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区系特征

2022-08-08 08:45刘冠志刘果厚程兴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重点保护名录

刘 博,刘冠志 ,刘果厚,金 荣 ,程兴华

(1.内蒙古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4.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综合保障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据2021年9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经国务院2021年8月7日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正式发布[1]。新调整的《名录》,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5种和40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54种和4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01种和36类,由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分工管理的有324种和25类、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分工管理的有131种和15类。

我国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达3.6万余种,其中特有种高达1.5万~1.8万种[2],且有许多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3]。但是,由于生境破坏、过度利用等原因,导致部分野生植物濒危程度加剧。自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4]发布以来,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濒危程度得以缓解。因此,对《名录》进行科学调整十分必要,且极为迫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通过广泛收集资源数据,在原《名录》和20多年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及保护成果的基础上,经各领域专家反复研究讨论,遴选出一份涵盖我国当前重要且濒危的野生植物保护名录,形成最终《名录》,并获国务院批准[5]。与1999年发布的《名录》相比,调整后的《名录》主要有三点变化[5]:

一是调整了18种野生植物的保护级别。将广西火桐(Firmiana kwangsiensis H.H.Hsue)、广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 X.L.Mo)、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 W.C.Cheng&Y.W.Law)、毛枝五针松(P.wangii Hu et Cheng)、绒毛皂荚(Gleditsia japonica var.velutina L.C.Li)5种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调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将长白松[P.sylvestrisvar.sylvestriformis(Takenouchi)Cheng et C.D.Chu]、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等 13 种原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调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二是新增野生植物268种和32类。在1999年所发布《名录》的基础上,新增了兜兰属(Paphiopedilum Pfitzer)大部分植物及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 Z.H.Tsi)、 崖 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等21种和1类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郁金香属(Tulipa L.)、兰属(Cymbidium Sw.)和稻属(Oryza L.)等 247种和 31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三是删除了35种野生植物。因分布广、数量多、居群稳定、分类地位改变等原因,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3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从《名录》中删除。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陲,地域辽阔,面积达118.3万km2,地形以高原为主,草原和沙漠分布其中,山峦与平原外缘分布[6]。该地区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呈带状分布,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渐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丰富,地带性明显;植被地带分异自东北向西南可分为森林、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荒漠,河流与湖泊镶嵌其中,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及其区系地理成分的特殊性和特有性[7]。

本研究对新调整后《名录》所含内蒙古分布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梳理,形成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对其进行种类组成及区系特征分析,旨在为内蒙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提供指导与服务。

1 研究方法

根据《名录》中记录的植物拉丁学名,经调查统计,结合查阅内蒙古植物资源相关志书,如《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内蒙古维管植物分类及区系生态地理分布》《内蒙古苔藓植物志》和《内蒙古植物志》(第二、三版)及其他文献资料,确定在内蒙古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生态型及区系地理成分。

2 研究结果

2.1 种类组成与保护等级

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47种(表1),隶属26科37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2 种,为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et Flah.)和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 L.),其余45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从类群来看,藻类有1种,为发菜;真菌有2种,为蒙古口蘑[Leucocalocybe mongolica(S.Imai)X.D.Yu et Y.J.Yao]和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S.Ito et S.Imai)Singer];苔藓植物有1种,为粗叶泥炭藓(Sphagnum squarrosum Crome);裸子植物有1种,为斑子麻黄(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被子植物有 42种,占总种数的89.4%,占优势地位。

表1 (续)

表1 新调整后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

在被子植物中,含种数最多的科是禾本科(Poaceae)和兰科(Orchidaceae),均为 7种,均占总种数的14.9%;其次为豆科(Fabaceae),含 5种,占总种数的10.6%。含种数最多的属是杓兰属(Cypripedium L.)和披碱草属(Elymus L.),均为5种,均占总种数的10.6%;其次为甘草属(Glycyrrhiza L.)和红景天属(Rhodiola L.),各含 2 种;其他属均为1种。

2.2 生活型

对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进行生活型统计分析可知,主要有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以多年生草本种数最多,为28种,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5.1%;其次为灌木,有9种,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20.9%;乔木和一年生草本各有3种,均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7.0%(图1)。

图1 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生活型统计

2.3 生态型

对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进行生态型统计分析可知,共涉及6种生态型,以中生植物种数最多,为23种,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53.5%;其次为强旱生植物,有6种,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4.0%;旱中生植物为5种,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1.6%;旱生植物、水生植物和中旱生植物分别为4种、3种和2种,分别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9.3%、7.0%和4.7%(图2)。

图2 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生态型统计

2.4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依据吴征镒等[8]、王荷生[9]和赵一之[7]对植物种分布区单位的确定原则和范围,将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区归纳为8个类型和5个次级类型(表2),并分别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表2 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区系地理成分统计

2.4.1 世界分布种

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3种,占总种数的6.4%,分别为念珠藻科(Nostocaceae)的发菜、茅膏菜科(Droseraceae)的貉藻和泥炭藓科(Sphagnaceae)的粗叶泥炭藓。前两者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2.4.2 泛北极分布种

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6种,分别为杓兰属的杓兰 (Cypripedium calceolus L.)、东北杓兰 (C.×ventricosum Sw.)和紫点杓兰(又称斑花杓兰,C.guttatum Sw.),主要出现在北温带森林林下、林缘及林间草甸;红景天(Rhodiola rosea L.)生长于山坡林下或草坡上;松口蘑秋季单生至群生于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黑 松(P.thunbergii Parl.)及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等松林中的土地上;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Cham.et Schlecht.)B.Fedtsch.]常生于山地林区的低湿地与河边,寄生在桤木属(Alnus Mill.)植物的根上。

2.4.3 古北极分布种

古北极分布种是欧洲大陆温带、寒温带广泛分布的类型之一,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3种,分别为生于山地林间草甸、林缘草甸或林下的大花杓兰(C.macranthos Sw.),生于沼泽化灌丛草甸、湿草甸、林缘草甸及海拔1 300 m山坡灌丛中和林下的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L.)R.Br.],水生植物浮叶慈菇(Sagittaria natans Pall.)。

2.4.4 西伯利亚-东亚北部分布种

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2种,分别为生于山地落叶松[Larix gmelini(Rupr.)Kuzen.]林、桦木(Betula spp.)林下或林缘的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和生于林缘、河谷灌丛及草甸的轮叶贝母(Fritillaria maximowiczii Freyn)。

2.4.5 蒙古-华北分布种

该类型仅有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1种植物,主要生于干燥草原、沙地、石砾质地。

2.4.6 东亚分布种

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4种,分别为山地杂木林成分的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草本成分有生于疏林下、林缘或草地上的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和山西杓兰(C.shanxiense S.C.Chen)及生于河岸、灌丛、山地或田野的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该类型包含2个次级类型。

2.4.6.1 东亚北部分布种

该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华北夏绿阔叶林区,森林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10 种,分别为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是该区域的阔叶树种之一;库页红景天(R.sachalinensis A.Bor.),主要生长于该区域山坡林下及碎石山坡上;散生于山地杂木林及山坡的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生于草甸草原的内蒙古大麦(Hordeum innermongolicum P.C.Kuo et L.B.Cai);生于林缘草地的内蒙披碱草[Elymus intramongolicus(Sh.Chen et Gaowua)S.L.Chen];分布于黄河流域的 3 种植物,即生于山谷阴坡和山地灌丛中的直立灌木丽豆(Calophaca sinica Rehd.)、生于山峰石缝中的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山茴香(Carlesia sinensis Dunn)、水生植物北京水毛茛(Batrachium pekinense L.Liou);2种披碱草属植物,即毛披碱草(E.villifer C.P.Wang et H.L.Yang)和紫芒披碱草(E.purpuraristatus C.P.Wang et H.L.Yang),主要分布于阴山山脉,生长于山地、沟谷、草甸。

2.4.6.2 横断山脉分布种

在内蒙古地区,属于该类型的植物为贺兰山山地植物种黑紫披碱草[E.atratus(Nevski)Hand.-Mazz.],主要在该区域的高山草甸或灌丛零星生长。

2.4.7 古地中海分布种

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5种,分别为生于盐碱湿地的瓣鳞花(Frankenia pulverulenta L.)和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多寄生在盐碱地区白刺属(Nitraria L.) 植物根上的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在荒漠草原、典型草原、森林草原以及落叶阔叶林地带均可生长的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还有生境特殊,仅见于石质坡地火山锥碎石隙中的单花郁金香[Tulipa uniflora(L.)Besser ex Baker]。

2.4.8 亚洲中部分布种

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1种,为阿拉善披碱草[E.alashanicus(Keng)S.L.Chen],主要生长于山地石质山坡、岩崖、山顶岩石缝间。该类型包含3个次级类型。

2.4.8.1 蒙古分布种

属于该类型的植物仅有1种,为蒙古口蘑,主要生长于羊草草原,常形成不同大小的圆形或弧形“蘑菇圈”。

2.4.8.2 东戈壁-阿拉善分布种

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2种,分别为亚洲中部荒漠草原地带、荒漠地带的特有种革苞菊(Tugarinovia mongolica Ilijin)和砂质荒漠中耐旱、耐盐碱能力较强的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

2.4.8.3 戈壁分布种

属于该类型的植物有8种,分别为生长于荒漠沙丘、寄生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根上的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生长于荒漠地带河岸的胀果甘草(G.inflata Batal.);分布于阿拉善戈壁的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 Maxim.)和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ex Kom.)Cheng f.],二者主要生长于荒漠和荒漠草原的低山丘陵坡麓、石质坡地及沙丘、河滩边台地,后者为内蒙古唯一常绿灌木;分布于东阿拉善的3种植物,即生于山麓和山前坡地的斑子麻黄(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生于草原化荒漠区石质、砾质山坡的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生于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与荒漠地带的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分布于南阿拉善的1种植物,即阿拉善单刺蓬(Cornulaca alaschanica C.P.Tsien et G.L.Chu),主要生长于流动沙丘边缘及沙丘间低地。

3 讨论与结论

基于1999年原国家林业局和原农业部共同组织制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新调整《名录》制定的标准有所增加,具体标准包括:数量极少、分布范围极窄的珍稀濒危物种;重要作物的野生种群和有重要遗传价值的近缘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急剧减少、生存受到威胁或严重威胁的物种;在维持(特殊)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珍稀濒危物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珍稀濒危物种[10]。因此,与1999年发布的《名录》相比,调整后的《名录》具有明显的变化。同时,从级别调整与删除物种数量上看,降级保护的物种数量是升级保护的两倍之多,删除因分布广、数量多、居群稳定、分类地位改变等物种35种,说明多年来我国针对重点野生植物的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新增保护种数上看,新增野生植物268种和32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21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47种和31类,一方面说明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持续下降、形势仍不容乐观,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对野生植物保护的力度逐渐加大。

《名录》采用的植物名称用《Flora of China》各卷名录等新近出版志书进行修订和校正,即各大类群植物排列系统参考依据为蕨类植物按照PPGⅠ[11]、裸子植物按照CHRISTENHUSZ等[12]、被子植物按照APGⅣ[13]的系统进行发布。学名系统(尤其是属的概念)主要参考《Flora of China》,中文名主要参考《中国植物志》。因此,在科属组合中有所变化,如将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合并到披碱草属,即内蒙古鹅观草(RoegneriaintramongolicaSh.ChenetW.Gao)和阿拉善鹅观草(Roegneria alashanica Keng)被整合到披碱草属,为内蒙披碱草和阿拉善披碱草[14-15]。蒙古口蘑由口蘑属独立为白丽蘑属(Leucocalocybe X.D.Yu&Y.J.Yao)[16-17]。由于APG Ⅳ[13]已将藜科(Chenopodiaceae)并入到苋科(Amaranthaceae)、椴树科(Tiliaceae)并入到锦葵科(Malvaceae),而《内蒙古植物志》各版始终采用恩格勒系统,为便于内蒙古地区的科研工作者及相关人员理解与使用,本研究中被子植物的科名及科属顺序仍然采用恩格勒系统。

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47种,隶属26科37属,该结果与贺俊英等[18]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主要在于东北杓兰的收录与否,该种为兰科杓兰属植物,《名录》规定该属“所有种,被列入一级保护的暖地杓兰(Cypripedium subtropicum S.C.Chen et K.Y.Lang)除外,离萼杓兰(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Franch.)未列入名录”[1],说明东北杓兰列入《名录》,《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虽未记载该种在内蒙古分布,但该种被认为是杓兰和大花杓兰的种间杂种收录于《中国植物志》,并且产地为黑龙江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19]。因此,本研究认为该种应属内蒙古分布种。本研究统计得出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野生重点保护被子植物为42种,而非前人统计的39种[18]。

《名录》中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分布区类型分为8个类型和5个次级类型,以东亚北部分布种、戈壁分布种和泛北极分布种居多,基本反映出内蒙古植物区系的背景和特征。泛北极分布种反映出温带性质的区系,是内蒙古植物区系的基本成分,而东亚北部分布种则反映出内蒙古植物区系的特征内容。

《名录》中包含内蒙古特有和近特有属3个,分别为四合木属(Tetraena Maxim.)、绵刺属(Potaninia Maxim.)、革苞菊属(Tugarinovia Iljin);蒙古高原特有和近特有种11种,分别为斑子麻黄、绵刺、蒙古扁桃、沙冬青、四合木、革苞菊、沙芦草、内蒙披碱草、紫芒披碱草、毛披碱草、内蒙古大麦。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重点保护名录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心理学报》2021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参展商名录
重点保护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