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05 13:50张华东
绿色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李子景观设计

张华东

(重庆浩丰规划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1 引言

多元文化融合发展使得我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沟通交流。虽然全球化的推进给地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外来文化的入侵也使本土地域文化的发展变得缓慢。基于此,将地域文化与当代社会有机融合,能使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从而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审美文化,进而推动区域内文化、经济的发展。景观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地域文化融入本地的景观设计能展现当地的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

2 地域文化的含义及构成

2.1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在学术界,地域文化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地域文化指在中华大地某地域独具特色,并且传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本身具有独特性,包括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等,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1]。地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通常与当地的自然景观、设施项目等相结合,通过在景观设计和设施项目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进而达到宣传文化的目的。

2.2 地域文化的构成

地域文化主要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构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自然要素指当地的自然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动植物等,人文要素指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当地特色文化等[2]。合理配置和利用以上要素,能使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展现,例如,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土文化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情建筑,不仅能吸引外地游客参观,为本地的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还能弘扬当地的地域文化,使其能在多元文化融合和碰撞的今天继续发展和传承[3]。

3 地域文化的表达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这种财富从上一辈传递到下一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的过程。由于历史上各地社会结构、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等不同,各地均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蜀文化等。景观作为此类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建筑、装饰、民俗文物等方面均有着相应的表达[4]。例如,独具特色、蕴含古典审美的苏州园林,宽绰舒朗、私密适居的四合院等,虽然目前此类建筑的实际使用较少,但其能彰显当地的地域特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3.2 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与城市的文化传承及表达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当地居民对文化的追求和思考。在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除需考虑景观的观赏性、设施的娱乐性外,还应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充分融入景观设计中,从而使公众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5]。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应利用当地特色的地貌地形、水文条件,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城市公园景观区域,使其兼具娱乐休闲和精神寄托的功能,从而使地域文化依托城市公园景观进行传承[6]。

3.3 推动景观内涵的提升

城市公园景观是城市区域呈现的景象,反映了当地文化与地理的构成。景观需具备基本的美学特征,展现当地特色的风光美景,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使景观的表达更富有文化意义,展现更深刻的美学思想。地域文化作为当地独有的特色文化,不仅在城市公园景观上有所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审美表达上也有重要作用[7]。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能提升景观内涵,使城市公园景观体现更高品质的文化形象。

4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方法探析

4.1 地域文化在思想表达上的表现方法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思想表达可以通俗的表示为其设计理念,地域文化与设计理念的结合,首先需要考虑当地地域文化的特点与表达手法,例如,洛阳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因此,牡丹作为其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在景观设计时可融入牡丹的元素,包括牡丹花、牡丹图样等;其次,应当结合本土的建筑和地形地貌,例如,蜀地地貌多为高原、山地、盆地、丘陵,部分城市依山而建,在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理念中,应借助当地独有的地形条件,建设错落有致的城市公园景观[8];最后,应将地域文化与现代设施有机结合,例如,城市公园通常包含休闲娱乐区,此区域会配置相应的凉亭、座椅供给游人休息,在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中,应将此类设施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利用廊柱、扶手等刻画当地的特色文化图样,并适当配合相应的壁画和雕塑,使整个设计理念中涵盖了地域文化[9]。

4.2 地域文化在宏观定位上的表现方法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宏观定位上,总体规划与地域文化的结合需要对地域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明晰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变革情况,并结合其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10]。例如,在某湿地公园的总体设计中,其设计者着重思考公园所在地的文化脉络,了解当地的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并依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文明发展的顺序展现了当地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内容。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的宏观定位中,主要起到整体风格定位的作用,通过对当地地域文化的理解,明确历史发展中地域文化中各分支文化之间的联系,使地域文化展现在整个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风格中,从而把握设计的方向[11]。

4.3 地域文化在微观落实上的表现方法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微观落实主要体现在各设计节点、设计细节等局部景观设计中。一般可以通过以下表现手法展现地域文化:第一,再现。再现是对当地特色地域符号、文化内容的表现,通常可利用复刻特色建筑、景观等方式实现,其能有效地使游人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当地的地域文化,例如,西安秦二世遗址公园中的雕塑作品“指鹿为马”;第二,保留。保留是指将规划区内的传统建筑物或景观保留,并进行相应的保护和修复,使其能直接展现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变迁,例如,北京颐和园公园复建保留的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等古建筑,展现了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审美与艺术;第三,元素重组。同一地域在不同时代,受当时治国策略和时代审美的影响,通常会衍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可以将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新的景观体系,例如,河北园博园中的长城城墙即为将历史上8个朝代的历史变迁按时间组合在一起[12]。

5 实践案例——李子坝公园景观设计

5.1 项目概况与挑战分析

5.1.1 项目概况

案例场地位于重庆市李子坝沿线,背靠鹅岭,北面嘉陵江,范围包括上清寺路210号至李子坝正街二村20~26号,全线长2.3 km,包含李子坝街至牛滴路整个片区,总面积约16万m2。场地位于山城地貌较明显的区域,区内高差较大,且纵向距离较短,景观面较窄,地形多为斜坡、台地,台地之间多堡坎与护坡。

5.1.2 地域文化资源分析

李子坝公园作为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包含5组抗战历史文物建筑,分别是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此类建筑展现了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风貌,除以上文化要素之外,还包含了嘉陵江、植物绿地等自然要素。

5.1.3 项目挑战问题

由于场地包括大面积的棚户区,此类房屋建筑占地5.7万m2,其处理需大量的资金支持,且场地涵盖多个抗战遗址,基于此,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该项目面临以下挑战:第一,棚户区改造问题。棚户区C级、D级危房占比60%以上,难以继续保障居民的正常居住,在政府“拆危建绿”的口号号召下,项目内650余户居民搬离了危旧房区,但后续的房屋处理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如何处理和改造棚户区是李子坝公园建设的重点之一;第二,民国建筑和遗址保护问题。由于此类建筑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破坏等问题,因此,如何处理此类建筑,采取原址重建或者破损修补方案是李子坝公园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5.2 地域文化在李子坝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5.2.1 思想表达——基于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

在李子坝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为在其设计理念中融入地域文化,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其现有的地域文化资源,充分考虑李子坝公园项目面临的各种挑战,使公园的景观设计能体现和表达重庆市地域文化。由于该公园的定位是抗战遗址公园,因此,在设计中应融合大量的抗战元素,包括各种民国旧址、建筑等,此外,在其他部分的设计与规划中,也应以地域文化为导向,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等[13]。在微观设计中,以“生态回归”和“文化回归”为中心,利用合理的植被设计创造良好的公园生态环境,模拟山城重庆在城市化建设之前的生态特征,展现其独特的生态地域文化;结合公园场地原有的相关历史建筑,配以对应的解读展板,延续当地传统的地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展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5.2.2 宏观定位——基于地域文化的总体设计

在以地域文化为指向的设计理念下,李子坝公园的宏观设计应结合城市地域文化的相关内容。根据公园的地理范围和风格定位设计其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根据对李子坝公园的整治改造要求,将整个设计分为以下4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思路设计和改造,第二阶段进行整体设计,第三阶段对现有保留的历史建筑进行规划设计,第四阶段对展现其地域文化的历史长廊进行规划设计[14]。

图1 李子坝城市公园总平面

(1)解决项目挑战中棚户区改造问题,结合表现地域文化的宏观定位,给出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全面拆迁重建,第二种是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整治,考虑到资金、工程改造时间等问题,选用第一种方案,并在重建的过程中建设与地形地貌相贴合的观景平台、城市活动空间带等。

(2)解决民国建筑和遗址保护问题,由图2抗战文化遗址长廊片区分布情况所示,结合各片区的地理位置及所包含的民国建筑,建设文化长廊,以此体现重庆地区抗战时期的地域文化,根据片区内建筑的损坏情况分析,采取遗址部分重建和修复的方式对民国建筑和遗址进行保护。

(3)考虑到公园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对公园场地范围内的绿地进行重建、修复,为贴合重庆市的山城地貌,结合李子坝公园相邻的嘉陵江,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格局。此外,考虑到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在公园内部建设相应的台地空间,并搭配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休息区建筑和绿植,创造更好的公园整体环境。

5.2.3 微观落实——基于地域文化的表达策略

(1)生态回归。 在基于地域文化的李子坝公园微观落实中,首先应考虑作为城市公园本身具有的生态功能,优化公园内部的绿地配置,实现生态回归,同时尽可能的模拟历史上重庆市生态环境,使人们了解重庆地域文化中的自然元素。景观带和绿化带的铺设需考虑公园内部的地形特征,表1为李子坝公园地形高差情况(设定靠近嘉陵江由近至远为1~5区),图3为高差关系图。基于李子坝公园的地形高差情况,建设不同的绿化带,依次进行公园内原有树木保护、台地绿化、坡地绿化,考虑到公园的生态性,栽种抗战时期重庆常见的银杏、香樟、黄桷树等乔木,从自然元素上体现地域文化[15]。

图2 抗战文化遗址长廊片区分布

表1 李子坝公园地形高差

图3 李子坝公园高差关系

(2)文化回归。 李子坝公园属抗战遗址公园,因此,必须以当地抗战文化为公园设计的主体,同时,为使地域文化与公园的设计相融合,除保护和修复抗战时期的建筑外,在公园的其他设计中也应体现地域文化。从图1的公园总体设计规划可看出,公园的休闲区域包括观景平台、滨水活动场地、休闲活动地带等,此类区域可在道路周边设置展现地域文化的雕塑、展牌,在座椅区通过廊柱、墙面等绘制展现地域文化的纹样、故事绘图,在宽阔平坦的活动场地设置LED屏,用于播放本地的宣传片和历史文化故事,从而将地域文化渗透到公园设计的细微处,实现文化回归。

6 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而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的文化。随着城市公园等城市内部景观的建设,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越来越多,也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此类设计不仅能美化公园本身的环境与设计,还有助于推动和发展地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使人们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只有结合当地的环境与文化,以地域文化指导公园设计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整体的设计中,才能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建设更为美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李子景观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中色彩应用探究
李子铺就致富“黄金路”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我的糊涂妈妈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郑燕宁景观设计作品
打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