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时代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
——以夷陵区博物馆为例

2022-08-03 06:33邓刘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夷陵区博物馆社区

邓刘新

(宜昌市夷陵区博物馆,湖北 宜昌 443100)

0 前言

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得到各级政府或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博物馆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和提高社区百姓的文明程度,博物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新时代博物馆的职能转变

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传播人类文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非营利性常设公共开放机构,基本职能是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并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为广大观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新时代博物馆的一些职能正在逐步发生转变。2004年,《国际博协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指出:“博物馆使用来自当地社区的藏品时,以多元社会、多元文化和多元语言的方式表达;征集社区藏品应促进人类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博物馆应争取社区支持,建立博物馆与社区的和谐关系。”2015年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的职能表述从“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改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把社会宣传教育这一职能放到了首位。之前,人们想了解历史需要走进博物馆、图书馆或档案馆去听、去看。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博物馆以人为本服务思想的转变,更多的人在社区或家里就能感受到文物的历史文化魅力。

2 新时代博物馆与社区文化的交流现状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新时代博物馆也顺时而动,不断改变工作思路,逐步加深与广大群众的互动交流,特别是与周边社区的交流更加密切。通过各种展览、公益宣传教育、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等途径将文化送进社区,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

首先,博物馆文化推广的对象大都比较单一,多数是进入学校、其他事业单位或特殊社会群体,社区群众基本被忽略,未能与社区建立长期、良好的交流合作。

其次,博物馆在与社区进行文化交流时,多以宣传文物为主,氛围高冷,活动形式和内容较单调,社会反应冷淡,没能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可。

最后,一些博物馆如县级一类的博物馆因为经费不足的影响,数字化建设体系不够完善,仅满足了观众在线上浏览少量文物和展览的初步需求,未能构建虚拟的博物馆社区,也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使得博物馆工作人员不能和社区群众有效沟通,造成博物馆文化进社区不通畅。

3 新时代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它所进行的文物收藏、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利用实物、标本等对广大群众进行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等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

3.1 社区与社区文化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它由一定数量的人口、地域、文化与人们情感心理上对区域的认同等组成。社区功能包括政治、文化、教育服务等。社区文化是城市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包括社区内所有居民的活动现象,是居住在特定社会区域中的群体的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具体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的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

社区文化服务以社区群众为对象,其服务方式除单纯提供休闲、娱乐、锻炼等基本空间和设施外,更应该在道德法治、树新风、传递社会正能量等方面下功夫,营造好的社区环境,增强每一个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3.2 博物馆与社区文化

博物馆在建设专题博物馆进行文物征集时,很多展品基本上来自民间,有的群众将家中藏品无偿借给博物馆展览。博物馆作为文化、休闲场所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良的教育或学习环境。社区文化离不开博物馆的参与,博物馆为社区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博物馆通过多元化宣传教育手段,一方面将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大众,强化公民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肩负着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区文明建设的责任。博物馆通过提高功能和服务、创造性的展陈方式、改进公共服务空间设计等激发观众兴趣,博物馆开展的各种社教活动不断进入学校、进入社区,使得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相互影响并产生互动效应。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改造,让知识的传播通过网络就能进入千家万户,这种非传统的交流手段,使得博物馆与社区愈加紧密。

博物馆的职能和社区文化教育服务的宗旨都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博物馆与社区文化教育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今在大规模化的城市建设中,面对社区文化差异甚至衰落的现象,博物馆应该大力进行文化讲解和志愿者公益服务等多种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大众参与,不断凝聚社区的文化认同。

3.3 新时代博物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特别是社区教育,需要更多公益性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发挥实际效果。社区是博物馆服务大众的良好平台,博物馆是满足社区百姓审美需求、增长知识、休闲娱乐和培养生活情趣的重要场所,其首要的教育职能特征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一致。而且博物馆这种特有的直观教育区别于学校,更是其他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

博物馆丰富的民族文化再现了本地的历史沿革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社区群众走进博物馆,看到最辉煌、最闪耀的史实呈现在自己面前,会增强对家乡、祖国的认知和热爱,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主阵地,文博工作者要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文物资源对社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积极担负起博物馆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责任,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精神保障。

3.4 博物馆为社区文化教育服务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客观地说,很多社区在文化教育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发展进程,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政府有些部门对社区文化教育认识不到位,没有把社区文化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社区文化教育包含很多内容,涉及面广,光凭政府部门力量不足。其次是缺乏社会广泛参与。实践证明,没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社区教育动力不足,社区文化建设就不快。社区文化教育发展,需要更多公益性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这样才能让社区文化教育真正服务于社区群众,发挥实际效果。

博物馆是传统的科研单位和文化教育场所,与社区长期合作更能发挥博物馆功能。同时,社区也给博物馆服务群众提供了良好平台,对社区文化教育发展来说,博物馆是一种重要力量。

新时代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融合是互利共赢的,走进多元文化的博物馆,展示在不同社区中的多元文化,并与其沟通、交流,从中会发现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传承和传播,博物馆的学术成果及历史发现被更多的社区群众了解、认可,形成文化认同感,这是博物馆和社区文化建设所能达到的。

4 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目前,在与社区文化共建中,大多数博物馆主要以提高各种服务质量的方式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广大社区在开展家庭文化、广场文化、科普宣传、文体比赛等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中,博物馆应当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与社区文化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4.1 不断推出新展览、传播新知识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国有博物馆藏品丰富,因展厅面积有限,不能把每一件藏品都呈现给观众。为了吸引社区百姓来参观,传播文物知识及其历史内涵,满足观众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出新的陈列和研究成果,让观众享受博物馆的资源。在陈列设计和布展之前,充分研究社区观众,知晓观众期望看到并了解到什么,这样的展览内容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例如,夷陵区博物馆紧扣时代脉搏,举办“夷陵变迁30年图片展”和“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型展览”等代表性展览,不仅唤起了社区百姓的生活记忆,更激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为了让社区群众更好地欣赏博物馆的藏品、资料和历史文化,博物馆要主动进社区普及文物知识,不定期地举办民间藏品鉴定等活动,传播知识,提高大众的知识水平。

4.2 流动展览常驻社区文化阵地

社区文化建设是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博物馆加强文物研究,努力提高展览水平,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流动展览是时代需求,更能丰富社区文化内涵。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多到社区举办流动性陈列展览,让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跟进博物馆一样了解历史文化、文物知识和民俗风情。

自2017年以来,夷陵区博物馆先后到冯家湾、平湖、东湖、官庄等社区及下堡坪、黄花、鸦鹊岭等乡镇举办了数十场流动展览,特别是春节前开展的“书画展览暨送春联进社区”活动已成为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动品牌。夷陵区博物馆遴选出一部分书画精品,在新春之际聘请当地的知名书法家一同进入社区,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为社区居民送上春联,让他们在欣赏书画展览的同时,现场领略传统书法艺术之美。

4.3 与社区广泛开展文化联动,把博物馆建成社区的文化窗口

为带动和促进社区文化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博物馆收藏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物,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和博物馆重要节日如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介绍节日来历、宣传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和参与热情,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

例如,夷陵区博物馆每年举办的“猜谜语庆元宵”进社区文化活动就受到广大社区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夷陵区博物馆将当地人文、历史、地理及部分代表性文物融入谜语之中开展有奖竞猜,在增强活动趣味性的同时,很好地宣传家乡本土文化;每年在国际博物馆日与各社区、乡镇联合举办夷陵剪纸、刺绣、书法等展览以及培训讲座夷陵版画、地花鼓、刘德芳民间故事等活动,极大激发广大群众对夷陵非物质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推动了夷陵剪纸、刺绣、地花鼓、民间故事等非遗文化的良好发展。

4.4 大力发展志愿者,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促进博物馆文化传播。在文化繁荣的今天,博物馆逐渐成为广大社区群众了解历史、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通过在博物馆的学习和对博物馆的了解,有很大一批热爱历史文化和有一定文化素养的退休人员以及寒暑假想锻炼自己的大、中、小学生乐意当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博物馆应积极团结这些群体或个人,把他们纳入志愿者队伍,培养其宣传讲解博物馆展览的能力,不断调动群众传播优秀历史文化的积极性。同时,根据他们的需求,博物馆不仅提供展览讲解、后勤服务、社区巡展等多项服务内容,还应鼓励他们走进社区义务宣传,在丰富他们生活的同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博物馆发展注入活力。

目前,夷陵区博物馆有两支志愿者队伍做得比较成功。一是博物馆暑期小小讲解员志愿者,至2021年,夷陵区博物馆已连续举办7届。每届招募50人,经过博物馆讲解员专业培训,这些来自不同社区的中小学生为博物馆进行一个月的志愿讲解服务。到活动结束时,博物馆根据每个小志愿者的表现、完成工作情况等进行评优颁奖,与家长一起进行汇报演出。

二是夷陵区博物馆组织的文物保护志愿者文艺宣传队。这支志愿者队伍主要由平湖社区和东湖社区爱好文艺的退休人员和群众组成,共30人。平时,他们把文物保护法相关知识以及夷陵地花鼓、民间故事等融入音乐、舞蹈、服饰和节目之中,不定期组织进入各社区和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宣传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提高群众知识水平的同时更让社区群众了解并爱上博物馆。2017年以来,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这支志愿者队伍还进入各社区,成为夷陵区博物馆好人馆志愿宣讲团。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份就是社会大众,一些好人好事和优良传统通过他们推介宣传和现身说法,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对和谐社区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4.5 社区博物馆建设助推社区文化发展

传统博物馆展示的是藏品,随着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行业的成熟运用,为博物馆创新发展开辟了更大空间。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让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就能查阅藏品资料,欣赏不同的专题陈列展览以及文献影像等资料,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社区博物馆则更具有互动性,展示范围更为宽泛。社区博物馆不是指狭义的建在社区里的博物馆,而是以保存生活记忆、传承文化精神、服务社区群众为主旨,对有历史价值和内涵的区域进行整体保护的新型博物馆实践。很多具有历史文化的街区或历史建筑可以通过统一规划,建成街头博物馆。在打造的过程中,通过发动社区居民,让他们成为博物馆的建造者,这样既保留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记忆,又以有效的形式服务了居民。

近些年,随着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一些具有一定收藏规模的收藏爱好者建立的家庭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在各社区纷纷出现。面对这种态势,博物馆应发挥专业优势,积极配合,主动作为,除在文物鉴别、指导陈列布展、讲解培训、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地方博物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外,还可以为其提供影像、文物复制品等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博物馆应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当地政府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的规划、保护等工作,促进社区博物馆的建设。目前,在夷陵区博物馆的帮助和专业指导下,官庄村史馆、三峡柑橘博物馆、徐家冲移民陈列馆、裕孝家庭博物馆、谭安荣民俗博物馆、萧氏茶文化博物馆等社区博物馆相继对外开放。其中裕孝家庭博物馆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品1.3万余件。

5 结语

为群众服务是博物馆和社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之所在。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区群众共同努力,更需要博物馆在内的各方面力量大力支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博物馆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发挥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夷陵区博物馆社区
博物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宜昌市夷陵区公办园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影像社区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露天博物馆
2015影像社区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举办第二届教师素质展示活动
我为群众办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