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种子安全意义重大,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话说:“关键时刻,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绊倒一个大国。”目前全球共有4代育种技术:第一代是常规良种;第二代是杂交育种;第三代是转基因;第四代是基因编辑。在这4代育种中,我国占优势的是哪一代?未来有可能领先的是哪一代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否有新的发展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中国战略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作为科技部原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原主任,王宏广近年来持续关注中国生物技术、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问题,也参与了中国生物安全法的早期研究与起草工作。目前,他同时担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长,既研究生物安全,也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出谋划策。
目前这4代育种技术各有什么特点?我国占优势的育种是哪一代?
第一代常规良种,就是从长的庄稼地里直接挑选好的种子留下来,这是历史上使用最久的育种技术,至今也在用。
第二代杂交育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自己毕生心血都用于研究的技术,现在是我国种子的主体育种。杂交育种,就是选择好的品种、育种材料进行杂交,找出杂交优势。
第三代转基因技术,目前美国非常鼓励,用得比较多;欧洲一些国家比较抵制;中国、日本和巴西等国家,介于在美国和欧洲之间,比较谨慎。目前我国批了一些不直接食用的树木、棉花等作物,直接食用的转基因农产品审批非常严格。
第四代基因编辑,通常不需要加入外源基因,在现有的基因上进行一些调节,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现在美国跟我国同时都拥有这项技术,我国在应用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列。
杂交育种的应用范围有哪些?有没有被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的研究与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杂交小麦、大豆已经研究多年,难度较大,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杂交水稻分为早稻和晚稻,过去大家曾认为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米质不是很好,后来袁隆平先生已经把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但是目前还有一些误解,认为杂交水稻的利用率不高等。实际上,袁隆平杂交水稻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水稻、玉米、棉花几乎都是杂交的。杂交育种是第二代育种技术,中国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的,特别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等的研发与应用,我国都是世界领先的。
转基因技术是否安全?我国在转基因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否健全?
从全球范围看,转基因技术已研究了五六十年之久,多数科学家认为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即使有安全问题的产品也会在安全试验阶段排除,极少数科学家、部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存有争议。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各国也在高度关注其发展中有没有潜在的风险。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均制定了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转基因安全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转基因安全条例》《农业转基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始终坚持在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同时,不断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如在1996年,就颁布了转基因安全评价的部门法规,成为国际较早实行转基因安全管理的国家之一。2001年,国务院正式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明确指定农业部负责,会同科技、卫生、环保、外经贸、检验检疫等10个部门组成部级联席会议共同管理。在管理环节上,既针对产品又针对过程,涵盖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及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可以说,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
视觉中国
转基因技术,各国应用情况如何?在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有没有考虑应用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目前在美国应用得比较多,美国人觉得转基因食品是很安全的,所以没有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注,直接投入市场。相反,欧洲人觉得转基因食品不安全,如果老百姓消费,就必须在商品上标识,相信的人才去吃。
中国介于美国和欧洲之间,我们始终把握的一个政策底线是:积极研发、慎重产业化,绝对保障安全。让公众有知情权(是不是转基因产品)、选择权(吃不吃)、建议权(如何管理)。实质做法上,比欧洲人开放一点,比美国人保守一点。目前只有个别的转基因技术获批了,比如棉花、树木、番木瓜等,大部分直接食用的还没有批。现在大宗作物转基因应用最多的就是转基因棉花,此前美国最多的时候占据我国93%的棉花市场,现在97%的转基因棉花市场被我国夺回,已经把美国挤出去了。从这方面能够看出转基因作物的作用。
从专家的角度分析,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吗?
转基因安全问题是全球范围广泛争论的问题,科学界、产业界与公众有不同的看法或观点。从科学原理看,转基因是存在安全风险的,所以转基因产品上市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价。从实践看,我国已经批准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国家都经过了科学、严格的安全评价。过去发表的关于转基因不安全的文章、论点,事后证明都是证据不足。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是不安全的,但不排除更长久的时间会出现安全问题。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向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事实和数据。那些研究转基因技术的专家们辛苦了一辈子,一直不批,他们的研究就没有办法为国家保障粮食安全作贡献,所以有的专家意见也很大,但是有关管理部门从全局的角度考虑,还是慎重审批,主要是怕老百姓担心不安全。分别从专家、管理部门和公众的角度看,大家的顾虑、考虑都是对的。
最近由于世界粮食安全出现问题,我国的转基因是否有发展空间?
在最近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大家也确实感觉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压力相比从前增大了,最近有专家建议政府考虑转基因政策能否稍微放宽一点,再多批一点产品,毕竟我国的专家研究了那么多年,如果一直不批,成果一直转化不了,这也是个问题。目前粮食安全的状态是,中国不用转基因食品,也能保证让大家吃饱。问题是万一市场上粮食紧张了,吃饱、吃得安全的目标如何同时保障,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政策可能会出现变化,当然前提是保障绝对安全。
我们经常从超市看到的转基因大豆油等食用油,来源哪里?
过去我国大豆的自给率是100%,现在大概86%的大豆是进口的,而进口大豆的84%来自巴西和美国,巴西和美国的大豆百分之百都是转基因。也因如此,一些专家疑惑为什么我国能够从国外进口转基因的大豆,自己就不能种植转基因大豆?现在我们进口大豆主要是用大豆油,榨完油之后的豆饼做饲料,但都是转基因。豆饼让牲畜吃了,人吃的各种肉和畜产品,实际上里边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多年的事实证明是安全的。
我国的基因编辑技术,目前进展如何?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不加入外源基因,而是在现有的基因上进行一些调节,就能够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基因编辑技术相当于小孩玩积木一样,能够创作出世界上没有的生物,而且已经创造出了一些新的物种。
通俗点说,基因编辑用的生物工具,就相当于一把剪刀。原来的两把剪刀都是美国人的专利,我们使用就得交专利费。现在我国专家已经研发出属于我们的工具,基因编辑技术就像上世纪70年代初的杂交育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样就有可能绕过公众不放心的转基因技术,让基因编辑技术直接用于农作物育种,并能够领先走在世界前面。
基因编辑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展示了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这就好比把马铃薯跟西红柿进行基因编辑,马铃薯是长在地下,西红柿是长在地上,把这两个东西融合以后,会形成一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基因编辑技术一旦突破,将对我国整个种业有一个大幅度提升,我国的种子安全系数也会大幅度提高。期望大家早日看到基因编辑的品种,吃到基因编辑的产品,并没有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担忧。始终尊重公众的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建议权,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相信科学家的努力,会让百姓吃得更好、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