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绍平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指出:“基层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系,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微腐败”是败坏基层风气“大祸害”,整治效果直接影响“三个过硬”标准落地,必须持之以恒、纵深击进,切实以清朗清净的作风生态开创新时代部队建设新局面。
军队调整改革以来,治标治本一体推进、激浊扬清两手并举,风气建设向上向好,但要清醒看到,基层“微腐败”问题仍旧叶密根深,且显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主体“低职化”。从近年来通报问题看,涉案人员低职化、年轻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其中还有不少初级士官和义务兵。二是手段“隐秘化”。过去大包小包送礼,现在是过年过节发微信红包;过去土特产从家里带到单位,现在是快递“一站式”送上门;过去直接索要钱物,现在是让其代购“忘记”付钱等;过去是“白头纸”多,现在是“提取码”多;等等。三是程序“‘合法’化”。现在明目张胆、逆风而上的人明显减少,而是罩上了层层审签的“保护伞”、躲进了方案计划的“青纱帐”、穿上了走实程序的“隐形衣”。比如,在下发选调通知、组织评先评优时,设置重重关卡、道道障碍,通过“精准画像”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虚列名目套取现金,会议记录有板有眼,问题查纠难上加难。四是发生“常态化”。“一分钱”“一顿饭”“一瓶酒”“一句话”“一份礼”的问题防不胜防、极易反复,在对待这些问题上,有的用“礼尚往来”粉饰,有的拿“人之常情”掩盖,有的以“司空见惯”狡辩,有的以“小节无碍”搪塞敷衍,还有的以“下不为例”打开口子、以“法不责微”自欺欺人。
“微腐败”轻则影响士气、败坏风气,重则引发案件、影响大局。究其原因,主要在五个方面:
(一)思想轻视漠视。腐败之所以难根治,很大程度在于“人情”“面子”“关系”等滋生腐败的“亚文化”。少数党员干部没有及时转变理念、跟上节拍,还存在“事不关己”的无关心理、“也就那样”的无谓心理、“位卑权轻”的看客心理、“怕这怕那”的顾虑心理、“没人察觉”的侥幸心理等模糊认识;个别领导干部缺少斗争精神、缺乏担当勇气,担心说多了得罪人、管多了受埋怨、批多了丢选票,你好我好大家好,纵容错误言行,助长不良风气。
(二)认知偏差反差。有的存在“没贪不是过、没占不算错”的错误逻辑,有的存在“期盼明规矩、留恋潜规则”的矛盾心态,厌恶不正之风、痛恨收礼送礼,遇事又忙着找关系走捷径,少数官兵在提拔使用和转改士官、入党考学等问题上,总感到不找点关系就不踏实;有的存在“掩护当保护、摆平当水平”的本位思想,反复强调“家丑不可外扬”,一事当前搞低调处理、降格以求,以至于养痈遗患、歪风助长。
(三)行为任性惯性。个别官兵身子迈进新时代,脑子仍在旧生态,仍习惯于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穿着为公办事的“隐身衣”,打着法规制度的“擦边球”,玩着逃避监督的“游击战”,一事当前总想搞点变通、占点便宜、得点实惠。从近年来通报处理的基层“微腐败”案件看,打骂体罚、违规喝酒、网络赌博等上级严令禁止的问题依然时有发生,暴露出积弊陋习在个别单位的惯性残存。
(四)监督失位缺位。有的总觉得监督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单位内部监督意识不牢固、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链路没打通、监督合力未形成,纪委成了“救火队”“万金油”“挡箭牌”,行业部门没有履行好廉政主管责任;有的纪检监察部门力量薄弱,对基层特别是基层主官主动监督、跟进监督做得不够,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全程监督还不能完全到位,最终权力任性失管、问题鼓包露馅;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不会开展监督,“被动式”监督、“单一式”监督、“过程式”监督还比较多,弱化了监督效能。
(五)纠治时紧时松。有的抓工作三分钟热度,上级强调了抓一抓、问题出现了紧一紧,缺少一抓到底的恒心定力;有的法治意识不强,随意执纪,任性问责,动辄处分,简单处理,有时问题相同情节相似但量纪尺度不一,削弱了法纪权威,影响了执纪效果;一些单位纪检监察队伍门槛低、成分新、轮换快,工作没有接续性,影响了基层“微腐败”整治效果。
根治基层“微腐败”,既要高压严治、长抓常治,更要综合施策、体系发力。
(一)强化教育,正本清源。习主席指出:“要深化标本兼治,首先要用好治标利器,夯实治本基础。”纯正部队作风,必须正本清源,从思想根子、灵魂深处抓起。一是学习主席讲话,抬高思想站位。要学习习主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依法从严治军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官兵自觉站在听令景从的忠诚高度、永固江山的政治高度、强军兴军的使命高度,充分认清加强纠治“微腐败”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最核心的是要将党中央、中央军委纠治基层不正之风的决心、态度和举措深入传导到每名官兵,不断增强纯正生态的使命感责任感。二是抓好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要坚持以纪律教育为基本抓手,组织全体官兵系统学习党纪国法军规,守住为人做事的基线底线;要针对不同类型人员“易腐”行为,大力开展以案例剖析为主的警示教育,通过以案明理、以案释纪、以案说法,让官兵明是非、存戒惧,守住日常行为的界线红线;要构建廉政文化、制发廉政用品、发布廉政动态、推送廉政知识、宣扬廉政典型,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受到激励,守住思想道德的标线高线。三是开展讨论辨析,澄清模糊认识。“微腐败”迷惑性大、隐蔽性强、查纠上难,必须唤醒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坚持全面纳入与重点交流相结合、全域覆盖与专题辨析相结合、全体集中与分层组织相结合、全员参加与定期开展相结合,按照党委支部会、组织生活会、干部骨干会、军人大会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方式展开,组织官兵人人明正理、驳歪理,谈认识、摆现象,查短板、纠隐患,不断汇聚“人人喊打、齐声亮剑”的强大正能量。
(二)强化预防,抓早抓小。治理基层“微腐败”,惩是手段、防是目的,必须把主要精力投入预防工作上,查由头、堵源头、纠苗头,下力推动“微腐败”治理由“追逐式”向“预防式”转变。一是大数据分析预警。要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地方反腐败斗争有关做法,尝试采取战区级单位牵头、军师级单位参与的方式,全方位采集各领域各类型“微腐败”案例关键数据信息,建立“廉政卫士”反腐系统,接入银行数据平台、部队办公电脑、官兵个人手机等终端,运用大数据比对、云计算排查、人工智能分析,对部队重点工作进行事前审查,作出不同风险等级的廉政提示,同时为旅团级单位提供监督重点推送服务,实现“微腐败”预防工作信息化智能化。二是清单式定期排查。在上级下发的《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清单》列举的具体问题基础上,旅团级纪委要根据本单位特点建立防治清单,围绕“微腐败”的排查重点、方法步骤、具体要求,明确必修课目、规定动作和责任分工,并结合巡视巡察、综合检查、作风督查对基层单位逐一拉网过筛,对查出问题逐一处理、通报部队,官兵反映强烈的、具有典型倾向的还要采取领导带队、现地督导的方式进行专项整治,通过定期重犁深耕、反复翻箱倒柜让问题在萌芽状态有效遏制。三是前瞻式工作设计。通过深入分析上级通报明确的、本级发现纠治的、官兵举报查实的各类案例,充分评估各项工作中“微腐败”问题的易发点,让机关在筹划阶段就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对策;同时,各级纪委要严格审查评功评奖、比武竞赛、考学提干、士兵选晋等重点工作的方案预案,防止出现“先天性疾患”,切实让“苍蝇”和“蚊虫”无缝可钻。
(三)强化监督,盯紧盯牢。防治基层“微腐败”,必须关口前移,加强监督,强化震慑,让其不敢不能不想。一是聚焦重点监督。既要全面撒网、清仓起底,更要抓住关键、重点用力;既要纠“多吃多占”,也要抓“该得未得”;既要加强选人用人、评功评奖、花钱办事等敏感事项的专项监督,也要瞄准练兵备战领域中的假议训、假方案、假计划、假问题、假措施、假成绩开展打假活动;既要聚焦领导机关、基层主官、班长骨干等重点人员,也要警惕分管干部、机关军士、公勤人员等“实权”小官,切实通过重点领域、重大事务、重要人员的管控,达到以点击面、辐射带动的效果。二是坚持精准监督。要明晰权责配置,探索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减少重叠范围、削减寻租空间,让涉及基层的各项权力运行都在阳光之下,便于上级机关和广大官兵按照权责配置进行精准监督;要细化标准要求,参照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对基层作风建设各项要求进行数据化、精确化的规范,既对官兵日常行为划出界限,也让执纪量纪减少人为干扰;要加强抵近监督,直奔现场、直插末端、直查问题、直接反馈,通过法“治”明责、细“治”入微、快“治”见效,形成对“微腐败”问题的“点穴效应”。三是优化体系监督。要精准把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着力发挥专责监督推动作用,丰富日常监督、事前监督、全程监督手段,进一步贯通组织监督、行业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链条;要打好惩治“微腐败”的人民战争,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为群众监督提供途径,探索一般问题“12 小时反应、48 小时答复”运行机制,真正把监督的“探头”交给每名官兵;要充分发挥基层风气监督员这股生力军的主战作用,抓实培养、激励和保留,探索建立以监督员为主体的交叉巡查机制,进一步织密监督网、延伸监督链,让“微腐败”无处藏身、无所遁形。
(四)强化执纪,高压严治。惩前毖后,“惩”字在先。打好纠治“微腐败”攻坚战,教育的一手必须要实,惩治的一手必须要硬,只有硬起手腕、亮出利剑,才有不敢腐、不想腐的行动自觉。一是坚持“零容忍”。必须抓早抓小,既要扬汤止沸也要釜底抽薪,既除心腹之患又治疮疥之癣,既查贪腐问题更查作风问题,树起动则必咎、寸步不让的风向;必须事无巨细,既要关注干部选用、士兵选取、入党考学等热点,更要对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等问题严查严办、快查快办,做到发现即曝光、处理必从严。二是确保“强震慑”。风向就是导向。抓“微腐败”治理,必须通过雷霆手段,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严抓什么旗帜鲜明告诉官兵,让部队读懂上级的决心意图,自觉看清形势、紧起思想;针对上级三令五申、反复强调的问题,一律要下重手、出重拳、用重典,真正以铁的纪律、钢的执行、严的规矩,对心存侥幸者形成强大震慑。三是保持“严紧度”。始终以“愚公移山”的拼劲、“燕子垒窝”的韧劲和“抓铁留痕”的狠劲,抓反复反复抓、抓经常经常抓,常杀“回马枪”,常搞“回头看”,确保纠治工作长治长效。同时,通过实践运用“四种形态”,立起从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到纪律处分、纪律审查的多道防线,由轻到重、层层递进,不让“微腐败”演变为“大祸害”。
(五)强化定力,常抓常治。当前,虽然已经形成对基层“微腐败”的压倒性态势,但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一是常抓不断线。基层“微腐败”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要始终聚焦部队主业、突出工作主线、明确整治主题,确保治理工作一年接一年、一环紧一环,坚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一以贯之严明导向,一如既往严抓严治,不断扩大“微腐败”治理胜势。二是紧抓不松懈。事物发展变化,矛盾贯穿始终。要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的谆谆教导,深刻认识腐蚀与反腐蚀这对矛盾的长期性和必然性,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微腐败”,用创新的手段开展“反腐败”,时刻保持对“腐蚀”和“围猎”的警觉,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三是实抓不敷衍。“微腐败”之所以难以根治,一个重要原因是责任担当“逐层递减”。要坚持扭住压力传导这个“牛鼻子”,把“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作为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的重点,严格实行“一案双查”,严肃追究履行“一岗双责”不力问题,从严查处各类失职渎职行为,是谁的责任就要追究到谁,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切实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以精准问责倒逼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