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小年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大幕拉开,流光溢彩,在十几个宫女的簇拥下,两位“贵妃”华丽丽地上场了。2020 年11 月底,在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的“梨园寻根”演唱会上,国家一级演员、徽剧名家王丹红和她15 岁的女儿李心煜上演了一出别开生面的《贵妃醉酒》,这是一段“徽京对唱”,王丹红唱徽剧、女儿唱京剧。这一表演很好地契合了当晚的“寻根”主题——“徽剧与京剧本就是一脉相承,徽剧是京剧之母”。
提起徽剧,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四大徽班”进京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两百多年前,高朗亭率领的三庆班在徽州盐商江鹤亭的资助下进京为乾隆祝寿献演。随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陆续进京,号称“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在京城名噪一时,在京的其他戏曲艺人均以搭徽班唱戏为荣。后来徽剧、汉剧合流形成了现在的京剧。渐渐地,京剧风头越来越盛,流传越来越广,成为国剧;而徽剧的发展则浮浮沉沉,走走停停。
“徽剧命名是1949 年以后的事。1956年安徽省徽剧团成立,肩负挖掘、整理徽班遗产的重任,并招收了第一批徽剧学员,这批徽剧人后来成为培养我们的老师。1966年,由于各种原因,徽剧团撤销了,一部分徽剧演员并入了安徽京剧团,徽剧再度绝迹舞台;直到1978 年,徽剧团重新建制,才迎来了它的大发展时期。”王丹红很熟悉徽剧的那段历史。
而王丹红与徽剧结缘似乎很自然,由于出身梨园世家,父母都是省京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对于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王丹红是耳濡目染。1982 年,14 岁的王丹红考入了安徽省艺术学校徽剧班,从此开启了40 多年的徽剧之路。“我们是‘徽剧’专业的第二批学生,‘纯粹’地只学徽剧,为了振兴徽剧,老师们下足了劲儿教我们。在2006 年、2016 年安徽省艺术学院又招收了两批学生,但孩子们在五年的时间内既学徽剧又学京剧,上的是‘徽京班’,我女儿就是16 级徽京班毕业的。”这种培养模式让王丹红对于徽剧的传承产生了担忧。
在一般人看来,徽剧与京剧似乎没什么区别,但只要稍加了解,便会知道徽剧、京剧虽有血缘关系,但还是各具特色。“最早的徽班演出是一种‘土台子’的艺术,演员们到山区、农村给乡亲们表演。台子搭好了,重锣重鼓地吸引周边的人来看;旋律也是高亢激昂的,一段曲子里面高音特别高、低音特别低,大开大合。演员的服装也是大红大绿,浓墨重彩。而徽剧最具有辨识度的就是它的声腔,声腔是区别各个剧种最主要的方式。后来,徽剧这股田野之风传入京城,徽、汉合流后便形成了京剧,京剧表演渐渐地宫廷化,演出的剧场也有了拢音效果,那么,京剧的唱腔便舒缓很多,更加精致细腻,如‘行云流水’。”王丹红在很多场合都会向人们解释徽剧、京剧的不同,这在她看来是对徽剧的一种“保护”,清楚地勾勒出徽剧的“面孔”和成长脉络,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它。“为什么京剧现在如此‘强势’,徽剧仍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徽剧本身存在的那种朴实、原生态的东西,给了它生命力。”
徽剧让王丹红很早就走到了舞台的中央,万人瞩目。“徽剧给了我太多”,这使得王丹红对徽剧的感情无可替代。17 岁艺校还没有毕业,王丹红就被安徽省徽剧团借去主演徽剧大戏《潘金莲》,和她搭戏的全是徽剧界响当当的人物,“张大户是谷化民老师演的,扮演西门庆的是李泰山老师,老师们甘当配角、伴唱”,而王丹红犹如被众星捧月。随着此剧的一炮而红,王丹红在徽剧表演的路上也一发而不可收。《白蛇传》《杨贵妃后传》《吕布与貂蝉》……好戏一部接着一部,毕业后,王丹红毫无争议地成为徽剧团的当家花旦。
舞台上,王丹红演的虽大多是花旦、青衣,但身上却是有功夫的,前桥、空翻、蛮子都能做到干净利落,“小时候,我父母是按照武旦的标准来让我练功的”。长相端庄大气,又能文能武,上天便给予了她更多的机会。
1990 年年底,为纪念“徽班进京”200 周年,全国一百多个戏曲团队奔赴北京,戏曲界大腕荟萃,名流云集。就在这样一个规模空前的研讨会上,王丹红让很多人都记住了她,原来她的《贵妃醉酒》的剧照被选中,登上了纪念画册的封面。“当时年纪轻,也不觉得这是多么荣耀的事情,”王丹红风轻云淡地回忆:“只记得我们徽剧团是带着四个折子戏去的,《水淹七军》《贵妃醉酒》《哭剑饮恨》《临江会》,这几出戏轰动了京城,得到了圈内圈外的一致认可。我们当即留下,在人民大会堂又加演了一场。”让人们没想到的是,这次进京演出让古老的徽剧再次焕发了生机。
随后几年,王丹红随剧团到各地演出,她去了北京、泉州、香港等地,每到一处,都掀起了徽剧的一股热潮。1993 年,王丹红又随团去了日本的8个城市巡演,她和搭档李龙斌主演《吕布与貂蝉》,演了几十场,场场爆满。王丹红扮演的貂蝉能歌善舞,编导为她设计了一场汉唐百戏中的“盘鼓舞”,在鼓上踩着鼓点边歌边舞,连做“鹞子翻身”,两边的盘鼓上还伴有杂技软功造型;周围侍女陪衬“耍盘子”“耍手帕”,精彩的技艺博得了观众的喝彩。那真是徽剧的高光时刻。
但到了20 世纪90 年代末期,整个戏曲市场都进入了低谷,徽剧也不例外。王丹红便利用这一沉寂期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话剧专业,去学习“接近生活的表演”。“张仁里教授、何炳珠院长都是我的表演课老师。”那几年学习真的让王丹红受益匪浅,表演层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期间,她主演了话剧《名优之死》《血色玄黄》,这些尝试也激发了王丹红身上的表演潜能。她不断地去做有趣的跨界:她接受瑞典的世界戏剧团邀请,出国进行研讨交流与演出,与国外的表演艺术家合演了《东边太阳西边月亮》;她主演拍摄了《爱情备忘录》《长缨在手》《乡野传奇》等电视剧;她还在《天地人心》《戚继光》等京剧大戏里演女主角。
但转了一圈后,王丹红发现自己骨子里最爱的还是徽剧。鲜为人知的是,真正促成她回归徽剧的竟源自一次“被骂”。2010 年年底,王丹红去北京的长安大剧院表演京剧大戏《天地人心》,第二天的研讨会上不少京剧界大腕都来点评、指导,讨论是否能拿这部戏去参加来年在湖北举行的中国京剧艺术节。结果,有评委注意到演这部戏的女主角竟是徽剧名旦王丹红,便私下问她:“你怎么不去为徽剧做点什么,不去好好地为徽剧拿个大奖?”这句话一下“骂”醒了王丹红。此时的王丹红,从国外回徽剧团已有十年,但那时的徽剧市场仍不景气,徽剧舞台已冷清很久了。被“骂”醒后,王丹红意识到自己是要为徽剧做点什么了。
回团后,王丹红提出办一台个人专场,她想用演出来唤醒人们对徽剧的记忆和重视。她的提议一下子得到了徽剧人的认同,一些经历过徽剧断档的老艺人主动帮忙,演出团队大年初五就开始排练、讨论……为了这台演出,上百人都没安心过年。为了节省经费,舞台布置得很简单,仅挂了王丹红的四幅大型剧照;有些道具是从省黄梅戏剧院借来的,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也从是省歌舞剧院借来的,王丹红尽心地张罗着,除了期盼,内心也有道不出的心酸。
2011 年情人节,演出举行并大获成功,“徽剧团的梨园剧场里,台上台下都是满满的人,连走廊都挤满了观众。”这让王丹红异常感动:“大家是那么团结,这让我不但看到了徽剧的精神,也看到还有那么多人希望徽剧好。”
当年6 月,王丹红又凭借着《纪年珠》《贵妃醉酒》《虹霓关》三出折子戏为徽剧亦为自己挣得了“梅花奖”。三出戏,三种不同性格的人物,《纪年珠》中徽州女人江德媛的痴情、《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千娇百媚、《虹霓关》中东方氏的英姿飒爽,都被王丹红演绎得淋漓尽致。
王丹红是徽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她看来传承是个动词,传承是要靠实际行动去做的。2019年,徽京剧院(徽剧团在2015 年改制为徽京剧院)和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申请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办了一个徽剧表演人才培训班,在全国招收30多名学生。整个业务方面都是王丹红负责的,从招生到安排老师上课、设置剧目。王丹红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你不可能只在舞台上发挥你的能量,还要培育徽剧新人。干教学工作要潜得下心来,你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教学生,要把自己的教学规范化。”
王丹红近两年也在传授女儿徽剧《贵妃醉酒》,这是她的成名作,“女儿是我手把手教的第三个演‘贵妃醉酒’的学生,”王丹红笑着说,“我女儿在这个戏上,很多方面已经超越我。她的嗓子不错,在学校里又受过很规范的京剧声腔方面的训练,唱徽剧唱腔得心应手。这出戏里,还有三处贵妃下腰饮酒放杯的动作,这也难不倒她,学校里她主攻的就是刀马旦。我们徽剧很看重文武戏,虽然我女儿嗓子很好,很适合青衣、花旦,但功夫是需要从小就练的,我希望她能文能武。”
“但在这出戏里,她有一点肯定是不如我的,”王丹红很笃定,“那就是对人物的理解,这出戏人物内心活动很多。戏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约好,去百花亭赏花饮酒。杨贵妃在众宫娥的簇拥下先赴百花亭,但唐玄宗车驾竟久候不至,原来皇帝已转驾西宫。这里就有一系列情绪的变化,骄、娇、喜、怒、嗔、怨。杨贵妃想生气,在众人面前又不能生气,脸上始终挂着笑,心里却满是失落、酸楚,最终只能借酒消愁。这种绵密的情感表达,孩子是很难把握的。我十几岁就开始演这部戏,这么多年过去了,戏中也沉淀了我的人生阅历和过往。”
今年,王丹红一直在配合文化部组织的国家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这个工作3 月底就开始了,仅拍摄我口述徽剧的历史,就拍了两三天;我给学生排戏的过程、如何传授我女儿徽剧等都要录下来,工程量很大,但为了徽剧的传承,再累我也要去做的。”
作为安徽省政协委员,王丹红也一直在呼吁要重视保护徽剧这门古老的艺术,要给学习徽剧的孩子们多创造上台的机会。“很多人说,留住人才的关键是经费问题,但我认为没有舞台比没有经费更可怕。像我们小时候,演出也没有多少钱,但至少我们有舞台。现在的徽剧人其实需要更多的舞台,如果几年都轮不到他们上台一次,那还能留住人才吗?”王丹红恳切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