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短视频的“风”吹向传统纸媒
——短视频现场新闻制作技巧分析

2022-08-04 10:10赵琛
记者观察 2022年1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传统用户

文 赵琛

短视频“风口”下的纸媒创新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形成,在商业平台的助推下,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逐渐改变。

有数据显示,在媒介生态中,短视频的地位持续上升。56.5%的用户日均观看短视频超过60分钟,人均每天使用时长升至87分钟。

视频媒介存在多年,但短视频已经成为了新“风口”。传统的视频新闻多由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制作,视频娓娓道来,详尽叙述新闻的来龙去脉。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视频创作门槛降低,时长由长变短。对新闻媒体来说,短视频也成为了新的新闻内容形态。

综合主流视频平台发布的内容来看,短视频在时长上一般不超过5分钟,多在1至3分钟或更短,用户往往使用手机、相机等智能设备进行拍摄和剪辑,并将内容发布于视频平台或媒体平台。对一些用户来说,短视频也可以作为媒介,在社交平台达成一定的盈利模式。

在媒体融合走深走实、不断探索创新的当下,短视频成为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创新尝试的重要抓手。

在短视频商业平台迅速崛起之前,新华社已经“试水”短视频领域,并于2014年推出了“15秒”视频客户端。在商业化的运作下,带有社交属性的互联网平台,迅速挖掘出大量有短视频创作需求的用户,形成了内容创作的新“风口”。

用户在哪儿,新闻媒体就应该在哪儿。在短视频“风口”出现后,包括报刊在内的传统媒体也纷纷开始打造团队,制作短视频新闻。

短视频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新形态,其所具有选题视角独特、人物典型鲜明、时间节点突出、内容与形式相融合等特点,符合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因此使得主流新闻媒体更好地赢得了用户的注意力。

对新闻行业来说,中国新闻奖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设置了短视频新闻奖,随后又被分为短视频现场新闻与短视频专题报道两大类。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短视频现场新闻更强调现场、时效与信息量。

从新闻实践来看,短视频丰富了媒体的新闻产品形态。在可视化思维的助推下,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在人物报道中,文字报道配以人物的视频采访,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报道可感可知;在事件报道中,辅以视频新闻可以极大地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在主题报道中,视频元素可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这都极大地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丰富了新闻的表达方式。

作为新闻产品,短视频现场新闻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原貌。制作短视频现场新闻,是新传播语境下的新趋势与新要求,对传统纸媒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纸媒打造短视频现场新闻的优势

在中国新闻奖首设媒体融合奖项以后,已经有不少传统纸媒获得了短视频新闻奖及短视频现场新闻奖。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发现,短视频现场新闻的21件获奖作品中,刊发于纸媒新闻客户端和社交平台账号的作品有近10件。这说明,传统纸媒在短视频新闻领域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还有潜力和进步空间。

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信息浩如烟海,对公众来说,真实的、有效的信息仍然是稀缺品。目前,在移动互联网上,信息传播领域仍存在信息冗杂、鱼目混珠、以讹传讹等乱象。作为新闻媒体,有责任还原事件真相,推动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生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传统媒体有着强“把关”能力,对新闻真实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对采访事件、采访人物、地点以及新闻的细节真实与全面真实有着更好的掌握。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长久以来积淀下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使得报道出的新闻更具说服力与公信力。与众说纷纭的自媒体信息相比,传统纸媒在短视频现场新闻的报道上,将更强调新闻真实。

丰富的采访资源与人才配备

传统纸媒积累下了丰富的采访资源与人才配备,在报道的深度、广度、高度方面有优势。

从采访资源来看,传统纸媒的触角遍布全国各地,不少媒体还设立了地方记者站等,具备丰富的采访资源。从人才配备来说,传统纸媒有着专业化的报道团队,从业者长期、专职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有着丰富的采编经验,更强调采编原创、独家的内容。在信息冗杂的现实下,这是缓解新闻内容同质化“痛疾”的一剂“良药”。

转型创新助推纸媒短视频创作

从2015年“媒体融合元年”至今,传统纸媒深度参与、推进媒体融合,尝试过诸多新的内容模式与报道模式,积累了由新兴媒体向融合媒体转变的经验。

在往转型融合“深水区”挺进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纸媒经营着“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平台,很多还建设了自有的聚合客户端。此外,视频团队也纷纷建设起来,短视频新闻创作有了更专业化的团队。

在转型创新的助推下,以往对传统纸媒来说难以触碰的视频领域,出现了新的、更轻量化的短视频“赛道”。传统纸媒由此具备了涉足视频领域的与潜力。

传统纸媒在短视频现场新闻领域面临的挑战

专业人才不足导致视频思维欠缺

对传统纸媒来说,绝大多数记者仍为文字记者,更擅长以精巧的叙事方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来报道新闻。不过,与文字不同的是,新闻现场随时间而演进,如果记者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捕捉到镜头,可能会错失第一手的新闻素材。由于新闻现场不可重复,再采访补录的难度更大。

这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既提笔记录新闻事实,也举起镜头记录下新闻的视频画面。此外,短视频现场新闻更注重情绪表达、情感传递,强调视频画面的冲击力。因此,记者需要经常在文字表达与视频呈现之间切换思维。

从目前传统纸媒的实践来看,虽然在短视频、短视频新闻等视觉化领域有了诸多的尝试与突破,但有限的生产能力,仍不能满足移动传播下用户对信息海量的需求。

在垂直化、专业化传播趋势更显现的当下,传统媒体短视频现场新闻体量较小、更新不够频繁等制约了纸媒形成更大的视频传播力和影响力。

机动化不足制约核心素材的及时获取

核心事件、核心人物和核心现场,是短视频现场新闻“破圈”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一些源于视频监控、源于网友拍摄的视频会火爆全网的原因。

短视频新闻,特别是短视频现场新闻多为突发事件,而一些传统纸媒队伍的机动化不足或受限于有限的新闻获取渠道,无法第一时间进入核心现场,获取新闻事件素材。在视频新闻更“短平快”的传播生态下,新闻关键要素获取不足,会造成新闻媒体错失最初的关键传播时机。

在以往的视频新闻采访中,一般都配备了记者、摄像等不同工作人员,有团队协同作战,但是在短视频新闻现场,记者有时候需要独立完成视频采访任务,这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平台用户体量不足限制传播效果

在移动优先的环境下,对所有传播媒介来说,互联、互动、互通均至关重要。实现互联、互动、互通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用户沉淀和流量积累。

对一些纸媒来说,虽然运营着“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和账号,但由于运营思维不足,导致粉丝数量不多、活跃度不够、影响力不足,一些原创的内容容易被“瀑布流”式的信息所淹没。由于互动、服务等功能的开发、利用不足,传统纸媒的用户黏性较弱,传播效果会因此打折扣。

短视频现场新闻采制要素分析

主题重要,新闻性强

无论是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下,还是在媒体融合转型的当下,新闻之所以为新闻,都离不开新闻价值判断。什么信息值得记录、值得报道,这需要记者及时作出选择与判断。在短视频新闻采制过程中,主题重要、新闻性强是作品的必备要素。

《独家航拍!直击水龙与火龙艰苦拉锯》视频新闻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现场新闻一等奖。这则由新闻客户端刊播的短视频现场新闻,及时地报道了四川凉山州西昌泸山火灾核心现场的最新情况,呈现了救援中的积极进展。通过报道,用户了解到了核心现场的真实情况,有效控制了虚假信息的传播。

镜头真实,现场感强

在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中,用户希望能尽早、更全面地了解事件原貌。对于此类新闻,短视频能更直观地展现事件真相,给人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

短视频现场新闻强调以真实的画面,传播现场信息。《柳州融水突围记1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获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一等奖。这则报道为很多纸媒记者开拓了思路。在灾区、在不便利的新闻现场,记者仅用手机,就记录下了当地的受灾情况。从画面的角度上看,视频不尽完美,甚至还略有抖动,但这并不妨碍呈现出新闻现场最真实、最生动的场景。

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短视频新闻更多地使用中景和特写镜头,将新闻人物、事件与移动端用户的距离拉近,配上现场的同期声以及后期的音乐和特效,让新闻的现场感、贴近感跃然“小屏”之上。

报道及时,时效性强

对于短视频现场新闻来说,应尽快完成采访编辑并发布,否则新鲜的“现场”将会变为对过往的“记录”。在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抗洪vlog丨记者坐拖拉机赶往安徽庐江圩堤抢险现场:数千人会战守堤坝!》短视频现场新闻中,记者根据灾区动态临时调整了报道计划,及时赶往核心新闻现场,新闻当天采访,当天就制作完成并发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在互动、反馈更顺畅的传播环境下,用户对报道的反馈非常迅速。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也成为重要指标,验证着作品的新闻价值与传播价值。

传统纸媒布局短视频现场新闻的策略分析

短视频走进越来越多用户的手机里,作为内容产品和社交工具,短视频呈现出继续蓬勃发展的趋势。短视频领域仍然是值得布局、需要布局的领域,如何打造出原创的、优质的短视频新闻仍然是新闻媒体的“必答题”。

推进媒体融合,打造专业队伍

传统纸媒应协同推进融合转型,为图文、H5、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打造专业的视频团队的同时,传统纸媒可以为文字记者、编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视频采制技术,以便在突发的、更适合用镜头语言呈现的场景下,捕捉到第一手的短视频现场新闻素材。

在重大突发事件或重要新闻现场中,要增派采编人员,优化采、编、审、发流程,保证新闻“不过夜”,尽快分发到全平台。

此外,建议打造视频通讯员队伍,积累更多渠道与资源,以备不时之需。传统媒体通常已经建立了通讯员队伍,在报纸等刊物上,有各地通讯员提供的即时信息。在新的传播环境与传播生态下,传统纸媒可以在以往的基础上,打造一支视频通讯员队伍。在平时,可以主动策划选题,积极调动视频通讯员的采写、编辑、制作的能力,共同创造更优化的内容传播流程与生态。

坚守新闻规律,尊重视频规律

对纸质媒体来说,高成本制作、高成本发布的短视频新闻作品,不可简单复制与学习。传统纸媒记者在采访中,要尊重新闻规律和视频传播规律,继续践行“四力”,带着镜头沉下去采访。虽然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环境下,很多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素材的采制者,但更具有新闻六要素的新闻产品还需要新闻从业者编辑、把关。经由传统媒体编辑发布的新闻,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新闻失实,确保用户获取到客观、真实、完整的事件信息。

在视频采访与制作流程中,要重视互联网思维与视频传播思维,选取适合用镜头语言表达的新闻主题和素材进行采制。在无法第一时间抵达新闻现场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了解现场动态、提炼主题,寻找短视频现场新闻的第二落点,给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就短视频领域来说,传统媒体还需要多参与、多探索,优化短视频制作流程,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短视频创作的经验,摸索出短视频的传播规律。

明晰内容定位,做好渠道分发

短视频新闻不再是“奇花异卉”,作为传统纸媒,在短视频现场新闻的创作中更应该坚持“内容为王”,确定产品定位,避免内容同质化现象。传统纸媒可以尝试深耕垂直领域,制作更符合目标受众的新闻产品。

要做好渠道打造与分发,针对不同传播平台特点包装和分发产品。在运营各平台、各端口的过程中,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增强用户黏性与活跃度。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自媒体、新兴媒体无疑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背后的新技术、新思维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只有尝试、改变、创新报道思维和报道内容,优化运营模式与机制体制,才能实现多元、多维、多域的立体传播格局与效果。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传统用户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信用卡资深用户
少年力斗传统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