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谈第32 个全国土地日

2022-08-04 08:58苏正国黄尚宁
南方自然资源 2022年7期
关键词:集约红线自治区

◎苏正国,黄尚宁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2022 年6 月25 日,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斗志昂扬建功新时代之际,我们迎来了第32 个全国土地日,这是一个为保护土地而专门设立的纪念日。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为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1 年9 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意见》,广西成为全国从省(自治区)级层面全面推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网格化监管的“第一梯队”。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表示,全区自然资源系统切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田长制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以开展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主题,深入宣传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基本国策,凝聚社会共识,形成良好氛围,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牢守红线 连续22 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广西自然资源系统立足“两统一”职责,强化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红线底线。自2012 年以来,广西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管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累计完成补充耕地7.96 万公顷,连续22 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21 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基本完成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调查,为系统谋划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广西自然资源厅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三年攻坚行动,广西2021 年实现新增耕地入库1.24 万公顷,“旱改水”承诺兑现率达到100%,实现“旧账清零”。广西自然资源厅强化全区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和交易,落实997 宗建设项目用地耕地占补,指标调剂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将补充耕地指标购买费用计列项目投资成本,广西长期存在的耕地占补瓶颈得到有效解决。

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2018 年、2021 年广西自然资源系统先后2 次开展盘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动,累计盘活存量土地20.3 万公顷;累计创建19 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率处于全国前列。2021 年,广西共盘活存量土地2.29 万公顷,超额完成了建设用地“增存挂钩”任务。柳州市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贺州市“三个一批”盘活存量土地工作法等经验做法获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广。

在规划管控方面,广西自然资源厅强化规划引领,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格局,先后高质量编制实施了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及土地整治规划、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建立了覆盖全区、上下衔接统一的国土资源规划数据库,实现了“一张图”管理。广西自然资源厅按照中央“多规合一”改革部署,扎实有序推动全区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区“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多次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并作为经验推广。

此外,广西自然资源厅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优化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空间总体格局。经过调整优化,广西生态保护红线的聚集度、完整性和生态功能大幅提升,生态保护红线与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冲突得到了妥善处理。

认清形势 加快推进粮田守护攻坚行动

在回顾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成效的同时,陈建军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他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局部战争让世界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问题再一次摆到了世人面前,这愈发凸显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对耕地保护这个“国之大者”,全区每一位自然资源管理者一定要心中有数,积极主动参与到“粮田守护”攻坚行动中来,共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全力守护好“八桂粮仓”。

“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来看,广西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守住长期可以稳定利用的粮田任务十分艰巨。”陈建军强调,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来看,广西2009—2019 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112.29 万公顷,减少比例高达25.3%,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趋势明显。对此,广西建立了自治区、市、县、乡镇、村五级田长制度,实施自治区负总责、市县负主责、乡镇具体负责、行政村负责落地的责任机制。“全区自然资源系统只有压实责任,通过开展耕地保护系列专项行动,才能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维护粮食安全。”陈建军强调。

持续发力 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

“有土斯有人,万物土中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耕地保护工作,陈建军表示,全区自然资源系统一定要强化对标对表,坚决扛起耕地保护的政治责任,为端好“中国饭碗”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构建立体监测网,确保问题“早发现”。持续推进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地物识别监测,确保快速发现耕地变化图斑。要充分发挥广西自主研发、全国首创的无人机应急测绘联动服务平台作用,实现1 小时无人机到场、2小时回传优于0.2 米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确保准确监测耕地变化图斑。依托互联网开发“田长巡”手机APP,动员各级田长和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确保对耕地全天候实时监测。建立耕地变化状况动态分析预警机制,研判变化趋势,及时通报监测结果,督促各地加强耕地保护。

二是全面推行田长制,确保问题“早制止”。持续开展耕地保护系列专项行动,强化农田管护,以行政村为耕地保护网格单元,实行村级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确保一发现破坏耕地问题就马上制止。探索建立“田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工作衔接,构建配合密切、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耕地管理保护新模式,形成护耕保粮的强大工作合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切实组织落实好耕地“进出平衡”。

三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问题“早查处”。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采取“自治区+地方”上下联动的核查举证模式,主动发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并及时反馈地方依法依规逐一查处。持续推进各类重大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巩固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建别墅、“大棚房”、高尔夫球场等专项成果,坚决防止死灰复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土地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严厉打击、查处改变耕地性质和用途的违法违规行为。

猜你喜欢
集约红线自治区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自治区方志办、自治区档案馆工作座谈会召开
“三道红线”考验房企“钱袋子”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