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表型同型红细胞输注效果评价

2022-08-03 11:30刘丽娟杜肖刚潘慧芳马登峰郭晓玲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血型抗原红细胞

刘丽娟 杜肖刚 潘慧芳 李 伟 马登峰 郭晓玲

红细胞输注前需常规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规定交叉配血前常规检测ABO、RhD血型。近来不少学者提出除ABO-RhD同型外,检测Rh血型系统抗原,进行Rh表型同型输注,可提高输注效果[2-4]。Rh血型系统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且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共有50余个抗原,其中最主要的抗原为D、C、E、c、e,抗原免疫原性强,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本研究对我院进行ABO-Rh(DCcEe)同型输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输血前进行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对输血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161例输注红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输注红细胞患者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输注指征;(2)输血前后24 h内均有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排除标准:(1)红细胞输注后发生继续丢失或体外循环丢失;(2)红细胞输注前后发生血液稀释;(3)红细胞输注后发生急性溶血。

1.2 方法

1.2.1献血者、受血者血型鉴定 配合型输注组献血者、受血者样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D抗原鉴定,同型输注组献血者、受血者样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CcDEe)抗原鉴定。ABO正反定型RhD、C、E抗原鉴定使用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戴安娜DG Gel ABO-CDE)。Rh c、e抗原鉴定采用试管法进行检测,使用抗-c、抗-e(IgM)试剂(长春博德生物技术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双人操作,核对结果。

1.2.2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 受血者样本进行微柱凝胶抗体筛查试验(戴安娜DG Gel Coombs)。抗体筛查阳性样本进行抗体鉴定试验,确定抗体特异性,筛选细胞、鉴定细胞均由江苏力博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3交叉配血试验 2组配血均为献血者、受血者ABO、RhD同型,在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戴安娜DG Gel Coombs)。同型输注组交叉配血前,对照献血者、受血者Rh血型,采用同型输注。同型输注原则为:献血者Rh表型与受血者完全一致(如:CcEe患者选择CcEe血液),或受血者某种Rh抗原阳性,献血者相应抗原阴性(如:CcEe患者选择CcEE血液)

1.2.4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交叉配血次侧出现凝集时,对受血者样本进行DAT。将受血者红细胞使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稀释后加入微柱凝胶卡(戴安娜DG Gel Coombs),离心观察结果。

1.3 观察指标

红细胞输注效果分析:收集2组受血者红细胞输注前后24 h内血红蛋白值,判断输注效果。输注无效标准[5]:输血后Hb升高值未达到预期值的为输注无效,Hb升高值达到或超过了预期值的为输注有效。Hb升高预期值(g·L-1)=供者Hb(g·L-1)×输入量(L)/患者体质量(kg)×0.085(L·kg-1)×90%(输入量以全血量为标准,各种RBC制剂折算为对应全血量;供者体质量为儿童按0.09 L·kg-1计;90%为检验误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受血者一般情况

同型输注组76例中有血液病患者20例(白血病10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淋巴瘤1例),恶性肿瘤患者16例(胃癌7例,结直肠癌3例、肝癌2例、卵巢癌1例、膀胱癌1例、肾癌1例、食管癌1例),其他疾病40例。配合型输注组85例中有血液病患者27例(白血病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淋巴瘤2例),恶性肿瘤患者10例(胃癌4例、食管癌2例、肝癌1例、肺癌1例、乳腺癌1例、胰腺癌1例),其他疾病48例。同型输注组与配合型输注组性别、年龄、疾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2组输血情况

同型输注组76例输血患者,共输注184次(第1次输注76人次、第2次输注54人次、第3次输注28人次、第4次及以上输注26人次),配合型输注组85例患者,共输注红细胞207次(第1次输注85人次、第2次输注51人次、第3次输注29人次、第4次输注及以上42人次)。2组不同输注次数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9,P=0.387)。

2.3 红细胞输注效果分析

同型输注组有效率88.04%(162/184)高于配合型输注组79.23%(164/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3,P=0.019)。同型输注组不同输注次数间输注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型输注组不同输注次数间输注有效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2组不同输注次数红细胞的输注有效率,第1次、第2次、第3次输注时,2组的输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次及以上的输注,同型输注组输注有效率高于配合型输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红细胞不同输注次数与效果分析 例(%)

2.4 不规则抗体、DAT产生情况分析

161例受血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阳性5例,分别为抗-E 3例,抗-cE 1例和抗-M 1例;DAT阳性8例。2组受血者输血后均无新增不规则抗体产生,DAT阴性转为阳性1例,为配合型输注组受血者。

3 讨论

红细胞输注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目的是提高患者Hb含量,改善缺氧状态。对于血容量正常的成年人,在无失血、血液稀释或溶血的情况下,输注红细胞后,Hb未达到预期值称为红细胞输注无效。目前我国输血前常规检测ABO、Rh(D)抗原,未对Rh(CcEe)抗原进行普遍检测,对于反复输血患者,增加了产生同种抗体的几率,导致配血困难,输注无效率增加。本研究通过比较Rh表型同型输注患者输注与配合性输注患者输注有效率的差异,分析Rh表型同型输注的重要意义。

近来有文献报道,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率可达18.2%。红细胞输注无效与患者疾病种类、输血次数、年龄、性别关系密切,女性高于男性、老年患者高于儿童和成年人,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无效率更是高达37%和42.8%[6-7]。本研究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布、不同输注次数患者等相关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排除其对结果的干扰。

本研究比较2组患者输注无效发生情况,配合型输注组无效率明显高于同型输注组,配合型输注组输注无效率随输注次数增加明显增高,且通过比较不同输注次数输注有效率,在红细胞输注第4次及以上时,配合型输注组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同型输注组,提示2组输注无效率的差异主要在输注次数较多时,输注无效的发生与输注次数有密切关系,随输血次数的增加,无效率呈上升趋势。输注无效原因复杂,包括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反复输血患者输注无效发生率高,可能与体内存在不同血型的不规则抗体有关[8]。不规则抗体的发生与输血史、妊娠史有关,且随着输血次数增加,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也随之增高[9-10]。根据文献报道,同种抗体分布于Rh、MNS、Kidd、及Lewis等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抗体最多见,占52.38%~70.76%[11-12]。本研究中同型输注组不同输注次数间输注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通过Rh表型同型输注避免Rh血型抗体的产生,可使输注效果明显好于随机输注。此结果与多篇文献报道一致[2-4]。

本次回顾性分析中,161例患者在输血前检测出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2.84%,其中4例发生在Rh血型系统(查阅病史,这5名患者到我院就诊前均有外院输血史)。配合型输注组第4次及以上输注有效率显著降低,但未检测到新增不规则抗体,分析原因一方面与研究例数偏少有关,另一方面因临床工作中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多样性,当抗体效价较低时存在漏检可能[13-14]。效价较低的抗体未被检出,致使患者输血后发生无法解释的Hb不升或下降的现象。

本次分析中,配合型输血组1例患者初次检测DAT阴性,在后续的血液输注时发生交叉配血次侧凝集,DAT阳性。红细胞表面被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致敏时DAT阳性,常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及输注不相合血液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检测。输血前DAT阴性,输血后DAT阳性提示红细胞发生溶血,对于反复输血患者,选择与患者抗原高度匹配的红细胞,可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15-16]。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前除进行ABO-RhD抗原检测外,还应把Rh(CcEe)抗原检测列为常规,并进行ABO-Rh血型系统同型输血,可以避免患者因反复输血的免疫刺激,而增加不规则抗体产生几率,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和风险,提高输注效果。

猜你喜欢
血型抗原红细胞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知多少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前列腺特异抗原高就是癌吗
其他动物有血型吗?
知乎
血型打0分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