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佳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 南宁 530023)
说到玉,我们知道中国最早、最权威的玉价值鉴定、评论家是孔子。两千多年前,他提出的标准是“首德次符”,并将这个标准写入国家典籍,流传至今。所谓鉴玉要“首德次符”,就是第一要看玉德,比如孔子提出的“玉有十一德”。第二才是“符”,即玉的颜色:白、黄、青、黑。但讽刺的是,在孔夫子“尸骨未寒”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了“眼见为实”的审美导向,将“符”的标准提到了第一位,看重玉的颜色,十分推崇白玉。于是人们馈赠礼物以白玉为贵,“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双百,锦绣千纯”。送玉璧就得送白玉璧。在百姓的生活用品中,以白玉为珍,“白玉兮为镇”,镇席之物得用白玉制造。皇帝的御玺也以白玉为首选,汉代卫宏所撰《汉旧仪》称“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可见古人迷恋白玉的程度。
时至今日,市场对白玉的追捧几乎要达到疯狂的地步,下面我们从使用年代、产地情况、新坑老坑、质地结构、光泽透明度、颜色、价值与价格等方面来认识和田白玉、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的差异。
和田白玉的使用时间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和田白玉在战国时期开始流行,为历代宫廷御用,是国人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玉”,近几年更是极受追捧,而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都是20世纪90年代才发现并采用的,俄罗斯白玉因白度远胜于和田白玉受到人们关注,青海白玉则因用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932枚奖牌的玉料,备受大家关注。
和田玉山料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东西矿带长1 500公里。除此之外,不少河流中还出产了和田玉的籽料。荒漠戈壁中也产出过少量戈壁料(图1)。
俄罗斯白玉山料矿址位于俄罗斯乌兰乌德市的达克西姆和巴格达林地区,而白玉籽玉、山流水玉在布里雅特河流域多有发现(图2)。
青海白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的高原丘陵地区,有三处矿点,与和田玉产地且末县、若羌县在地质构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该地产出的玉料以矿采山料为主,有少量戈壁料,未见籽料(图3)。
老坑,指年代久远、产量大、质量精的石材坑口或受玉石河水冲刷搬运而沉积下来的玉石籽料。石材由于形成时间长,从表面上看外观缜密紧重,色泽温润沉浑,火气褪尽。这种玉石表面的一层皮由于受到自然界氧化和水解作用,使玉石的铁、锰元素析出,形成氧化铁或氧化锰,附着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外壳。
所谓“新坑”,是指那些形成时间较短的玉矿,露天形成时间不够,质感单薄,华而不美。新坑石材大多质地粗松软嫩,水头短少。
和田白玉从商代晚期成为历代宫廷御用品,且新疆的玉矿一直出产沿用至今,使用年代久远,所以和田白玉有新坑老坑之分。在汉代以前,玉的制作与使用一直受到严格的控制与监督,有官方办的采玉、制玉的矿场和工厂,且造好的玉件都是送入宫中给皇帝、贵族、朝臣们使用,一般平民百姓不得使用。所以说,汉代以前的和田白玉件必是宫廷出产,透露着王者的威严、神秘,多是老坑之物,有厚重的包浆,光泽温润油滑。元明清时期,和田白玉的制作步入了鼎盛时期,工艺精湛,玉质洁白,但由于年代不够久远,此时的和田白玉处于半老半新的阶段,有包浆但不厚。现当代的白玉件除一些高档白玉有保值外,多数只是工艺品或配饰,因为其年代较近,又多是新坑,有薄薄一层包浆,质地显嫩,经济价值低。
图1 和田白玉山料
图2 俄罗斯白玉山料
图3 青海白玉山料
俄罗斯白玉、青海白玉都是20世纪90年代才发现开采的,且籽料甚少,所以多是生坑,质地精良的老坑玉少见,有薄薄一层包浆,缺乏温润油滑的光泽。
和田玉结构为毛毡状、云絮状结构,有长丝状出现,加工时会出现起皮现象。和田白玉的透闪石质量分数达到99%,摩氏硬度在6.5和6.9之间,比重在2.9和3.1之间,密度为2.95 g/cm³,矿物颗粒非常细小,一般为0.001 mm左右,物理性能比较稳定。表现在外观上则为质地温润、手感细腻、白度高。
俄罗斯白玉呈团块状、脉状和似层状,透闪石质量分数在90%以上,摩氏硬度在5.2和5.4之间,比重为2.96左右,密度为2.89 g/cm³,矿物颗粒较大,在0.01~1.00 mm。俄罗斯白玉由于透闪石质量分数不够稳定,质地略粗,不够细腻,净度差,佩带的时间久了,会变黄或发黑;材质中常夹杂蟹爪纹,有粥糊状的玉性特征;在雕刻时容易产生崩口,显现出暴性;油润感差,透光观察颗粒感强,光泽略带瓷性。俄罗斯软玉在化学组成、矿物成分、结构以及外观上,与新疆白玉极为相似,比青海软玉更具欺骗性。
青海白玉呈束状、毛毡状结构,有黑褐色翳状斑点或絮状棉绺,含有杂质“石筋”“石钉”等。青海玉透闪岩质量分数在93%以上,摩氏硬度为5.5~6.0,比重为2.7~3.1,密度为2.9 g/cm,晶体的定向性较好,矿物颗粒稍粗但比较均匀。质感不够细腻,水头足,透明度较高,通透而有灵气,蜡状光泽,但不够温润,常见像脑花一样的白色石花和“水线”“水露”纹。
和田白玉总体呈油脂光泽,呈微透明至半透明状,温润油滑,有糯感。
俄罗斯白玉观之总体呈现油脂感的玻璃光泽,呈不透明至微透明状,与和田白玉相比,有些发干,油润感弱,略带瓷感。透过灯光,我们可以看到团块状云絮状纹,粥样模糊状玉质,“冰点”明显,并且比较大,玉质中夹杂着蟹爪纹(图4)。
青海白玉的透明度高于和田白玉和俄罗斯白玉,呈半透明状态,但油润不足。有的青海白玉给人以通透、有灵气的感觉,但有的玉料透明度不均匀,会出现“水线”“水露”纹(图5)。
和田白玉籽料有两种外皮类型。一种是色沁原生皮。这是由于白玉籽料在河水里受到河水冲击,表皮变得光滑,经过其他矿物质渗透侵染出现不同的颜色,称为色沁皮。色沁皮颜色多变,有蟹爪纹、叶脉纹等,常常伴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另一种是砂眼麻皮坑原生皮:表面布满细小砂眼,有粗细之分。和田白玉的价值可按等级分为羊脂白、梨花白、雪花白、鱼骨白、象牙白、鸡骨白、糙米白、灰白、青灰白等。
和田白玉山料有多个产地,因此,山料玉的质地出入很大。山料玉色泽略带青灰,较为干涩,有的有裂纹。有些山料加工成产品,轮廓边缘会出现微小的白色起皮;有些山料白色偏青,质坚性匀,常有盐粒闪星,运用薄胎工艺可返青为白。由于透闪石质量分数不稳定,和田白玉制成的器物在灯光照射下,表面会显现类似米粒屑的白色或其他色泽的斑点。
和田山流水白玉润泽细腻,油脂度、糯性稍差,透闪石质量分数达95%以上,色白、质地好的山流水白玉成品与籽玉作品放在一起几乎可以乱真。
俄罗斯白玉籽料与和田白玉籽料无明显差别,但产量很少。俄罗斯白玉杂质、斑点少,色调明快,但看上去很干且死白。
图4 俄罗斯白玉
图5 青海白玉(左)与和田白玉(右)对比
俄罗斯白玉95%都是山料,呈团块状云絮纹,夹杂许多蟹爪纹,结构松,硬度也差一些。其主要产品有糖皮白玉、白皮白玉、灰皮白玉,外表会呈现参差不齐的毛口表皮,质感不够细糯,雕刻中容易出现崩口、起皮现象。俄罗斯糖白玉的色调由外向内,颜色从深到浅变化,外层为深褐糖色,里层是浅褐糖色,这样一直过渡到纯白色。和田糖白玉色调偏黄,有点像从油脂中透出来一样,与之相比,俄料糖色呈酱色,含糖色出现的概率要高。俄罗斯糖玉里的白色、糖色界线分明,常用于俏色玉雕的制作。俄罗斯山流水白玉质地细腻温润,油蜡性好。与和田玉相比,俄罗斯山流水玉呈现玻璃光泽,它的表皮不平整,大起大伏,并带不均匀的暗红色。
青海白玉都是山料,与和田山料相比,山料玉大面较整齐,有黑白相间的玉料、烟灰白料、白皮料等品种。与新疆山料玉相比,青海白玉多呈现蜡白色、灰白和少量黄灰色,给人不明朗、灰蒙蒙的感觉。青海白玉的典型颜色特征是白玉与黑色、烟灰色、翠青色等其他颜色共生成为一体。此外,青海白玉长时间经受光照,容易变色。
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田玉的价格扶摇直上,当时一级和田玉籽料每公斤售价200多元;20世纪90年代末,价格涨至每公斤万元左右;现在特级籽料按克出售,一级和田玉籽料的价格已飙升到几十万元每公斤。40年来,和田玉市场价格涨幅超过千倍,这几年因疫情影响,有些许浮动。
俄罗斯玉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每年产量为500吨左右。那时俄罗斯玉一公斤只有几十美元,如今优质的俄罗斯玉售价已达到几万美元一公斤。由于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俄罗斯玉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并且成为仅次于翡翠、和田玉的主流产品,已经超过了蓝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等传统玉种,其后续价格仍被看好。
青海玉于1993年开始挖掘,按块销售玉料,价格相对较低,一般在几十元左右。随着逐渐被市场认可,加之被用于制作2008北京奥运奖牌,青海玉知名度大大提高,受到追捧,其价格不断上涨,并按重量出价,现在顶级的青海玉每公斤可以卖到上万元。
俄罗斯白玉和青海白玉虽然在市场上出现不过数十年历史,但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在短时期内价格上涨了近千倍或万倍,给和田白玉市场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但由于受到地质、文化、市场、工艺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俄罗斯白玉和青海白玉的成品与和田白玉成品在感官上仍然存在差别,前两者的滋润感不如和田白玉,这也是和田白玉长时间受到追捧且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充分了解了和田白玉、俄罗斯白玉和青海白玉的不同,希望借此引导人们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白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