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反腐持续发力

2022-08-01 11:33:14佟西中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腐败金融

佟西中

圖/视觉中国

7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饶国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饶国平今年4月刚退休,距落马仅三个月时间。

自国开行原董事长胡怀邦2019年7月底落马以来,国开行内部持续震荡,各地分行至少已有6名分行原行长或原副行长被查。

这是金融领域反腐持续深化的缩影。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栏目披露,年初至7月13日,至少抓获34名金融硕鼠。与此同时,金融腐败也呈现新的特点,一些人贪腐手段花样翻新、隐蔽多样,比如“逃逸式辞职”等。

中国财政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康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众多金融硕鼠被查,表明金融反腐深化,力度空前加强,过去金融行业内部积累的相关矛盾问题也在逐渐浮出水面。他认为,要深挖金融腐败根源,制度性反腐是根本之计。

这34名金融硕鼠,涉及银行系统16人、监管部门12人、保险领域6人。从银行机构看,涉及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9家银行。

其中,建行被查人员较为密集。分别是建行深圳市分行原行长王业、深圳市分行原风险总监韩凤林,建行研修中心华南研修院副院长李保奇,建行机构业务部原总经理黄曦,建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长张学庆等。

今年落马的金融高管中,田惠宇是比较引人关注的一位。今年4月22日,官方宣布,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田惠宇是科班出身的金融老兵,生于1965年12月,安徽金寨人,高级经济师。1987年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中国建行工作。历任建行上海浦东分行副行长、建设银行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期间他曾短暂离开建行,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副总裁,上海银行副行长。2006年12月,田惠宇重返建行,历任建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深圳市分行行长、零售业务总监兼北京市分行行长。2013年5月转任招商银行行长至被免前。

从监管部门看,中国人民银行(俗称央行)5人落马,证监会和银保监会(包括机构改革前的银监会)各有3人落马。

在保险领域,落马人员涉及中国大地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人保投资控股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太平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保障基金公司5家保险公司。

本轮金融领域反腐中,落马的多是关键岗位人员。最典型的是央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孙国峰。货币政策司主要是研究、拟订货币政策调控方案并组织实施,承办宏观调控部门协调机制的相关工作。

证监会、银保监会也有重要岗位人员被查,比如证监会会计部原主任王宗成,原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

反腐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彭新林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金融领域利益和资源相对集中,金融腐败案件不仅涉案金额高、影响大,而且同一利益链条上的金融管理人员互相串通、抱团腐败,所以往往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致使多位金融“蛀虫”落马。

34名金融硕鼠不少人是退休后或辞职后落马。比如,建行机构业务部原总经理黄曦,她长期在建行工作,2018年7月辞职,同年8月到企业任职。落马时已从建行辞职超过三年半时间。

类似的还有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等人。张华宇1958年10月生,大专学历,2001年进入光大银行,在光大银行深耕超过18年,2018年9月辞职,今年1月落马,7月被开除党籍。

退休后落马的,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基建办主任王学超,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原副行长段会全等人。其中,王学超早在2016年1月就已退休,落马时已退休近六年半。

就在今年7月1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了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处置非法集资办公室巡视员宋占英涉嫌被查的消息。宋占英1957年9月生,2017年11月退休,距今4年多时间。

同一天,官方通报,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监察局正处级纪律检查员、监察员张岩森落马。张岩森生于1966年6月,2007年11月任银监会纪委、监察局正处级纪律检查员、监察员,2009年4月离职,离职13年后落马。

彭新林说,多位金融领域官员在退休后落马,击碎了部分官员自以为退休就上了“安全岛”的黄粱美梦。他表示,这再次表明,退休不等于进“保险箱”,离岗也不等于“安全着陆”,官员有退休之时,但反腐败却永远在路上。这也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必然要求。只有在位时遵纪守法、廉洁从政,退休后才能守住晚节。

随着国家加大反腐力度,不少人通过“政商旋转门”,将权力与资本相勾连,搞“期权式”腐败、“提前筑巢”“逃逸式辞职”。今年6月,《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在一篇文章中就专门提到这些现象。文章提及,要在坚决惩处隐性腐败、新型腐败问题上重点发力。贪腐手段越是花样翻新、隐蔽多样,惩处的力度越要大、越要严。

腐败手段翻新同样体现在金融领域。7月4日,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被开除党籍。中纪委通报中斥责他——是“提前筑巢”“逃逸式辞职”腐败的典型,是权力与资本相互勾连、疯狂逐利的典型,亦是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甘于被围猎的典型。

官方通报说,张华宇在职时为有关企业谋取利益,退休前夕辞职,辞职后在与原任职务有业务关联的企业领高薪。他还曾安排儿子、女婿、弟弟等亲属及关系人子女数十人到光大系统工作。

“逃逸式”离职的還有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一级巡视员曾长虹。曾长虹长期在证券发行审核关键岗位工作,“靠发审、吃发审”,今年4月被开除党籍。通报说,她临近退休离职,妄图逃避监督监管,继续恣意敛财,以多种方式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大肆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和拟上市公司股权。

此外,通报还提到,曾长虹贪婪无度,甘于被“围猎,放弃监管职守,利用职务便利和影响力,在企业发行上市、再融资审核等方面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严重破坏发行审核秩序。

履历显示,2009年11月至2016年12月,曾长虹任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期间,她与冯鹤年、王宗成交集数年,均曾在创业板发行监管部任领导职务。

2022年6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计部原主任王宗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冯鹤年,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先后被查。

“影子公司”是2020年十大反腐热词之一。年初开播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提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

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官员,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企业老板获取非法利益后,会将巨资注入孙德顺控制的公司。

年初至今,有多名金融硕鼠被“双开”或“开除党籍”。从“双开”通报的内容看,他们多是“靠行吃行”“靠监管吃监管”,在金融领域牟利,有的人甚至搞家族腐败。

对于此类现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银行领域决策权主要集中于行长、副行长或董事长手中,而银行业务具有私密性,具有可操作空间。另一方面,金融等领域反腐不断深化,走向了深水区。过去积累的问题,如今正在清理。

近年来,金融领域反腐持续处于高压态势。

2021年10月至12月,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的15个巡视组对25家金融单位展开常规巡视。今年2月22日至24日,15个中央巡视组分别向25家金融单位进行了“一对一”反馈。

巡视组提到,有的单位“靠金融吃金融”,重要岗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洁风险比较突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反映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享乐之风仍然突出。据了解,中央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组织部等有关方面处理。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十八大以来,反腐向各个领域推进,金融也不例外。金融行业经营货币、经营风险的特性本身就极易滋生腐败。他说,从落马数据看,银行是“重灾区”,说明该领域暴露出的问题也相对多。

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金融业相对特殊,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始终处于“甲方”位置,是资金提供方。在国民经济链条中,金融业处于最高端的位置,对资金配置有较强的支配权。这是金融业相比其他行业容易滋生腐败的一个客观原因。

今年落马的金融官员中,银行和监管部门人员占比最大。向松祚分析称,进入金融业需要牌照,业务需要许可,要接受监管,一些官员往往就利用掌握牌照发放、业务许可、业务批准或监管的权力来进行权钱交易。

另外,他提到,金融业政商“旋转门”也是重要的因素。监管部门的官员到金融机构任高管,这在业内比较常见。这就容易产生利益勾连。

向松祚表示,金融机构高管个人心理不平衡也是重要因素,尽管金融高管本身收入也不低,但与支配的资金相比相去甚远。有落马的金融企业高管就承认,批准贷款或者提供资金收受回报很正常。

王军认为,今年金融领域查处的人多,也与金融运行环境的变化有关。从整体上看,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房地产行业整体遇到较大困境,过去高歌猛进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时代结束,融资方对资金提供者的围猎情况会较以往更为严重。

对于如何防止金融腐败、遏制“靠金融吃金融”等问题,专家们均提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需要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完善监管制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特别是对金融机构一把手等“关键的少数人”应进行强有力的监督。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金融机构高管权力大,受到监管相对较少。需要对一把手加强监管,从制度入手对权力进行制约。人事权、财权集于一人或几人之手,容易形成腐败。

向松祚认为,要遏制和消灭腐败,仅仅依靠个人提高自我道德约束和自律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外部监督和制度性建设。

王军提到,金融机构高管贪腐,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和声誉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危害巨大,他们扭曲了正常的市场机制,抬高了资金使用的成本,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极大损害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他认为,金融反腐要继续向纵深推进,反腐下移排除金融系统中隐藏的风险。提高透明度,加强对金融机构一把手的监督。

猜你喜欢
腐败金融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此种腐败何时休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支部建设(2016年15期)2016-04-12 01:01:36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P2P金融解读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43
支持“小金融”
金融法苑(2014年2期)2014-10-17 02:53:24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