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模式下舞美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的初探*

2022-08-04 06:29
大众文艺 2022年13期
关键词:舞美舞台美术

龙 湾

(安徽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舞台视觉艺术的呈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他需要布景、道具、灯光、音响、装置、机械技术等多个工种的配合,同时还需要建立在流行审美,文化和剧场技术能否支撑的前提下。而对于大舞美中的存在的多个专业方向,由于它们的不同特性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又密不可分,如果放到教学体系中,人才方案的规划和制定与其他专业会有很大的不同。

国内大多院校舞美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比较类似,都是以主专业课程为主导,系统开展边缘拓展课程。以舞台设计专业为例,起初大部分院校都将绘景专业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绘景课程是舞台设计的先导课程,对舞台设计专业的基石,绘景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称为“布景透视”,原理就是在二维空间中的三维空间图式,这是一项振奋人心的发现,创造出了舞台空间的深度,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主导西方舞台的都是这种布景透视绘画,然而现在绘景的课程在一些艺术院校中已经被取消,只有在少数专业院校中予以保留和延续,导致现在绘景方面人才零落,主要原因还是现代电脑技术在舞美方面的革新逐渐代替了传统绘景,当下天幕多使用电脑喷绘,节约了时间并降低了成本,然而在画面质感、肌理、层次等方面专业绘景师的手绘效果不是电脑喷绘能够达到的。我曾经在教学中在做过相同的实验,在剧场实践练习中把学生的手绘布景和喷绘布景在灯光下相比较效果,学生发现手绘的布景结合灯光产生的效果较为丰富,无论是层次、笔触还是色彩;而电脑喷绘的效果过于均化,部分块面景由于喷绘色彩较薄,灯光穿透后色彩会消失,需要后期手动补色。这一点对比西方舞美教学体系中,他们较为偏重对于传统布景绘画的重要性,在欧洲求学的时间里,我逐渐理解他们对于舞美教学方式的“守正”与“自由”,他们在坚持传统布景绘画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其他支干课程中把握一定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的理解并不是完全没有界限,而是在一定的文化约束、艺术范畴内进行多维创作,也可以是媒介的改变,例如在他们开设的《行为艺术》《新材料技术》等相关课程,都可以帮助学生在“守正”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又如《导演》这门课程,我们在编订人才方案时曾经想纳入舞美的课程体系中,但是某一些观点认为导演这门课程是表演体系的相关课程,与舞美专业并无太大关系,从我调研的情况中发现确实在国内的一些院校的舞美专业并没有开设《导演》这一课程,在这一情况下舞美设计无法站在导演的角度考虑问题形成联动,所以舞美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同于其他专业,它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架构作为支撑,包括学制方面,也应该延长1年左右的时间,由于篇幅有限,关于课程体系的方面日后可有专门一篇详细阐述。

在教学模式方面,过去教室是学习唯一的场地,老师传授知识往往只靠一本教材,教育科技化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尤其是对于舞美专业来说,则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先行者,基于专业的多样性、复杂性,传统的教学空间已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则需要多种类型的教学空间,如带有升降设备的绘景场地、标准化剧场、道具制作间、灯具库、录音棚、人物造型实训室、服装设计实训室等,同时传授知识的媒介也日渐多样化,多媒体设备、行业APP、展览、论坛等多种线上线下的形式的融合,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把握如今的舞台技术的发展和国内舞美趋势,防止如今校园和社会脱节的现象,而如何有效规避这一现象,成了现在人才培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现如今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主要以舞美设计为主,他们毕业后期盼能够进入各大院团或者演艺公司有机会能够参与大型演出设计工作,能让自己的在设计领域日益见精,但是现在各大院团等演艺机构出品剧目的体量并不大,一部质量好的剧目筹备时间3—5个月,而一部剧也有只需要一名舞美设计,通常基本上也是院团设计的骨干,基本上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设计师,平均年龄50岁左右,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很多设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从事着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工作,比如会先分配到现在紧缺的舞台技术岗位,也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工作效率低,业务能力差。舞美设计专业毕业生由于不太熟悉舞台技术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装台、合成等过程中会遇到电学、机械工程等专业技术问题,需要专业的有经验的舞台技术人员来解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延长了工作时间。

(二)心态不平衡,团队稳定性差。舞台技术行业远不如设计行业发展前景大,一些设计毕业生本科期间都是注重美学培养,认为自己是设计出身,突然转变成技术工种,心态会失衡,虽然会先从事着舞台技术的工作,但是还是心系设计,可能会在外面承接别的设计工作,或者做个一两年失去信心和动力,寻求其他出路。

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从专业实践、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增设舞台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明确专业类型,如设计类、技术类。目前国内开设“舞台技术”方向的仅只有几家院校,招生人数较少,根本不足以应对庞大的行业需求,各大专业院校、综合类院校乃至各类大专技术院校都应该开设相关课程,专业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可以附带少量设计类相关课程,作为技术与美育并重,走入岗位后也能形成专业性的联动;而大专技术院校可以专门开设类似于“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方向”这样的技术专业,掌握声学、光学、电子、机械、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专而精,毕业后直接可以走向工作岗位。

(二)注重专业教学实践性,专业方向精化。舞台方向的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光靠课本上的基础理论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各种先进的技术,新的材料都会运用各种演出中,要是想让学生走出校门后与工作岗位实现无脱节,就必须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空间应重点转入剧场,提供学生参与各种演出的机会,舞美设计、大屏设计、灯光设计、道具、音响、舞台技术等让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学实践实现剧场化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兴趣。

(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完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机制,笔者目前了解到一些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并不完善,并没有很有效地利用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而在校学生对于行业信息来源的获取也比较单一,双方并没有达到互通,学生想去实践却没有较好的平台。对于这个问题校方应和企业形成点对点模式,相关专业课程采取校园理论+企业实践模式,让学生可以直接对专业的岗位需求能力有直接的了解,从而也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离专业岗位的差距和需要努力的目标;同时可以建立双师制,即校方专业教师+企业专业人员,让学生注重理论基础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岗位需求,而不是进入岗位后还需要一定的培养期,从一定的程度上也减轻了用人单位的压力。

(四)联合地方省舞美学会。舞美学会是一个省舞美专业的集大成者,集合了全省的舞美技术和团队,同时也连接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这样的国际性组织,学会可以掌握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和设计思路,对于院校来说依托地方省舞美学会带来优质资源、技术和人脉,转化为教育的产物,也为地方舞美教育事业出做了贡献;我们可以参照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设立在中央戏剧学院,把地方省舞美学会也设立在省级艺术院校内,同时学会的舞美专业人士也可以作为学院舞美的特聘艺术指导,也不失为较好的资源整合方式。

在专业培养方向上,国内不少院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分为剧院和电影电视方向。剧院方向意在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戏剧美术创作的专门人才,包括舞台设计、舞台造型体现、舞台灯光设计、舞台服装设计、舞台化妆设计、舞台技术、演艺影像设计等;电影电视方向主要培养电影电视美术、电影电视灯光、电影电视人物造型、影视特效等;在当下社会大环境下,大多院校更愿意培养电影电视方向的舞美人才,如今每年的电影、电视剧、网剧的数量可达几千到几万部,剧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率高;而剧院剧团现在人才需求量每况愈下,院方招不到适合岗位的人才,加上剧院的产量远远不到电影电视,有的剧院效益也大不如从前,岗位数量也过少,应聘者考虑到谋生需要,久而久之也会转行到电影电视方向,所以导致在当前的社会现状下,大多院校更愿意为电影电视舞美输送人才。这也是舞美教育存在的一个弊端,如何能够将这两个专业方向做一定的结合,培养一些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这还是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能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随着科技技术手段的进步和多种门类学科的融合,剧场定义为了“观演空间”,它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含义,“观演空间”并不等同于观演建筑空间,可以存在于建筑中,也可以存在于非建筑中。当今传统的“舞台美术”也许在未来会重新定义为“演艺空间设计”,现在的“舞台美术”已经不能仅仅限定在美术的范围内了,它是一门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建筑、美学、哲学、戏剧、表演等多种学科门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但是却没有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当代文明出现了真空断层,可能还需要历经几代人才能通晓和运用。未来的“演艺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范围不仅仅是场景,心理感受也是重要的参与,必须要有哲学思维的介入,心理感受是体会,试听是表象的介入。这和导演的范围还不一样,这是意向,表象要提供心理暗示,就像艾斯.德芙林设计的《卡门》中那些玩纸牌的手。未来的“演艺空间”不仅仅只为表演而设计,更加突出空间关系,“空间”可能是存在的建筑空间,也可能是意识空间,心理空间等等。空间是仅次于演员的因素,而阿皮亚主张的是“空间布置的主要作用在于将活动的因素和平台结合成一个功能的基本机构”

而斯沃博达则追求的是“一种能够表现变化着的关系、感受和情绪的装置”他认为“戏剧空间是心理造型空间”,依靠空间、时间、节奏和光,从而形成时间—空间的连续统一体,斯沃博达所主张的心理造型空间在本质上已经超出几何学和物理学的空间范围。无论是阿皮亚的“功能性机构”还是斯沃博达的“心理造型空间”,都是存在于“演艺空间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如今我国的舞台美术高等教育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再仅仅知识单薄的美术专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戏剧艺术发展的总体走向。戏剧可以随处发生,舞台美术设计的价值正在得到新的认知和解读,传统的基础教学和创作方式正在受到挑战,当下是以突破传统思维,以继承与创新、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我国目前开设的舞台美术专业的院校数量上来看,社会对于舞美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然而,面对数字科技时代,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合理的方法与探索,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问题,我们会发现互联网技术给我们舞美教育带来了正、负面双向影响,所以,把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哲学、文字、美学等多重学科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将是我们需求方法与探索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在这个新文化创意时代,舞台美术的广义属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已经突破了传统舞台的局限性,迈向了旷阔的社会服务,走进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比如当下正红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乡镇建设等,这些也处处需要舞台设计师的身影,可见舞台美术已经扩散到更为普及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中,新产业激发新思路,如何在教学中引入新产业新思路的艺术创作,做到新产业和艺术的良好互动,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以上的阐述,不难看出舞台美术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艺术,用“大舞美”的观念来审视不难发现当下的舞美则以戏剧、美术门类为基础,又融合哲学、文学、美学等相关学科,不再是过去的单纯具有美术功底就可以独立创作的一门艺术了,产生的巨大变化也向舞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除了要具有良好扎实的基本功底之外,还需要不断开拓艺术视野,在继承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尝试求新突变,把握国际舞美发展的最新动向,不断输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艺术、新材料等相关因素相互过渡融合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观察、动脑、训练的一致性。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渗入,舞美设计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已开设舞美专业的各大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培养的舞美人才将会辐射到各个领域,真正地实现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未来已来,舞台美术必须结合新科技力量,把握艺术与科技的界限在哪?科技力量对于当代舞美工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面对这么多丰富的科技手段,我们有应该如何去选择?我们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案例来找到答案,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是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合理有效地利用当下丰富的科技手段,将会使舞台美术设计的效果事半功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舞美人才的培养方式将会再进入一个新的培养阶段。

猜你喜欢
舞美舞台美术
军迷大舞台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美术篇
台上
俄国戏剧舞美特点初探
“首届舞美大师论坛——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在京举办
我们的舞台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