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虎威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基于我国现有发展阶段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提出的。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主要有五个, 分别是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治理有效、 乡村文明、 生活富裕。
山西省进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阶段。 基于党的十九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要求, 为了强化相关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 统筹有序的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文化延续、 生态保护、 人才计划等振兴, 山西省在2018 年出台了《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 。
《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 年)》: 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 统筹开展农用地整理、 村庄建设用地整理及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记得住乡愁、 彰显三晋魅力的美丽宜居乡村, 形成城乡共融的良好局面。
2.1.1 实用性村庄规划
根据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和《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规划要积极落实“一个目标、 四种类型、 四大任务、 八个统筹” 的要求。
在国土空间的现有规划体系中, 实用性村庄规划属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的详细规划, 与传统的村庄规划存在较大区别。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 实用性村庄规划是以协同发展作为主要目的, 编制涵盖村域全部空间的村庄规划。 实用性村庄规划内容要有所侧重, 根据村庄现实情况和发展实际,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确定该村庄属于哪种类型, 综合考虑各项环境要素, 做到“有用、 管用、 好用” 的基本要求, 指导村庄规划的有效实施。
2.1.2 相关理论
1987 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制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中, 首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在《中国21世纪议程》 报告里, 同样表明要实现“农村地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 集聚提升类村庄的实用性规划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要保护村庄的自然资源不被破坏, 保持村庄生态环境的平衡, 保障人和自然的关系协调统一; 在社会发展方面, 重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着力提升村庄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发展方面, 强化乡村主导产业的发展, 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自18 世纪中叶至今, 各个国家的学者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聚居的内在需求进行研究, 1942 年道萨迪亚斯提出人类聚居学的定义。 在此背景下, 吴良镛先生在分析我国现状的前提下, 批判性地继承了各个学者的研究, 把人居环境分为人类、 自然、 居住、 社会、 支撑这五大横向系统; 把人居环境分为全球、 区域、 城市、 社区(村镇)、 建筑这五大纵向层级, 要以问题为指导, 采用“融贯” 的方法分析深入分析问题, 以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目的。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工作相当繁杂, 亟需采用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 将解决村庄的实际问题作为重点,将现状繁杂问题进行提炼, 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探寻全面可行的科学方法, 以期为解决村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3.1.1 尊重村民意愿, 实现多方协作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要以村民为主体, 积极调动村民的积极主动性和能动力, 建立村民的特有文化自信, 使村民在规划理念上达成共识。
3.1.2 强化多规协调, 落实空间管控
以多规合一为基础, 推动优化调整乡村的建设空间, 推动保护乡村的生态空间。 落实管控要求, 协调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村民生活改善的关系。
3.1.3 注重因地制宜, 分区分类引导
充分考虑乡村在自然资源禀赋、 发展规模、 发展阶段及特色等方面的差异性, 从村庄发展定位、 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制定差别化的村庄发展战略, 保证村庄规划切实反映了自身发展的诉求。
3.1.4 保护传统风貌, 传承村庄文化
要重点对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进行保护, 提升村庄的历史特色风貌, 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和村庄发展之间的关系。 让村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传承村庄历史文化遗存, 实现村庄建设环境生态化、 居住文明化、 活动民俗化、 饮食本地化。
3.1.5 集约节约资源, 落实统筹减量
对耕地、 林地、 水系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大力推广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倡导各区域之间进行设施联建。 加强设施、 资金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本着集约、 节约用地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状建设用地,鼓励村庄建设用地减量。
3.1.6 激发村庄活力, 切实指导实施
防止大拆大建, 严禁房地产开发。 通过统筹村庄经济、 社会、 文化、 生态优势, 凭借村庄优美环境、传统民俗、 文化底蕴, 激发村庄活力, 增强"造血"功能, 促进村庄整体提升。
3.1.7 试点先行先试, 统筹有序推进
试点先行、 突出重点地区。 鼓励各区选择不同特色的规划保留村庄开展规划试点, 打造生态宜居、 绿色发展、 健康舒适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3.2.1 保护优先, 节约集约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建设用地边界的范围和要求, 严控新增指标, 盘活存量资源, 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提高村庄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
3.2.2 村域一体, 全面管控
充分考虑村庄特色, 以村域为基础, 对村庄的空间布局进行整体优化, 进行全面管控。
3.2.3 因地制宜, 风貌彰显
依托村庄特有资源, 找准村庄现状建设在环境保护修复、 土地存量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村庄风貌整治等方面的问题, 合理进行国土空间保护利用布局,同时保护延续村庄文化基因, 突出村庄地域特色。
3.2.4 产业为本、 三产融合
乡村的全面振兴最终要落实到产业上, 农村产业发展, 农民致富是乡村振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积极打造东河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经营体系,积极促进“一三” 产业融合发展和新型产业业态发展, 提升东河村产业发展活力。
3.2.5 村民主体, 多方参与
充分考虑村民的真实意愿, 坚持村民的主导地位, 切实解决村民反映的各种诉求问题, 落实村民对村庄规划工作的参与、 表达及监督的权利; 充分发挥政府、 专家、 村委、 规划师、 社会机构等力量, 构建村庄发展体制机制。
3.2.6 分期推进, 保障实施
村庄规划要合理有序地制定分期发展计划, 依据村庄发展实际, 科学合理的确定近期建设项目, 做到近远期协调, 保障规划实施。
本文以山西省武乡县石北乡东河村村庄规划为例。 东河村位于武乡县西北部, 石北乡的乡政府驻地, 距离武乡县政府约12km。 G517 国道穿村而过,距榆社南高速出入口约13km, 对外交通便利。 东至榆社县, 南与西环岩村相临、 西至石北村和岭南村接壤, 北与东河村相邻。 东河村户籍人口137 人, 常住人口320 人。 东河村规划目标与定位为将该村打造为全乡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 以现代农业、 商贸、 物流为主的现代综合服务型集镇。
现状实地调研是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基础。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要基于村庄的现实情况进行充分细致的调研。 在村庄规划编制初期, 组织规划、 市政、建筑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共6 人, 运用摄像机、 无人机、 测距仪等对村庄进行拍摄和现场踏勘的工作, 充分了解村庄的现状人居环境、 道路交通、 产业发展、历史文化遗存等情况。
摸清东河村发展的本底条件, 立足该村所属乡镇进行整体发展考虑, 融入该区域的整体发展格局。 划定村庄建设用地的控制界线, 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 禁止任何建设活动侵占基本农田; 本次规划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村庄空间结构更新将优先利用闲置地、 低效土地规划为物流仓储用地; 整合零散建设用地指标, 增加市政基础设施, 包括农村宅基地、 小型污水处理站、空气能供暖基站、 垃圾收集站; 本次规划对违法农村宅基地进行拆除, 并在村内新建部分宅基地, 充分利用村内空间, 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均等化配置, 提高东河村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 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如图1 所示)。
图1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图
结合村庄现状布局特点, 规划新增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鼓励通过充分利用空闲地、 边角地等“见缝插绿” 提高房前屋后绿化率, 逐步完善村庄绿地系统, 构建点一线一面相结合的村庄公共空间体系, 以满足村民休闲娱乐需求。 规划保留石北乡政府、 幼儿园、 小学、 卫生所、 村委会、 村剧场、 村广场、 邮政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新增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 为进一步优化共服务设施, 结合现有活动场地更新相关健身设施, 对其他废弃公服设施进行活化利用(图2)。
图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产业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 结合东河村现有产业及特点, 通过现状调研, 本次规划在东河村采用大规模经营、 集约化经营等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 带动农民增收。 并借助现有畜禽养殖、 高粱、 玉米等生产优势, 以现有农作物种植为基础, 开发中草药、 有机谷物、 绿色蔬菜种植, 发展玉米、 小麦、 大豆等作物种植, 在提升农作物品质的同时, 增加村民收入。 同时, 东河村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 水域风光、 传统民居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 发展乡村休闲瓜果采摘, 促进村庄旅游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 实用性村庄规划实施后能为该村的发展建设带来效益, 并满足村庄实际发展需要的规划才是对村庄“有用、 好用、 管用” 的规划。
4.5.1 建筑风貌整治与引导
1) 村庄建筑控制: 保护村庄所依存的自然环境优势, 控制村庄总体形态与天际轮廓线, 严格限控新建、 改建建筑物与构筑物的体量与高度, 确保景观视线开阔通畅, 以优化现有空间格局。 对于传统特色建筑, 建议保持原有的院落布局不变, 不得随意改变老宅院原有的院落布局。 对院落布局遭到破坏的部分,应恢复院落原有的布局及风貌格局。 不得破坏、 拆除院落原有的影壁、 院墙、 门楼等, 建议对已经拆除、破坏的部分应依据“修旧如旧” 的原则进行修复。
2) 风貌控制引导: 规划建议延续村庄固有的色彩体系, 以饱和度较低的相近色为辅的色彩体系, 体现简洁大方、 质朴实用的风貌特色。 配色的选择应注意村庄整体的建筑色彩关系的和谐统一。
3) 保持村庄生态格局: 实用性村庄规划中还要大力加强村庄的绿化建设。 村庄建设避免大拆大建,保持村庄山水生态格局与自然环境协调,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 保护林地、 河流等自然资源, 提升乡村生态景观。 鼓励对村庄周围、 宅院前后、 水系周边等区域进行绿化和美化, 增加绿化面积; 同时鼓励村民利用庭院及宅旁空地, 做到应绿尽绿, 努力创建村庄绿地率在30%以上, 绿化覆盖率维持在35%以上的良好生态格局。
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综合设计村庄内的绿地空间。 由于地域差异原因, 乡村绿地与城市绿地之间存在诸多不同, 乡村绿地在村庄规划中要体现当地的乡土气息, 优选本地植物, 注重村庄植物搭配。 村庄绿化应采用异龄、 混交的方式, 营造具有丰富层次感的乡村风貌景观, 达到与村庄自然环境的深度融合。
村庄的公共空间主要有村口、 街头、 老树下、 戏台等重要节点空间等。 重要节点空间是展示村庄形象的重要区域, 要从环境、 景观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街巷空间的整治应结合东河村的文化特色进行设计,优先采用本土材料, 体现地方特色, 并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协调。 规划建议将一些闲置物品(如废旧轮胎,石磨, 瓦片, 稻草, 瓦罐等物品) 制作成景观小品,增加艺术观赏性、 趣味性, 增添生活的气息。 还可以采用粉刷美化的方式将村庄的沿街立面墙体设计成文化墙, 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 本文通过分析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概念及若干理论, 以山西省石北乡东河村为例, 对实用性村庄规划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明确东河村未来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 引导东河村实现发展和保护并存的发展目标。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重点是要突出实用性,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重点和原则, 因地制宜、 统筹有序推进改造和提高村庄的发展, 以符合“有用、 好用、 管用” 的要求, 为村庄的良好发展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