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 庞玉红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东北农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谋划,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为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党委直接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
(一)强化政治建设,以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政治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第一属性,学校党委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政治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团结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领导班子为目标,全方位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院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推进学院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党建与学院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强化顶层设计,以制度建设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学校先后出台了《东北农业大学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优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对学院建设的整体规划。学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成立学校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学校设立并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专项岗位津贴,在各类人才项目中加大对思政课教师推荐比例,完善教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之一,为思政课教师安心从教创造良好环境。围绕教学这一中心任务,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督导及学院领导班子听课评课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等制度体系,为学院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重温入党誓词
(三)强化组织领导,以压实责任促进学院创新性发展。严格落实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始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严格落实学校领导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听课制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听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带头推动学院、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校党委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要工作亲自推动、重要活动亲自参加;校长每年到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学院书记、院长、副院长带头联系思政课优秀青年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拓宽人才渠道,以配齐建强师资筑牢学院教学阵地。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学校严格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制定了《东北农业大学关于配齐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构建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通过校内转岗、公开招聘、校内统筹等方式,将优秀人才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充实学院教师队伍。学校鼓励在职教师不断提升学历,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和各种学术会议,为思政课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学院现有特聘教授2 人,其中“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二)精育师资队伍,以锤炼业务能力创建学科发展高地。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教师为目标,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在学校青年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中,针对35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专门增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在“四个一批”“教学名师”等项目申报中,加大对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推荐力度。学院获批“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 间、“黑龙江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 间。学院积极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承办了全国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峰论坛、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农业哲学委员会年会、东北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等学术会议30 余次。学院创办了“名师讲坛”,邀请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
(三)突出农科特色,以提升育人成效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积极探索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本科生理论基础的同时,科学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方面的培养目标,规范培养路径,加强从招生到就业的全过程管理。从课程体系到教材体系全面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实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研读工程,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夯实专业基础,完善知识结构,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点的申报工作。以优秀师资团队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研究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不断培养兼具强烈使命担当与过硬核心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研究生,将青年学生源源不断培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近3 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213篇,其中发核心期刊16 篇,学生的学术能力不断提升。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建设的基础,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打造一流团队,以人才效应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学校积极引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问题,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为依托,整合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形成科研集群优势,开展集中攻关,培育标志性成果。成立了东北农业大学伦理文化研究所,组建了“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学科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项目1 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团队项目1 项、“双一流”校级学科团队等10 余项,学科建设总经费突破150万元。
(二)鼓励深耕细研,以丰硕成果提增学科建设水平。引导师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青年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不断推出理论性、指导性强的研究阐释成果。近3 年,学院教师共主持课题70 余项,其中包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 项、省部级课题50 余项,获批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累计300 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 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7篇。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
(三)深化社会服务,以理论宣讲扩大学科社会影响。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不断深化理论宣讲服务。学院教师入选党史学习教育黑龙江省委宣讲团2 人,党的十九大精神黑龙江省委宣讲团3 人,为全校师生作理论辅导100 余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赛等团队指导教师。从2017 年开始,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主动对接黑龙江省延寿县六团镇小学,每年为贫困学生捐资捐物。学院作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五片区秘书长单位,与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哈尔滨德强学校等建立了“大中小”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联动机制,切实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完善课程体系为基础,优化教学方法为关键,丰富教学形式为载体,稳步推进思政课课程建设。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一角
(一)建设一流课程,强化思政课价值引领。学校在全省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列入学校通识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有4位老师所授的课程,入选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节网络课”示范课。学院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与优化,在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同时,编写出版融入具有行业特色案例的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导教材,出版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学习指导教材4 部,获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4 项、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项目2项。
(二)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思政课育人方式。学院坚持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以教学团队为核心集中研讨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学院研究生到基层中小学、高职高专支教。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及成果产出,对教育部专项、省社科基金规划等项目经费进行配套支持。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优秀公开课展示中,获特等奖1 项、一等奖1 项。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评选中,获奖10余项。
(三)创新课程形式,扩大思政课教学实效。在教学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统一”重要论述,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尝试使用“超星”APP、“易班”APP,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并加入了随堂测验过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疫情防控期间,学院“云思政”课堂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学院教师线上教学的优秀案例在省内、校内进行全面推广。在“四个一”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继续丰富拓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开展实践教学作品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浸入式教学、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征文等活动。学院在黑龙江省档案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了“红色讲解团”,提高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