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时良 余荣兴
(1.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徐州 221400;2.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江苏 徐州 221400)
对于物理实验的复习,是带领学生将实验重新做一遍?还是通过实验类习题进行复习?实际上,这两种方式都是老师们常用的,但学生的复习兴趣都不高,效果自然也一般。然而,中高考的物理真题、模拟题虽然经历了命题者的精心创编,有些题目仍然存在有待完善甚至有失科学性的情况,这类习题可以称之为“问题”习题。在实验复习教学中,笔者尝试选择“问题”实验习题为载体组织教学,在批判质疑中结合实验进行探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图1
(1)闭合开关,发现L1亮,而L2不亮。小易认为L2不亮的原因是L2短路,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填“正确”或“错误”)的。
(2)小易将电路中右侧的导线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的那一端改接到“-”接线柱上,其他都不动。这样连接的目的是测的电流(填“干路”或“L2”),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3)小易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电流表的测量对象L1所在的支路L2所在的支路干路电流表的读数I/A0.300.200.50
(4)根据上表信息,若灯泡L2的电阻大小为10 Ω,则电路的总电阻为Ω。
上述习题是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的中考物理试题,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题中的4个小问分别考查电路故障分析、电流表的连接、数据处理以及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的关系。这4个小问题的呈现顺序也基本符合实验探究的逻辑,但仔细分析每一步的设计,发现存在几处逻辑断点,存在“假探究”之嫌疑,缺少真正的探究,缺少实验的真实现场感。理由如下:
(1)第(1)小问考查电路故障分析与解决。题中的电路故障是L2不亮,是电路中出现了短路,显然,小易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么,不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却未提及。
(2)应该在解决电路故障后,才能呈现第(2)小问,这是该实验探究的核心步骤,但在该步骤的设计中,仅仅考查了电流表连接的注意点,没能呈现探究的主要方法和步骤,需要完善设计,否则本实验无法进行。
(3)在第(3)小问中直接给出数据,但数据太过规整,不符合实际的探究情况,纯粹是理想化的数据呈现,学生只凭记忆就可作答,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外,仅凭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相关结论,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规范。
(4)如果从实验探究的目的而言,得到初步结论就可以了,然而,在第(4)小问中又分析了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的关系,来求总电阻,给人有画蛇添足之感。
用纸笔测验代替实验操作测验,容易实施。但邢红军教授等学者研究发现:物理实验操作测验与纸笔测验属于低相关。纸笔测验若能努力创设实验的真实现场,则在提高纸笔测验与操作测验的相关度上无疑会是一大进步,若这样命题,应该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这一角度看,我们认为本题是一道有“问题”的纸笔测验题。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带领学生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的“双腿”并行路线,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的策略是精心设计问题串,进行对话引导。
(1)针对第(1)小问,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闭合开关,发现L1亮,而L2不亮。小易认为L2不亮的原因是L2短路,假设L2是真的短路了,整个电路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利用手中的器材验证吗?
学生回答:若灯L2被短路,电流不流过它,肯定不亮,由于灯L1与L2并联,则灯L1也被短路,这与灯L1亮相矛盾,所以小易的判断是错误的,实验检验的实物图如图2所示,连接电路,检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图2
问题2:不是L2短路,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甲:那一定是L2断路;
生乙:不一定,也可能是连接L2两端的导线接触不良或断路。
问题3:要想查清到底是哪一段导线或哪一接触处断开,如何查找?
学生分组用电流表进行逐段排查。
(2)针对第(2)小问,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4:将电路中右侧的导线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的那一端改接到“-”接线柱上,作了这一变动后,电流表与灯L1及L2怎么连接?其目的何在?可行吗?
电流表与灯L2串联,其目的是测量流过灯L2的电流,但电流将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流进,从正接线柱流出,不可行。随后学生尝试连线,进行试触验证。
问题5:怎样连接才能测出灯L2支路中的电流呢?
将灯L2右侧的导线连接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并将灯L1右侧的导线改接到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上,仍可保证两灯并联,然后利用图3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图3
问题6:如何测定L1及L2并联的干路电流呢?
如图4所示,只需将灯L2右侧的导线连接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其他都不变,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图4
问题7:该实验为了探究L1与L2并联的干路电流与L1、L2支路电流的关系,进行了几次实验操作?能否一次性完成?怎样才能办到?
学生回答:3次,可以一次性完成,需要用3只电流表。
(3)针对第(3)小问,笔者优化了实验方案,记录了实验的相关数据,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探究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并提出了如下问题。
表1
问题8: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问题9:该实验获得的数据只有一组,通过这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你认为科学吗?要想更科学?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不科学,可在干路上安装一个滑动变阻器,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多组数据进行验证。
(4)针对第(4)小问,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0: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若已知此时的灯泡L2的电阻为R2,流过灯泡的电流为I2,流过干路的电流为I,我们能否分析出电路的总电阻?要想解决此问题,还需要运用什么规律?
问题11:总电阻的含义是什么?在对总电阻的分析中,你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
学生回答:总电阻是整体等效电阻,应用了等效替代、整体法等科学方法。
(5)针对实验的复习及考查方向,教学引导如下。
问题12:你能设计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吗?对于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呢?
教师引导学生以点带面进行自主复习。
问题13:通过中考真题的练习,你认为命题人会从哪些角度来考查实验呢?
学生回答:仪器的使用、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动脑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动手训练基本技能。在实验复习中,若仅以习题开展教学,那就是纸上谈兵;若仅带领学生重复课本的实验操作,“照方抓药”,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属于低效的重复。因此,在实验复习课上,应该创设适合复习的教学情境,在动脑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借助实验的方法求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显化理论分析思路,在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获得正确的结论。
在新授教学的实验课中,限于学生初次接触,缺乏对实验原理、步骤、方案等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教学可侧重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按照步骤逐一操作。但在实验复习中,学生已经对实验本身、以及其他相关实验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实验的方案、步骤等设计进行质疑,如还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这样设计的步骤是最简洁吗?这样的设计科学吗?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复习教学不能就题论题,教学中应借助习题描述的部分问题,拓展到对整个实验原理、器材、方案、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系列问题的探讨;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由此实验关联到其他相关实验,找到它们的共性与差异。
密立根说:科学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两条腿唯有协调起来,走起路来才能顺当。因此实验复习课既不能离开实验去空讲理论,否则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训练;也不能只做实验而不去思考理论问题,否则思维缺乏深刻性。借助存在问题的实验习题,设置合适的问题串,在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和思维碰撞中显化实验探索路径,不失为可行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