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的影响

2022-08-02 09:02郑嘉男赵娜侯志辉任心爽安云强刘媛媛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影像学心血管新冠

郑嘉男,赵娜,侯志辉,任心爽,安云强,刘媛媛,吕滨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的高发疾病,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1],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2-5],疫情还严重影响我国医疗机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开展,国内目前尚缺乏相关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医院在第一波(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3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前、后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情况的变化进行问卷调查,以初步了解新冠疫情对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5月30日至2020年6月8日对全国35家医院的影像科室进行问卷调查,覆盖全国21个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调查医院均为三级医院,大部分为当地知名且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医院或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能辐射到当地和周边地区,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医疗机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服务的提供情况。所有明显失真的数据均直接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对应医院影像科室负责人核实更正。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者通过微信、邮件、网页等形式向各调查医院影像科室的负责人发布调查问卷,以线上自填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医疗机构基本信息;(2)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及2020 年4 月医院各类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开展数量。排除二次核实后仍存在信息不全或数据明显失真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根据地理位置将所调查医院按照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和西南七大地理分区进行划分。此外,本研究还根据新冠疫情严重程度,将各调查医院所在地区划分为低危地区、中危地区和高危地区,划分标准为:2020 年3 月和4 月医院所在省份、直辖市或自治区的累计新增COVID-19 确诊病例人数≤10 例为低危地区,11~100 例为中危地区,>100 例为高危地区。对于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类别,本研究选取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CCTA)、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三种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的变化率定义为(2020 年3 月或2020 年4 月检查量-2019 年3 月检查量)/2019 年3 月检查量);减少率定义为(2019年3 月检查量-2020 年3 月检查量)/2019 年3 月检查量;恢复率定义为(2020 年4 月检查量-2020年3 月检查量)/2019 年3 月检查量。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法检验或Nemenyi 法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8 家调查医院基本资料

全国35 家医院中,共收到28 家医院的有效调查问卷,其中综合性医院25 家(89.3%),心血管病专科医院3 家(10.7%);东北地区6 家(21.4%),华北地区7 家(25.0%),华东地区3 家(10.7%),华南地区3 家(10.7%),华中地区3 家(10.7%),西北地区2 家(7.1%),西南地区4 家(14.3%);新冠疫情低危地区9 家(32.1%),中危地区10 家(35.7%),高危地区9 家(32.1%)。在纳入调查的3 个月内,所有调查医院共计开展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79 116 次。

2.2 新冠疫情前、后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变化

总体及各种检查方法检查量变化(图1):相比于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全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总量减少67%,2020 年4 月检查总量恢复25%。2020 年3 月CCTA、CMR和ICA的检查量分别较2019 年3 月减少63%、66%、75%;相对于2019 年3 月,2020 年4 月CCTA、CMR 和ICA 的检查量分别恢复25%、28%、24%,不同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减少率、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组比较H=2.634、0.214,P均>0.05)。

图1 总体及三种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量变化

各地理分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变化(图2):2020 年3 月,华北地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相比于2019 年3 月减少率最大,达到80%;西北地区减少率最小,为16%。相比于2019 年3月,2020 年4 月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变化中,西北地区出现增长,为41%,其余地区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减少率均较2020 年3 月有不同程度降低。

图2 各地理分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变化

不同疫情地区总体检查量变化(图3A):相比于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低危、中危和高危地区检查量的减少率分别为41%、4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组比较F=6.067,P<0.05);2020年4 月,低危、中危和高危地区检查量的恢复率分别为42%、2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组比较H=1.711,P>0.05)。低危地区2020 年4 月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相较于2019 年3 月增长了1%。将不同疫情地区两两比较分析,高危地区相比于低危地区新冠疫情后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减少率更高,两地区减少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P均<0.05)。

不同疫情地区各种检查方法检查量变化(图3B~3D):相比于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CCTA、CMR 和ICA 检查量的减少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组比较F=4.605、5.495、5.765,P均<0.05),而2020 年4 月CCTA、CMR 和ICA 检 查量的恢复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组比较HCCTA=0.087,FCMR=1.230,HICA=3.703,P均>0.05)。将不同疫情地区两两比较分析,相比于低危地区,高危地区CCTA、ICA 检查的减少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P<0.05)。低危地区CCTA 和CMR 在2020 年4 月的检查量相比于2019 年3 月均出现了增长,分别为4%和16%。

图3 不同疫情地区总体及三种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量变化

3 讨论

本研究对全国28 家医院影像科室进行问卷调查,以对比第一波新冠疫情前、后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对我国医疗机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常规开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与全球及国外研究的主要结论一致[6-8]。本研究显示,第一波新冠疫情高峰后(2020年3 月),全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总量同比新冠疫情前相同月份(2019 年3 月)减少67%,高于全球同期减少率(42%)水平[8]。这一方面是由于医院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限制或取消了部分门诊、住院工作和辅助检查[9];一方面是患者为了避免感染COVID-19 的风险,或由于出行受限等原因,主动减少或取消了就诊、检查计划[10]。不同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查量均同比减少超过60%,其中以ICA 减少最多,达到75%,这反映了相比于无创检查,需要更大程度接触患者的有创检查在我国新冠疫情中所受到的影响最大。

本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后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的减少率在不同疫情严重程度地区之间有差异。相比低危地区,高危地区新冠疫情后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总减少率及不同检查方法的减少率更高。在不同地区新冠疫情前、后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变化的情况中,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减少率最高,这也与这些地区高危或中危疫情风险地区占比较多的特点基本符合;其次是华中地区,这很大程度上是和位于华中地区的武汉当时正处于疫情“震中”相关。这提示一旦某个地区新冠疫情加重,医院常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开展会进一步受限,进一步影响患者对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服务的获取和可及性。

此外,本研究显示,2020 年4 月相较于2020年3 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疫情地区及不同检查方法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均有回升,这与全球及国外大部分国家的情况不同[6,8]。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及时、强力应对使第一波新冠疫情较快得到了有效遏制,2020 年2 月疫情高峰后,2020年3 月、4 月全国累计新增COVID-19 确诊病例人数持续明显减少。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疫情地区在2020 年4 月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总量及不同检查方法检查量的恢复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高危或中危地区多为人口更密集的省市,疫情高峰阶段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减少幅度大,疫情缓和后检查量回升的需求和空间也大;另一方面,低危地区对应了一些医疗水平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部分医院近年来正处于开展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上升阶段,新冠疫情虽然一时影响了检查量的上升,但在恢复阶段,数据上仍能体现出检查量的明显回升,2020 年4 月,低危地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总量相对于2019 年3月还增长了1%,其中CCTA 和CMR 的检查量也均出现增长。

新冠疫情给我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带来巨大挑战[11],本研究是国内首个对新冠疫情前、后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变化情况开展调查的研究。但是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仅调查了3 个月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情况,时间窗较窄,虽然中国新冠疫情高峰是在2020 年2 月,但是由于2 月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会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因此将研究时间选择在2019年3 月和2020 年3 月、4 月。其次,本研究仅选取了CCTA、CMR 和ICA 作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研究对象,一方面是由于这三种检查方法在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中的常规检查量大,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是这三种检查方法与目前诊断COVID-19常规需要的影像学检查不重合。此外,本研究的调查医院均是出于自愿参与,非抽样调查,且计划调查全国35 家医院,实际收到有效问卷28 家,因此在调查对象的样本量和代表性上存在一定不足,且数据密度存在差异,如华北地区医院提供了约40%的数据量,而西北地区只有2 家医院参与调查,因此各地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的绝对值不存在足够参考性。因为本研究为各医院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在新冠疫情前、后的自身对照,不是对全国数据的普查,主要关注的是检查量的变化情况,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因调查医院数量、代表性不足及数据密度差异所产生的偏移。仍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量的调查以研究第一波新冠疫情及后续散发疫情对我国心血管影像学检查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新冠疫情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进行研究,制定相关策略以应对“后疫情时代”或未来传染病大流行时期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对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常规开展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且不同疫情严重程度地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的减少率之间存在差异。在第一波新冠疫情缓和后,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很快出现回升。本研究为反映新冠疫情对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致谢:陈峰、袁利(海南省人民医院),范国光、戴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剑波、张永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耿左军、李彩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龚良庚(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郝菲、吴江(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侯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金征宇、王怡宁(北京协和医院),李子平、杨有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廖伟华、刘进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爱连、王照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文亚(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林、李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宋彬、余建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孙浩然、李东(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锡明(山东省立医院),肖喜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银武(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袁旭春、孙凯(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阜外医院),张惠茅、曹殿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龙江(东部战区总医院),张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赵卫、韩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传胜、史河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朱力(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对本研究的支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影像学心血管新冠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