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王冬娟,高阿利,高佳妮
(淳化县林业工作站,陕西 淳化 711200)
花椒在我国被广泛用作调味剂、香料和中药,更由于果实的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用途,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2015年以来,淳化县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为原则,制定精准脱贫产业政策方面,确定了以花椒为代表的林产业发展规划,从政府机构、政策扶持、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大力推进了花椒产业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较大面积低产低效园,影响了花椒产业成效和林农积极性。
淳化县位于陕西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咸阳市北部,东经108°18′~108°50′,北纬34°43′~35°03′,土地面积983.81 km2,海拔630~1 809 m。由于全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故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少雨,春季温度回升,降水增多;夏季雨量大而集中,并多伴有雷阵雨且大风、冰雹;初秋多连阴雨,晚秋天气较为晴朗。年均气温9.8 ℃,最热(7月)、最冷(1月)月均温分别是23.1 ℃和-4.3 ℃,年均无霜期186 d,年均降水量600 mm,主要集中在7-9月,年日照时数2 372.7 h,主要气候灾害有倒春寒、干旱、大风、冰雹等。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占全县总面积70.7%,有利于花椒树的生长[1]。
近10年来,淳化县花椒栽植面积扩大较快,成效较好,并已逐步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主导产业,椒农花椒人均年收入已突破2 000元。淳化县截止2021年全县花椒栽植面积1 500 hm2,示范园面积约240 hm2,其中2016年栽植的花椒示范园已逐步进入盛产期,产量稳定,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 200 kg·hm-2左右,其中单株产量干花椒1.4 kg,果粒大、果皮厚、果穗紧密,品质优。全县花椒栽植主要分布在石桥南塬、方里、固贤等乡镇,这些地方气温较高、海拔较低、地力较好,栽植条件优于其他地域。
目前全县盛产期花椒园面积1 200 hm2,其中单株产干花椒1.2~1.4 kg园600 hm2,单株产干花椒1.0~1.2 kg园面积270 hm2,单株产干花椒低于1.0 kg的低产园面积 330 hm2。因栽植气候条件、管理技术等引起的低产低效园面积较大、占比较高,问题比较突出,单株产干花椒低于1.0 kg、单位面积纯收入低于4 000元·hm-2的低产低效园占全县花椒总面积21.7%,主要集中分布在官庄、十里塬镇等西部乡镇。
淳化县花椒栽植品种较多、较杂,既有大红袍、狮子头、南强一号等优良品种,也有臭椒、八月炸、枸椒、豆椒等产量较低、品质较差的老品种或农家品种;栽植老品种的椒园都是低产低效园,一些选择栽植优良品种的椒园中还混杂有老品种、农家品种;低产低效园一般老品种、农家品种株数占全园总植株数60%左右,更有甚者可达80%。这些劣质品种不但盛产期晚、产量低,色泽、果粒大小、果皮厚度、麻香味等性状差于优良品种(表1),还因椒爪果粒少、树体刺多,采摘难度更大,导致人工采摘成本更高,效益更差。主要因品种或苗木选择不当导致低产低效者大约占低产低效园面积30%。
表1 低产低效园与丰产园产量品质比较
花椒尽管耐土壤瘠薄和干旱,但良好的土壤环境、充分的土壤养分与水分供应是花椒高产优质的必要条件。由于传统“四旁”栽植花椒放任管理,农户不重视或不掌握高产高效椒园集约管理技术,忽视椒园土、肥、水等管理或管理技术不合理、不科学,致使椒园低产低效也较为普遍。调查发现,施肥不足或不科学导致的低产低效者面积约占30%,土壤水分管理不当引起的地产低效园面积约占20%,土、肥、水三者或二者管理同时不科学合理导致低的产低效园面积约占13%。
土肥水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土壤管理方面大部分椒农对适当的土壤中耕时间、深度、次数了解不清,往往不进行土壤中耕或中耕次数较少、深度浅,致使土壤板结,不利于根系生长。土壤保墒和有机肥的熟化及养分供应,会影响到椒树整体生长和产量,很多低产低效园一般每年中耕1~2次,春耕、秋耕各1次,秋耕深度浅,很少超过15 cm。施肥方面,一些农户将未充分熟化的鸡粪、猪粪等农家肥直接施入花椒园,既伤害树体,还可能引起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有的农户单一使用果树专用复合肥,一年施用1次,一般施肥量为每株40~50 kg,远远不能满足花椒生长的需肥量;施肥不当往往造成花椒树体衰弱,果粒小,品质差等。在水分管理方面,浇水时不看墒情,一般干旱时,不灌溉或灌水量不足,致使椒树因严重缺水而生长缓慢、树势变弱乃至枝干干枯死亡,影响花椒的产量和品质;遇连阴雨或较大降水椒园低洼处积水时,椒农排水不及时,致使椒树因泡水缺氧而根系呼吸停滞、细根死亡、大根腐烂乃至植株死亡。
淳化县目前主栽花椒优良品种适宜树形为多主枝丛状形和自然开心形,立地条件较差的应以培养多主枝丛状形为主,此树形成形快,树冠低,抗风,抗虫,结果早,采摘方便;水肥及立地条件好的地块以培养自然开心形为主,此树形通风透光良好,单株产量高。调查发现,低产低效园一般都不重视整形修剪和树形培养,树形自然生长或修剪不到位,致使树形杂乱无章;或修剪时注重眼前利益,不修剪挂果枝组,致使椒树放任生长,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结果枝紊乱丛生,相互重叠,严重影响了树冠的生长,同时树冠透光性差,导致大量病虫害发生,阻碍花椒树生长,降低了椒产量和品质。
2.4.1 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 花椒病虫害是影响花椒树生长的重要因素,淳化县花椒病虫害以蚜虫和锈病为主。花椒蚜虫,以刺吸口器吸食叶片、花、幼果及幼嫩枝梢的汁液,使被害叶片向背面卷缩,畸形生长,并加重落花落果。同时排泄蜜露,使叶片表面油光发亮,影响叶片的正常代谢和光合功能,并诱发烟霉病等病害的发生[2];花椒锈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采收前或幼苗大量落叶,影响产量、品质和翌年结果量。发病初期,叶子正面出现2~3 mm水渍状褪绿斑,在与病斑相对的叶背面出现黄橘褐色的疱状物夏孢子堆,呈不规则的环状排列。继而病斑增多,严重时扩展到全叶,使叶片枯黄脱落。由于椒农缺乏病虫害防治知识,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或者措施不当,如防治时间不适宜,或同一区域各自防治,防治药剂选择不当等,致使因病虫害损失的花椒产量可达40%以上。
2.4.2 倒春寒防范意识不强 淳化县3月底到4月上中旬倒春寒发生频率较高,一般约每3~5 a发生一次,往往导致花椒树体及花芽受冻害,严重减产。但一些椒农存在侥幸心理,不预防或预防措施不到位,造成花椒嫩芽、嫩叶、花芽受冻害,严重减产。调查结果显示,倒春寒预防科学、到位的椒园,平均每穗结实50~80粒,未预防或预防措施不力的花椒园平均每穗结实仅为10~20粒,较前者单产降低60%以上,由于倒春寒防范不力引起的低产低效园面积约占10%。
椒农大剂量使用除草剂,无论是何种除草剂,都不可避免引起持久性土壤污染,且难以消除,影响椒果品质。同时还有可能对椒树产生药害,影响生长和对环境的适应,造成花椒树叶片泛黄、小而密、树体生长不旺,最终影响花椒树开花结果。现在常用的除草剂主要有百草敌、敌草隆、草干磷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施药一般不会对树体产生明显伤害,但有些椒农为提高除草效果,盲目加大剂量和浓度,加之喷药方法、时间不当,致使椒树受损。据调查,因除草剂使用不当引起低产低效的面积约占总面积6%~10%。
对椒园混杂的臭椒等劣质或不适宜品种树,采取高接换优更新品种。接穗一般在品种树龄6~8 a、树势旺盛、树形规整、产量与品质性状好的“大红袍”树体上,采集生长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危害及损伤的1 a生结果枝组。接穗采集时间一般选在春季3月下旬到4月上旬,即有利于椒树愈伤组织生成的树液开始流动时,随采随接。采用枝接法,前一年截取砧木,中龄砧木嫁接前按原树冠从属关系在枝干平滑无疤处锯好接头;幼龄砧木在距地面30~40 cm处直接锯断主干;初结果树和结果大树,采取多头高接,在原枝基部以上15~25 cm处锯断主枝,断面直径以3 cm左右为佳。第二年嫁接时,首先削去砧木上部污染部分,再用嫁接刀从离砧木外皮0.3~0.6 cm处劈开,深度2~3 cm,接穗插入后外露1~2 cm;当接穗细于砧木时,接穗紧靠一边插入,粗砧木还可以两边各插一个接穗(出芽后保留一健壮者),接合后立即用嫁接薄膜带绑紧绑严;接芽萌发后,即解除绑扎带,新梢长到长30 cm左右及时摘心,同时进行花椒园后期管护等工作。
粗放管理形成的树形多种多样,树形改造应因品种、树势、环境制宜,区别对待,不可操之过急,影响树势生长平衡。有主干椒树改造成开心形,无主干椒树改造成丛状。结合实践经验,树形改造一般分3 a进行,第一年疏除过密大枝,为结果枝组腾出生长空间,同时适度回缩主侧枝的领导枝,用角度小、长势强的枝组代替枝头,复壮主侧枝长势。第二年主要复壮结果枝组,使树冠逐渐圆满,枝组修剪以缩剪为主,疏缩结合;回缩延伸过长、方向不正的枝条,疏剪细弱结果枝,增加中长枝比例,使全树长势转旺,同时选择利用主侧枝中后部的徒长枝培养结果枝组。第三年主要是继续培养好内膛结果枝组,增加结果部位,更新衰老枝组。
适当的中耕松土既可以清除杂草、利于保墒,还能给椒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吸收利用土壤养分、水分,提高花椒单株(穗)产量。椒树根系主要分布在树冠范围60 cm深土层中。椒园中耕可采取人工和机械二种方式,一般年中耕3次,春夏秋季各一次,春季一般在土壤解冻后、根系快速生长前的3月底至4月中旬,中耕深度一般宜浅,5~10 cm,破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夏季在8月下旬至9月初的根系第二次生长高峰期,中耕深度适当加深,一般10~15 cm,促进根系秋季生长;秋末冬初土壤封冻前,中耕翻土,适当加深,一般20~25 cm,阻止病虫害越冬,疏松、优化上层土壤结构。
采取施基肥和追肥2种方式[3],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可配施磷肥,挂果前每株施农家肥10~15 kg, 无机磷肥0.3~0.5 kg;初果期每株施农家肥20~40 kg,无机磷肥0.3~0.5 kg;盛果期每株施农家肥50~70 kg,挂果期尤其是盛果期施基肥非常重要,在花椒采摘后至土壤封冻前,即9月中旬到10月底1次进行,一般采取穴施或环状坑施,初果期每株施有机肥10~15 kg,无机磷肥0.3~0.5 kg;盛果期每株施有机肥25~50 kg,无机磷肥0.8~1.5 kg。
追肥以肥效快的无机肥为主,一个生长周期至少施2次以上,第一次在花椒花蕾形成时,以农家肥为主,配施尿素等氮肥,促进树体生长,提高座果率;第二次在花椒成熟前一个半月即7月初前后,穴施磷钾肥,促进花芽生长和果实膨大,改变着色,提高果实品质。追肥施用量挂果前每株0.1~0.17 kg,初果期每株0.25~0.4 kg,盛果期每株0.75~1.5 kg,第一次追施量占总追肥量60%~70%,第二次占30%~40%。同时还可辅助叶面喷肥,一个生长周期一般可进行3次,花椒萌芽后喷洒1.5%~2.0%尿素溶液1~2次, 5-6月喷洒浓度1%~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促果实膨大;9-10月再喷洒1%~2%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促进叶片光合、树体储备营养。
花椒根系浅,对土壤水分敏感,土壤过旱、过湿都不利于椒树生长[4],灌溉时期和灌水量根据天气、树体生长、土壤水分等状况而定。一般在开花前期、果实膨大期,土地封冻前各灌溉1次,便可满足全年椒树生长需求。一般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50%以下时,应及时灌溉。每次浇水,应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秋季连阴雨或夏秋季降水较多时,应随时查看椒园积水情况,并及时排除。
3.6.1 倒春寒 3-4月倒春寒易发季节,应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及时采取生物、物理等方法预防和减轻危害,可采取向树体喷洒磷酸二氢钾和云苔素,或采取椒园烟熏的方法。
3.6.2 病虫害 对当地常发生的蚜虫、介壳虫、污煤病等大多数病虫害,可采取操作简单易、防治效果好、被当地称作“一管到底”的防控方法,即在花椒全年生长周期内,采用一整套药剂预防管理措施。全年共分5次用药,每次除1 hm2椒园用水3 t外,其它药剂或化肥的种类、剂量各有不同。第1次花前期,吡虫啉750 g、高效氯氟氰菊酯3.0 kg、螺虫·呋虫胺1.5 kg、微量元素易溶肥(易得硼)1.5 kg;第2次在开花后,阿维·螺虫、丁硫克百威、噻虫秦、胺鲜酯各1.5 kg;第3次用药与第2次间隔25 d,苯醚甲环唑、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各1.5 kg,氟啶虫酰胺、吡呀酮各0.75 kg;第4次与第3次间隔25 d,丁硫克百威、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啶虫脒各1.5 kg,苯醚甲环唑0.6 kg,磷酸二氢钾3.0 kg;第5次果实成熟时,阿维菌素1.5 kg、啶虫脒4.5 kg、氟啶虫酰胺与苯醚甲环唑各0.75 kg、磷酸二氢钾3.0 kg。每次用药都要进行药剂单独二次稀释,喷药要全面到位、不留空白。
一般提倡人工除草,尽可能少用除草剂。人工除草一般每年3~4次,第一次在开春杂草发芽不久,结合深耕松土;第二次在5-6月,第三次在采椒后。必须使用除草剂时,在杂草刚萌动出土时或中耕后,可施用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西马津”,防除1 a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也可选择“利谷隆”等以触杀为主的高效、低毒选择性除草剂,施用时选择无风晴天上午10∶00之前或下午16∶00之后,降低喷头,对准杂草或土壤,杜绝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