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燕华 李苏 张勇 李寅
绒毛织物不仅具有暖和感,而且耐磨耐穿,又显文雅,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与欢迎。其中尤以牛仔绒、磨毛绒、拉毛绒、植绒和剪绒等较为热销。但是绒毛织物掉毛现象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也是困扰业界的痛点。绒毛掉毛的原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内在因素是由材料本身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如编织密度不适当、单纤维强力低、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卷曲度小、抱合力差、粘合剂质量不好等,内在因素是材料发生掉毛的主要因素。外界因素有机械摩擦、化学药剂的腐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浮毛,剪刀口、边毛等没有及时清理干净而遗留下来的纤维物等。
一些学者对绒毛织物掉毛性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圆轨迹起毛起球仪法、透明胶带粘着法等测试方法对绒毛织物掉毛性的影响,这些测试均为外力摩擦的方式,而实际绒毛掉毛是由于穿着抖动的作用而掉。基于上述原理,本文尝试采用转箱法配合丝光绒粘毛进行检测的方法,以期研究出一种高效准确、经济科学的检测方法,使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更加匹配消费者的穿着情况。
设计织物防钻绒性测试仪(图1):由一个能正、反向转动的回转箱及其电器控制部分组成,且具有预置转数、调满自停等功能。回转箱为以透明有机玻璃为材料的内壁光滑的正方体,内部尺寸为:450mm×450mm×450mm。回转箱转速为(45±1)r/min。
图1 织物防钻绒性测试仪
采取易起静电的丝光绒袋子作为测试所用的标准织物,模拟秋冬季节干燥的环境,通过设定不同的转动次数,检测样品的掉毛性能。转箱次数的设定主要是根据试穿实际效果的匹配性来进行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面料10种,每种样品避开疵点取一片60cm×60cm的试样,测试前试样的四周用布包捆或其他适宜的方式,小心去除试样绒毛表面及边沿松散、脱落的纤维。具体见表1。
表1 样品信息
辅助材料:白色或黑色丝光绒袋子。纱支为55D/72F+55D/36F、克重(145±5)g,用缝纫机将丝光绒面料有绒面朝内,制成65cm×75cm的袋子,缝制时注意保证口袋容量≥60cm×75cm。根据待测的试样绒毛面颜色进行选择,如果待测试样绒毛面颜色为浅色,丝光绒应该选择黑色;反之,则选择白色,以确保绒毛面掉下的绒毛能在丝光绒袋子上清楚地观察到。
(1)将试验仪器回转箱内外的毛绒清除干净。(2)将试样放进丝光绒袋内,再把丝光绒袋子放入回转箱内,加入10个橡胶球,每次测试只能放一个丝光绒袋子。(3)开启回转箱正向转动50、100、150、200次。(4)到达次数后,再反向转动50、100、150、200次。(5)回转箱停止后,取出丝光绒袋子。(6)打开袋子,轻轻取出试样,并将袋子反面翻出,观察袋子绒面粘毛情况。
本试验采用视觉描述结合自主研制的5级标准样照进行评级。5级最轻,1级最严重。如果试样介于两个相邻级数之间,可以评半级,如3~4级。5级为无变化,4级为丝光绒轻微粘毛,3级为中度粘毛,2级为丝光绒明显粘毛,1级为严重粘毛(图2)。评级结果见表2。
表2 转动次数比对测试结果
图2 自主研制的标准样照
为了验证方法的匹配性组织了真人试穿,测试和试穿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一些绒毛类织物在试穿时为不可接受的样品,但在测试100次时还可以保持4级无明显异常状态,因此通过增加转箱测试次数,至达到试穿时效果为止,试验结果发现,设置正反转200次的参数条件下,样品的掉毛程度较为明显,与真人试穿结果匹配。因此本方法的转数设置为200次。
目前国标中的掉毛量采用损失毛量的多少来衡量掉毛情况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掉毛是穿着过程中发生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本文采用起静电的转箱配合丝光绒撞击样品的方法,通过与其他衣物互粘的多少程度来评估样品实际穿着的效果,同时匹配不同的试验参数来验证检测方法与实际的差异,最终确定最佳的测试参数为采用起静电的转箱配合丝光绒撞击样品正反200次,检测结果与实际试穿结果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