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留强,尤书德,王松林
(1.鄢陵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许昌 461200;2.许昌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许昌 461000)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属于急性脑梗死后并发症,发病率约为80%,且逐年呈5%~7%增长趋势,由弥散性、多灶性、缺血性损害共同参与引起,严重损害记忆、认知、行为等功能[1]。丁苯酞属于神经保护药,可调节脑细胞能量代谢,减轻脑损伤,改善脑缺血区记忆障碍,进而减缓认知功能下降[2],但恢复较慢,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通过恒定电流可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动,改善大脑皮质兴奋性,同时tDCS为无创治疗,安全性较高[3]。本研究以tDCS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后VCI患者,旨在分析其对疾病脑干诱发电位及外周血神经递质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鄢陵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鄢陵医院86例脑梗死后VCI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3)和治疗组(n=43)。常规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3~68岁,平均(59.77±2.13)岁;合并症类型:冠心病6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15例。治疗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2~68岁,平均(59.12±2.07)岁;合并症类型:冠心病7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1)脑部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2)符合《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和诊断指南》[4]中诊断标准;(3)患者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对本研究药物无禁忌或过敏。排除:(1)严重精神功能损伤;(2)既往有癫痫病史;(3)其他神经系统引起认知障碍;(4)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降压、营养神经、降糖、改善血液循环等常规治疗。常规组接受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静脉滴注,剂量每次100 mL,每日2次,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辅助tDCS,采用智能电刺激器(四川省智能电子实业公司,型号ZN8020)治疗,选取4.5 cm×5.5 cm刺激电极,阳性电极选取脑电图10-20系统Fz位于前额叶,阴性电极选取脑电图10-20系统F3、F4位于前额叶背外侧,阳极置于F3,阴极置于F4电流强度1.1 mA,刺激电流密度0.04 mA·cm-2,每次3 000脉冲,时间20 min,早晚各 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1)认知功能。治疗前后两组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 revised,HDS-R)评估认知功能;MMSE评分(0~30分)可评定患者智力状态及记忆力,包括语言能力、注意力、计算力、记忆力、回忆力、定向力等6个维度,MMSE评分<25分为认知障碍,MMSE评分≥25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分数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HDS-R评分包含计算、记忆功能、定向力、物体铭记命名、回忆常识等5个维度,满分为0~32.5分,分值与智力呈正相关。(2)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行脑多普勒超声(TCD,德国西门子公司DWL型超声诊断仪)检查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血流速度。(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行肌电图神经诱发电位仪(成都丹迪商贸有限公司,型号KEYPOINT)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记录电极(头顶)、参考电极(双耳垂)、前额(A1、A2)、接地(FP2),电极阻抗<58 Ω,带通(100~300 Hz)脑干听觉诱发电位。(4)外周血神经递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两组晨起空腹肘静脉血4 mL,2 500 r·min-1离心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头痛、恶心)。
2.1 认知功能治疗前,两组HDS-R、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DS-R、MMSE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HDS-R、MMSE评分比较分)
2.2 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治疗前,两组ACA、MCA、PC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CA、PCA血流速度低于常规组,MCA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比较
2.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治疗前,两组波Ⅲ波幅、波Ⅴ潜伏期、波Ⅲ潜伏期、波Ⅰ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波Ⅲ波幅高于常规组,波Ⅴ潜伏期、波Ⅲ潜伏期、波Ⅰ潜伏期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较
2.4 外周血神经递质治疗前,两组CGRP、Hcy、HSP70、BDN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GRP、BDNF高于常规组,Hcy、HSP70低于常规组(P<0.05)。数据见表4。
表4 两组外周血神经递质比较
2.5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例头痛,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常规组出现2例头痛,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
急性脑梗死后引起脑部血流供应障碍,患者脑组织发生坏死致使产生VCI,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患者失去独立意识,丢失自理能力,影响患者认知功能[5]。
目前临床治疗VCI患者多采用丁苯酞,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改善缺血细胞微环境,缩小缺血区面积,减轻缺血对脑组织损害,改善能量代谢,从而改善患者认知障碍;还可缓解血管痉挛,抑制血栓素合成,提高脑血流量,进而阻碍自由基生成,减小梗死面积,保护认知功能区脑细胞,促进恢复认知功能[6-7]。宋鸿寅[8]研究发现,tDCS通过刺激对应脑区可激活患者大脑功能区域,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可促进疾病良好转归。tDCS通过放置于患者头部电极片,以微弱直流电改变神经细胞电荷分布,形成恒定电场,提高神经可塑性,刺激静息膜电位产生超极化,从而调节皮质兴奋性,改善大脑功能;还可通过调节Ca2+水平,增强突触传递功能,加强VCI患者认知及学习功能[9-10]。唐朝正等[11]、袁盈盈[12]指出,tDCS可改善脑血流量,通过阳极持续刺激可舒张血管,提高血液流速,调节缺血区微循环,进而改善免疫抑制,减轻神经元损伤,促进VCI患者认知功能恢复;tDCS可通过改变认知功能区域连接性,影响脑血流量速度,降低神经递质水平,对大脑皮质兴奋产生抑制,从而改善VCI患者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HDS-R评分、MMSE评分、MCA血流速度均高于常规组,ACA、PCA血流速度低于常规组,提示tDCS联合丁苯酞治疗VCI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脑部循环血流量,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诊断后循环缺血,对监控病情发展具有定侧、定位作用,可判别外周前庭功能、中枢前庭功能损伤程度,检测出患者脑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波Ⅲ波幅高于常规组,波Ⅴ潜伏期、波Ⅲ潜伏期、波Ⅰ潜伏期短于常规组,可能与tDCS刺激患者神经核、促进中枢功能恢复、进而改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关。
相关文献报道,患者发生脑梗死后,脑部呈缺血缺氧状态,机体外周血神经递质水平出现改变,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意义重大[13]。CGRP通过作用于CGRP受体,可调节机体循环系统,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同时可抑制Ca2+内流,导致ATP酶活性丧失,促进血管扩张。CGRP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可改善氧化应激,减少丙二醛生成,减轻脑损伤,进而改善缺血区脑血流灌注[14]。BDNF可促使神经元表达,调节神经可塑性,增强海马突触传递,进而改善记忆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CGRP、BDNF高于常规组,Hcy、HSP70低于常规组,分析认为tDCS刺激可减轻神经元损伤,增强脑血流速度,提高缺血区血氧饱和度,调节机体Ca2+水平,增强突触可塑性,改善皮质兴奋性;同时tDCS刺激产生恒定电场,调节皮质兴奋性,促进神经元产生,进而调节机体神经递质水平,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因此两者联合治疗VCI可调节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tDCS配合丁苯酞治疗VCI可调节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区脑血流灌注,改善认知功能,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