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2-08-06 07:57贾志红
记者观察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聚力敬畏文化遗产

文 贾志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完善机制,加强保护利用,让历史文化遗产“传承”。要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健全管理制度和保护机制,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水平,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有效落实政策法规。精准把握好舍与得、破与立的关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那些影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项目坚决叫停,对能够拓展历史文化价值利用的项目积极推进。做到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和发展生产经济两不误。一砖一瓦总关情,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守护并传承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遇见生活,飞入寻常人家,让历史文化遗产“破圈”。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缩短“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让“遗产”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中。我们要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与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味而不失厚重,为人们所了解、接纳和认同,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平遥古城里,3800处古朴民居和繁荣的商业共生共荣;西安城墙上,骑行的游客和雄伟的城楼相得益彰;良渚遗址上,古老的良渚文明遗迹和梯田水稻交相辉映;郑州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地下气象万千,地上绿树葱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优选……历史文化遗产不断参与地方发展,融入百姓生活,惠及于民、服务于民。

穿越时空,科技创新突破,让历史文化遗产“复活”。只有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坚定任重道远的使命感,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生机、重新“复活”,让古老的历史“活起来”。太原市天龙山博物馆通过实施石窟数字复原项目,实现了造像的数字化复原;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成为爆款、风靡全网,博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AR弹幕”服务让游客在博物院观赏文物的同时,用手机扫描文物打卡,并发送“弹幕”隔空交流……科技的创新突破为历史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能量,让其在二十一世纪重现昔日光彩。

凝魂聚力,坚定文化自信,让历史文化遗产“升华”。历史文化遗产维系着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凝魂聚力,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从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力量,让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精神气质,激活中国人的文化热情,以历史的罗盘指引前路,以精神的灯塔凝聚力量,通过历史文化遗产激发出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文化力量,从而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让历史文化遗产升值、“升华”、“活起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滋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魂聚力。

猜你喜欢
聚力敬畏文化遗产
以侨为桥再出发 同心聚力谱新篇
凝心聚力 发挥优势 扎实有效开展海外统战工作
凝心聚力 多措并举 助力侨企发展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凝心固本 引智聚力 创新开拓
Tough Nut to Crack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