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治,王海山*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 三亚 572022;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省热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 三亚 572022)
渔业资源生物学是中国高等农林、水产院校中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对学生了解鱼、虾、蟹、贝、藻等渔业资源生物,合理选择水产养殖品种,从事水产高效养殖或野外渔场(如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调查、渔业工程(如海洋牧场鱼礁投放)、水生经济动物捕捞(如网具选择)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该课程也可以为地方政府设置禁渔区(禁渔期)、规划水产品加工等渔业产业、促进渔民转型(如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2019年12月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肆虐,给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1]。受此影响,全国众多院校在2020-2022年度开始采用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方式开展课程教学。然而,全国各高校的授课方式一直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授课并非主流。由于线上或混合授课实践时间还较短,师生、家长对其实际授课效果充满争议。如,受疫情管控的影响,作者曾在2020年上半年对水产养殖工程学、水产品加工与保鲜两门课开展过为期一学期的全线上教学,发现其授课效果一般;而海洋法、渔业经济学等课程的线上授课反馈效果则良好。因此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院校和授课课程对不同授课方式开展长期跟踪调查和个性化效果评价。
目前,国内关于渔业资源生物学这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极少:截至2022年6月18日,中国知网(https://kns.cnki.net/kns8/defaultresult/index)仅有3篇相关研究——黄艳飞等认为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代表的地方院校渔业资源生物学在教学方法上应削减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法比重,注重应用问题导向、现象探索等研究性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上应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课程采取野外实验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中应用和掌握所学调查方法[2]。吕红健等认为在全球渔业资源衰退的严峻形势下,综合性大学(如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生物学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应紧紧围绕“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开[3]。尹增强等认为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重点,避免章节重复;随时查阅专业文献,更新有关教学内容,从而体现该学科的前沿性;教学方法上应根据研究对象设置对应的专业问题情景,从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加实践性、创新性专业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设计、执行及数据分析等科研能力[4]。总体而言,截至2022年6月18日,国内尚无渔业资源生物不同授课方式的比较研究。作者从事渔业资源生物学教学多年。为了探索该课程高效授课新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辅以多元统计分析的方式比较线上、线下两种授课方式的效果差异。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培养符合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海洋类人才,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省海洋强省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针对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两个核心要素编制了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授课方式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对象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选择他们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因新冠肺炎疫情未返校的学生较多而采用线上授课,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采用正常线下教学。因此能够对结果进行对比。该问卷共8个问题(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问题及选项
相关数据采用SPSS 20(http://www.soft61.com/soft/8420.html)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multi-way ANOVA),差异显著性阈值为P<0.05[5]。
对于因疫情管控无法返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以邮件形式发放。本次调查共发放114份问卷,收回102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无效问卷7份(表2)。两个专业的有效问卷数量充足,结果具有足够的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只分析有效问卷的有关数据。
表2 调查对象及问卷收回情况
可以看出,相对于线下授课,两个专业的学生都更喜欢线上授课方式(表3)。在95份有效问卷中,喜欢线上授课方式的问卷为31份,占比为32.63%;而喜欢线下授课方式的问卷仅8份,占比为8.42%。
表3 学生在感性层面对两种授课方式的喜欢程度
两个专业学生对问题1的解释基本一致。在感性层面上,认为线上授课“有利于自己发展”和“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人数基本一致,且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选项。说明在感性层面,学生基本不考虑学业等利益问题(表4)。
表5是学生对两种授课方式支持程度的统计数据。在95份有效问卷中,支持线下授课方式的问卷高达65份,占比为68.42%;而支持线上授课方式的占比仅为13.68%。可以看出,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考虑学业、就业等现实压力的情况下,在理性上更支持线下授课。给出的解释是线下授课更有利于自己发展(表6)。
表5 学生在理性层面对两种授课方式的支持程度
表6 学生对问题3的解释
两个专业在过程管理上出现了较大差异。线上授课(水产养殖学)听课时间小于1/4的学生占比高达42.22%,而线下授课(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学生的听课时间明显更长(表7)。这与线下教学更有利于授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事实相符合。
表7 两个专业学生的听课时间情况
然而,从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来看,线上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表8)。水产养殖学(线上授课)有68.89%的学生参与弹幕互动的次数在2次以上,相比之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线下授课)的大部分学生基本都不参与课堂互动。
表8 两个专业的学生参与互动情况
无论是水产养殖学还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学生普遍支持“线上+线下”的混合授课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学生占比高达70.53%(表9)。
表9 混合授课模式的必要性调查
从表10可知,水产养殖学及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测评成绩分数(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0-91(68±12.17)和53-92(77±9.5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线上、线下两种授课方式的课程测评成绩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11.86,P=9.8×10-4)。
表10 两个专业的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测评成绩统计表
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就已经发现,线下授课通常存在课堂氛围偏严肃的缺点——学生更愿意倾听教师灌输而不愿意积极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甚至在整个大学四年阶段都不表现自己。而线上授课过程中,只要授课教师提问,就有大量学生发弹幕或留言响应教师的问题。表8的统计结果与这一印象相符合。说明由于线上授课隔着电脑或手机等媒介,学生能更放松,不用担心同学围观、回答问题出丑等尴尬局面。表3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相比于线下授课,学生在感性层面更支持线上授课。然而,表7的结果却显示,线上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其实并没有在听课。通过与学生及班干部了解得知,目前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并且“吃鸡”“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手机网络游戏盛行,导致学生沉溺游戏现象普遍[6]。很多学生在用电脑播放教师网络授课视频的同时,实际正忙着用手机与同学联网打游戏。而教师出于授课质量、网络课程纪律的角度考虑,通常要求学生闭麦或关闭视频,从而减少线上课堂杂音等的干扰。这导致授课教师实际难以监管学生的所作所为。线上授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学生看似在线,实际只是随手回复消息的现象。表4中,有65.26%的学生是因为“其他”原因喜欢线上授课,也暗示了学生趁机打游戏的事实。
从两个专业的课程测评成绩(表10)来看,线下授课方式明显优于线上授课。一方面,线下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监管课堂纪律,迫使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而非手机游戏——本研究中学生线下授课听课时间明显多于线上授课(表7)。另一方面,线下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更加真实[7]——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迅速调整授课速度,把控授课节奏,突出授课重点,讲解疑难章节;学生可以通过表情、气氛及时表达困惑、反馈授课质量。而文字、弹幕具有抽象性,线上授课中教师实际看不到学生的听课反应,因此师生间存在信息割裂。表5、表6的数据也显示,学生在理性层面同样认为线下授课方式更有利于自己发展(占比为67.37%)。根据本研究结果,在防疫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坚决落实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线下授课。
表3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48.42%的学生对两种授课方式都不喜欢。通过学生谈话得知,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生源质量差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摆在每个任课教师面前的难题。考虑到两种授课方式皆有优缺点,同时70.53%的学生(表9)希望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的方式开展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作者建议: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应以线下授课为主导,线上授课为辅助,线上配合线下;重点知识务必使用线下授课;了解性知识积极考虑,线上授课——重点放在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积极性上。
线上、线下两种授课方式各有优缺点——线上授课师生互动程度更高,线下授课学生测评成绩更高。建议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以线下授课为主,线上授课为辅;两种授课方式灵活运用促进该课程的良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