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以养德 为官者的立身之本

2022-08-06 07:19王爱军
党员文摘 2022年14期
关键词:翰林学士彭玉麟为官者

文/王爱军

何谓“廉”?东汉学者王逸将其定义为:“不受曰廉。”《吕氏春秋》认为:“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意思是在面临金钱、权力、名誉等重大利益时不苟取、不贪得,就是廉。廉所具有的内涵,使之成为历来考核与评判官吏的基本标准。据《周礼·天官冢宰第一》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考核官员是否胜任,要从政绩优异、勤政能干、忠于职守、公平公正、遵纪守法、明辨是非来判断,而这“六计”都离不开一个“廉”字,表明“廉”是为官之本。因此,修养廉洁之德,是为人之基、从政之要。

不贪财利 不聚私产

修养廉洁的品格,首先要节制欲望,树立俭朴的生活理念,摒弃奢华享乐的观念。只有这样,在面对诱惑时才能知道取舍,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利益所惑。

清代名臣曾国藩一生简朴,他在饮食上不讲究,在穿着上更是随便。同治二年(1863 年),英国人戈登在安庆与曾国藩会面,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堂堂的封疆大吏竟然“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

曾国藩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人也堪称严苛。他要求曾家的女眷们每天都要进行体力劳动,曾夫人更是带头纺纱。大儿子曾纪泽的媳妇是巡抚之女,当她一嫁到曾家,曾国藩就要求道:“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作羹,勤于纺织,不宜因其为富贵子女不事操作。”

曾国藩官至总督,一年的俸禄虽然只有白银155两,但“养廉银”却高达1.8万两,收入不算少。但作为清朝的官员,生活中比如买轿子、请轿夫、租房、请师爷、供养家人等,都需要自己花钱,这就使得曾国藩常常捉襟见肘。

不贪权柄 不慕荣华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一个人要保持清正刚直的为官品德,必须节制对于权柄的贪婪,拒绝对荣华的爱慕,这是为官者保持人格独立与尊严的前提。

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彭玉麟有个不雅的称号──“活阎王”,这是因为他刚正无私、嫉恶如仇,贪赃枉法者都很畏惧他。彭玉麟曾任长江巡阅使,有一年他在巡视时路过合肥,遇到权臣李鸿章的侄子李秋升因讨债将人殴打致死,彭玉麟二话不说下令将其逮捕归案。安徽巡抚闻讯赶来说情,彭玉麟一边吩咐“把这家伙拉出去砍了”,一边踱着方步慢悠悠地出来接见,当安徽巡抚听说李公子的脑袋已经被砍下来时,惊得面容失色。彭玉麟却若无其事,还当即修书一封,请巡抚捎给李鸿章,信上说:“令侄败公家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矣。”李鸿章有苦说不出,还得无奈地“复书谢之”。

彭玉麟一无出身可凭,二无后台可倚,他的底气源自清澈如水的廉洁。彭玉麟号称“三不”将军:不要命,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是说他打仗身先士卒、一往无前。“不要钱”和“不要官”则是他对钱和权的态度,不贪、不恋、不追,得之随意,弃之淡然。

元和七年(812 年),唐宪宗任命翰林学士崔群为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书,参与机密事务。有一天,唐宪宗突然对翰林学士们宣布:“从今以后,凡是奏请事由,一定要在取得崔群的签名连署以后,才能将奏疏进上。”这份例外的重用,放在别人身上肯定会受宠若惊,可崔群听了却皱起了眉头,回答说:“翰林学士的任何行为都是要成为惯例的。如果一定这么办,万一后来有阿谀谄媚的人担当翰林学士的长官,便会使下级官员的真切进言无法进献上来。所以,我不敢接受诏命。”唐宪宗执意要赐予他这额外的权力和荣耀,但都被崔群坚决地拒绝了,经过几次受让与推却,唐宪宗最终听从了崔群的意见。柳宗元如此评价崔群:“宽柔温文,直方雅厚,立朝忠谠为最著。”即为人外表柔弱而内心温雅,正直方正又纯正宽厚,在朝廷里以直言敢谏闻名。

打铁必须自身硬,为官者要立身公正,处事公允,就必须廉洁自律,放下对权力的渴望,才能避免断事时的左思右想,处事时的瞻前顾后。

不贪虚名 不恋禄位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荣誉是为官者难以割舍的欲望之一。因而,不贪虚名、不恋禄位是修养廉洁品格的必修课。

刘大夏被誉为明代弘治中兴第一名臣,他历仕明代四朝,政声卓著,百姓称颂。明孝宗称其“廉且练事”,为官清廉,办事干练。刘大夏为官,对于钱财和权位拿得起、放得下,他既不贪利,对名更是保持了相当的戒惧之心,他曾说:“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

刘大夏身居高位,对当时的国家大事都有参与,却从不宣扬自己的贡献,以致时人对其多不知晓,史书也很少记载。弘治十一年(1498 年),刘大夏在户部左侍郎任上因病求归。临行前,他亲笔写下《寿藏记》,简单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准备回家后交给儿子,作为自己死后的墓志。有人问他:“墓志不都应该由后人来写吗?哪有自己写的?”刘大夏感慨地说:“恐后人污我以美名,倘鬼趣异人,岂不怒耶?”意思是说,我正是因为担心后人将美名强加于我,倘若我死后有知,反感这种违背生前意趣的做法,岂不要发怒吗?

除了名誉,在某种程度上,禄位也是对一个人廉洁品质的一场大考。在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作为三朝元老,在当时世卿世禄的制度下,封妻荫子是十分正常的事,可他却不肯这样做。到了晚年,他不仅主动辞去官职,还提出退还封给他的城邑。齐景公不允许,晏婴却说:“我年老无能,德行又差,却接受优厚的俸禄,这只会掩盖君王的圣明,玷污下臣的行为。”齐景公依然不应,但后来晏婴还是找机会交回了封邑,还把配给他的马车也还给了官府。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所著《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为官者只有清廉如水,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一旦私欲膨胀、见利忘义,往往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从这个意义上说,修养清廉的品格,不仅是治国理政的需要,更是为官者安身立命的根本。

猜你喜欢
翰林学士彭玉麟为官者
中晚唐翰林学士权力运作方式与政治参与问题
——以德、顺两朝为中心
近三十年来唐代翰林学士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我社承办“纪念彭玉麟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
纪念彭玉麟
分权与限权:皇权治下的宋代翰林学士与宰辅政治
从儒家政治文化中观为官之德
为官当戒“三气”
为官者的“从头到脚”
为官者的“清德”
不懂官场的湘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