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杰, 李逢源,2, 郭成超, 郝继锋, 周学友
(1.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2.中山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渠首分局,河南南阳 473000)
粉土具有孔隙率高、容易吸水引发翻浆、动荷载作用下易液化[1]等不良工程性质,给工程建设带来一系列困难,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固化改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土壤固化剂可分为无机和有机类固化剂.无机类固化剂主要指水泥、石灰等,已有大量试验系统地研究了该类固化剂的改性效果和固化机理[2‑11].有机固化剂主要有改性水玻璃[12]、天然树脂等[13],大多数有机固化剂为液态,具有强大的溶解、置换能力,但对土壤含水率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主要通过固化剂中的活性物质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置换出土壤中的阳离子,减小土壤间的斥力,在土颗粒表面及孔隙中形成网状膜结构,从而提高土壤的强度[14].材料方面,兰州大学对研制的高分子改性聚乙烯醇(SH)开展了较多研究[15‑17],固化效果较好.吴淑芳等[18]、Callebaut 等[19]研究了聚丙烯酸类高聚物对土体的固化效果.由于具有胶结能力强、结石体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聚氨酯类高聚物固化剂也被应用于土壤固化领域,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对砂土的固化[20],对粉土的固化研究还较少,且固化机理也不够明确.因此,开展高聚物固化粉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研发了一种可固化粉土的胶结型高聚物,通过室内试验从宏观方面探究含水率、高聚物掺量及养护龄期对固化粉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XRD)以及压汞试验(MIP),从微观方面揭示粉土的固化规律和改良机理,旨在为粉土的加固提供新的思路,并为高聚物类固化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试验用土取自郑州某建设工地,取土深度为3 m,土的物理性能如表1 所示.土的颗粒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 可见,粒径大于0.075 mm 的颗粒质量约为总质量的34.48%,不超过总质量的50%.参照JTG 3430—202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该土为粉土.将土锤碎、晾晒、过2 mm 筛,封存备用.
表1 粉土的物理性能Table 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lt soil
图1 粉土的颗粒分布曲线Fig.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ilt soil
试验用高聚物为本课题组研发的一种胶结型聚氨酯类材料,由A、B 双组分构成:A 组分基本组成为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和阻燃剂等,密度为1.26 g/cm3;B 组分主要组成为增塑剂和聚合异氰酸酯,密度为1.17 g/cm3.双组分按照质量比1∶1 混合反应,生成聚氨基甲酸酯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其反应固化时间可以通过添加催化剂加以调节.本次试验所用高聚物在20 ℃条件下的反应凝固时间约为6 h,A、B 组分一经混合即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图2 为高聚物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化.由图2 可见,高聚物的1 d 抗压强度超过1.2 MPa,3 d 基本达到最大强度.
图2 高聚物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化Fig.2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polymer varies with age
1.3.1 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
使用无侧限抗压强度来表征固化土的强度特性,主要研究高聚物掺量(质量分数,文中涉及的掺量、水固比等除特别说明外均为质量分数或质量比)、粉土含水率和养护龄期对固化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案设计如表2 所示.为使试验结果更具代表性,每个参数制作6 个试样,结果取其平均值,共计480 个试样.
表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案设计Table 2 Design of UCS test scheme
1.3.2 渗透系数(k)试验
抗渗性是固化土的关键性能之一,根据已有的试验结果,设置高聚物固化土的渗透系数影响因素取值水平.渗透系数试验方案设计如表3 所示.为使试验结果更具代表性,每个参数制作3 个试样,结果取其平均值,总计60 个试样.
表3 渗透系数试验方案设计Table 3 Design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test scheme
首先将高聚物A、B 组分混合搅拌,然后采用拌和的方式将其掺入土体中,根据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制作试样;然后,将试样置于恒温恒湿试验箱中养护至规定龄期,再使用三轴仪测试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使用变水头渗透试验测定固化土渗透系数;最后,取强度测试后的破碎小样,进行SEM、XRD、MIP 试验.
图3为不同含水率下高聚物掺量与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由图3 可见:含水率为8%时,在相同龄期下,高聚物掺量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以含水率8%、标准养护28 d 试样为例,高聚物掺量为5%时,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75 MPa,高聚物掺量为10%时,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89 MPa,高聚物掺量提高了1 倍,但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了2.8 倍以上;高聚物掺量为13%、15%时,与高聚物掺量为5%的试样相比,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了4.3倍和7.3倍以上;高聚物掺量越高,固化土的强度越高,符合一般外掺固化剂土壤强度的增长规律;纯素土的28 d 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22 MPa,固化土的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纯素土相比,提高了2.5~27.7 倍,这充分证明了本文所用的渗透型高聚物对粉土具有较好的固化效果.
从图3 中可以明显看出,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与高聚物材料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高聚物掺量的增加,走势逐渐陡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掺量较少时,高聚物在粉土中分布不均匀,只能填充部分土颗粒间的大孔隙;随着掺量的增多,高聚物除了能够填充土颗粒间的大孔隙,还能对相邻的土颗粒进行粘黏,形成“高聚物-土颗粒”团聚体,同时会逐渐形成高聚物骨架以及高聚物薄膜,因此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其他含水率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含水率为8%的试样相同.
图3 不同含水率下高聚物掺量与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er content and UCS of solidified silt soil at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图4为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养护龄期的关系.由图4 可见,当高聚物掺量和含水率相同时,试样养护龄期越长,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呈明显的线性关系.高聚物在土中反应跟在空气中不同,其在空气中反应时,集聚程度高,反应产生热量会加固反应进程.高聚物掺入粉土后,其在土中比较分散,聚集程度低,反应产生的热量散失快,所以反应缓慢,导致了固化土的强度在28 d 内逐渐增长.这与水泥固化土强度的发展规律相似[21‑22],但是高掺量高聚物固化土的初始强度及28 d 强度均高于水泥固化土,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图4 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养护龄期的关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UCS and curing time of solidified silt soil
图5为粉土含水率与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由图5 可见:相同龄期、同一高聚物掺量条件下,随着粉土含水率增加,固化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之下降;以高聚物掺量为15%,养护龄期28 d试样为例,当含水率从8%增加至10%时,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了约30.0%,含水率由13%增加至15%时,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了约23.0%,平均下降幅度约为27.0%;对于高聚物掺量为5%的试样,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含水率增高而下降的幅度较小,平均降幅约为7.1%.
从图5 同样可以看出:高聚物掺量为5%的试样,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粉土含水率的变化较小,表现出部分线性关系;其他掺量下的试样为非线性变化,即随着含水率的升高,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下降趋势有所缓和.这是因为,在含水率较小时,粉土中水的存在,将会影响高聚物与土颗粒的黏结.当含水率在较低范围内变化时,这种影响比较明显,含水率为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含水率处于较高水平时,由于大量水分的存在,土颗粒表面被水膜包裹,影响高聚物与土颗粒的粘结能力,含水率在较高范围内变化时,这种粘结能力对强度的影响会明显减弱,主要是高聚物对粉土大孔隙的填充作用影响其无侧限抗压强度.
图6为含水率为8%时高聚物掺量与固化土渗透系数的关系.由图6 可见:
(1)在相同龄期下,随着高聚物掺量的增加,固化土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高聚物掺量增大,反应后产物会增多,这会导致土的密实度增加,从而使固化土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
(2)随着高聚物掺量的增加,渗透系数下降曲线的趋势并不相同,在高聚物掺量处于较低水平时,渗透系数下降较为“陡峭”,在高聚物掺量处于较高水平时,渗透系数下降较为“平缓”.这是因为高聚物掺量较少时,土颗粒间的大孔隙是主要的渗流通道,掺入粉土中的高聚物基本填充于土颗粒间的较大孔隙.随着高聚物掺量的增多,大孔隙基本被填充后,土颗粒间的微孔隙将被继续填充,而小孔隙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小,因而在高聚物掺量较高时,渗透系数随高聚物掺量的变化就较小.这一结论与水泥土试验规律相近,且高聚物固化土与水泥土的渗透系数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23].
前文分别讨论了高聚物掺量、粉土含水率、养护龄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渗透系数的影响,这些宏观性能的改变往往由微观特性引起,因此从微观角度分析固化土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图7为高聚物对粉土不同作用形式的SEM 图像.由图7 可见:
(1)含水率8%、未掺高聚物的粉土中土颗粒分布松散,孔隙较大,土颗粒在震动、挤压等外力作用下仍具有可压缩变形的能力.
(2)高聚物固化土的作用形式分为3 种:一是如图7(b)所示,高聚物“覆盖”并“包裹”土颗粒,相互连接形成分布面积较大的片状,并黏附于土颗粒上,形成一层不透水、不透气的“薄膜”,同时由于该层不透水膜的存在,减弱了水在粉土内的渗透能力,从而降低了粉土的渗透性;二是如图7(c)所示,高聚物填充于相邻土颗粒之间的缝隙中,黏连了相邻的土颗粒,提高了土体的密实度;三是如图7(d)所示,高聚物黏连相邻的土颗粒,虽然没有完全填充土颗粒间的孔隙,但是通过“桥接”的方式,形成高聚物骨架.高聚物正是通过以上3 种作用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土的强度与抗渗性[21‑24].
图7 高聚物对粉土不同作用形式的SEM 图像Fig.7 SEM images of different polymer interaction forms
图8为素土及高聚物固化土试样表面的元素分布.由图8 可见,掺入高聚物后,固化土颗粒表面C、N、O 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是因为高聚物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中的异氰酸酯(R-N=C=O)和多元醇(nHO-OH)均具有较高的C、N、O 含量,这3 个元素含量的增加,表明聚合物已经有效地附着在土颗粒的表面.
图8 素土及高聚物固化土试样的EDS 测试结果Fig.8 EDS test results of pure and solidified silt soil samples
图9为素土及高聚物固化土的XRD 图谱.由图9可见,掺入高聚物前后,试样并没有出现新的衍射峰,只是衍射峰强度略有波动.这表明在将高聚物掺入到粉土中之后,土壤的矿物组成没有改变,并没有形成新的物质.衍射峰强度不同的原因是由于测试的是2 个样品且位置随机,因此物质在粉土中的分布不同,导致衍射峰强度不同.由此可以判断,在粉土和高聚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也未产生新的化合物.
图9 素土及高聚物固化土的XRD 图谱Fig.9 XRD patterns of pure silt soil and solidified silt soil
孔隙结构特征对粉土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高聚物的掺入会改变粉土的孔隙特征,因此研究高聚物掺入前后粉土孔隙结构的变化,对揭示高聚物固化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图10为含水率为8%时不同高聚物掺量试样的孔隙直径分布图,MIP 试验同时获得的其他物理特性如表4 所示.其中,Natural silt soil 是现场取样的粉土,Remoulded silt soil 是将现场取样粉土筛分、压实成型后的土样.由图10 可见,固化土的中间孔径随着高聚物掺量的增加逐渐减小,总孔容积也随着高聚物掺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说明高聚物掺量越高,土质越致密.
图10 含水率为8%时不同高聚物掺量试样的孔隙直径分布图Fig.10 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olymer contents under 8% water content
由表4 可见:高聚物掺量为15%试样的堆积密度更大,表明其更致密;孔隙率的显著降低也表明了随着高聚物掺量的增加,土质越来越致密.
表4 不同高聚物掺量试样的物理性质Table 4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olymer content
由以上分析可知,高聚物固化土高效可行,可以通过降低土体孔隙率进而明显提高土体的强度.
(1)高聚物能够对粉土进行有效固化,明显提升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高聚物掺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粉土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而提高.高聚物掺量为15%、粉土含水率为8%固化土的28 d 无侧限抗压强度为6.24 MPa.
(2)高聚物掺入粉土中后,并没有与粉土颗粒发生化学反应,而是通过“覆盖”、“填充”和“桥接”等作用来填充、挤密、连接粉土,形成较大的土颗粒团聚体,提高了粉土的密实度,充分填充了大孔隙,从而提高了粉土的强度.
(3)当粉土含水率为8%、高聚物掺量为15%时,固化土的性能优异,为较优的固化土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