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 甄雪燕
朝珠是清代官员朝服上佩戴的珠串, 挂在颈项,垂于胸前。 紫禁城里藏有各式各样各种材质的朝珠。 其中,有一种朝珠带着微微药香,那是一串紫金锭朝珠。 紫金锭是一种中成药的药名。
古人根据金银锭的样式制成模具,再把药物压制成金银锭的形状。 因此,“锭”指的是药物的形态。 为了将药物压制成型,要先将不同药物研成极细的粉末,然后加入蜂蜜、糯米粉等黏合剂,将药料调好后放在模具中压制,晾干。 锭剂非常坚实,不仅保存持久且便于携带。 由于锭剂不易溶化,内服时需要先用开水化开,外用时也是用水、酒、醋等研末外敷。 早期的锭剂主要用于治疗外科疔疮,明清以后锭剂因易于保存和携带,逐渐发展成内外兼用的药剂。
锭子药质地坚硬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压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不仅有防病治病的药用价值,还可以兼作饰品。 清宫中就有仿植物形态的锭子药, 形如蒜头、葫芦、树叶、萝卜等。 更为精致的锭子药上会雕刻鹤纹、凤纹等图案, 并配以翠珠、丝结或丝穗。 清宫中还有把药锭做成寿字纹的朝珠、念珠等。 有的锭子药会用中国传统金银首饰制作工艺中的“点翠”工艺来加工。 翠,指翠鸟的羽毛。 点翠是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制成各种首饰器物,故宫收藏的紫金锭朝珠上就有点翠。 紫金锭朝珠就是把药锭做成圆珠,打眼后连缀成的朝珠。 圆珠有的呈药锭本色, 有的做彩画处理。
紫禁城极其讲究的宫廷生活方式,赋予了锭子药精致的外形。 中医药千年积淀的经验,赋予了锭子药神奇的疗效。 赏赐药品是朝廷的定例, 既能稳定军心,又能防病祛灾,保存军力。 从雍正时期开始,清宫就有赏赐紫金锭的定例。
清代名将岳钟琪在谢御赐紫金锭等物的奏折中写道:“仰体皇仁广布圣泽,凡官兵疾痛,谨遵方单配引发药,随服立应,三军之士无不感颂皇恩。 ”雍正十一年(1733)初春,由于当地多雨潮湿,有很多士兵生了疮疥,用锭子药贴敷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于是,广西提督张应宗具折恳请再赐锭子药,雍正迅速降旨“赏给广西提督张应宗各种锭子药、平安丸”,并要求办理军需事务的大臣立刻发送。
清宫里的锭子药,不仅是宫廷特产的中成药, 也是精雕细刻的艺术珍品。
扫码收听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