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迅
我们经常听到“江山社稷”一词,那“社稷”是什么呢?
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社为土神,代表安全的生存空间;稷为谷神,代表稳定的粮食来源,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人民安身立命之必需。因此,古人以社稷代表国家。在农耕时代,乡村的村口一般都设有“社稷”石碑神位,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中国与粮食的故事,就这么缓缓展开了。
唐代国家粮仓,位于河南洛阳老城北,始建于605 年(隋大业元年)。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东西长612 米,南北宽710 米,总面积43 万平方米,共有圆形仓窖400 余个,口径最大的达18 米,最深的达12 米。大窖可储粮1 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 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更是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之久。
“湖广熟,天下足”,是我国“南粮北调”生产供应格局的真实写照。京杭大运河在“南粮北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京杭大运河畔曾经有两个著名的粮仓,位于杭州市霞港湾的富义仓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始建于光绪年间,是“南粮北调”的始发站;位于北京东四十条桥西南角的南新仓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粮仓,是“南粮北调”的终点站。这两个粮仓当时并称为“天下粮仓”,素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共同见证了京杭大运河“南粮北调”的兴盛与衰落。
南京自东吴建石头城开始,经六朝,几度成为国粮储备中心之一。唐宋修建粮仓15 个,存米91 万石。明清建有大型粮库37 个,其中有平止仓、制司仓、俸给仓、常平仓、虎贲仓、复成仓、存留仓、丰田仓等仓库,分别建在南京朝天宫后、安德门外、汉西门大街等地方。在管理体制上沿用秦汉时的办法,设治粟内吏、大司农,专管粮仓。
南京临江绕河,水运优势得天独厚,自古漕运十分繁荣。自明朝定都南京,南京就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用于粮食运输的“物流业”也十分发达。
明朝初年漕运方式延续了元代河海并行的模式。但由于都城在南京,所以北运漕粮主要是供给北方戍边的军队使用的,而且朱元璋就地搞军屯制度,让军队自己种地生产粮食,所以海运漕粮的规模大大缩减。另外,朱元璋为了加强江西、浙江至金陵的漕运能力,根据长江、太湖流域的水运特点,征调大批民工疏浚胥溪,在溧水胭脂岗开凿了天生河并使之与秦淮河相通。从永乐年间开始,由于运河通畅,可以绰绰有余解决北京粮食供应问题,永乐十三年(1415)宣布停止海运漕粮,全部使用河运。自此到晚清400 多年的时间里,河运彻底替代了海运。
时至今日,南京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附近与秦淮河相通的一段河道仍然叫“运粮河”,在那里可以遥想当年漕运的繁忙景象。这条河开挖于明代,明清时期,河中的运粮船、运木排络绎不绝。如今,河上还存有一座明代古桥“七桥瓮”。
天青色的筒身圆润高挑,上面写着四个深蓝色的大字“添丁进粮”。“这件筷筒瓷器是古人很普通的生活用器,就是装筷子的器物,多见于平民老百姓家,北方人叫筷筒,南方人叫箸筒。”明孝陵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件明青花铭筷筒表达了古人对于多子多孙、粮食丰收的美好祈愿。
买卖粮食的时候需要称重,这时候就会用到“权”了。权就是秤砣,展览中的一件明“平”字铭铁权是洪武时期的物件,重量达7.635 千克,呈葫芦形,是当时米粮店常见的称重器具。
明代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隆庆时江南松江府西乡一带,稻谷每亩产量为二石五斗到三石。万历时,福建海澄等县稻谷亩产三石五斗到四石。除去田土等级,以及南北耕作制度不同等差异,嘉靖以后粮食的平均亩产量当在三石左右。
汉武帝病中想喝一碗南瓜粥?唐太宗吃着花生和大臣唠嗑?
电视剧里的这些戏可不对。直到明代,人们的“米袋子”鼓起来之后,餐桌上的蔬菜才开始丰富起来。南瓜、甘薯、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辣椒等蔬菜,都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这些作物大多种植方便、成活率高、产量较大,其后的两三百年间种植面积持续扩大,而原产于美洲的辣椒,更是风靡大半个中国,培育了日后闻名天下的川菜。
1044 石米=2620 石稻谷=873 亩田+17 头牛耕种+57 人劳力。这是朱元璋出的一道官俸数学题,1044 石米正是一品官员一年的俸禄。这是这位饥民出身的皇帝在《醒贪简要录》中亲自加进去的内容,为的是提醒官员农民的艰辛,正告他们必须奉公守法,真心为百姓办事。
朱元璋珍惜粮食,还流传下“四菜一汤”的典故。相传大明开国不久,官场贪腐奢靡之风渐起。一日恰逢皇后寿诞,百官都捧着厚礼前来祝贺,于是朱元璋大摆筵席,但每张桌上摆的只有一盘炒白萝卜、一盘炒韭菜、一碗炒青菜、一碗葱花拌豆腐和一大碗清汤。他宣布,今后若宴请宾客,最多只能是四菜一汤,而且必须是素菜,不可大摆宴席,违者重罚。后来,“四菜一汤”从宫廷传到民间。
余继登在《典故纪闻》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一天,明成祖朱棣看见两个太监正用大把大把的白米喂鸡,地上撒了不少的米粒儿。朱棣勃然大怒,厉声训斥道:“此辈坐享膏粱,不知生民艰难,而暴殄天物不恤。”随即令人将这两个糟蹋粮食的太监重笞二十板,枷号半个月。
到万历年间,已经迁都北京的大明朝迎来又一次奢靡之风。京城的酒楼里悄然兴起“轮转宴”,即官员之间请客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分次上菜,每次上四碟八碗十二道菜,待品尝后撤下,再上一轮,循环往复。最初是上三轮,后来相互攀比,有的上五轮,有的上六轮。而所上菜肴大多吃不了几口,就被倒掉了,为的是摆谱儿、要场面。万历皇帝十分震怒,随即令人彻查。不久,便在京城多家酒楼查出摆“轮转宴”的大小官员十余人。万历皇帝当即御批:凡被查实浪费钱粮的官员一律重笞,并予以革职,永不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