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驰宇
如何实现资源链条效益最大化?是成品油销售业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深化石油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以及一系列放宽成品油经营限制的政策出台,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主体和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销售业务的资源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资源链条效益最大化是成品油销售业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物流成本作为销售业务经营成本的重要一环,形成以流向效益为基础的资源流向配置机制,是助力提升成品油销售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中国石油成品油供应链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组织机构不够完善、供应链组织条块分割严重、购销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供应链信息化程度偏低等核心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外部的国际油价波动、自然灾害、政策导向等因素,内部的资源供需分布、资源结构、经营理念等因素都对资源的效益的实现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内部因素来看,资源产销的地域性、消费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除华北石化、大港石化、云南石化和广西石化外,在东北、西北传统区域内的炼厂成品油产量占总量74.8%,区域内成品油销量占总销量的44.4%,每年约有超过2200 万吨油品需要调往南方市场销售。由于区域外油库布局不够完善,使得50%以上的资源需要长距离、多运输方式联合运输至区外市场,造成了资源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从而进一步压缩和降低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与此同时,在消费结构上,我国成品油消费呈现出柴汽比下降的总体趋势,但又受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影响,东北、西北地区消费柴汽比高于南方地区,造成区域消费结构与产量结构之间的不匹配。
从外部因素来看,受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活动大幅减弱,工业企业、运输物流、消费场所、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需求下降,成品油销量一度仅占同期的20%,同时,销售业务还面临扩销保上游平稳运行的巨大压力。另外,随着2015 年地炼获得原油进口权,以及大连恒力、浙江石化等国内多个大型地炼落成,国内原油加工能力大幅增加,成品油供大于求已经常态化。同时,商务部废止了原油和成品油两个市场管理办法,取消了成品油批发资质审核,将加油站审批权下放到基层政府,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社会资源的价格与国家规定出厂价格的差距不断扩大,销售企业面临着资源高成本与市场低价格水平之间的矛盾,盈利空间受到严重压缩。优化资源运行组织,提升应急、运输组织能力,加强内部挖潜,降低资源整体物流成本,已成为当务之急。
要加快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和形势,还应从物流管理、高效运输、现代化物流设施、智能化信息平台等四个方面,构建适应当前形势的资源供应链运行体系。要强化运力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一次、二次物流运输线路,打出公路、铁路、水路、管道运输的“组合拳”,充分挖掘物流优化潜能。
资源运作上,整合现有资源与经营管理经验,构建从经营角度出发指导效益测算的基本体系:在不考虑库存增减值影响的前提条件下,剔除大区公司及各省调拨价因素影响,以直炼、外采资源进入各省区市场为评价内容,从“进、销、存”三个环节对月度资源配置及销售计划进行效益测算,以效益最大化、费用最小化为经营目标,对资源配置及销量安排计划进行指导和验算,形成一整套效益测算表。
具体而言,效益测算表包括成本测算、销售收入测算和效益测算。效益测算可以是月度测算,也可以是任意时间段的测算。以月度为例,以全月外采资源效益全部体现在当月为前提,分别计算直批环节效益和纯枪环节效益,汇总形成全月总效益。其方式主要是分别通过直批及纯枪的吨油成本与吨油收入差,计算出分环节毛利,再通过财务预估的本月费用情况,计算出分省分品号分环节效益情况,从而形成对全月效益情况的预测值。
物流优化上,持续推进一、二次物流整体优化,以达到总体物流成本最低的目标。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实现全国范围内各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化。以各到站油库的资源配置量为基础,以一次运输和二次运输费用最小为原则,确定最优厂、库、站运输路线,从而制定出最优资源运输方案。在月初、月中、月末对当月的计划编制、进度和全月预计分别进行评估验算,针对计划的调整对效益的影响进行评估,使调整依据更加充分,增强计划策划和调整的科学性,降低经验决策的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铁路运价不断,直炼、各大区所属油库的地付优势越来越明显,其经济辐射半径也应随之扩大。从物流优化的角度,协调炼化企业完善储运设施,推动炼厂加大资源一次配送直达入站的占比,一次公路入站的边际距离可由350 公里经过测算进一步扩大,减少中间转运环节。
近几年,随着直炼资源量的不断增加,销售业务同时面临着疏通炼厂后路的压力。在“以销定产、以产定供、以产促销”的产销协调原则下,销售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源的同时,又需要从市场战略角度出发,维持符合产业链规模要求的市场规模。由于直炼的购进成本与地炼资源价差明显,从而销售企业在高成本下的扩销将造成更大的亏损,需要销售企业采用灵活有效的营销策略应对市场变化,从资源的购销存平衡和实现资源价值和效益创造之间做好平衡,提升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库存作为供应链中重要的调控手段,库存管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运行质量。可以尝试将库存管理和资产管理有效分开,资产由各供应链环节管理,库存所有权和控制权上收,实现对供应链各层级的库存的合理配置和管理,从整体上降低库存风险,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稳定性。同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5G 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信息的畅联互通,整合优化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改善供应链中产运销环节的关系,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协同运作,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从经营角度出发,不断推动将资源流向效益测算和物流整体优化融入各级销售企业营销策略的决策体系中,真正贯彻“思路围绕市场转,一切为了效益干”的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有力提升销售业务营销策略的科学性、前瞻性,促进销售业务向着国际一流迈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