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和AI技术的铁路桥梁智能布跨研究

2022-08-08 07:30韩广晖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2年7期
关键词:铁路桥梁跨度布置

宋 浩,韩广晖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55)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数据进行集成和共享。在建筑布局规划中,前期策划与建筑功能的无缝对接,以及建筑空间规划的最优化求解,一直是建筑学术界重点关注的2个基本问题。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的成熟[1],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即在BIM设计工具中融入机器学习技术,实现AI辅助的建筑方案选型,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为工程建设各阶段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建议[2]。

目前,AI技术在工程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李雪等人[3]将BIM技术融入审图系统,完善建模软件并改变了传统的审图模式,有效实现了AI审图;胡珉等人[4]基于BIM数据,结合AI技术,为隧道环境监测和控制决策提供依据。BIM与AI技术的结合是对现有设计手段的升级,能够提高设计效率,辅助项目决策。

在传统铁路桥梁设计中,孔跨布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设计人员根据线路、地质等上序专业提供的信息对孔跨进行布置,当控制工程较多时,往往需要反复调整布跨方案,耗费大量的人力。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我国铁路中桥梁占比高、桥梁标准构件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本文以BIM平台为载体,将AI技术引入铁路桥梁设计中,通过对Bentley平台的二次开发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一般铁路桥梁的智能布跨方案。

1 桥梁布跨原则

桥梁布跨方案主要受道路、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经济性、适用性及设计边界条件进行孔跨的合理布置。针对本文研究内容,结合相关规范要求[5],桥梁布跨主要原则如下。

1.1 一般桥梁孔跨布置

对于一般桥梁而言,当控制性因素不复杂时,应首先从标准跨度中选择合适跨度进行孔跨布置,布置原则尽量以32 m跨度为主,24 m跨度为辅[6],用以规避主要约束条件;无法采用简支梁跨度进行规避时,优先采取常用的连续梁跨度进行孔跨布置。在曲线线路上,简支梁通常采用“以直代曲”方案进行布设;连续梁等特殊梁型采用“曲梁曲做”的方式进行布设。

1.2 特殊桥梁孔跨布置

当桥梁跨越河流时,以“一河一桥”为原则,河流有通航要求时,要适当考虑变迁性河道的影响;当跨越等级道路(高速、主干道等)、铁路等控制性工点时,应按照控制边界条件选择适当跨度,标准跨度不满足时,应提供特殊跨度进行布置,并考虑经济性等因素对特殊跨度的优先等级进行设置。

2 铁路桥梁智能布跨方案

本文根据一般铁路桥梁布跨设计原则,采用QLearning算法,并利用BIM的属性信息,在Bentley平台下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最终的可视化智能布跨方案,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信息集由根据智能桥梁孔跨布置需要而提取、处理的信息组成;智能布跨算法是根据Q-Learning算法,按照桥梁布跨原则对工程实例抽象化,以求得最优方案;方案可视化是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对智能布跨方案进行可视化展示及评估。

图1 铁路桥梁智能布跨流程

2.1 信息集

2.1.1 动作空间

在布跨算法中,建立桥梁构件数据库,能够在形成算法动作空间的同时,为后续的模型设计提供便利。根据常用跨度的简支梁、连续梁建立梁部构件模型,并按照相关规范为模型挂载几何与非几何信息。构件模型建立时,抽象出构件的几何特征,梳理特征之间的关联并将特征参数化,利用Bentley平台提供的Template模板解析技术,进行几何建模及属性配置;对于非几何特征,通过Bentley平台下的EC Schema技术挂载到模型上,为模型设计提供更多的信息[7]。

桥梁数据库可为以标准数据格式写入的各类构建提供统一管理工具,在需要时予以调用,如图2所示。动作空间即在桥梁布跨设计时,根据设计条件选择适合的数据库,通过读取数据库中的桥梁跨度,作为智能体可选择的动作。

图2 桥梁构件数据库

2.1.2 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的获取需基于统一的数据格式,设计协同数据接口[8],实现各专业间的数据协同,对桥梁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提取应用。

(1)线路信息

线路信息包括线路里程信息、坐标信息和线路要素信息等。将所有信息附加在线路模型上,在Bentley软件中识别文件中对应的Alignment元素,通过相应接口函数即可获取线路信息。

(2)地形信息

地形信息包括地面标高、地形地物(道路、河流、沟渠、湖泊)特征等信息。地面标高从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加工生成的地形文件中获取;地形地物特征则是根据地形文件不同图层及其附加属性,在桥址范围内沿线路方向进行判断获取;个别信息提供手动配置工具,进行信息组集输入。

(3)起止里程信息

根据线路、地形信息,结合起桥条件,初步确定桥址里程范围,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 将上序专业文件以参考方式加入设计文件中,并激活相关地形、线路等模型,通过设置步长间隔获取线路纵断及地面线等相关资料;

② 设置桥梁布置范围和起桥条件,一般是根据起桥高度结合地形进行判断;

③ 根据起桥高度复制偏移地面线,并计算其与线路纵断的交点;

④ 根据起点前后侧地形条件判断该点是桥梁起点还是终点,并进行起点的合理偏移设置;

⑤ 得到全部桥梁的起桥范围,并作为智能布跨算法的输入数据使用。

2.2 智能布跨算法设计

2.2.1 Q-Learning算法概述

Q-Learning算法是基于价值的强化学习算法,强化学习的过程是智能体通过感知环境而采取动作、与环境不断交互的过程。智能体根据环境反馈的信息,不断更新自身动作策略,最终得到一条最优策略。假设Q(st,at)表示在状态st下执行动作at所获得的价值,此后按最优动作执行所获得的奖励的期望[9],其更新表达式为

其中,α为算法收敛的学习效率;rt+1为实时奖励;γ为折扣因子。当Q(st,at)值不再继续变化,说明得到了一个收敛的结果。

2.2.2 智能布跨算法

桥梁的孔跨布置是一个将方案不断优化的过程,结合AI概念,采用Q-Learning算法,将孔跨布置相关约束条件抽象化为数据类型,根据工程实例将约束条件实例化[10]。智能体通过感知环境信息,采取不同的动作,并以获得奖赏情况为指导改进选择策略,最终得出最优的策略方案,算法主要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智能布跨算法主要流程

对于铁路工程实例,其所处的状态和可选择动作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将Q(st,at)以矩阵形式进行表示,根据状态—动作建立Q表,Q表的行代表智能体所处状态,列代表可选择的动作空间。铁路工程是一条长大带状线性工程,为了节省Q表占用空间,沿线路按照一定距离进行离散化设置,减少Q表的行列数。算法的奖赏函数则根据上述布置原则和环境信息,按照布跨优先级和桥梁预估造价进行设计。可选动作空间(桥梁跨度信息)则可以利用信息集,根据项目条件进行相应配置应用。在每次动作完成之后,需要对动作的最终状态和收敛性进行判断,收敛则表示得出了较优的桥梁布跨方案。

2.3 方案可视化设计

根据上文设计的一般桥梁智能布跨方案,利用BIM技术的可视性建立三维模型,可在方案展示的同时搭载设计数据,实现对设计的可行性分析,提升铁路桥梁设计水平[11]。地理信息数据库能以直观的地理图形方式,通过统一的地理坐标系全局性地展示、分析和评估大范围的空间对象及抽象化的建筑对象[12]。为了更好地评估桥梁布跨方案,提高方案的合理性,减少后期方案修改,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平台,载入桥梁布跨模型数据和GIS数据,将BIM数据轻量化,结合实景模型对桥梁布跨方案进一步优化,具体包括以下2个方面。

(1)在Bentley平台应用二次开发读取布跨方案,并根据布跨方案获取匹配的构件模型数据库,根据各构件所处位置,将各类型构件按照空间层级关系进行精确定位,完成布跨方案的查看与评价。其中,梁部信息模型是根据桥梁跨度信息,从桥梁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利用Bentley的自定义实体技术,以线路模型为基础,构造合适的空间位移矩阵,进行梁部结构的空间定位;桥墩则利用参数化单元进行创建,依据桥梁布置位置及梁部特征信息,进行桥墩的空间定位,并结合地形模型计算出墩高,修改相应墩高参数。此时,桥墩仅发挥空间占位作用,用以辅助方案设计。

(2)BIM可以很好地反映方案结构形式,能够较为方便地展现桥梁孔跨布置模型,但是无法表达周边建筑信息及桥梁跨越的地物信息。通过二次开发技术,在保留BIM模型数据精度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开发数据格式转换插件,将BIM数据导入多源数据融合平台中,结合GIS数据形成实景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BIM+GIS桥梁实景模型

3 方案应用

3.1 应用分析

通过某铁路项目对本文设计的桥梁智能布跨方案进行应用,验证方案对一般桥梁的适用性。具体步骤为:(1)参考相关专业(线路、地形)模型信息并激活模型,方便后续调用数据接口应用,如图5所示。(2)加载开发的桥梁布跨工具,提取、处理智能桥梁孔布跨所需信息,并组建信息集,调用智能布跨算法,输出桥梁智能布跨方案,如图6所示。(3)按照布跨方案进行BIM创建,并结合GIS技术对布跨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如图7所示。

图5 参考并激活模型

图6 桥梁智能布跨界面

图7 布跨方案可视化展示

3.2 效益分析

与传统铁路桥梁布跨工作相比,利用BIM+AI技术的智能布跨方案的优点体现在:(1)减少了设计人员对上序专业信息的处理,在统一的数据标准格式下,通过制定标准格式的接口,最大化地利用上序专业的成果,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2)设计人员只需关注本专业内的设计工作,减少了因数据再加工处理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3)利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程序化的工作,提高了设计效率;(4)可视化的成果展示更能够保证方案准确表达,对方案的合理性及可实施性有更为准确的把控。

4 结束语

本文在总结铁路桥梁布跨原则的基础上,基于Q-Learning算法,对桥梁布跨算法进行研究。依托统一的数据交互格式,通过BIM技术识别线路、地形等基本信息,实现桥梁布跨所需信息的自动提取、处理,组建信息集,并利用二次开发技术建立桥梁整体BIM,融合GIS技术对方案进行可视化设计,给出一套适用于一般铁路桥梁的智能布跨方案。该方案提高了桥梁设计效率与质量,后续还需在特殊桥梁智能布跨方向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铁路桥梁跨度布置
铁路桥梁墩身混凝土开裂原因研究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铁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工艺质量研究
分析铁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高层建筑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分析
大跨度连续钢箱梁桥设计研究分析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高速铁路桥梁地段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的探讨
特别号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