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字政府研究进展与展望*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8-08 06:33:28张国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字政府研究

方 军 张国祥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以及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技术在政府领域的应用。根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56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45位,表明中国正积极推动数字政府的建设。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数字政府效能”①张军:《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2021年10月29日,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1-10/29-c_1128008691.htm,2021年12月19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13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2021年12月19日。。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政府的必然选择,更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在学术界,数字政府研究得到了各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相关文献分布在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情报学等领域。那么,备受关注的数字政府研究现状呈现什么样的态势,相关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趋势是什么,在数字政府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基于此,本文搜集2017年以来的数字政府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运用文献计量法提取样本文献的发表时间、核心作者和机构、主要研究热点等信息,以可视化形式勾勒该领域的研究态势。试图提出该研究领域演变过程中的前沿知识及未来关注的重点研究方向,为稳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数字政府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将下载的学术文献导入到CiteSpace5.8.R1软件中,时间区间设置为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分别设置“作者”“机构”.“关键词”,生成国内数字政府研究的知识图谱。同时,.以Excel软件为辅,对国内数字政府研究的年度发文量、核心作者及机构、来源期刊分布等外部特征进行描述。

(二) 数据来源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作为样本文献来源,检索条件为:主题=“数字政府”or“大数据”并含“政府治理”or“数字治理”;时间跨度为2017—2021年;期刊来源为CSSCI。检索共得到623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1年11月1日),手动剔除会议通讯稿、新闻动态、编者按等非学术性文献,剩余有效样本共计583篇,并以此作为研究样本。

二、国内数字政府研究整体分析

(一)年度文献数量统计

不同时期的发文量能够测度某一领域研究进展及基本趋势。由图1可知,2017—2021年数字政府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发文量50篇、2018年发文量60篇、2019年发文量107篇、2020年发文量180篇、2021年1至10月发文量186篇。可以看出,自2017年以来数字政府研究热度不减,呈递增态势。究其原因,相关研究深受中央重大决策的影响,其发文趋势与政策节点呈现高度的契合性,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特征。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①陈凯华:《运用大数据加快推进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3月20日,htpps://epaper.gmw.cn/gmrb/html/2019-03/20/nw.D110000gmrb_20190320_2-06.htm,.2021年12月24日。。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引导下,各地方政府开始着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因此,有关数字政府研究的文献数量迅速上升,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2017—2021.年数字政府这一领域相关内容。.

图1 数字政府研究论文数量变化趋势

(二)主要研究力量分析

1.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对推动学术创新与学科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有助于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主流观点。运用CiteSpace软件,识别出2017—2021年发文作者关系图谱(如图2所示)。图2中共有183个节点、6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39。运用普赖斯定理m≈0.749(nmax.×1/2)(其中m为核心作者最少发文数,n为发文数最多作者发文数)确定核心作者,经计算将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识别为核心作者,共得到20位核心作者(见表1)。由表1和图2可知,安小米是国内发文量较多的学者,发文数为10篇,其次是黄璜(发文9篇)、马亮(发文8篇)。从合作关系看,国内学者形成了一定的合作,从节点的连线强度来看,国内学者合作强度较弱,基本处于独立研究状态。②李先跃:《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趋势——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经济地理》2019年第12期,第212-220页。

图2 数字政府研究作者关系共现图谱

表1 数字政府研究核心作者

续表

2.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样本文献,得到研究机构发文量的数据,截取2017—2021年发表文献10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如图3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数字政府研究文献的作者来自于高校,且是公共管理类二级学院,说明高校是数字政府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同时这些主要研究机构基本都是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表明数字政府研究受顶级科研机构关注。从研究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地处中东部城市,如北京、武汉、杭州,这一方面与中东部城市的数字技术发展程度相关。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在数字政府研究领域表现得最为活跃。

图3 数字政府研究机构发文量

表2是根据检索条件整理的数字政府研究的主要期刊。由表2.可知,《电子政务》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最多,在2017—2021年共发表118篇,占样本文献的20.2%。其次是《中国行政管理》,发文量46篇,占7.9%。排名前9位期刊的总发文量254篇,占样本文献总量的43.6%。可以看出,《电子政务》《中国行政管理》《人民论坛》等期刊是数字政府研究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从期刊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市最多,共5家。从期刊的学科分布来看,.数字政府研究载文期刊包括管理学期刊、政治学期刊、情报学期刊,这说明国内数字政府研究方向多元、研究内容广泛。

表2 来源期刊载文量排名

(三)高被引文献分析

表3是对CNKI中的高被引CSSCI文献进行梳理排列,得出被引量位于前10的文献。论文的被引次数体现了该论文的影响力。其中,《数字政府治理——基于社会形态演变进程的考察》共被引158次,被引次数最多。该文基于三种社会形态演变过程及其对应的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对数字政府治理的趋势进行研判,提出数字政府更加强调数据融通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服务”.。①戴长征、鲍静:《数字政府治理——基于社会形态演变进程的考察》,《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9期,第21-27页。有学者主要聚焦于政府数据治理,认为政府数据开放势在必行,从而为政府数据开放的推进提出了一些建议。②鲍静、张勇进:《政府部门数据治理:一个亟需回应的基本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4期,第28-34页。有学者提出区块链技术能够克服政府数据治理面临着质量管理差、安全管控弱、开放共享难的问题,应该从变革理念、创新监管机制以及健全制度体系来推进数据治理中的区块链技术应用。③戚学祥:《区块链技术在政府数据治理中的应用:优势、挑战与对策》,《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105-111页。有学者认为大数据时代为政府治理模式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并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法律层面以及技术层面提出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④胡税根、王汇宇、莫锦江:《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政府治理创新研究》,《探索》2017年第1期,第72-78页。⑤王山:《大数据时代中国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与公共治理创新》,《求实》2017年第1期,第51-57页。有学者分析了英国数字政府转型建设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和基本经验,从而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政策建议。⑥张晓、鲍静:《数字政府即平台:英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及其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3期,第27-32页。有学者基于浙江改革试点的经验和探索,认为数字政府要建立政务高效化、服务线上化、治理精准化的新型政务运行模式,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改革以及政策支持。⑦刘淑春:《数字政府战略意蕴、技术构架与路径设计——基于浙江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9期,第37-45页。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契合性,分别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提出科学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略。⑧翟云:《“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路径》,《电子政务》2017年第12期,第2-11页。该领域前10篇高被引文献为数字政府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

表3 数字政府研究高频被引文献

三、研究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首先将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同义词合并处理后,用CiteSpace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有261个节点、42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26,图谱中节点和字号大小代表关键词的频次,连线代表共现关系,连线越粗反映关键词之间紧密程度越强。①覃诚、方向明、陈典:《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10期,第198-208页。由表4可知,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分别是:数字政府、数字治理、大数据、政府治理、数据治理、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政务服务、数据开放。表4是对关键词频次及其中心性进行统计。中心性是反映各关键词的重要性,中心性越大则表明研究的重要性越大。一般认为,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位置比较重要。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政府治理、数字政府、数字治理等,几乎与关键词频次相契合。

图4 数字政府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4 数字政府研究热点关键词统计表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数字政府相关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探寻关键词的组合分类,使用对数似然算法(LLR)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5所示)。其中,关键词聚类图谱的模块值Modularity.Q=0.7334,大于临界值0.3,表明聚类的网络模块度相关性较高;平均轮廓值Mean.S=0.9037,大于临界值0.5,表明聚类合理。基于聚类分析结果将研究热点归纳为数字政府理论、数字政府应用、政府数据开放、数字政府治理模式变革。

图5 数字政府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1.数字政府理论研究

(1)数字政府概念

学术界关于数字政府的概念不尽相同。有学者从过程的视角来定义数字政府,认为数字政府就是政府为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对政府治理理念、职责边界、组织形态、履职方式以及治理手段等进行系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②鲍静、范梓腾、贾开:《数字政府治理形态研究:概念辨析与层次框架》,《电子政务》2020年第11期,第2-13页。多数学者认为数字政府是政府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而建立的一种新型政府形态。①胡税根、杨竞楠:《发达国家数字政府建设的探索与经验借鉴》,《探索》2021年第1期,第77-86页。②王伟玲:《加快实施数字政府战略: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电子政务》2019年第12期,第86-94页。

(2)数字政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政府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政府面临着严峻考验。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学者研究的使命。数字政府带来的机遇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有学者认为数字政府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政府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非同一般。③周文彰:《数字政府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管理改革》2020年第2期,第4-10页。也有学者认为数字政府有利于重塑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④张晓、鲍静:《数字政府即平台:英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及其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3期,第27-32页。微观层面,有学者认为数字政府搭建了公众与政府互动的平台,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⑤万方:《数字政府环境下公众诉求的回应策略及其改进》,《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12-18页。在数字政府面临的挑战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数字政府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地方数字政府建设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⑥王孟嘉:《数字政府建设的价值、困境与出路》,《改革》2021年第4期,第136-145页。还有学者认为当前制度更新滞后于技术创新,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阻碍了数字政府向纵深发展。⑦张晓、鲍静:《数字政府即平台:英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及其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3期,第27-32页。还有学者认为信息孤岛是目前数字政府建设的最大障碍。⑧曲延春:《数字政府建设中信息孤岛的成因及其治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125-132页。

(3)数字政府建设的驱动因素

有学者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可追溯、透明、安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为当前的数字政府建设、政府数据治理提供丰富经验。⑨王鹏、丁艺:《应用区块链技术促进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电子政务》2017年第4期,第59-66页。还有学者认为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普及推广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科技驱动力,需要通过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双重机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⑩孟天广:《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 —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治理研究》2021年第1期,第5-14页。还有学者认为数字政府是一种思维方式,促进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需要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的驱动。⑪冯媛媛、黄其松:《大数据驱动的数字政府治理:发展历程与研究议题》,《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第44-53页。

2.数字政府应用研究

数字政府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数字技术背后所体现的应用性,如果只谈内涵而忽视其应用性,那么将失去数字技术本该有的价值。数字政府的应用性充分体现在危机治理、⑫赵金旭、傅承哲、孟天广:《突发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数字政府应用、信息获取与政府信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12-22页。基层治理、⑬沈费伟、叶温馨:《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的运作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基于“农事通”“社区通”“龙游通”数字治理平台的考察》,《管理学刊》2020年第6期,第26-35页。⑭邓念国:《整体智治:城市基层数字治理的理论逻辑与运行机制——基于杭州市S镇的考察》,《理论与改革》2021年第4期,第58-69页。城市治理、⑮赵金旭、王宁、孟天广:《链接市民与城市:超大城市治理中的热线问政与政府回应——基于北京市12345政务热线大数据分析》,《电子政务》2021年第2期,第2-14页。⑯陈涛、郜啊龙:《政府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优化营商环境研究——以东莞市为例》,《电子政务》2021年第3期,第83-93页。机关事务治理、⑰张廷君、李鹏:《技术赋能还是制度重塑:机关事务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分析——以福州“数字乌山”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第8期,第25-30页。社会养老服务、⑱席恒:《养老服务的逻辑、实现方式与治理路径》,《社会保障评论》2020年第1期,第108-117页。财政治理⑲陈建华、曾春莲《:地方财政治理中大数据运用研究——以地方政府内部控制为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第47-54页。等领域。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各地政府数字治理创新的步伐,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地的杭州,在抗疫中各基层快速创新“大数据+网格化”“小程序+行政服务”等做法,总结以数字治理护民、便民、安民、聚民的杭州经验,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①常敏、宋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层数字治理的转型研究——基于杭州抗疫实践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第12-19页。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已经关注到将数字化技术嵌入到社会治理中的典型案例,认为治理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保护人民、服务人民。数字时代为养老行业带来了服务管理智慧化、资源整合平台化、供需对接精准化、服务产品智能化等新趋势,这无疑为整个养老服务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方向和空间。②鲁迎春、唐亚林:《数字治理时代养老服务供给的互动服务模式:特质、问题及其优化之策》,《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第51-59页。在乡村治理场域中,互联网技术赋权打破了基层政府的“话语独白”与底层村民的“政治冷漠”的结构性困局,实现了农民话语权的回归。③胡卫卫、辛璄怡、于水:《技术赋权下的乡村公共能量场:情景、风险与建构》,《电子政务》2019年第10期,第117-124页。

综上,政府利用数字技术解决社会治理难题,从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体现数字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3.政府数据开放研究

(1)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制研究

有学者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立法的必要性,提出了政府数据开放的立法模式、立法理念以及立法结构。对于立法制度,需要明确政府数据开放范围与标准、建立数据开放保密审查和安全管理法律制度、规范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与管理、明确政府数据开放的法律责任。④刘权:《政府数据开放的立法路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第92-102页。还有学者认为应该从政府数据确权机制、市场化机制、法律监管机制、隐私权保护机制和安全保护机制等方面构建法律机制。⑤倪千淼:《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法治难题与化解之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第82-87页。还有学者分别借鉴丹麦、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法规,为推进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提供建议。⑥陈萌:《澳大利亚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法规保障及对我国的启示》,《图书与情报》2017年第1期,第18-26页。⑦黄如花、林焱:《法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法规保障及对我国的启示》,《图书馆》2017年第3期,第28-36页。⑧黄雨婷、黄如花:《丹麦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法规保障及对我国的启示》,《图书与情报》2017年第1期,第27-36页。

(2)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隐私保护研究

目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还处于探索阶段,极易出现隐私侵犯问题。有学者提出我国应该制定专门的数据安全保护法律与政策、加强现有机构的建设并成立专门的隐私保护机构、统一数据安全技术标准、制定政府数据开放许可协议等措施。⑨黄如花、苗淼:《中国政府开放数据的安全保护对策》,《电子政务》2017年第5期,第28-36页。还有学者从数据生命周期的角度,建议构建政府数据开放政策框架、强化数据管理实践约束以及增进利益相关者协同责任。⑩张聪丛、郜颍颍、赵畅、杜洪涛:《开放政府数据共享与使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研究——基于开放政府数据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政务》2018年第9期,第24-36页。⑪丁红发、孟秋晴、王祥、蒋合领:《面向数据生命周期的政府数据开放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对策分析》,《情报杂志》2019年第7期,第151-159页。

(3)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机制创新研究

政府数据开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由于存在主体、客体和技术的差异,因而需要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协同机制。有学者就提出主体协同、政策协同、资源协同、技术协同组成的政府数据开放协同机制。⑫白献阳、蔡昱、安小米:《政府数据开放协同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图书馆》2019年第9期,第46-52页。⑬周林兴、崔云萍:《智慧城市视域下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研究》,《现代情报》2021年第8期,第147-159页。

政府数据开放是数字政府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对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法制、隐私保护以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当前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对实际的数据开放共享行为进行分析,只有深入实际,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

4.数字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研究

(1)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

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了政府治理范式迭代升级。在理论变革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了整体政府建设。从具体的成效来看,数字政府推动了“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模式创新不断涌现。①翟云:《整体政府视角下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研究——以浙、粤、苏、沪等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例》,《电子政务》2019年第10期,第34-45页。还有学者提出整体性精准治理的数字政府,以整体性治理为指引、以精准化服务为目标,不断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协同化、公开化、智慧化,进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梁华:《整体性精准治理的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趋势、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第117-123页。

(2)政府决策模式的变革

大数据技术如何推动政府决策模式的变革,大多数学者从决策过程着手研究。有学者认为大数据对政府决策的优化存在明显的过程导向,即在经验干预下,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挖掘与利用形成数字化平台,利用数字化平台的丰富信息优化和纠偏决策方案,对决策过程进行监督,进而推动决策问题建构的民主化、决策方案制定的科学化、决策方案执行的有效性与决策效果评估的规范化。③谢治菊:《大数据优化政府决策的机理、风险及规避》,《行政论坛》2018年第1期,第60-66页。还有学者认为大数据驱动型政府决策有别于传统“一言堂”的政府决策模式,而是属于一种精准决策模式,这种“精准”贯穿于决策问题发现、决策咨询反馈、决策模拟实施、决策结果评估等政府决策的每个环节和过程。④段忠贤、沈昊天、吴艳秋:《大数据驱动型政府决策:要素、特征与模式》,《电子政务》2018年第2期,第45-52页。

(3)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

供给不足、供需失衡是当前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值得学者们探讨。有学者提出数字政府通过优化运营模式、转化服务思维、提供精准服务、再造服务流程、转变评价标准等方式,从供给主体、动因、内容、方式和绩效五个方面驱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优化。⑤吴克昌、闫心瑶:《数字治理驱动与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基于广东省的实践》,《电子政务》2020年第1期,第76-83页。⑥刘晓洋:《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供给的变革向度》,《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第73-79页。⑦张新生:《创新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与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第66-72页。还有学者认为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社会个体乃至群体的行为轨迹及特征,揭示其中的一致性规律,并预测服务需求。信息沟通技术的广泛使用,还能将公民、社会组织、市场组织都整合到公共服务的共同生产过程中来,提高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体验感,进而提升公共服务绩效和政府信任度。⑧容志:《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服务需求精准识别机制创新》,《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第44-53页。

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结合无疑给传统政府治理模式带来了冲击,这种冲击具体体现在政府治理模式、政府决策模式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等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地方政府成功的实践案例验证了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情况。例如,浙江、北京、上海、贵州等地方已成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标杆。关于政府模式变革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正在形成良性的互动。

(三)阶段性前沿分析

1.不同时期研究前沿分析

突现词是从关键词中抽取,表示某段时间内出现或者使用频次增长明显的专业术语。通过对突现词共现,得到数字政府研究领域突现词表(如图6所示)。其中Strength表示突现强度,Begin表示突现起始时间,End表示突现结束时间。2017—2019年突现词共有5个,分别是“大数据”“政府治理”“网络治理”“公共管理”.“政府大数据”。其中“大数据”突现强度最高,这源于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战略。2019—2021年突现词是“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现代化”“风险治理”。

图6 数字政府研究关键词突现词表

2.近期研究前沿分析

一是数字政府治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学者们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关于构建数字政府治理体系的建议。国家数字治理需要构建新的宏观架构,形成法治规范、上下完整、高度统筹、促进流通、保障安全的治理体系结构。①何哲:《国家数字治理的宏观架构》,《电子政务》2019年第1期,第32-38页。有学者认为主观上必须按照大数据驱动的要求重构包括政府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客体在内的政府治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以数据治理驱动政府治理,进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目的。②刘泽、陈升:《大数据驱动下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基于2020年后精准扶贫领域的返贫阻断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第216-229页。有学者认为数字治理应秉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国际与国内同构的原则,提出从技术、行为、组织三个层面构建治理体系的制度框架。③鲍静、贾开:《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原则、框架与要素》,《政治学研究》2019年第3期,第23-32页。在未来,如何让我国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智能化,依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方向。

二是数字政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努力,而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无疑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④周文彰:《数字政府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管理改革》2020年第2期,第4-10页。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⑤《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1年10月29日,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0-10/29/c_1126674174.htm,.2021年12月27日。近年来,我国的数字政府建设在疫情防控、政府决策水平、公共服务等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三是数字政府与风险治理。21世纪以来,全球风险事件日益频发。例如,2003年暴发非典、2009年暴发甲型H1N1流感、2014年暴发西非埃博拉病毒以及2019年底暴发新冠肺炎疫情,都在验证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在风险治理中的价值,是学者们近几年关注的话题。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通过对CNKI中数字政府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展现数字政府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核心作者与主要机构、关键词频聚类与突现,得出以下结论。

数字政府研究发文数量在2017—2021年总体呈现急速上升态势。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并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战略。自此学术界开始系统性、全方位对数字政府进行研究,发文量也呈现急速增长趋势。

通过分析数字政府研究的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发现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机构主要是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且多集中于公共管理二级学院。在发文期刊上,发表数字政府主题文献最多的期刊是《电子政务》。

通过对关键词频次、聚类和突现研究,发现当前数字政府研究集中于4个主题:数字政府理论研究、数字政府应用研究、政府数据开放研究、数字政府治理变革研究。近期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于数字政府治理体系、数字政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数字政府与风险治理。

(二)展望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2017—2021年国内数字政府研究的CSSCI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当前数字政府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国内数字政府研究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继续加强数字政府的理论研究

数字政府建设是我国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方向,探索其理论前沿问题势在必行。纵观已有文献,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构建了数字政府的基本理论框架,但是在基础概念、整体框架以及核心价值等方面的探索仍有不足。未来,应该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数字化转型的知识和经验,继续加强我国数字政府的理论研究,构建数字政府建设的新理论体系。

2.进一步拓展数字政府的应用研究

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已广泛应用于危机治理、基层治理、城市治理、养老服务等方面,这都折射出数字政府使得治理精准化、便民服务智慧化。只有让数字化成果惠及民生,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数字政府新的应用场景还应该继续开发,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使所有的公共服务都能在线办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包括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在内的社会治理难点问题等。

3.关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研究

2020年10月29日,中央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1月3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2年1月1日。。毫无疑问,数据开放共享是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命脉。但是当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共享机制,导致形成数据壁垒,造成信息孤岛以及数据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加大相关研究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政府数据开放标准体系以及开放平台,进而促进政府数据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域、跨层级流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步伐。

4.加强数字政府的多主体参与研究

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多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建、运、管一体,导致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高。未来,数字政府建设应该考虑按照“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的总体原则,吸引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数字政府建设,从而提高数字政府建设的运营效率。此外,数字政府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前提,应该更加重视数字政府建设的民众参与渠道,真正做到以民众需求来完善数字政府建设。政府、企业、民众等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大势所趋。

猜你喜欢
数字政府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