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的评价研究

2022-08-05 06:54张梦瑶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代化区域

张梦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1 概述

1.1 农田水利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农业的发展是一条长河,水利现代化是指引前方的旗帜,农田水利现代化则是水利现代化重要的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实现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首要的是实现中国特色农田水利现代化。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发挥效益主要在灌区,实现中国特色农田水利现代化,主要在于实现中国特色的灌区现代化[1]。因此,考虑到灌区现代化在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路程上的重要地位,其意义便是在灌区内将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利用现代化的软件和技术进行根本性的转变,从而达到工程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农田水利现代化的定义可概括为通过改造现有的基础设施、服务和管理水平,改革现有的制度和体制,实现沟渠规划合理、渠道衬砌完整、配套设施完善、土地平整良好、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健全、田间节水高效、渠系自动控制、生态环保、农民主动参与按方算水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最终建成水生态保护体系和农业高效节水用水体系[2]。本着以人为本,需要人民的同时也在为人民服务,本质上便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推进,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把冗杂的工作数据化,建立信息化的水利管理系统,这对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在公平使用灌溉与生活用水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水资源浪费等不利影响。

1.2 研究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现代化有其重要的意义。在2020年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之时,鄂竟平部长再次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十六字治水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明确宣传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为了响应号召,应深入贯彻这些方针,使节水不仅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也能推动用水方式的转变,这对农田水利现代化指明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升现代化评价水平的努力方向。农田水利现代化主要特点是从单一服务型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服务型发展。发展农田水利现代化可以实现水权、产权明晰,使工程建设有法可依,使水利工作者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3],从而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通过利用现有的水资源量现状,进行合理的配置应用,在满足工业、生活、生态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满足农业上农田的需水量,从而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产量,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让国家可以更好地夯实现代农业的建设。

2 农田水利现代化的现状及发展历程

2.1 农田水利面临的问题

如今,中国的步伐十分有力,正在迈向逐步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许多问题也随之而出。当今的社会正在不断推进经济效益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农田的耗水量在逐步增大,有些城市占到全部用水量的50%以上,且农业灌溉水量已经达到总农业用水量的90%,在发展的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颇多,因此如何更好地推动农田水利的改革,一直是一个重点问题。

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在水利上的建设投资巨大,但是在管理上缺少资金进行管护,实质上是我国存在着不合理的管护机制的限制,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从而使得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不能长期可持续的发挥作用得到优质的效益;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保障粮食的安全供给,小麦、大米等均是人们主要的口粮,但也是高耗水的农作物,为了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需要完善种植结构,通过现代化手段得到理想的配置方案;我国的农业水价多年提倡改革,且也采取很多措施,但仍有不少地方难以按水价计算征收水费,水费征收涉及到水资源分配,要从源头做好水权确认工作和定额管理的规划工作。根据水利部相关规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会制定相关方案,部分试点实施方案不够完善,虽然周边有配套资金,但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当地干部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不了解,部分水价改革项目进展缓慢,用水协会的规范化运作有待加强,千万级别的资金管理难以胜任[4];由于注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落实以农户的利益为根本,有时无法顾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造成生态问题等。

2.2 农田水利现代化的进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进展突破。功能和服务领域在农田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被扩大,如今已从传统的单一只为农业生产服务模式转变为多方向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上[5]。农业现代化屡次强调绿色,必须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方向和基本要求,注重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公平性,可以保证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公平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我国,实现生态系统稳定的唯一途径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让农田水利现代化走的更远。另外,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特征在于以人为本,以广大农民为基础才能使农田水利的所有活动有序开展,其中,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要起到优先作用,让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让农民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可运用多种计算机技术和科技成果,用来监控水资源和用于实践,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正在强化、雨水集蓄利用也正在加快实施、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建设国家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建立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等。

3 农田水利现代化评价研究

3.1 影响因素

农田水利现代化指标涉及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社会、经济、生态以及政策等,其中涵盖着对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开发、对农田给排水工程建设、农田水资源防灾减灾、农业水源开发利用等范围。而针对农田水利现代化评价这一环节的影响因素分析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注意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下,让农田水利现代化与之相配合,相辅相成,从而可以更好的发展前进。要坚持综合性原则,在众多的指标分析中,需要有综合的判断,要坚持综合的评价;坚持可靠性的评价原则,需要保证整个农田水利现代化的实施过程中的方法与手段是易上手易操作的,且便于监督实行;坚持简捷性的评价指标分析原则,这与上一原则有共通之处,从文字表面看便是简单快捷,不能过于复杂却也要确保收集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精准的评价数据及结果[6];要坚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是随着社会进步而进步的,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因此注重农田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要注重社会经济上的发展,当区域经济发展进步并不断成熟的时候,农田水利现代化的评价研究才会更加有意义,更加贴近、突出现代化。

对于农田水利现代化的评价中,每个层次分析指标都会受到其他不同层次的因素影响,对于影响区域农业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常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管理、设施等方面进行体现,包括研究区域的水源工程、农田灌溉与排水设施、区域现代化水平、水权管理、灌溉水利用系数等。虽然相对独立,但是也相互制约与推进。

3.2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一个区域或者灌区的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相对比较复杂,通常是一个大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大系统中可以分支为几个层次,各自层次下再分支对这层次有影响的因素。穆建新[2]指出,系统中任何一个层次中的元素仅影响另一个特定层次中的元素,并且也仅受另外一个层次的元素影响,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个层次内的元素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

在对于农田水利现代化这个大系统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综合评价方法,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集对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灰色关联法等。按照原则和标准把农田水利现代化总指标通过分析进行分类分解,得到下一级指标,下一级指标针对实际灌区或者区域情况,仍可向下递阶处理,从而方便度量不同指标层的各个考虑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在这里也被称为指标权重。但是这样毕竟很抽象,在很多的指标上还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信息的不足。因此,对常用的一些方法进行整合与比较。

表1 部分评价方法比较表

表2 农田水利现代化评价体系表

通过收集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及专家的意见进行借鉴,再加之对现代化农业的理解,对于区域农田水利现代化这个复杂的系统,从以下4个方面综合评价,包括区域效率与效益指标、工程管理指标、灌溉工程设施指标、生态环境指标。从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与现代化程度,进行子评价指标的确定。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总结,以及个人补充看法,对于整个农田水利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以下指标。

针对以上对应的不同指标,有各自的计算方法。作物水分生产率由单位面作物的产量与其全生育期耗水量的比值;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净灌溉用水量与毛灌溉用水量比值;节水灌溉面积达到率是区域节水灌溉面积与总灌溉面积的比值;农民用水水费实收度是实际收取的用水所用水费与理论应收取水费的比值;农田水利信息化程度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还可以通过统计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的农业灌溉面积与总灌溉面积进行比较得到;管理制度实施完善程度采用专家打分法和收集群众意见的方式;群众农业用水参与率用记录的农民管理面积与总灌溉面积比较;群众支持度采用专家打分法或者抽样调查;工程管护费用保障率是实际投入的费用与理论应投入费用的比值;灌溉设计保证率为设计灌溉用水量满足年份与计算总年份的比值;骨干渠、管道完好率为现状完好数量与原设施配套总数量的比值;工程配套程度为现状实际为农业灌溉配套的设施数量与理论应当配套的数量的比值;雨水集蓄利用率采用专家打分法;排水除涝标准以设计重现期来作为衡量标准;中水回用率是用对于中水在农田灌溉实际利用量与理论可利用量的比值;农业灌溉水质达标率为区域灌溉水的水质达到有关规范要求的百分比;地下水开采率采用地下水位变幅值与原平均地下水位来比较;生态工程覆盖率是区域生态工程量和灌区的总工程量的比值。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针对区域地方不同现状而需要注重的指标,需要因地制宜来进行考虑。

3.3 评价模型

农田水利现代化的模型构建是围绕着所选取的评价方法建立的。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需要确定指标阈值,对于农田水利现代化的评价,合理的评估指标分级标准十分重要,而这个标准有时依靠着主观,有时依靠着客观,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要结合实际的规范和区域实际现状情况进行划分,如农业灌溉水质达标率就是需要水质标准的制约来规范计算结果,通常通过对指标的评价,可以对于区域的发展程度划分结果。在穆建新[2]的文章中,将评判标准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实现现代化,并赋以相应的权重范围。在刘力华[7]的模型构建中,将部分定性指标按照优、良、合格、不合格进行划分,而定量指标结合评价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划分。对于子系统的权重总和为1,但是有时计算出的权重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现代化技术的改进、人们主观理念、客观事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模型的构建中,通常需要根据评价的区域实际确定指标体系,建立评判因素集以及评判集,对于单因素进行评判,得到隶属度评判矩阵,指标权重可以依据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通过被评价对象的权重与评判矩阵结合计算得到综合评判结果,依据评判定出的标准来确定指标是否满足了农田水利现代化的需求。

4 结论及展望

通过对文献及相关论文的阅读,建立现代农业强国有利于建设与完善农业现代化基地,有利于夯实国家对于农业的监管和重要粮食的生产。对于不同区域,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区域内的有利条件,这是建设农田水利现代化的有利条件,也是关键所在。直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5a强调聚焦“三农”问题,农田水利现代化的推进任务越来越明确,因此评价一个区域的农田水利现代化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目前河南省由于机械化现代化逐步发展,加快了省内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而有效灌溉面积也逐年增长,减灾稳产的同时也提效增产。同时,登封石道乡也根据当地条件,结合现状灌溉类型,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方法,且也设计了小型集雨工程,布置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缺乏的地区。而信息化工程可以全面地收集气象、墒情、地下水情等与该区域农业的生产紧密联系的信息。如今较有成效地体现在长江流域的农田水利现代化改革,不仅对产权制度、管护机制、管护经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进行建设,同时也对农业水价进行改革,这拓宽了农田水利工程前进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让区域更好的发展。

应该深入探索农田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措施,注重其评价方法,设计因地适宜的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加强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投入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这样才能打开农田水利现代化新局面,减少水污染,真正的以人为本,落实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现代化区域
边疆治理现代化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