。流域内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人工景观面积占比较少。对于饶河流域,重点是城市空间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坚持人、自然、城市和谐共生,首先进行植被优化,加强滨岸带生物多样性,整合破碎的斑块,增强其连通性,因地制宜,保护不同生物生存需要的环境,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河道空间和滨岸带景观[16],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对于鄱阳湖五河的河湖洲滩,以水利血防为主要抓手,针对目前防螺、控螺措施对河流生态环境考虑不足的缺点,提出生态化的精准干扰措施,阻隔钉螺这一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的孳生,同时不打破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6 结 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滨岸带的概念和作用,并根据最新的“全国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采用一级分类系统的原则、《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010—2017)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库说明》确定了鄱阳湖五河滨岸带的分类体系,利用3S技术通过对鄱阳湖五河研究区高清遥感影像按照解译标志进行选取及监督分类,同时探讨了五河滨岸带的现状和功能空间差异,从划分河段功能角度出发进而对滨岸带进行了分区。分区结果表明,在五河上游滨岸带以自然功能为主,主要发挥生态效益,五河中下游滨岸带在自然功能基础上,重点发挥社会功能,兼具防洪、清洁水质、人工景观等多重价值。

本文在生态优先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五河流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特点,在全流域选取了11个典型河段,分析了不同河段的功能特点,针对滨岸带功能空间差异较大的河流提出了比较细致的治理需求意见和建议,为各类滨岸带的治理与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分区管理、区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鄱阳湖分区流域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区域联动护流域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大型数据库分区表研究
神探出手,巧破分区离奇失踪案
流域保护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