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职业合唱团在原创歌剧中的排演

2022-08-07 02:15周昊宇
歌剧 2022年6期
关键词:合唱团排练段落

周昊宇

歌剧源于西方,已有400多年歷史,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1945年5月,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在延安演出,这是民族歌剧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原创歌剧也在不断发展、逐步丰富,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形。文化多元化现象的出现,也推动着歌剧的进步。

近些年,中国原创歌剧也在屡屡创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各地文艺团体积极响应,为我国原创歌剧事业添砖加瓦。

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它们的歌剧院里有着职业的合唱团,合唱团成员绝大多数来自国内外音乐学院美声专业。一线城市歌剧院里的合唱团,整体水平高、能力强,对新作品学习快,易于掌握。而地方剧院,各方面条件有限,演出歌剧较少,几乎没有院团专门组建合唱团。因此在地方剧院,根据歌剧成立“项目制合唱团”的较为常见。

我从事歌剧院合唱团指挥一职7年多,直接参与排演30部中外歌剧。我接触过的按“项目制”临时组建的合唱团大致分两类:一类属于筹备时间较长,演员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演唱能力的,如江西省歌剧舞剧院原创歌剧《山茶花开》;另一类属于筹备时间较短,演员的音乐基础和演唱能力较薄弱的,如黑龙江省歌剧舞剧院原创歌剧《铁人三重奏》。

以《山茶花开》为例

2021年4月,由江西文演集团出品,江西省歌剧舞剧院创排的原创民族歌剧《山茶花开》首演成功。该剧首版合唱团组建时,距离演出还有不到半年时间。江西省歌剧舞剧院开展了两次社会招聘,招聘了24位声乐演员。他们有来自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本硕学生,有南昌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声乐专业的本科生,还有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的老师、声乐专业毕业的自由职业者等。包含江西省歌舞剧院本职演员,最终共有44人参与到首版合唱团的队伍中,这其中包含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声乐演员。

对于合唱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声音的高度统一、音色的和谐共融,以及强大的表现力。但这些对于一支刚刚组建的合唱团来说,是非常高的要求。对于原创歌剧《山茶花开》这样一部关于“第一书记带领贫困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作品,更是少不了大量的群众戏,少不了丰富的合唱段落。我决定接手合唱部分的工作时,距离该剧上演还有四个多月。当我第一次到江西省歌剧舞剧院排练时,一间仓库改的排练室里,只有一台电钢琴和30多位演员(当时人还不齐),没有钢琴艺术指导。这样的环境和这些新组建的合唱团成员,让我有些犯了难。该如何排练,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把他们“扶”上舞台呢?

该合唱团只有44人,每个人都很重要。我决定从认识他们每个人的声音开始,并通过两至三次的排练,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和声音特点。排练初期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每次排练以声音训练为主,从呼吸开始调整,着重在发音点的规范与统一,让团员认识到吐字咬字的标准等等。训练时多以长音练习,从自然音阶、半音阶,到全音阶练习,再到二声部训练以及三和弦与七和弦的和声训练,附加一些练习曲。对于合唱团来说,唱只是一部分,关键还要训练大家在合唱时的听觉以及如何看懂指挥。在非职业的合唱团里,较为困难的是多声部音乐。当大家都演唱旋律线条时,音准相对还算稳定;当进入多声部音乐时,和声的准确性几乎是靠一个音一个音磨出来的——在磨炼和声音准阶段,要调动大家的主动听觉意识,去判断和声的准确性,从而形成“主动听”的意识。对于谱面的学习,我发现相当一部分演员,仍要依靠简谱或者以首调概念去转换五线谱,这给变化音较多的段落带来了不便,一些临时的变音记号形同虚设。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视唱练耳乐理基础,在学习阶段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到了排练中期,合唱团对歌剧中的唱段都已熟练掌握,但是合在一起时,声部之间的声音平衡、多声部音调间的协调,以及和声准确性依旧是个难题。一些演员自己唱可以,但与别人合就容易跑调或者跟着主旋律“跑”了;还有一些演员在本声部一起演唱时还能较好完成,一旦到了多声部配合,演唱就混乱了。这时就用到了混合声部座位排练,将原先合唱团员各声部坐在一起的座次,变成每一个人的前后左右都与他自己不同声部。纵横均可灵活分组,不同声部的4人一组,分组检查唱段,并将每次的问题记录在谱面上,精确到个人。这样的排序,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是准确无误的。这个阶段最具有挑战性,对大家来说也是最艰难的阶段,也是变化和进步最明显的阶段。

到了后期,戏剧表演部分加上了,合唱团又有了新的状况。他们的演唱是好的,但是一些演员加入动作后,演唱方面会受到影响,要么顾得上唱顾不上动作,要么是动作不协调唱也没唱好。对于这些问题,依靠数拍子(精确到分拍),对应具体歌词中的每一个字来训练动作。舞台调度依旧需要上百遍的磨炼,在不断熟练和调整中,合唱团逐步克服了这些困难。

对于合唱团绝大多数演员来说,与交响乐队合作是第一次,甚至有些演员连乐队的乐器都还认不全。平时的排练是以钢琴伴奏代替乐队,一些段落的钢琴谱和乐队总谱具有一定的差异。与乐队合乐时,从哪里开唱,进入之前的音乐是什么,需要对合唱团不断地提示。通过让大家对乐队音响效果和进入时音乐的熟悉以及看指挥的统一,逐步形成了肌肉记忆,与乐队的合乐部分也基本完成。

最后,最大的难题来了。进了剧场,舞台空间比排练厅大,声场也变了,加上这些演员不全是美声唱法,他们声音的穿透力和音量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导演傅勇凡先生大胆畅想:“所有演员戴麦!”在民族歌剧里,只有民族唱法的角色演员单独加话筒,合唱团这么多人都戴上话筒效果会怎样?考虑到整体演员的扩音需要非常好的平衡与和谐,通过与音响设计师伍余忠老师的沟通,配合他解决各声部之间人数编制的不平衡;调配处理好各声部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平衡。配合导演调整演员站位以及舞台调度。合唱团加角色演员总共60多人戴了话筒,这对音响控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8天的时间,合唱团快速调整并适应舞台的音场,他们的声音有了质的飞跃。最终,合唱团经历了近五个月的不断努力,在首轮演出中,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以《铁人三重奏》为例

2021年6月,由黑龙江省歌剧舞剧院创排的原创歌剧《铁人三重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以艺术形式诠释了三代“铁人精神”,成功塑造了三代铁人的歌剧艺术形象。剧院以项目制向社会招聘合唱演员,该剧合唱团的成员共54人。其中11名为剧院签约歌唱演员,7人为民乐团演奏家,2名师范学院声乐专业本科生,3名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本科生,以及31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歌唱爱好者组成。这31人里,有小学音乐老师、退休医生、税务员、退休工人等,他们的整体年龄范围在20至63岁,50岁以上的有21人。

接到协助排练的通知时,离演出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第一次排练,感受到这些演员虽有满腔的热情,但演唱能力薄弱,音乐基础知识也相对欠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考虑再三,依旧要从基础开始建设。他们最大的优点是:始终保持着饱满热情的学习劲头,这给合唱团的“破冰之旅”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部作品的“铁人精神”。

排练建立在“边练唱段边解决问题”的大框架上,通过作品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乐理知识的疑问,如参差不齐的音程关系,节奏、乐句及呼吸的统一等等;提高整体的整齐度,规范进拍与收拍;通过对相似段落的拆解和分析,帮助合唱团找到作品的相同与不同,从而解决背谱问题;个别段落的复杂程度,超过了合唱团的驾驭能力,与作曲家商讨后,在不影响音乐整体形象的前提下,保留主要音乐动机,将较为复杂的复调段落简化,以分声部轮唱或齐唱等方式,把合唱难度降低,化繁为简。合唱团的多声部演唱依旧是个大难题,非旋律声部只有唱到非常牢固无法撼动的地步,才可能与旋律声部形成配合。在这里,我用到了慢速录唱音频,让合唱队员以此为参考多听多练。个人认为,慢练练的是大脑,只有慢速梳理清楚了,提速才有质的保障。唱段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良好的基础是后续进步的前提,前面阶段的慢就是快。

与非职业合唱团工作,谱子到底是五线谱还是简谱已不重要,只要能唱对,什么方式都可以接受。同时也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排练语言和沟通方式,让合唱团员充分理解指挥的意图。比如前八后十六节奏,引用“小——兔子乖乖”的童谣,结合拍子图示让节奏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利用数数帮他们建立分拍意识,从而解决小附点、切分等节奏的准确性;利用双钢琴分别弹奏高低声部帮助合唱团练习多声部困难片段;以学代练,讲一些指挥法的起拍呼吸等等,逐步让大家在排练中习惯看指挥手势,看懂指挥意图,在整体配合上趋于专业院团的要求。

合唱团员手里的谱子仅有自己的唱段部分,没有钢琴伴奏谱,虽写了长休止符,让大家等上若干小节,但他们并不知道等待中的音乐形象是什么,也不知道从哪开始唱,更不知道音高是什么,这是最大的难题。通过双钢琴弹总谱加上数拍子小节(类似录音打点儿),反复练习进唱处,在接口的地方停长音,训练肌肉记忆;同时让乐队排练时录音,截取合唱进入前的段落,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听乐队效果,不断提示进唱处,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与乐队合乐阶段,他们遇到的困难与江西省歌舞剧院一样,只是他们所拥有的时间更短。这时,之前的乐队录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合乐时没解决的问题,在合唱团单独排练时找到相对应的段落,不断地听和唱。他们每天的排练都超过十小时,但大家却没有丝毫的懈怠。一些年龄大的队员生病了,吃着药坚持排练,很令人感动。由于他们演唱的负担较重,通过与导演协调,最终决定舞台调度中尽可能减少合唱团的动线,保证他们能稳稳地看着指挥演唱,大段的场面戏用到了黑龙江省歌剧舞剧院强大的舞蹈队,合唱团只需保持好情绪状态,摆好舞台造型,完成好该唱的唱段,个别需要动作处精确到歌词的某一个字或拍子即可。

在幕后合唱段落,根据剧中音乐形象,将合唱部分的唱段再次做出调整。原本表现静谧的雪夜中孩子对母亲的思念的场景,考虑到合唱团的混声演唱效果不够理想,音色的干净度不高,因此把混声合唱调整为女声合唱。《摇篮曲》段落,由原来的女声合唱,改为由一名近似童声音色的演员来演唱,这样的声音在剧情中更能打动人心,同时也降低了同声部演唱中音色整齐度要求极高的难度。这些声部间的调整,改变了原先作品的音色,刪繁就简,令音乐对戏剧部分的渲染提高了层次和质量。

这些“不常规”的排练方式,在这两部原创歌剧的排演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人而异的排练方式,对于非职业合唱团是有必要且适用的。也许短时间内,他们并不能将个人的演唱能力飞速提升,但对于综合性的舞台、复杂的歌剧排演流程,他们一定会有深刻的认知,同时在与其他人演唱的配合上产生“倾听”的意识。歌剧舞台并不容易,非职业合唱团的参与,也应有针对性和科学的排练方式。中国原创歌剧紧跟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步伐,即运用西洋歌剧的框架、作曲技法等,又不乏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舞美方式打造歌剧舞台的多样性丰富化,让人民群众更愿意走进剧场欣赏歌剧,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满足了观众对音乐文化审美的需求。

猜你喜欢
合唱团排练段落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短文篇】
两个大忙人
心理小测试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